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弧漏电保护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1:22: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弧漏电保护断路器。


背景技术:

2.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故障电弧保护器是一种智能化的电路保护器,它可以检测并识别线路中的故障电弧和正常工作电弧。主要作用是预防电气线路中接触不良、绝缘不良等故障电弧引起的火灾隐患。
3.根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020089066.3,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包括壳体、执行机构、保护机构、脱扣器以及试验装置,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在壳体内的短路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以及漏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设在壳体内的故障电弧保护装置,所述故障电弧保护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故障电弧的电感器、与电感器电性连接的主控板以及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的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设有用于控制脱扣器实现断开电路的可控硅开关,所述电感器呈“工”字型,且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壳体两端设有输入接线端子以及输出接线端子,所述输出接线端子下端接有剩余电流互感器,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通过电线与短路保护装置相连,电线中段通过“8”字型的路线缠绕在电感器上。现有的断路器的剩余电流互感器位于输出接线端子的下端,其外部需要设置盖板进行保护,从而导致断路器制作成本高、装配不方便,另外这种电弧保护断路器也不能断开零线,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不符合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装配效率高,能断开零线和火线且便于安装连接的电弧漏电保护断路器。
5.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弧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壳体、执行机构、接触系统、保护机构、灭弧机构、脱扣器以及试验装置,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在壳体内的短路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以及设在壳体内的故障电弧保护装置,所述故障电弧保护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故障电弧的电感器、与电感器电性连接的主控板以及与主控板电性连接的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设有用于控制脱扣器实现断开电路的可控硅开关,所述电感器呈“工”字型,且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有输入接线端子以及输出接线端子,所述壳体内位于短路保护装置朝向输出接线端子的一侧设有剩余电流互感器,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通过电线与短路保护装置以及输出接线端子相连;所述接触系统设有两组分别位于壳体内部相对的两侧,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线,所述执行机构控制两组接触系统,每一组接触系统都设有独立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其中一组位于导线上方,另一组位于导线一侧,所述的两组接触系统分别控制火线和零线的闭合与断开。
6.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剩余电流互感器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短路保护装置一侧,能够更快的于短路保护装置进行连接,且能够减少剩余电流互感器至短路保护装置与输出接
线端子之间的行程,从而便于工人进行装配,且能够节省保护罩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效率及便捷性,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成本。通过执行机构控制两组接触系统各自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接触或分离,实现火线与零线同时闭合或断开,确保了断电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与输出接线端子相连的电线中段通过“8”字型的路线缠绕在电感器上。
8.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电路短路时对短路保护装置内的线圈进行保护,且能够提高电线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剩余电流互感器与短路保护装置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一端与其中一组接触系统电性连接,另一端朝向输出接线端子一侧延伸至壳体外部设置,所述输入接线端子与另一组接触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接设火线。
10.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导线连接端延伸至壳体外部,用于连接零线,从而能够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连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灭弧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的灭护罩,所述壳体内位于灭护罩下方设有过线通道,所述壳体外侧位于输出接线端子下方设有出线口,所述导线外端通过过线通道穿出出线口至壳体外侧。
12.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导线的定位安装,且能够对导线进行限位,提高了导线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装配的便捷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位于与接触系统相对应的位置处套设有避磁件。
14.上述结构中,通过执行机构控制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接触或分离,实现火线与零线同时闭合或断开,使得接触系统产生磁场。灭弧系统还包括设在避磁件上侧的导弧体,接触系统产生的磁场通过导弧体引导至灭护罩内,进行灭弧;通过设置避磁件能够将导线产生的磁场与接触系统产生的磁场进行隔开,避免了导线产生的磁场导致接触系统产生的磁场在灭弧系统进行灭弧时产生紊乱,确保了接触系统产生的磁场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位于输出接线端子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喷弧口,所述壳体内位于灭护罩朝向输出接线端子的一侧设有引弧腔,所述引弧腔内设有消弧板,所述消弧板沿第一喷弧口设置有若干个,形成与第一喷弧口相连通的导弧通道。
16.上述结构中,通过导弧通道将灭弧罩内冲向引弧腔内的电弧拉长,且通过消弧板阻挡,减弱电弧,从而降低了电弧从第一喷弧口喷出电弧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达到断路器的使用标准。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与引弧腔相连通的第二喷弧口,所述消弧板若朝向第二喷弧口设置有若干个,形成与导弧通道纵横交错设置的若干个消弧通道,所述消弧板上开设有缺口。
18.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消弧通道配合导弧通道将电弧进一步分散、拉长,且配合消弧板进行阻挡,减弱电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弧从第一喷弧口与第二喷弧口喷出电弧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达到断路器的使用标准。通过设置缺口能够便于各个通
道之间的疏通,实现切割电弧,便于引弧、灭弧,能够降低消弧板受到的电弧强度,从而提高了消弧板的强度,能够进一步增长电弧从第一喷弧口与第二喷弧口喷出的路径,有效减弱了电弧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喷弧口相对壳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20.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弱第二喷弧口喷出的电弧,使其趋近于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灭弧机构相对两组所述接触系统对应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位于导线上方,另一组位于导线一侧,所述位于导线一侧的灭护罩体积大于位于导线上方的灭护罩体积。
22.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整体体积的情况下增加灭弧罩的体积,从而提高灭弧罩的灭弧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故障电弧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内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含义:1-壳体;2-执行机构;3-接触系统;4-灭弧机构;5-短路保护装置;6-故障电弧保护装置;61-电感器;62-主控板;63-电源板;11-输入接线端子;12-输出接线端子;13-剩余电流互感器;31-动触头;32-静触头;7-导线;41-灭护罩;14-过线通道;15-出线口;8-避磁件;16-第一喷弧口;17-引弧腔;171-消弧板;172-导弧通道;18-第二喷弧口;181-消弧通道;171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 .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弧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壳体1、执行机构2、接触系统3、保护机构、灭弧机构4、脱扣器以及试验装置,所述保护机构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短路保护装置5、过载保护装置以及漏电保护装置,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设在壳体1内的故障电弧保护装置6,所述故障电弧保护装置6包括用于检测故障电弧的电感器61、与电感器61电性连接的主控板62以及与主控板62电性连接的电源板63,所述电源板63上设有用于控制脱扣器实现断开电路的可控硅开关,所述电感器61呈“工”字型,且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输入接线端子11以及输出接线端子12,所述壳体1内位于短路保护装置5朝向输出接线端子12的一侧设有剩余电流互感器13,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13通过电线与短路保护装置5以及输出接线端子12相连;所述接触系统3设有两组分别位于壳体内部相对的两侧,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线7,所述执行机构2控制两组接触系统,每一组接触系统都设有独立的动触
头31和静触头32,其中一组位于导线7上方,另一组位于导线7一侧,所述的两组接触系统3分别控制火线和零线的闭合与断开。
31.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剩余电流互感器13设置于壳体1内且位于短路保护装置5一侧,能够更快的于短路保护装置5进行连接,且能够减少剩余电流互感器13至短路保护装置5与输出接线端子12之间的行程,从而便于工人进行装配,且能够节省保护罩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效率及便捷性,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成本。通过执行机构2控制动触头31与静触头32相接触或分离,实现火线与零线同时闭合或断开,确保了断电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3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剩余电流互感器13与输出接线端子12相连的电线中段通过“8”字型的路线缠绕在电感器61上。
33.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电路短路时对短路保护装置5内的线圈进行保护,且能够提高电线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剩余电流互感器13与短路保护装置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3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7一端与其中一组接触系统3电性连接,另一端朝向输出接线端子12一侧延伸至壳体1外部设置,所述输入接线端子11与另一组接触系统3电性连接,用于接设火线。
3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导线7连接端延伸至壳体1外部,用于连接零线,从而能够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连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3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灭弧机构4包括位于壳体1内的灭护罩41,所述壳体1内位于灭护罩41下方设有过线通道14,所述壳体1外侧位于输出接线端子12下方设有出线口15,所述导线7外端通过过线通道14穿出出线口15至壳体1外侧。
37.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导线7的定位安装,且能够对导线7进行限位,提高了导线7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装配的便捷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3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7位于与接触系统3相对应的位置处套设有避磁件8。
39.上述结构中,通过执行机构2控制动触头31与静触头32相接触或分离,实现火线与零线同时闭合或断开,使得接触系统3产生磁场。灭弧系统还包括设在避磁件8上侧的导弧体,接触系统3产生的磁场通过导弧体引导至灭护罩41内,进行灭弧;通过设置避磁件8能够将导线7产生的磁场与接触系统3产生的磁场进行隔开,避免了导线7产生的磁场导致接触系统3产生的磁场在灭弧系统进行灭弧时产生紊乱,确保了接触系统3产生的磁场的稳定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4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位于输出接线端子12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喷弧口16,所述壳体1内位于灭护罩41朝向输出接线端子12的一侧设有引弧腔17,所述引弧腔17内设有消弧板171,所述消弧板171沿第一喷弧口16设置有若干个,形成与第一喷弧口16相连通的导弧通道172。
41.上述结构中,通过导弧通道172将灭弧罩内冲向引弧腔17内的电弧拉长,且通过消弧板171阻挡,减弱电弧,从而降低了电弧从第一喷弧口16喷出电弧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达到断路器的使用标准。
4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与引弧腔17相连通的第二喷弧
口18,所述消弧板171若朝向第二喷弧口18设置有若干个,形成与导弧通道172纵横交错设置的若干个消弧通道181,所述消弧板171上开设有缺口1711。
43.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消弧通道181配合导弧通道172将电弧进一步分散、拉长,且配合消弧板171进行阻挡,减弱电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弧从第一喷弧口16与第二喷弧口18喷出电弧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达到断路器的使用标准。通过设置缺口1711能够便于各个通道之间的疏通,实现切割电弧,便于引弧、灭弧,能够降低消弧板171受到的电弧强度,从而提高了消弧板171的强度,能够进一步增长电弧从第一喷弧口16与第二喷弧口18喷出的路径,有效减弱了电弧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4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喷弧口18相对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45.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弱第二喷弧口18喷出的电弧,使其趋近于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4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灭弧机构4相对两组所述接触系统3对应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位于导线7上方,另一组位于导线7一侧,所述位于导线7一侧的灭护罩41体积大于位于导线7上方的灭护罩41体积。
47.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整体通过主控板62控制,从而能够减少线路板的设置,增大了壳体1内部的空间,因此,能够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整体体积的情况下增加灭弧罩的体积,从而提高灭弧罩的灭弧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