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压加热深度再生吸附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1:21: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附干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加热深度再生吸附干燥器。


背景技术:

2.有热再生压缩空气吸附干燥器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外加热能再生吸附剂的干燥器,如鼓风热吸附干燥器,二是利用压缩空气本身的热能再生吸附剂的干燥器,如压缩热吸附干燥器。
3.由于科技的发展,空压机的末级排气温度越来越低,而对气源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导致压缩热的热能不够用,气源品质即露点达不到要求,如果放弃这部分热能又将是极大的浪费。
4.图5为现有压缩热吸附干燥器原理图,说明如下:
5.第一步,b2热再生b1吸附,高温压缩空气通过阀k2,k10进入吸附塔b2对吸附剂进行活化再生,再通过阀k8,k3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阀k5进入吸附塔b1吸收水分再从阀k11走向出口;
6.第二步,b2冷却b1吸附,高温压缩空气通过阀k1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阀k6进入吸附塔b2对吸附剂进行降温处理,再通过阀k10进入冷却器w2降温,通过阀k4,k7进入吸附塔b1吸收水分再从阀k11走向出口;
7.第三步,平行吸附,高温压缩空气通过阀k1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阀k5,k6分别进入b1,b2吸附塔吸收水分再分别从阀k11,k12走向出口;
8.第四步,b1热再生b2吸附,高温压缩空气通过阀k2,k9进入吸附塔b1对吸附剂进行活化再生,再通过阀k7,k3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阀k6进入吸附塔b2吸收水分再从阀k12走向出口;
9.第五步,b1冷却b2吸附,高温压缩空气通过阀k1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阀k5进入吸附塔b1对吸附剂进行降温处理,再通过阀k9进入冷却器w2降温,通过阀k4,k8进入吸附塔b2吸收水分再从阀k12走向出口;
10.第六步,平行吸附,流程同第三步平行吸附。如此往复循环工作,达到干燥压缩空气之目的。该流程最大的问题是再生温度不够导致再生不彻底,压缩空气出口露点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加热深度再生吸附干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压加热深度再生吸附干燥器,包括吸附塔b1、吸附塔b2,还包括吸附塔b1、吸附塔b2前侧面的上部水平管道、前侧面的下部水平管道;
13.所述吸附塔b1与吸附塔b2的顶部的出口之间通过蝶阀k9、蝶阀k10、蝶阀k11和蝶阀k12形成一个环形管路,在所述上部水平管道上装有蝶阀k1和蝶阀k2,所述蝶阀k1的进气端与压缩空气进气口链接,所述蝶阀1与蝶阀2管道之间向下与加热器w3出口连接,蝶阀1与蝶阀2管道之间向后与蝶阀9蝶阀10之间管道连接,所述蝶阀k1与压缩空气进气口之间向下的管道与冷却器w1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w1的出口处连接有f1的进口,所述蝶阀k2右侧管道与下方的冷却器w2相连,所述冷却器w2通过管道与气水分离器f2及下部水平管道相连,所述蝶阀k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器w2的上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w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气水分离器f2的入口相连接,下方与下部管道相连接;
14.所述上环形管路的后下方设有蝶阀k13和增压风机y1,所述增压风机y1的出口与电加热器w3的入口相连接。
15.优选的:在所述吸附塔b1和吸附塔b2的底部管道装有蝶阀k5、蝶阀k6、蝶阀k7和蝶阀k8,所述蝶阀k5、蝶阀k6、蝶阀k7和蝶阀k8组成环形管路,在所述吸附塔b1和吸附塔b2的前端还设有前端水平管道,所述前端水平管道上装有蝶阀k3和蝶阀k4,所述蝶阀k4的进气端通过管道与气水分离器f1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f1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器w1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w1的进口与上部水平管道的入口相连接;
16.在所述蝶阀k3的上方设有气水分离器f2和冷却器w2,所述冷却器w2通过管道与蝶阀k3相连,所述气水分离器f2的出口与底部环形管道后管道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8.采用分段加热再生吸附剂的方案,先利用压缩空气的热能对吸附剂进行初步加热再生,再利用出口干空气通过增压电加热来深度再生吸附剂,达到彻底干燥吸附剂的目的,深度再生后湿热的压缩空气通过冷却排水回到设备入口,不浪费压缩空气宝贵的资源。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3.图5为现有技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加热深度再生吸附干燥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增压加热深度再生吸附干燥器,包括吸附塔b1、吸附塔b2,还包括吸附塔b1、吸附塔b2前侧面的上部水平管道、前侧面的下部水平管道;
26.所述吸附塔b1与吸附塔b2的顶部的出口之间通过蝶阀k9、蝶阀k10、蝶阀k11和蝶阀k12形成一个环形管路,在所述上部水平管道上装有蝶阀k1和蝶阀k2,所述蝶阀k1的进气
端与压缩空气进气口链接,所述蝶阀1与蝶阀2管道之间向下与加热器w3出口连接,蝶阀1与蝶阀2管道之间向后与蝶阀9蝶阀10之间管道连接,所述蝶阀k1与压缩空气进气口之间向下的管道与冷却器w1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w1的出口处连接有f1的进口,所述蝶阀k2右侧管道与下方的冷却器w2相连,所述冷却器w2通过管道与气水分离器f2及下部水平管道相连,所述蝶阀k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器w2的上进口连接,所述冷却器w2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气水分离器f2的入口相连接,下方与下部管道相连接;所述上环形管路的后下方设有蝶阀k13和增压风机y1,所述增压风机y1的出口与电加热器w3的入口相连接;
27.在所述吸附塔b1和吸附塔b2的底部管道装有蝶阀k5、蝶阀k6、蝶阀k7和蝶阀k8,所述蝶阀k5、蝶阀k6、蝶阀k7和蝶阀k8组成环形管路,在所述吸附塔b1和吸附塔b2的前端还设有前端水平管道,所述前端水平管道上装有蝶阀k3和蝶阀k4,所述蝶阀k4的进气端通过管道与气水分离器f1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器f1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器w1出口相连接,所述冷却器w1的进口与上部水平管道的入口相连接;在所述蝶阀k3的上方设有气水分离器f2和冷却器w2,所述冷却器w2通过管道与蝶阀k3相连,所述气水分离器f2的出口与底部环形管道后管道连接。
28.工作原理:
29.第一步,吸附塔b2初步热再生吸附塔b1吸附,高温压缩空气通过蝶阀k1,蝶阀k10进入吸附塔b2对吸附剂进行初步活化再生,再通过阀k6、蝶阀k3进入冷却器w2气水分离器f2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蝶阀k7进入吸附塔b1吸收水分再从阀k11走向出口;
30.第二步,吸附塔b2深度热再生吸附塔b1吸附,部分深度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蝶阀k13进入增压风机y1增压后再通过电加热w3提高压缩空气温度再通过蝶阀k10进入吸附塔b2对吸附剂进行深度活化再生,再通过蝶阀k8进入气水分离器f2冷却器w2冷却降温,低温压缩空气从蝶阀k3与另一路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的压缩空气通过蝶阀k4汇合并通过蝶阀k5一起进入吸附塔b1吸收水分再从蝶阀k11走向出口;
31.第三步,b2冷却b1吸附,高温压缩空气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阀k4k6进入吸附塔b2对吸附剂进行降温处理,再通过阀k10k2进入冷却器w2气水分离器f2冷却降温,通过阀k7进入吸附塔b1吸收水分再从阀k11走向出口;
32.第四步,平行吸附,高温压缩空气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蝶阀k4、蝶阀k5、蝶阀k6分别进吸附塔入b1,吸附塔b2吸附塔吸收水分再分别从蝶阀k11、蝶阀k12走向出口;
33.第五步,吸附塔b1初步热再生吸附塔b2吸附,高温压缩空气通过蝶阀k1,蝶阀k9进入吸附塔b1对吸附剂进行初步活化再生,再通过蝶阀k5、蝶阀k3进入冷却器w2气水分离器f2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蝶阀k8进入吸附塔b2吸收水分再从蝶阀k12走向出口;
34.第六步,吸附塔b1深度热再生吸附塔b2吸附,部分深度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蝶阀k13进入增压风机y1增压后再通过电加热w3提高压缩空气温度再通过蝶阀k9进入吸附塔b1对吸附剂进行深度活化再生,再通过蝶阀k7进入气水分离器f2冷却器w2冷却降温,低温压缩空气从蝶阀k3与另一路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的压缩空气通过阀k4汇合并通过蝶阀k6一起进入吸附塔b2吸收水分再从蝶阀k12走向出口;
35.第七步,吸附塔b1冷却吸附塔b2吸附,高温压缩空气进入冷却器w1气水分离器f1冷却降温排水,低温压缩空气从蝶阀k4、蝶阀k5进入吸附塔b1对吸附剂进行降温处理,再通
过蝶阀k9、蝶阀k2进入冷却器w2气水分离器f2冷却降温,通过蝶阀k8进入吸附塔b2吸收水分再从蝶阀k12走向出口;
36.第八步,平行吸附,流程同第四步平行吸附。如此往复循环工作,达到干燥压缩空气之目的。
37.上述流程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部分深度干燥的压缩空气加热后对吸附剂进行彻底的活化再生处理,使通过吸附剂干燥后的压缩空气品质即露点完全满足要求。
38.申请人又一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的范围之内。
39.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实用新型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