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9:41: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摇纱机摇绞纱时的生头技术,具体为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其用于摇纱机上,其包括移纱装置及生头握持装置,所述移纱装置包含移纱部件、移纱握持部件、移纱传感器,所述生头握持装置包含安装在纱框上的生头吸纱部件及生头握持部件,所述移纱部件及生头吸纱部件为能用气流将纱线头吸入其内的带有通孔的部件,通孔一端开口,另一端接至负压吸风装置,移纱握持部件及生头握持部件是给移纱部件及生头吸纱部件吸入的纱线施加张力的部件,移纱传感器为检测移纱部件内在移纱传感器安装位置是否有纱线的器件,生头吸纱部件与纱框轴保持相对静止,本实用新型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结构简单,应用该技术便于实现绞纱分绞的自动化。


背景技术:

2.在纺织行业,经常需要将丝、细纱或股线按规定的重量或长度摇成绞纱,绞纱俗称框纱,本说明书中后续将绞纱中的丝、细纱或股线统称为纱线。一般情况下摇纱机机架上安装有纱框、导纱杆、导纱钩、纱架等部件,纱框轴上经撑杆固定绕纱杆,纱线经由导纱钩等纱线导向元件连接到绕纱杆的卡子上,一般情况下,纱框上等夹角均布6根绕纱杆,且至少一根绕纱杆半径是可调的。把丝、细纱或股线摇成绞纱时,挡车工将纱线由卷装上退绕下来后经过导纱元件(例如导纱杆、断头检测元件、导纱钩等)固定到纱框绕纱杆上,纱框开始旋转后将纱线缠绕在绕纱杆外,当绞纱绕到指定长度时,纱框停止转动,进行分绞(或称为编绞)。目前,国内外绞纱的生头、分绞或编绞均采用人工方式,效率低,操作人员劳累,容易得职业病。
3.为了能开发多锭位的自动摇纱设备,首先需要解决摇纱机自动生头问题,需要结构简单的摇纱机生头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应用于摇绞机的纱线自动生头装置”(申请号2019204913958)公开了一种生头装置,但是装置结构比较负杂。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纱框上安装有生头吸纱部件及生头握持部件,用气流吸入纱线后在纱框转动过程中纱线不会被甩出或拉出,用带附加张力装置的移纱吸管吸取纱线后将纱线转移给生头吸纱部件及生头握持部件从而实现生头,应用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利于实现绞纱生头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4.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其解决方案是:
5.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用于摇纱机上,所述摇纱机具有纱框,所述纱框上安装有绕纱杆,纱框由纱框轴带动以纱框轴为中心转动,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移纱装置及生头握持装置;
6.所述移纱装置包含移纱部件,所述移纱部件通过移纱安装件活动安装在摇纱机的机架上;
7.所述移纱装置还包含移纱握持部件及移纱传感器;
8.所述移纱部件为带有通孔且能用负压气流将纱线吸入的部件,通孔一端开口,另一端接至负压吸风装置,所述移纱握持部件是在移纱部件上给移纱部件吸入的纱线施加张力的部件,使由移纱部件吸入纱线的开口拉出纱线时纱线上附加额外的张力,移纱传感器为检测移纱部件内在移纱传感器安装位置是否有纱线的器件;
9.所述生头握持装置包含安装在纱框上的生头吸纱部件及生头握持部件;
10.所述生头吸纱部件是带有通孔且能用负压气流将纱线吸入的部件,通孔一端开口,另一端接至负压吸风装置,生头吸纱部件与纱框轴相对固定安装;
11.所述生头握持部件是给生头吸纱部件吸入的纱线施加张力的部件,使由生头握持部件吸入纱线的开口拉出纱线时纱线上附加额外的张力,生头握持部件还能用于防止生头吸纱部件吸入的纱线在纱框转动过程中被甩动离开生头握持部件,以及防止生头吸纱部件吸入的纱线在纱框转动过程中蜷缩在一起容易缠绕成结;
12.所述生头握持部件及移纱握持部件均为包含弯曲半包围或包围管状空腔结构的部件,纱线通过生头握持部件及移纱握持部件后会形成包围角,所述生头握持部件及移纱握持部件没有运动部件,结构简单,靠气流吸引纱线,工作可靠,并且能吸入纱的范围较大,降低了对送入纱线位置精确度的需求。
13.摇纱机的每个锭位均配置有移纱部件与生头吸纱部件。
14.摇纱机纱框轴为空心轴,空心轴连接负压吸风装置及所述生头吸纱部件。
15.当一绞纱够长后,应用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时,由找纱部件将导纱钩出来的纱线找到后将其送到移纱部件入口部位附近,纱线剪断后的纱线被移纱部件吸入,移纱部件带着吸入的纱线向生头握持装置的生头吸纱部件移动,生头吸纱部件将移纱部件中的纱线吸入生头吸纱部件中,完成生头,纱框可以开始旋转将纱线绕在纱框撑杆上,生头握持部件给被生头吸纱部件吸入的纱线以额外的附加张力,在纱框转动过程中纱线不会被从生头吸纱部件中抽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左视示意图。
18.图中:10.纱框轴 11.固定撑杆 12.活动撑杆 121.活动撑杆拉杆 13.活动绕纱杆 14.固定绕纱杆 15.握持吸管 151.气嘴 152.握持张力圈 16.握持吸管安装座 17.纱框吸口 20.移纱吸管 201.移纱张力圈 21.移纱吸嘴 22.移纱传感器 24.移纱安装件 30.推纱板 40.导纱钩 41.导纱钩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图例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20.本实用新型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
21.本实施例摇纱机纱框轴10为空心轴,除轴上开的纱框吸口17及气嘴151外为密封
结构,纱框吸口17为在纱框轴10外侧开的孔,用于连接负压吸风装置,例如采用与纱框吸口17形状相似的橡胶负压接口件将负压吸风引入纱框轴10的内部,橡胶负压接口件可以在需要负压吸风的时候与纱框轴10接触,在纱框轴转动绞纱时橡胶负压接口件由气缸等元件驱动离开纱框轴10。另外,还可以纱框轴10的一端开口连接至负压吸风装置,连接时可以采用与纱框吸口17类似的方法,只在需要负压吸风的时候连接件与纱框轴开口端面接触,也可以采用密封件(如石墨密封件)一直接触,这些方法是常识,不再赘述。
22.纱框上安装有6根绕纱杆,其中4根固定绕纱杆14通过固定撑杆11安装在纱框轴10上,两根活动绕纱杆13通过活动撑杆12安装在纱框轴上,活动绕纱杆13采用的是人字杆结构,由活动撑杆拉杆121驱动人字杆结构升降,从而调节纱框周长,所述人字杆结构属于机械领域升降的常用结构,环锭纺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中用于夹持管纱的人字臂升降就是采用的人字杆结构。不排除所有的绕纱杆均为活动绕纱杆,都采用人字杆结构驱动升降或者采用拉杆机构等其他结构驱动升降。
23.一种摇纱机生头装置,用于摇纱机,其包括移纱装置及生头握持装置,
24.所述移纱装置包含移纱吸管20(作为移纱部件)、移纱张力圈201(作为移纱握持部件)以及移纱传感器,移纱吸管20、移纱张力圈201以及移纱传感器均安装在移纱安装件24上,
25.所述移纱吸管20为用气流将纱线头吸入的管状部件,一端(图1中上端)接至负压吸风装置,为了便于吸入纱线,移纱吸管的另一端(图1中下端)接一个喇叭口的移纱吸嘴21,移纱吸嘴21为弹性橡胶件,当然也可以不接移纱吸嘴21,直接用移纱吸管20吸入纱线。移纱张力圈201是移纱吸管上形成的弯曲包围结构,纱线通过移纱张力圈201后会形成360度包围角,会对纱线施加张力,当移纱吸管20携带吸入的纱线移动时其内纱线不会被从移纱吸管20的吸入口拉出来,如果想继续增加纱线上的附加张力,可以增加移纱张力圈201的圈数,或者增加移纱张力圈201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例如硅胶或聚氨酯与纱线间的摩擦系数大于pvc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还可以在移纱吸管20携带其内的纱线移动时保持吸入气流,会比不保持吸入气流在纱线上产生更大的附加张力,并且,移纱吸管吸入的纱线在吸入方向超过移纱张力圈位置的长度越长,在移纱吸管20保持吸入气流的情况下附加的张力越大。
26.在移纱吸管20吸入纱线长度的不同位置安装了两个移纱传感器22,分别安装在移纱张力圈201的上方和下方,两个移纱传感器均为光电式断纱传感器,用于移纱吸管是否将纱线吸到了两个传感器的位置,同时,还可以用来检测纱线是否被吸出或拉出了移纱吸管20,便于自动控制,当然不排除不安装移纱传感器或者只安装一个移纱传感器。
27.所述生头握持装置包含安装在纱框上的生头吸纱部件及生头握持部件,
28.握持吸管15作为生头吸纱部件通过握持吸管安装座16、固定撑杆11安装在纱框轴10上,握持吸管15为硅胶管(不排除采用其他材料的管状部件),一端(图1中左上方)开口,另一端(图1中右下方)通过气嘴151接至纱框轴10的内部,需要吸纱线时通过纱框轴的孔将负压吸风连至握持吸管15。尽管握持吸管15也可以通过活动撑杆12安装在纱框轴10上,这种情况下握持吸管15会随活动绕纱杆13运动,当需要扎绞时或者需要调节绞纱直径时,握持吸管15的位置会变化,不利于自动生头时移纱吸管20对齐握持吸管15给其送纱线,不利于自动定位,所以,优选握持吸管15与纱框轴10保持相对静止,如果纱框上所有的绕纱杆均
为活动绕纱杆,则握持吸管15需要单独采用类似固定撑杆11的支撑部件与纱框轴10相对固定安装,使握持吸管15不能随活动绕纱杆沿纱框径向运动。
29.握持张力圈152(作为生头握持部件)是位于握持吸管上的弯曲包围结构,与移纱张力圈201结构及工作原理相同,用于给生头吸纱部件吸入的纱线施加张力。
30.摇纱机的每个锭位均配置有移纱部件与生头吸纱部件。
31.本摇纱机生头装置的工作原理:摇纱机每个锭位都有一个导纱钩40,导纱钩40安装在导纱钩安装座41上随其沿纱框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纱线由导纱钩引至纱框的绕纱杆,拢线板30为带有“v”形开口的板,活动安装在摇纱机机架上,拢线板30的上表面略低于移纱部件入口。当一绞纱够长后纱框停止转动,应用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生头时,图1中的拢线板30作为找纱部件自左向右运动至对应的移纱吸嘴21右侧一段距离,拢线板30的“v”形开口槽将导纱钩至绕纱杆之间的纱线拢至“v”形槽的底部定位,使导纱钩至绕纱杆之间的纱线经过移纱部件入口部位稍下方,纱线被剪断后的纱头被移纱吸嘴21吸入,纱线被剪断的部位至移纱吸嘴21入口的距离要确保纱线被移纱吸嘴21吸入后能穿过移纱张力圈201。
32.移纱安装件活动安装在摇纱机的机架上,移纱活动件在摇纱机机架上的运动方式及范围需确保将移纱部件吸入的纱线送入生头吸纱部件中。移纱活动件带动移纱部件带着吸入的纱线向生头握持装置的生头吸纱部件移动,由于移纱吸管20中含有移纱张力圈201,移纱吸管20中被吸入的纱线不会在移纱装置将纱线送往握持吸管15的过程中被从移纱吸管20中抽出来,而是移纱吸管20在移动的过程中将导纱钩40中的纱线拉出来,当移纱部件移动至移纱吸嘴21到达握持吸管15上部开口的上方少许,能确保握持吸管15能将移纱吸管20中的纱吸入时,移纱吸嘴20内的负压吸风停止,握持吸嘴15通过负压吸风将移纱吸管20中的纱线吸入握持吸嘴15中,握持吸嘴15吸入的纱线长度要确保被吸入的纱线能通过握持张力圈152,完成生头,纱框可以开始旋转将纱线绕在纱框撑杆上,由于纱线经过了握持张力圈152,不会在纱框转动过程中被甩出,并且在纱框刚开始转动时,能将纱线由导纱钩拉出来,而不是握持吸嘴15内的纱线被拉出来。
33.握持吸嘴15吸入的纱线不仅要确保能通过握持张力圈152,同时,在扎绞时还必须达到扎绞的工艺长度需求。这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被移纱吸嘴20吸入的剪断后的纱线不够长,需要增加吸入长度以满足后续工艺需要,可以使移纱吸嘴20吸入剪断后的纱线后向握持吸嘴15方向(图1中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再保持其内的负压吸风返回至初始位置,这样纱线就会从导纱钩拉出来一段并被移纱吸嘴20继续吸入,根据需要吸入的长度决定这个动作往复的次数及幅度,这样就能确保握持吸嘴15吸入的纱线足够长。另一种情况是,如果被移纱吸嘴20吸入的剪断后的纱线长度足够长,即使不需要移纱张力圈201也能满足要求,即移纱吸嘴20吸入的纱线在移纱吸嘴运动至握持吸嘴15的过程中即使被拉出也能确保进入握持吸嘴15的纱线长度能满足工艺要求,或者如果导纱钩与移纱吸嘴之间的位置关系使移纱吸嘴20在运动至握持吸嘴15的过程中还继续吸入纱线或者不吸入也不拉出,这些情况下移纱装置不需要包含移纱握持部件。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结构更简单、工作可靠,且不需要附加驱动机构或装置。
34.本实施例中移纱装置中的移纱部件、移纱握持部件及移纱传感器均通过移纱安装件活动安装在摇纱机的机架上,但是也可以只将移纱部件通过移纱安装件活动安装在摇纱机的机架上,移纱传感器安装在摇纱机机架上位于移纱部件吸纱位置处能够检测到移纱部
件中是否有纱线的位置,移纱握持部件不需要时可以不安装。
35.移纱张力圈201是直接在移纱吸管上弯管形成的一个360度的包围结构,不排除采用半包围、连续半包围、连续两圈或多圈包围等结构。并且还可以不用管子弯制而成,而用注塑或铸造方法直接制备内部含有半包围或包围结构通孔的部件作为移纱握持部件,用来替代移纱张力圈201与移纱吸管相接,甚至注塑或铸造方法制备的移纱握持部件入口直接代替移纱吸管20。
36.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移纱传感器均为光电式断纱传感器,不排除采用压电式等其他能够检测是否有纱线的传感器,例如将压电式纱线传感器的检测区与通过纱线的管密闭成一体的,相当于用传感器检测区代替一段管壁。
37.本实施例移纱装置通过移纱安装件活动安装在摇纱机的机架上,移纱安装件具有上下运动的自由度,是否增加其他方向的运动自由度取决于移纱部件与生头吸纱部件以及导纱钩等的相对位置,无论具有什么方向自由度,只要确保将移纱部件吸入的纱线送入生头吸纱部件中即可。
38.尽管本实施例中的移纱部件以及生头吸纱部件都是采用的管状部件,但是不排除采用其他形状的带有通孔的部件作为作为移纱部件及生头吸纱部件,例如接至负压吸风的盒子状部件。
39.本实施例中纱框轴10的内部用来通负压吸风,如果想降低纱框轴的加工难度,可以不用纱框轴10通负压吸风,而在纱框轴上沿其长度方向单独固定一根管用于连接负压吸风装置与握持吸管。
40.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生头前需要找纱部件将由导纱钩出来的纱线送到移纱吸管20入口附近,本实施例采用了拢线板作为找纱部件通过水平移动实现该功能,但是也可以根据导纱钩与移纱吸管20及纱框相对位置不同而采用其他机构或装置实现这种功能,不管用什么方案,只要能把纱线送到移纱部件入口部位,使移纱部件入口能把导纱钩出来的、被剪断的纱线吸入即可。找纱部件不属于所述摇纱机生头装置,特别的,如果移纱吸管能直接吸到导纱钩位置的纱线,则完全不需要找纱部件。
41.本实施例中的移纱握持部件及生头握持部件均采用的是包含弯曲半包围或包围管状空腔结构的部件,但是不排除采用带有驱动部件的机械式握持,例如移纱吸管20采用橡胶管,在移纱吸管20的外侧安装一个气缸,气缸伸出时安装在气缸杆上的压条将移纱吸管20压扁从而握持住其内的纱线。甚至包括弹性压紧握持、用驱动部件驱动松开握持等其他的握持方案,例如在移纱吸管或生头吸纱部件的开口部位增加“翻盖”、“滑盖”或者生头吸纱部件移动至遮挡部件下将开口掩住,都可以起到给移纱吸管以及生头吸纱部件吸入的纱线拉出时附加张力的作用,这些部件可以被驱动运动,这些方案会有很多种实现形式。
42.所有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均可以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常用部件及机构替换,如气缸驱动的移动可以改为直线电机、旋转电机加丝杆、电机加凸轮顶杆、电磁铁等驱动,导向可以采用光轴、滑块或线性导轨等导向等,这些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识,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推理出其它变体形式,这些变体形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主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