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面切粒装置以及包括它的尼龙塑料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0:0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尼龙塑料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模面切粒装置以及包括它的尼龙塑料造粒机。


背景技术:

2.尼龙塑料造粒机是一种可将废旧尼龙塑料制造成颗粒物料的成型机械,以为后期的注塑工序提高原料支持。尼龙塑料造粒机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矿冶、环保、印染、陶瓷、橡胶、塑料等领域。
3.尼龙塑料在输料筒内受到热量作用而熔融,且经由套设于输料筒内推料螺杆挤出力的作用下以冷凝长条状而被推入到模面切粒装置的切粒腔中,随后切刀进行高速旋转运动以将长条尼龙塑料分切为颗粒。在现有技术中,模面切粒装置主要由壳体、切削刀具以及动力部等几部分构成。壳体内设有一与输料筒出料口正对的切料腔。切削刀具内置于切料腔中,且在第一动力部驱动力的作用下执行高速旋转运动以完成对长条尼龙塑料的切粒操作。然而,现有的切削刀具为一体式设计结构,由此一来,一方面,当其局部区域受损时,需要整体更换切削刀具,费时费力,且势必会增加了尼龙塑料造粒机的使用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当所配套输料筒的内径改变时(即意味着长条尼龙塑料外延区域半径值的改变),由于不便于对切削刀具的切削半径进行适应性调整,因而,必然切削刃相对于长条尼龙塑料对位偏差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切粒效率以及切料质量的下降。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模面切粒装置的出现。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模面切粒装置,包括壳体、切削部以及第一动力部。壳体内设有一切料腔。在壳体的左侧壁、下侧壁上分别一一对应地开设有均与切料腔相贯通的进料口、出料口。切削部内置于切料腔中,且由第一动力部进行驱动。切削部包括有刀盘、n个切刀组件。刀盘在第一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切刀组件均包括有承力臂、切刀、锁紧螺钉以及锁紧螺母。围绕其周向,在刀盘的外侧壁上均布有n个与承力臂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距离其下端面预定高度,在承力臂的外侧壁上成形出有一段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由承力臂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出有一与切刀相适配的卡槽,且由其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与锁紧螺钉相适配的、且与卡槽贯通的第二螺纹孔。在切刀上开设有至少一与锁紧螺钉相适配的安装孔。切刀相对于卡槽被置放到位后,锁紧螺钉经由第二螺纹孔以横穿过安装孔。当承力臂相对于第一螺纹孔旋入到位后,锁紧螺母顺延着外螺纹进行旋拧,直至与刀盘的外侧壁完全贴靠。
6.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安装孔优选为长条腰形孔,且沿着切刀
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
7.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针对于单个切刀来说,安装孔的数量设为2,且沿着切刀的宽度方向排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动力部包括有电机、转轴以及轴承支撑组件。电机布置于壳体的右侧,且输出旋转力矩至转轴。刀盘插配于转轴上,相对应地,由其右端面向左延伸出有与转轴外径相适配的插配沉孔。轴承支撑组件用来承托转轴,且其嵌设于壳体的右侧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轴承支撑组件包括有左置端盖、左置滚珠轴承、右置端盖、隔套以及右置滚珠轴承。由壳体的右侧壁向内延伸出有一环形安装座。在环形安装座内开设有一插配腔。左置滚珠轴承和右置滚珠轴承均内置于插配腔内,且同时被转轴所穿过。隔套用来隔开左置滚珠轴承和右置滚珠轴承,其套设于转轴上。左置端盖可拆卸地固定于环形安装座的左侧壁,且对左置滚珠轴承进行轴向限位、预紧。右置端盖可拆卸地固定于环形安装座的右侧壁,且对右置滚珠轴承进行轴向限位、预紧。
10.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模面切粒装置,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切削部设计为分体式结构。经过一段时期运行后,当某个切刀受磨损严重或崩刃时,仅需对其自身单独执行换新操作即可,其余的切刀仍然予以保留,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模面切粒装置的维护成本以及换新操作所需投入的总时长。另外,当用来成型长条状尼龙塑料的输料筒直径发生改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承力臂的外伸长度,即实现了对切刀组件工作半径的改变,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与待切削长条状尼龙塑料的精准对位,确保切粒进程得以高效、高质地执行。
11.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到一种尼龙塑料造粒机,其包括有机台、输料筒、喂料仓、推料螺杆、第二动力部、加热部、切粒收集单元以及上述的模面切粒装置。输料筒水平地布置于机台的正上方。喂料仓可拆卸地固定于输料筒上,相对应地,在输料筒上开设有进料口。推料螺杆内置于输料筒的内腔中,且在第二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旋转运动。加热部由多个套设于输料筒上,且沿着输料筒长度方向进行均布的加热器所构成。模面切粒装置布置于机台的一侧,且其进料口正对应于输料筒的出料端。切粒收集单元用来收集经由模面切粒装置所产出的尼龙塑料颗粒。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尼龙塑料造粒机的立体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模面切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面切粒装置中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面切粒装置中切削部的立体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模面切粒装置中切削部的爆炸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模面切粒装置中刀盘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模面切粒装置中刀盘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0.图8是图2的俯视图。
21.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22.1-机台;2-输料筒;3-喂料仓;4-第二动力部;5-加热部;51-加热器;6-切粒收集单元;7-模面切粒装置;71-壳体;711-切料腔;712-进料口;713-出料口;714-环形安装座;7141-插配腔;72-切削部;721-刀盘;7211-第一螺纹孔;7212-插配沉孔;722-切刀组件;7221-承力臂;72211-外螺纹;72212-卡槽;72213-第二螺纹孔;7222-切刀;72221-安装孔;7223-锁紧螺钉;7224-锁紧螺母;73-第一动力部;731-电机;732-转轴;733-轴承支撑组件;7331-左置端盖;7332-左置滚珠轴承;7333-右置端盖;7334-隔套;7335-右置滚珠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尼龙塑料造粒机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机台1、输料筒2、喂料仓3、推料螺杆(图中未示出)、第二动力部4、加热部5、切粒收集单元6以及模面切粒装置7等几部分构成。其中,输料筒2水平地布置于机台1的正上方。喂料仓3可拆卸地固定于输料筒2上,相对应地,在输料筒2上开设有用来承接喂料仓3来料的进料口。推料螺杆内置于输料筒2的内腔中,且在第二动力部4的驱动力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进行周向旋转运动。加热部5由多个套设于输料筒2上,且沿着输料筒2长度方向进行均布的加热器51所构成。模面切粒装置7布置于机台1的一侧,且其进料口正对应于输料筒2的出料端。切粒收集单元6用来收集经由模面切粒装置7所产出的尼龙塑料颗粒。尼龙塑料在输料筒2内受到加热器51热量作用而熔融,且经由推料螺杆挤出力的作用下以冷凝长条状而被推入到模面切粒装置7的切粒腔中,随模面切粒装置7进行切粒动作以将长条尼龙塑料分切为颗粒。
25.在此需要说明的是:1)模面切粒装置7自身亦设有动力部,为了便于从名称上予以区分,在此,将用来对推料螺杆进行驱动的动力部命名为第二动力部4,而将内置于模面切粒装置7内的动力部命名为第一动力部;2)根据设计要求以及预处理尼龙塑料型号的不同,输料筒2的长度以及加热器51的具体数目可以进行适应性变更。且当输料筒2的设计长度过长时,可以将其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即由多段筒分体拼接而成。
26.图2、图8、图9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模面切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俯视图及其a-a剖视图,可知,其主要由壳体71、切削部72以及第一动力部73等几部分构成。如图3中所示,壳体71内设有一切料腔711。在壳体71的左侧壁、下侧壁上分别一一对应地开设有均与上述切料腔711相贯通的进料口712、出料口713。切削部72内置于上述的切料腔711中,且由第一动力部73来直接驱动。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如图4、5中所示,切削部72包括有刀盘721、3个切刀组件722。刀盘721在第一动力部73的驱动力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切刀组件722均包括有承力臂7221、切刀7222、锁紧螺钉7223以及锁紧螺母7224。围绕其周向,在刀盘721的外侧壁上均布有3个与承力臂7221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7211(如图6中所
示)。距离其下端面预定高度,在承力臂7221的外侧壁上成形出有一段与上述第一螺纹孔7211相适配的外螺纹72211。由承力臂7221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出有一与切刀7222厚度相适配的卡槽72212,且由其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与锁紧螺钉7223相适配的、且与卡槽贯通的第二螺纹孔72213。在切刀7222上开设有至少一与锁紧螺钉7223相适配的安装孔72221。切刀7222相对于卡槽72212被置放到位后,锁紧螺钉7223经由第二螺纹孔72213以横穿过安装孔72221。当承力臂7221相对于第一螺纹孔7211旋入到位后,锁紧螺母7224顺延着外螺纹72211的延伸方向进行旋拧,直至与刀盘721的外侧壁完全贴靠。
27.经过一段时期运行后,当某个切刀7222受磨损严重或崩刃时,仅需对其自身单独执行换新操作即可,其余的切刀7222仍然予以保留,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模面切粒装置7的维护成本以及换新操作所需投入的总时长。另外,当用来成型长条状尼龙塑料的输料筒2直径发生改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承力臂7221的外伸长度,即实现了对切刀7222工作半径的改变,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与待切削长条状尼龙塑料的精准对位,确保切粒进程得以高效、高质地执行。
28.再者,由图4、图5中所示还可以看出,安装孔72221优选为长条腰形孔,且沿着切刀7222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如此一来,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后,当某个切刀7222的切削端面的磨损量超差时,仅需松开锁紧螺钉7223,沿着切刀7222长度方向拖动一点距离,且确保其与邻近切刀7222均保持于同一切削平面上,重新施紧锁紧螺钉7223即可,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
29.已知,切刀7222自身固定是否牢靠对切粒进程的平稳性以及切刀7222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有优化,设于切刀7222上的、用于施紧用的安装孔72221的数量设为2,且沿着切刀7222的长度方向排布。
30.已知,第一动力部73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实现对刀盘721的驱动,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利于实施、其后期便于执行维护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8、9中所示,第一动力部73主要由电机731、转轴732以及轴承支撑组件733等几部分构成。电机731布置于壳体71的右侧,且直接输出旋转力矩至转轴732。刀盘721插配于转轴732上,相对应地,由其右端面向左延伸出有与转轴732外径相适配的插配沉孔7212(如图7中所示)。轴承支撑组件733用来直接承托转轴732,且其嵌设于壳体71的右侧壁上。轴承支撑组件733包括有左置端盖7331、左置滚珠轴承7332、右置端盖7333、隔套7334以及右置滚珠轴承7335。相对应地,如图3中所示,由壳体71的右侧壁向内延伸出有一环形安装座714。在环形安装座714内开设有一插配腔7141。左置滚珠轴承7332和右置滚珠轴承7335均内置于插配腔7141内,且同时被转轴732所穿过。隔套7334用来隔开左置滚珠轴承7332和右置滚珠轴承7335,其套设于转轴732上。左置端盖7331可拆卸地固定于环形安装座714的左侧壁,且对左置滚珠轴承7332进行轴向限位、预紧。右置端盖7333可拆卸地固定于环形安装座714的右侧壁,且对右置滚珠轴承7335进行轴向限位、预紧。左置滚珠轴承7332和右置滚珠轴承7335的增入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小转轴732旋动进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降低电机731的功耗,而且还可提升了转轴732旋转的平稳性,进而确保刀盘721旋动进程中始终围绕于同一轴线,使其径向圆跳动量维持于合理值范围内。
3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