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散热模块与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1:20: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模块及投影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效果的散热模块与应用此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气冷式的散热方式,因许多电子元件的高亮度及高功耗,渐渐不敷需求,因而需使用散热模组以提高散热的效率。目前的散热模组在设计上,主要是由金属材质的扩散结构与鳍片所组成,其中鳍片的表面没有结构设计,即鳍片的表面为完整平面。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可透过热扩散结构使热能够扩散到较大的面积,再利用传热结构或是直接传导至鳍片上,配合自然对流或是风扇所产生的气流进行强制对流的方式将热带出。然而,因应低噪音需求,相对需要增加强制冷却装置的散热模组体积。在增加体积的情况下,使得产品变得更为笨重,且也出现缺少移动性或是增加安装的危险性等问题,常造成使用者困扰。
[0003]“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可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
[0005]
本实用新型还提中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散热模块,可在相同热量、风扇转速的系统状态下,使流阻变小、流量增加,借此提升散热效果,且可使投影装置轻量化。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
为达到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热管。散热鳍片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鳍片与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交替设置且彼此间隔平行排列于第一方向。第一散热鳍片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一穿孔与多个第一破孔。第一穿孔与第一破孔交替排列,其中第一破孔沿第二方向排列,且第一方向不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散热鳍片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二穿孔与多个第二破孔。第二穿孔与第二破孔交替排列,其中第二破孔沿第二方向排列,且第二穿孔分别对应于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穿孔。热管沿着第一方向穿设于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穿孔与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穿孔。第一破孔的任一沿第一方向于第二散热鳍片上形成正投影,且正投影的位置与第二破孔中与其对应的第二破孔的位置不重叠或部分重叠且对称排列。
[0008]
为达到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机壳、光源、光机模块以及散热模块。光源以及光机模块配置机壳内,且光机模块包括光阀以及投影镜头。光源用于提供照明光束至光机模块。光阀用于配置于照
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转换照明光束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将影像光束投射至投影装置外。散热模块配置于机壳内,且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热管。散热鳍片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鳍片与多个第二散热鳍片。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交替设置且彼此间隔平行排列于第一方向。第一散热鳍片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一穿孔与多个第一破孔。第一穿孔与第一破孔交替排列,其中第一破孔沿第二方向排列,且第一方向不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散热鳍片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二穿孔与多个第二破孔。第二穿孔与第二破孔交替排列,其中第二破孔沿第二方向排列,且第二穿孔分别对应于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穿孔。热管沿着第一方向穿设于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穿孔与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穿孔。第一破孔的任一沿第一方向于第二散热鳍片上形成正投影,且正投影的位置与第二破孔中与其对应的第二破孔的位置不重叠或部分重叠且呈对称排列。
[0009]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的设计中,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分别具有第一破孔与第二破孔的设计,其中任一第一破孔沿第一方向于第二散热鳍片上形成正投影,且正投影的位置与对应的第二破孔的位置不重叠或部分重叠且对称排列。借此,当风流通过散热鳍片时,可增加风流的传导路径,以在相同热量、风扇转速的系统状态下,使流阻变小、流量增加,进而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则因为散热鳍片的破孔与穿孔的设计,除了可提高散热效率外,亦具有轻量化的优势。
[0010]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0012]
图2a是图1的投影装置中的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3]
图2b是图2a的散热模块的局部透视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2c是图2a的散热模块的第一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
[0015]
图2d是图2a的散热模块的第二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3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b是图3a的散热模块的局部透视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3c是图3a的散热模块的第一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
[0019]
图3d是图3a的散热模块的第二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4a至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多种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破孔及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破孔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列表
[0022]
10:投影装置
[0023]
12:机壳
[0024]
14:光源
[0025]
16:光机模块
[0026]
16a:光阀
[0027]
16b:投影镜头
[0028]
100、100a:散热模块
[0029]
110、110a、110c、110d、110e:第一散热鳍片
[0030]
112、116、118:第一穿孔
[0031]
114a、114b、114c、115a、115b、115c、115d、115e:第一破孔
[0032]
120、120a、120c、120d、120e:第二散热鳍片
[0033]
122、126、128:第二穿孔
[0034]
124a、124b、124c、125a、125b、125c、125d、125e:第二破孔
[0035]
130、132、134:热管
[0036]
l、l’:连线
[0037]
l1:照明光束
[0038]
l2:影像光束
[0039]
l11、l21:第一边
[0040]
l12、l22:第二边
[0041]
d1:第一方向
[0042]
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4]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包括机壳12、光源14、光机模块16以及散热模块100。光源14以及光机模块16配置机壳12内,且光机模块16包括光阀16a以及投影镜头16b。光源14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1至光机模块16。光阀16a配置于照明光束l1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接收照明光束l1并转换照明光束l1为影像光束l2。投影镜头16b配置于影像光束l2的传递路径上且用以将来自光阀16a的影像光束l2投射至投影装置10外。也就是说,光源14用于输出照明光束l1,且经由光阀16a的转换后,通过投影镜头16b投射至投影装置10外的显示屏幕(未绘示)。此处,光源14例如包括发光元件(未绘示),例如是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高压汞灯或其他适当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100配置于机壳12内,且连接光机模块16。于另一实施例中,散热模块100亦可连接光源14,于此并不加以限制。
[0045]
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光阀16a例如是液晶覆硅面板(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panel,lcos panel)、数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等反射式光调变器。在一实施例中,光阀16a例如是透光液晶面板(transparent liquid crystal panel),电光调变器(electro-optical modulator)、磁光调变器(maganeto-optic modulator)、声光调变器(acousto-optic modulator,aom)等穿透式光调变器,但本实施例对光阀16a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光阀16a将照明光束l1调制成影像光束l2的方法,其详细步骤及实施方式可以由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
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另外,投影镜头16b例如包括具有屈光度的一个或多个光学镜片的组合,例如包括双凹透镜、双凸透镜、凹凸透镜、凸凹透镜、平凸透镜以及平凹透镜等非平面镜片的各种组合。在一实施例中,投影镜头16b也可以包括平面光学镜片,以反射或穿透方式将来自光阀16a的影像光束l2投射出投影装置10。于此,本实施例对投影镜头16b的型态及其种类并不加以限制。
[0046]
图2a是图1的投影装置中的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散热模块的局部透视的立体示意图。图2c是图2a的散热模块的第一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图2d是图2a的散热模块的第二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10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以及多个热管130,其中散热鳍片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鳍片110与多个第二散热鳍片120。第一散热鳍片110与第二散热鳍片120交替设置且彼此间隔平行排列于第一方向d1,即一个第一散热鳍片110、一个第二散热鳍片120、一个第一散热鳍片110、一个第二散热鳍片120依此交替设置。此处,散热模块100的热管130的一端连接该些散热鳍片,热管130的另一端可连接光源14(请参考图1)或光机模块16a(请参考图1)。
[0047]
请参考图2c,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鳍片110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一穿孔112与多个第一破孔114a、114b、114c。第一穿孔112与第一破孔114a、114b、114c交替排列,其中第一破孔114a、114b、114c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且第一方向d1不平行于第二方向d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垂直于第二方向d2。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散热鳍片110中的每一个具有两个第一边l11与连接两个第一边l11的两个第二边l12,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散热鳍片110例如是矩形,则第一边l11可为矩形的长边,第二边l12可为矩形的短边。于其他实施例中,各第一散热鳍片可例如是正方形,则第一边及第二边可例如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一破孔114a、114b、114c中的两个第一破孔114a、114b相较于第一穿孔112分别较靠近两个第二边l12(例如是矩形的短边),且两个第一破孔114a、114b的破孔面积大于第一破孔114c的破孔面积。
[0048]
接着,请参考图2d,本实施例的第二散热鳍片120中的每一个具有多个第二穿孔122与多个第二破孔124a、124b、124c。第二穿孔122与第二破孔124a、124b、124c交替排列,其中第二破孔124a、124b、124c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且第二穿孔122分别对应于第一散热鳍片110的第一穿孔112。更进一步来说,第二散热鳍片120中的每一个具有两个第一边l21与连接两个第一边l21的两个第二边l22。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散热鳍片120例如是矩形且形状可与第一散热鳍片110对应,则第一边l21可为矩形的长边,第二边l22可为矩形的短边。于其他实施例中,各第二散热鳍片可例如是正方形,则第一边及第二边可例如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二破孔124a、124b、124c中的两个第二破孔124a、124b相较于第二穿孔122分别较靠近两个第二边l22,且两个第二破孔124a、124b的破孔面积大于第二破孔124c的破孔面积。
[0049]
请再同时参考图2b、图2c以及图2d,本实施例的热管130沿着第一方向d1穿设于第一散热鳍片110的第一穿孔112与第二散热鳍片120的第二穿孔122。特别是,任一第一破孔114a、114b、114c沿第一方向d1于第二散热鳍片120上形成正投影,且此正投影的位置与第二破孔124a、124b、124c中与其对应的第二破孔124a、124b、124c的位置不重叠且呈对称排列。每一第一破孔114a、114b、114c具有第一破孔形状,而每一第二破孔124a、124b、124c具有第二破孔形状,且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分别具有方向性。此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以热管130之间的连线l呈镜射形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以热管130之间的连线l也可呈不对称形状。第一破孔114a、114b、114c沿第一方向
d1于第二散热鳍片120上的正投影的位置与第二破孔中124a、124b、124c与其对应的第二破孔124a、124b、124c的位置以热管130之间的连线l呈对称排列。较佳地,第一破孔114a、114b、114c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124a、124b、124c的第二破孔形状具有朝向热管130之间的连线l逐渐增加的宽度。也就是说,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的宽度由靠近连线l往远离连线l的方向逐渐递减。其中上述的宽度是指各破孔在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
[0050]
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破孔114a、114b、114c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124a、124b、124c的第二破孔形状分别为几何形状且可为对称之形状或不对称之形状,因此可让投影装置10内的风扇所产生的气流通过散热模块100的散热鳍片时,流速得以降低。在风流流经平行热管130处,利用开设第一破孔114a、114b、114c于第一散热鳍片110上,以及开设第二破孔124a、124b、124c于第二散热鳍片120上,可增加风流传导路径,即第一破孔114a、114b、114c与第二破孔124a、124b、124c为位于热管130之间,使本来因为热管130阻碍造成流阻突增的现象减缓,有效降低流阻。此外,在第一散热鳍片110上靠近第二边l12的第一破孔114a、114b以及在第二散热鳍片120上靠近第二边l22的第二破孔124a、124b设置较大的破孔面积,且具有第一破孔114a、114b、114c及第二破孔124a、124b、124c的第一散热鳍片110与第二散热鳍片120依序设置后,能够增加扰流与破坏边界层的目的,增加散热鳍片表面热对流系数,进而达到带走更多热量的目的。
[0051]
简言之,在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的设计中,由于第一散热鳍片110与第二散热鳍片120分别具有第一破孔114a、114b、114c与第二破孔124a、124b、124c的设计,因此当风流通过散热鳍片时,可增加风流的传导路径,以在相同热量、风扇转速的系统状态下,使流阻变小、流量增加,进而可提高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的散热效率。此外,采用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的投影装置10,则因为散热鳍片的破孔与穿孔的设计,除了可提高散热效率外,亦具有轻量化的优势。
[0052]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0053]
图3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散热模块的局部透视的立体示意图。图3c是图3a的散热模块的第一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图3d是图3a的散热模块的第二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请先同时参考图2a、图2b、图3a以及图3b,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a与图2a的散热模块100相似,两者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热管132、134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成两列,且第一散热鳍片110a与第二散热鳍片120a的设计也不同于上述第一散热鳍片110与第二散热鳍片120的设计。
[0054]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a中,如图3c所示,每一第一散热鳍片110a具有多个第一穿孔116、118与多个第一破孔115a、115b,其中第一穿孔116、118与第一破孔115a、115b交替排列。如图3d所示,每一第二散热鳍片120a具有多个第二穿孔126、128与多个第二破孔125a、125b。第二穿孔126、128与第二破孔125a、125b交替排列,且第二穿孔126、128分别对应于第一散热鳍片110a的第一穿孔116、118。
[0055]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3b、图3c以及图3d,本实施例的热管132沿着第一方向d1穿设于第一散热鳍片110a的第一穿孔116与第二散热鳍片120a的第二穿孔126,而热管134沿着第一方向d1穿设于第一散热鳍片110a的第一穿孔118与第二散热鳍片120a的第二穿孔128,
其中,该些第一穿孔116及该些第一穿孔118于第二方向d2上相邻排列成两列。特别是,任一第一破孔115a沿第一方向d1于第二散热鳍片120a上形成正投影,且此正投影的位置与对应的第二破孔125a的位置部分重叠且呈对称排列。也就是说,第一散热鳍片110a的第一破孔115a于第二散热鳍片120a上的正投影位置与第二破孔125a的位置部分重叠。
[0056]
请再参考图3b,任一第一破孔115b沿第一方向d1于第二散热鳍片120a上形成正投影,且此正投影的位置与对应的第二破孔125b的位置不重叠且呈对称排列。也就是说,第一散热鳍片110a的第一破孔115b于第二散热鳍片120a上的正投影位置与第二破孔125b的位置不重叠。此外,第一破孔115b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125b的第二破孔形状以热管132、134的相邻两个之间的连线l’呈镜射形状,且此正投影的位置与对应的第二破孔125b的位置以热管132、134的相邻两个之间的连线l’呈对称排列。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以热管132、134的相邻两个之间的连线l’也可呈不对称形状。
[0057]
此处,第一破孔115a、115b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125a、125b的第二破孔形状具有朝向热管132、134的相邻两个之间的连线l’逐渐增加的宽度。也就是说,也就是说,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的宽度由靠近连线l’往远离连线l’的方向逐渐递减。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破孔115a、115b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125a、125b的第二破孔形状分别为几何形状,因此可让投影装置10内的风扇所产生的气流通过散热鳍片时,流速得以降低。
[0058]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破孔115a、115b与第二破孔125a、125b呈交错设置,即气流f在进入第一破孔115a、115b后须错位进入第二破孔125a、125b,具有破坏二次边界层以增加扰流的效果,可让风流通过有热管132、134的截面积遽缩的情况稍微缓解。简言之,藉由第一散热鳍片110a的第一破孔115a、115b与第二散热鳍片120a的第二破孔125a、125b设计,可在相同热量、风扇转速的系统状况下,使得流阻变小,使流量增大。同时,交错设置的第一破孔115a、115b与第二破孔125a、125b可增加扰流,以提升对流系数及散热效果。
[0059]
须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相同且呈对称设置,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图4a至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多种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破孔及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破孔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4a,第一散热鳍片110c的第一破孔115c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散热鳍片120c的第二破孔125c的第二破孔形状相同。此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皆为梯形,且呈镜射形状。
[0060]
请参考图4b,第一散热鳍片110d的第一破孔115d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散热鳍片120d的第二破孔125d的第二破孔形状相同。此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皆为三角形,且呈镜射形状。
[0061]
请参考图4c,第一散热鳍片110e的第一破孔115e的第一破孔形状不同于第二散热鳍片120e的第二破孔125e的第二破孔形状。此处,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不对称,第一破孔形状为半圆形,而第二破孔形状为梯形。
[0062]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不限于第一破孔形状与第二破孔形状须为对称图案,只要破孔形状的宽度是从在靠近热管之间的连线往远离连线的方向逐渐变小,皆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围。此外,渐缩渐扩的破孔宽度不限于热管与热管连线方向的垂直方向,在60度至120度范围内,即具有垂直热管与热管连线方向的分量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述功效。
[006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的设计中,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分别具有第一破孔与第二破孔的设
计,其中任一第一破孔沿第一方向于第二散热鳍片上形成正投影,且正投影的位置与对应的第二破孔的位置不重叠或部分重叠且对称排列。借此,当风流通过散热鳍片时,可增加风流的传导路径,以在相同热量、风扇转速的系统状态下,使流阻变小、流量增加,进而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的投影装置,则因为散热鳍片的破孔与穿孔的设计,除了可提高散热效率外,亦具有轻量化的优势。
[00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