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4:08: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传动轴贯穿在反应釜内外,使得轴与反应釜之间存在一个圆周间隙,釜内介质会通过该间隙向外泄漏,因此反应釜内常用机械密封作为轴封装置;但常规机械密封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会有磨料产生,磨料掉入釜内会对釜内介质造成污染,这不符合制药行业对洁净度的要求;此时,选择无磨料产生的静压干气密封作为轴封装置便成为了一个好的选择。
3.但是基于常规机械密封结构设计的常规静压干气密封在高压工况下会出现如下问题:安装o形圈处存在间隙,在高压工况下o形圈容易挤出;当出现釜内压力高于隔离气压力的特殊情况时,端面会发生接触,从而出现干摩擦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常规静压干气密封的o形圈在高压工况下容易被挤出和釜内压力高于隔离气压力时密封端面会发生接触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套装在轴上的轴套、套装在轴套上的外壳组件和套装在外壳组件与轴套间形成的环形腔内的密封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轴向排列并从上往下依次穿接在一起的外壳一、外壳二和外壳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轴向排列并从上往下依次穿接在一起的上静环、上动环、弹簧座、下动环和下静环组成。
6.所述上动环内径处开设有径向孔一,所述上动环上端面处开设有轴向孔一和环形凹槽一,所述轴向孔一与所述径向孔一和所述环形凹槽一相连通。
7.所述下动环内径处开设有径向孔二,所述下动环下端面处开设有轴向孔二和环形凹槽二,所述轴向孔二与所述径向孔二和所述环形凹槽二相连通。
8.所述下动环与所述轴套间形成环形腔一,所述环形腔一内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挡圈一、o形圈一和挡圈二,所述环形腔一的轴向尺寸为所述挡圈一的轴向尺寸、所述o形圈一的轴向尺寸和所述挡圈二的轴向尺寸之和的三倍,所述径向孔二中心线与所述环形腔一上端面的距离为所述环形腔一轴向尺寸的二分之一。
9.所述轴套与轴间形成的环形腔、所述外壳三与所述下静环间形成的环形腔、所述上动环与所述轴套间形成的环形腔和所述外壳一与所述上静环间形成的环形腔内均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挡圈、o形圈和挡圈。
10.所述外壳二上开设有径向通孔一和径向通孔二。
11.所述外壳一与所述外壳二间、所述外壳二与所述外壳三间和所述外壳三下端面均设置有o形圈。
12.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轴套与轴间、外壳三与下静环间和下动环与轴套间安装的o形圈下端均安装有挡圈,可有效避免高压隔离气将o形圈挤出;上动环与轴套间和外壳一与上静环间安装的o形圈上方均安装有挡圈,可有效避免高压隔离气将o形圈挤出;同时,轴套与轴间、外壳三与下静环间和下动环与轴套间安装的o形圈上端均安装有挡圈,可有效避免当釜内气体压力高于隔离气体压力时釜内高压气体将o形圈挤出。
13.(2)径向孔通一连接隔离气入口,径向通孔二连接隔离气出口,使得密封腔内充满隔离气;当隔离气压力高于釜内压力时,隔离气将挡圈一、o形圈一和挡圈二推至环形腔一的下端面,此时径向孔二与隔离气相连通,通过将高压隔离气引入密封端面间,将密封端面打开;当隔离气压力低于釜内压力时,釜内气体将挡圈一、o形圈一和挡圈二推至环形腔一的上端面,此时径向孔二与釜内气体相连通,通过将釜内气体引入密封端面间,将密封端面打开。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中上动环的上端面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中下动环的下端面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现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
1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套装在轴上的轴套1、套装在轴套1上的外壳组件2和套装在外壳组件2与轴套1间形成的环形腔内的密封组件3,所述外壳组件2包括轴向排列并从上往下依次穿接在一起的外壳一203、外壳二202和外壳三201,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轴向排列并从上往下依次穿接在一起的上静环305、上动环304、弹簧座303、下动环302和下静环301组成。
19.所述上动环304内径处开设有径向孔一30401,所述上动环304上端面处开设有轴向孔一30402和环形凹槽一30403,所述轴向孔一30402与所述径向孔一30401和所述环形凹槽一30403相连通。
20.所述下动环302内径处开设有径向孔二30202,所述下动环302下端面处开设有轴向孔二30201和环形凹槽二30203,所述轴向孔二30201与所述径向孔二30202和所述环形凹槽二30203相连通。
21.所述下动环302与所述轴套1间形成环形腔一7,所述环形腔一7内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挡圈一6、o形圈一5和挡圈二4,所述环形腔一7的轴向尺寸为所述挡圈一6的轴向尺寸、所述o形圈一5的轴向尺寸和所述挡圈二4的轴向尺寸之和的三倍,所述径向孔二30202中心线与所述环形腔一7上端面的距离为所述环形腔一7轴向尺寸的二分之一。
22.所述下静环301安装在所述外壳三201与所述轴套1间形成的环形腔内。
23.所述上静环305安装在所述外壳一203与所述轴套1间形成的环形腔内。
24.所述轴套1与轴间形成的环形腔、所述外壳三201与所述下静环301间形成的环形腔、所述上动环304与所述轴套1间形成的环形腔和所述外壳一203与所述上静环305间形成的环形腔内均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挡圈、o形圈和挡圈。
25.所述外壳二202上开设有径向通孔一20201和径向通孔二20202。
26.通过螺钉二8将所述弹簧座303固定在所述轴套1上,所述弹簧座303上开设有轴向通孔一30301,所述轴向通孔一30301内安装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上端面紧贴所述上动环304的下端面设置,所述弹簧10下端面紧贴所述下动环302的上端面设置。
27.通过套装在所述轴套1顶端的夹紧装置9将所述轴套1固定在轴上,所述夹紧装置9包括套装在所述轴套1上的夹紧圈902、套装在夹紧圈902下端的底板901、套装在夹紧圈902上端的盖板903和螺栓一904组成,通过所述螺栓一904将所述盖板903和所述底板901穿接在一起。
28.通过螺栓二11将所述外壳一203、所述外壳202和所述外壳201固定在一起。
29.所述外壳一203上端设置有定位片13,通过螺钉三12将所述定位片1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一203上,通过将所述定位片13的另一端放入所述轴套1上端的凹槽101内将所述外壳组件2固定在所述轴套1上。
30.所述外壳一203与所述外壳二202间、所述外壳二202与所述外壳三201间和所述外壳三201下端面均设置有o形圈。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套装在轴上的轴套、套装在轴套上的外壳组件和套装在外壳组件与轴套间形成的环形腔内的密封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轴向排列并从上往下依次穿接在一起的外壳一、外壳二和外壳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轴向排列并从上往下依次穿接在一起的上静环、上动环、弹簧座、下动环和下静环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动环内径处开设有径向孔一,所述上动环上端面处开设有轴向孔一和环形凹槽一,所述轴向孔一与所述径向孔一和所述环形凹槽一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动环内径处开设有径向孔二,所述下动环下端面处开设有轴向孔二和环形凹槽二,所述轴向孔二与所述径向孔二和所述环形凹槽二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动环与所述轴套间形成环形腔一,所述环形腔一内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挡圈一、o形圈一和挡圈二,所述环形腔一的轴向尺寸为所述挡圈一的轴向尺寸、所述o形圈一的轴向尺寸和所述挡圈二的轴向尺寸之和的三倍,所述径向孔二的中心线与所述环形腔一上端面的距离为所述环形腔一轴向尺寸的二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二上开设有径向通孔一和径向通孔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静压干气密封装置,包括轴套、外壳组件和密封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一、外壳二和外壳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上静环、上动环、弹簧座、下动环和下静环,所述上动环内开设有径向孔一、轴向孔一和环形凹槽一,所述下动环内开设有径向孔二、轴向孔二和环形凹槽二,所述下动环与所述轴套间形成的环形腔一内安装有挡圈一、O形圈一和挡圈二,所述环形腔一的轴向尺寸为所述挡圈一、所述O形圈一和所述挡圈二的轴向尺寸之和的三倍,所述径向孔二中心线与所述环形腔一上端面的距离为所述环形腔一轴向尺寸的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中的O形圈在高压工况下不易挤出,同时密封端面在釜内压力高于隔离气压力时仍能保持打开状态。打开状态。打开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倪敏 管羽刚 贾祥际 王东生 童功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化大兰天密封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9
技术公布日:2022/1/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