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控制盒及使用其的床垫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57: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盒及使用其的床垫。


背景技术:

2.现有床垫包括内设气囊的垫体以及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气泵盒和缓冲盒,由于缓冲盒的设置位置与气泵盒较远,导致缓冲盒与气泵盒间需要铺设较长的管路,还会导致管路因弯曲缠绕而出现气路堵塞的情况,导致高压空气输送不通畅,影响控制盒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盒及使用其的床垫,通过设置安装板来将缓冲盒固定在气泵盒前方,既方便铺设管路,还确保气路通畅,保证控制盒正常运行。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后部设有气泵盒,所述安装腔前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缓冲盒,缓冲盒与气泵盒间通过管路通连,气流流经缓冲盒并减速降噪。在安装腔内设置安装板,缓冲盒固接在安装板上并与气泵盒前后对应设置,既有效缩短管路铺设距离,提升装配效率,还能防止管路出现缠绕搭接的情况,确保气路通畅,提升控制盒运行可靠性。此外,流经气泵盒的气流均需经过缓冲盒,利用缓冲盒来降低气流流速,进而减小气流因流速过快而产生的噪音。
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以竖置姿态固接在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前部上,安装到位后,所述安装板与安装腔的顶壁和侧壁间互为分离设置。安装板竖向设置在下壳体的顶面上,且与安装腔的顶壁和侧壁互不接触,既确保缓冲盒能与气泵盒对应设置,还有效防止安装板因共振撞击而产生噪音。
6.作为优选,所述安装腔底壁中部向上隆起形成加强凸台,所述安装板的底壁前缘设有支撑块,安装时,支撑块搭接在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以使安装板的底壁后缘搭接在所述加强凸台上。加强凸台用于提升安装腔底壁的抗形变性能,安装板底壁后缘搭接在加强凸台上,对安装板提供稳定支撑,安装板底壁前缘通过支撑块搭接在安装腔的底壁上,确保安装板稳定定位在竖置姿态,防止安装板发生晃动。
7.作为优选,所述缓冲盒包括固接在安装板后壁上的进气盒和出气盒,控制盒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盒向气泵盒供气,气泵盒产生的高压空气通过出气盒暂存并向外集中输送。进气盒能对进入气泵盒的气流进行减速降噪,储气盒既能对气泵盒输出的高压空气进行减速降噪,还能起到暂存高压空气的作用,以使控制盒可在需要时通过向外集中输送。
8.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盒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安装板的后壁侧部设有电路板,
所述进气口朝向电路板开设,所述进气盒通过进气口抽取电路板周边空气并通过出气口向气泵盒输送。电路板运行产生的热量会扩散至周边空气中,进气盒通过进气口抽取电路板周边空气来对电路板进行降温冷却,确保电路板稳定运行。
9.作为优选,所述出气盒包括设置在顶部的充气口,所述充气口通过充气管与气泵盒通连,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供充气管卡置定位的导向槽,以使充气管沿预设路径铺设。气泵盒内产生的高压空气通过充气管输入充气口并暂存在出气盒内。导向槽设置在安装板的顶部,用于卡置定位充气管,确保充气管沿预设路径铺设并确保气路畅通,防止局部弯折而发生堵塞的情况。
1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顶部开设布管槽,所述导向槽通过布管槽敞露并形成装配操作空间。所述安装板顶部位于所述充气口上方设置布管槽,通过开设布管槽来形成操作空间,使用者通过操作空间完成充气管和充气口间插拔操作。
11.一种使用所述控制盒的床垫,包括内设气囊的垫体以及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安装腔、设置在安装腔前部的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后方的气泵盒以及设置在安装腔壁面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围合形成活动空间,所述气泵盒通过减振组件悬置定位在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气泵盒被减振组件夹持定位在位于安装腔后部的活动空间内,缓冲盒被安装板定位在安装腔的前部内,以使缓冲盒和气泵盒前后对应设置,有效简化管路铺设结构,确保管路保持通畅。
12.作为优选,所述气泵盒内设有出气盒,所述出气盒的底部设有背向安装板设置的输气口,出气盒通过充气口接收来自气泵盒的高压空气并通过输气口向外气囊输送。出气盒通过输气口向外输送高压空气,以实现控制盒调节气囊气压的目的。所述输气口向后开设,有效避开安装板,方便与输气管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输气口与所述气囊间通过输气管通连,所述输气管上设有控制阀,控制阀开启时,出气盒内高压空气通过输气管输送至气囊内,以提升气囊内气压。输气管一端与输气口通连,另一端与气囊通连,输气管上设有控制阀,当控制阀关闭时,输气管无法输送高压空气,当控制阀开启时,出气盒内高压空气通过输气管向气囊输送,以提升垫体硬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安装腔内设置安装板,缓冲盒固接在安装板上并与气泵盒前后对应设置,既有效缩短管路铺设距离,提升装配效率,还能防止管路出现缠绕搭接的情况,确保气路通畅,提升控制盒运行可靠性;流经气泵盒的气流均需经过缓冲盒,利用缓冲盒来降低气流流速,进而减小气流因流速过快而产生的噪音。此外,所述气泵盒被减振组件夹持定位在位于安装腔后部的活动空间内,缓冲盒被安装板定位在安装腔的前部内,以使缓冲盒和气泵盒前后对应设置,有效简化管路铺设结构,确保管路保持通畅。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控制盒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安装板、缓冲盒以及电路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控制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控制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气泵盒,4、安装板,5、进气盒,6、出气盒,7、加强凸台,8、支撑块,9、进气口,10、出气口,11、电路板,12、充气口,13、导向槽,14、布管槽,15、垫体,16、控制盒,17、限位板,18、减振组件,19、输气口,20、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22.实施例一:
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盒。
24.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控制盒,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后部设有气泵盒3,所述安装腔前部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缓冲盒,缓冲盒与气泵盒3间通过管路通连,气流流经缓冲盒并减速降噪。所述缓冲盒通过安装板4定位安装腔的前部,使得缓冲盒和气泵盒3前后对应分置,既有效缩短两者间距离,进而缩短管路铺设距离,还能有效防止管路因相互缠绕而出现堵塞的情况,确保气路通畅,提升控制盒16运行可靠性。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以竖置姿态固接在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前部上。在安装时,首先,将安装板4自上而下搭接在下壳体2的顶面前部上,搭接到位后,所述安装板4底壁的前缘通过支撑块8搭接在下壳体2的顶面上,后缘搭接在加强凸筋上;之后,在安装板4搭接到位后通过紧固件固接,以使安装板4以竖置姿态固接在下壳体2上;再后,将缓冲盒以并列排布方式固接在安装板4的后壁上,以使缓冲盒朝向气泵盒3设置;最后,在完成气泵盒3等部件安装后,将上壳体1盖合在下壳体2上并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26.完成安装后,缓冲盒和气泵盒3间形成供管路铺设的铺管空间(如图3所示),既确保管路不会因铺管空间较小而发生挤压形变的情况,确保气路通畅,还通过缩短铺设距离来防止管路间发生相互缠绕的情况,方便铺设装配。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通过底缘与安装腔的底壁固接,所述安装板4与安装腔的壁面间、安装板4与气泵盒3间均互不接触,防止安装板4在产生共振时因与相邻部件撞击而产生噪音。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底壁中部向上隆起形成加强凸台7,所述安装板4的底壁前缘设有支撑块8,安装时,支撑块8搭接在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以使安装板4的底壁后缘搭接在所述加强凸台7上。下壳体2顶面中部向上隆起形成加强凸台7,所述加强凸台7的前缘与所述安装板4的底壁后缘竖向对齐设置,确保安装板4的底壁后缘能竖向搭接在所述加强凸台7上,利用加强凸台7的结构强度为安装板4提供稳定支撑。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的底壁前缘通过向下延伸形成若干分置的支撑块8,安装到位后,所述支撑块8与加强凸台7竖向错位设置,确保安装板4底壁前缘能通过支撑块8搭接在下壳体2顶面位于加强凸台7前方区域,利用支撑块8来弥补安装腔底壁与加强凸台7顶面间的高度差,确保安装板4保持竖置姿态。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16内缓冲盒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结构:
31.结构一,缓冲盒为两个,且分别为向气泵盒3供气的进气盒5以及接收气泵盒3内产
出高压空气的出气盒6;
32.结构二,缓冲盒为一个,为向气泵盒3供气的进气盒5;
33.结构三,缓冲盒为一个,为接收气泵盒3内产出高压空气的出气盒6;
34.以上结构均能对流经气泵盒3的气流进行减速降噪,均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盒5和出气盒6均通过紧固件固接在安装板4的后壁上,控制盒16工作时,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盒5向气泵盒3供气,气泵盒3产生的高压空气通过出气盒6暂存并向外集中输送。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盒5的出气口10通过进气管向气泵盒3供气,所述出气盒6的充气口12通过充气管接收来自气泵盒3的高压空气,所述出气口10和充气口12均朝向气泵盒3设置,使得进气管和充气管能以趋于直线的状态实现连接安装,既方便插接装配,有效缩短管路长度,还通过减少弯折来确保气路通畅,减小气流流动阻力。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盒5设置在安装板4后壁中部,所述安装板4后壁两侧分别设有出气盒6和电路板11,所述进气盒5的进气口9朝向电路板11开设,控制盒16在运行时,所述进气盒5通过进气口9抽取电路板11周边空气并通过出气口10向气泵盒3输送,对电路板11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盒6包括设置在顶部的充气口12,所述充气口12通过充气管与气泵盒3通连,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供充气管卡置定位的导向槽13,以使充气管沿预设路径铺设。所述安装板4顶部开设布管槽14,所述导向槽13通过布管槽14敞露并形成装配操作空间。在装配时,使用者在操作空间内完成充气管与充气口12插拔连接的操作,在维护检修时无需拆卸出气盒6,有效提升维护便利性。
39.实施例二:
40.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所述控制盒的床垫。
41.如图4和5所示的床垫,由内设气囊的垫体15以及向气囊输送高压空气的控制盒16组成,所述控制盒16内设有安装腔、设置在安装腔前部的安装板4、设置在安装板4后方的气泵盒3以及设置在安装腔壁面上的限位板17,所述限位板17围合形成活动空间,所述气泵盒3通过减振组件18悬置定位在所述活动空间内。所述气泵盒3被减振组件悬置定位在安装腔后部的活动空间内,缓冲盒通过安装板4固定在安装腔前部,使得气泵盒3在活动空间内振动偏移并始终与缓冲盒对应设置,防止气泵盒3因过度偏移而发生管路松脱的情况,确保管路连接稳定性。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泵盒3内设有出气盒6,所述出气盒6的底部设有背向安装板4设置的输气口19,出气盒6通过充气口12接收来自气泵盒3的高压空气并通过输气口19向外气囊输送。所述输气口19与所述气囊间通过输气管20通连,所述输气口19朝后设置,有效利用铺管空间铺设输气管20,确保输气管20一端部能自后向前套置在输气口19上,另一端穿越安装腔壁面后与气囊通连。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20上设有控制阀,控制阀开启时,出气盒6内高压空气通过输气管20输送至气囊内,通过提升气囊内气压来增加垫体15支撑性,为使用者提供合适支撑。
44.本实施例所述控制盒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