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0:41: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市消防也被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老百姓所关注,消防训练器材的出现,较大的提升了消防战士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3.目前,现有的消防训练器材种类很多,有训练速度攀岩、竖井救援、地下救援操训练与绳索横渡训练等,并且训练装置安装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相互结合安装使用,但是在支撑架安装固定时中间都会出现中空的部分,这些中空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在使用,因此对空间的利用还是比较浪费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包括第一训练装置与设置在第一训练装置正后方的第二训练装置,所述第一训练装置与第二训练装置之间设置有弧形稳定攀爬架,所述第一训练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固定支架、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前侧的辅助楼梯装置、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左侧的窗口救援装置、与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后端的竖井训练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以多个横杆和纵杆组合而成的网格支撑板,所述纵杆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可前后移动的训练绳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从上至下设置有两层中部为镂空的第一移动平台;
7.所述训练绳固定装置包括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纵杆内的t形固定板、与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t形固定板顶部左右两端的辅助滑动装置,所述t形固定板顶端的下表面靠近辅助滑动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卡块,所述纵杆的下表面开设有滑道,所述t形固定板滑动连接在滑道内,且所述滑道的内底面从左至右均匀的开设有多个与稳定卡块外直径大小相同的卡槽。
8.可选的,所述辅助滑动装置包括通过弹簧设置在t形固定板内的辅助固定卡板、与设置在辅助固定卡板下表面的辅助滑轮,所述t形固定板顶端的下表面开设有滑轮进出口。
9.可选的,所述窗口救援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左侧的营救训练板,所述营救训练板的左侧均匀开设有四层训练窗口,所述营救训练板的右侧靠近第二层与第四层训练窗口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二移动平台。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固定杆。
11.可选的,所述竖井训练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二训练装置的固定底座。
12.可选的,所述第二训练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固定支架、设置在第二固定支架顶部的第三移动平台、设置在第二固定支架右侧的第二辅助楼梯、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左侧的攀岩装置、与安装在第三移动平台前端的爬梯训练装置。
13.可选的,所述弧形稳定攀爬架的前端安装在环形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架上,所述弧形稳定攀爬架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爬梯训练装置的顶端,所述爬梯训练装置的中下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固定在下层的第一移动平台上的稳定杆。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该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通过网格支撑板与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网格支撑板上的t形固定板的设置,人员可以在t形固定板上悬挂攀爬绳,从而能够利用上第一固定支架中心镂空的位置,减少对空间的浪费,同时通过辅助滑动装置的设置,人员可以把t形固定板滑动到网格支撑板边缘处,从而能够便于人员固定攀爬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杆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稳定攀爬架左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固定支架;2、辅助固定卡板;3、第一顶盖;4、围栏;5、楼梯;6、窗口救援装置;7、竖井训练装置;8、固定底座;9、稳定杆;10、弧形稳定攀爬架;11、爬梯训练装置;12、第二辅助楼梯;13、攀岩装置;14、辅助滑轮;15、弹簧;16、第二顶盖;17、第二固定支架;18、环形固定杆;19、第一移动平台;20、横杆;21、纵杆;22、t形固定板;23、稳定卡块;24、卡槽;25、第二移动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包括第一训练装置与设置在第一训练装置正后方的第二训练装置,所述第一训练装置与第二训练装置之间设置有弧形稳定攀爬架10,其中弧形稳定攀爬架10由四个以矩形的方式排列的弧形杆组成,且四个弧形杆之间设置有第一稳定杆,所述第一训练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一固定支架1、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1前侧的辅助楼梯装置、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1左侧的窗口救援装置6、与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1后端的竖井训练装置7,第一固定支架1由多个设置在地面上的竖支撑杆和多个横支撑杆组成,其中横支撑杆焊接在竖支撑杆上,辅助楼梯装置由四层楼梯5与四层辅助平台组合安装而成,其中最后一层的楼梯的底端安装在地面上,第二层与第四层安装在第一移动平台19的前端,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以多个横杆20和纵杆21组合而成的网格支撑板,纵杆21的数量为四个,训练绳固定装置只能安装在中间两个纵杆21上,因为最外侧的两个纵杆21的正下方就是第一移动平台19,从而不方便人员使用训练,所述纵杆21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可前后移动的训练绳固定
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从上至下设置有两层中部为镂空的第一移动平台19,其中第一移动平台19的外周面与内周面均设置有完全围栏4;
23.所述训练绳固定装置包括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纵杆21内的t形固定板22、与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t形固定板22顶部左右两端的辅助滑动装置,所述t形固定板22顶端的下表面靠近辅助滑动装置的一侧黏接有稳定卡块23,所述纵杆21的下表面开设有滑道,其中滑道纵向贯穿纵杆21的,同时在每个t形固定板22上设置的辅助滑动装置的数量均为四个,且t形固定板22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从而人员可以把训练绳穿过固定孔进行稳定,同时也可以在固定孔内安装其它装置,同时人员在把训练绳安装完成之后,人员可以通过拉动训练绳来调整t形固定板22的前后位置,从而方便多人进行训练时,调整人员之间训练的距离,所述t形固定板22滑动连接在滑道内,且所述滑道的内底面从左至右均匀的开设有多个与稳定卡块23外直径大小相同的卡槽24,通过网格支撑板与可前后移动的设置在网格支撑板上的t形固定板22的设置,人员可以在t形固定板22上悬挂攀爬绳,从而能够利用上第一固定支架1中心镂空的位置,同时通过辅助滑动装置的设置,人员可以把t形固定板22滑动到网格支撑板边缘处,从而能够便于人员固定攀爬绳。
24.所述辅助滑动装置包括通过弹簧15设置在t形固定板22内的辅助固定卡板2、与设置在辅助固定卡板2下表面的辅助滑轮14,人员在移动t形固定板22时,可以同时向下拉训练绳,从而在稳定卡块23移动到卡槽24的位置之后,稳定卡块23会卡在卡槽24内,从而训练人员就可以攀爬训练绳进行训练了,所述t形固定板22顶端的下表面开设有滑轮进出口,从而在稳定卡块23卡在卡槽24内时,辅助滑轮14会通过滑轮进出口进入到t形固定板22内,所述窗口救援装置6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支架1左侧的营救训练板,所述营救训练板的左侧均匀开设有四层训练窗口,每层训练窗口的窗口数量为两个,所述营救训练板的右侧靠近第二层与第四层训练窗口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二移动平台25,人员在通过营救训练板进行训练时,如果跳入第二层与第四层训练窗口时,可以站立在第二移动平台25上进行休息或调整一下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固定杆18,其中环形固定杆18设置在网格支撑板与第一移动平台19之间,同时人员在训练时,可以把安全绳设置在环形固定杆18上,所述竖井训练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二训练装置的固定底座8,从而人员在训练攀爬训练绳时,可以有更好的空间进行训练,所述第二训练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第二固定支架17、设置在第二固定支架17顶部的第三移动平台、设置在第二固定支架17右侧的第二辅助楼梯12、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17左侧的攀岩装置13、与安装在第三移动平台前端的爬梯训练装置11,其中第二固定支架17与第一固定支架1安装方式相同,只是第二辅助楼梯12安装在了第二固定支架17的右侧,同时在第一固定支架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顶盖3,在第二固定支架17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顶盖16,所述弧形稳定攀爬架10的前端安装在环形固定杆18与第一固定架上,所述弧形稳定攀爬架10的后端通过螺栓设置在爬梯训练装置11的顶端,所述爬梯训练装置的中下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固定在下层的第一移动平台19上的稳定杆9。
25.综上所述,该模拟山岳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设施使用时,可以供应多个人员进行训练不同的科目,同时如果人员想更换t形固定板22底端的装置或训练绳,需要爬到第一移动平台19用其它工具(如带有挂钩的棍子)来把t形固定板22勾到自己身边来,或者有其它人员在下面拉着训练绳把t形固定板22拉到更换装置的人员身边。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