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4:15: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包括主车架(200)、固定于所述主车架(200)上的底盘结构(300)和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主车架(200)上方的上装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200)包括平行布置的两块外贴板(201)和分别沿两块所述外贴板(201)的长度方向、固定于两块所述外贴板(201)内侧表面的内纵梁(202),两根所述内纵梁(202)之间固定有用于承载所述底盘结构(300)的主车架横梁(203);所述上装车架(100)包括上装车架纵梁(101)和垂直固定于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上、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装车架横梁(102),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2)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外贴板(20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包括平行且正对布置的两根外纵梁(101.1),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包括沿所述外纵梁(101.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于两根所述外纵梁(101.1)的下翼面上的多个外纵梁螺栓过孔(101.2),所述外贴板(20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与外纵梁螺栓过孔(101.2)对应的外贴板螺栓过孔(201.1),所述可拆卸固定结构包括多个同轴穿过所述外纵梁螺栓过孔(101.2)和外贴板螺栓过孔(201.1)的螺栓和多个与所述螺栓连接的螺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横梁(203)包括垂直固定于两块所述外贴板(201)的前后两端内侧表面之间的第一主车架横梁(203.1);垂直固定于两块所述外贴板(201)的前后两侧的内侧表面之间的第二主车架横梁(203.2);垂直固定于两块所述外贴板(201)的前后两侧的内侧表面之间、位于所述第二主车架横梁(203.2)内侧的第三主车架横梁(203.3);垂直固定于两块所述外贴板(201)的前后两侧的内侧表面之间、位于所述第三主车架横梁(203.3)内侧的第四主车架横梁(203.4)和垂直固定于所述两块外贴板(201)的中部内侧表面之间的第五主车架横梁(203.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300)包括前保险杠(301)和后保险杠(302);所述主车架(200)的前后两根所述第一主车架横梁(203.1)上分别固定有所述前保险杠(301)和所述后保险杠(302)。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300)包括一轴(303)和二轴(304);所述主车架(200)的前后两根所述第二主车架横梁(203.2)上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一轴(303);所述主车架(200)的前后两根所述第三主车架横梁(203.2)上分别固定有一根所述二轴(304)。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300)包括前后布置的双电机(305)、动力电池系统(306)和组合系统;所述第五主车架横梁(203.5)上固定有所述双电机(305)和所述动力电池系统(306);所述动力电池系统(306)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套组合系统,其包括位于所述内纵梁(202)同一侧的多合一系统(307)和电机冷却系统(308),两套所述组合系统关于所述主车架(200)中心对称。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300)包括制动系统(309)、控制器集成密封舱(310)和动力电池温控系统(311);所述动力电池系统(306)的前侧固定有所述制动系统(309)和所述控制器集成密封舱(310),所述动力电池系统(306)的后侧固定有所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311),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系统(306)前侧的所述电机冷却系统(308)和所述控制器集成密封舱(310)分别位于所述主车架(200)的左右两侧,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系统(306)前侧的所述多合一系统(307)和所述制动系统(309)分别位于所述主车架(200)的左右两侧,所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311)和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系
统(306)后侧的所述组合系统分别位于所述主车架(200)的左右两侧。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车架横梁(102)包括垂直固定于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前后两端的前横梁(102.3)和尾横梁(102.4)、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前后两侧的两根第一上装车架横梁(102.1)以及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前后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上装车架横梁(102.1)内侧的第二上装车架横梁(102.2);所述上装车架横梁(102)上设置有用于将集装箱导向落装至所述上装车架横梁(102)中部的导向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前高后低、朝向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的内侧倾斜的所述前横梁(102.3)的顶面;前低后高、朝向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的内侧倾斜的所述尾横梁(102.4)的顶面;固定于所述第一上装车架横梁(102.1)的左右两端、用于将集装箱向所述第一上装车架横梁(102.1)的中部导向落装的第一导向块(103),所述第一导向块(103)的顶面为外侧高、内侧低、朝向所述第一上装车架横梁(102.1)的中部倾斜的导向面;固定于所述第二上装车架横梁(102.2)的左右两端、用于将集装箱向所述第二上装车架横梁(102.2)的中部导向落装的第二导向块(105),所述第二导向块(105)的顶面为外侧高、内侧低、朝向所述第二上装车架横梁(102.2)的中部倾斜的导向面。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车架纵梁(101)上固定有用于限制集装箱前后位置的限位结构,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纵梁(101.1)外侧表面上的限位结构支座(106)和固定于所述限位结构支座(106)内的转轴(107),所述转轴(107)上铰接连接有可绕其转动、顶部位于所述限位结构支座(106)上方的限位块(108)。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智能运输车结构,包括主车架、固定于主车架上的底盘结构和可拆卸固定于主车架上方的上装车架,主车架包括平行布置的两块外贴板和分别沿两块外贴板的长度方向、固定于两块外贴板内侧表面的内纵梁,两根内纵梁之间固定有用于承载底盘结构的主车架横梁;上装车架包括上装车架纵梁和垂直固定于上装车架纵梁上、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装车架横梁,上装车架纵梁通过可拆卸固定结构固定于外贴板上。通过组合式车架将主车架的底盘区和上装车架的承载区区分开来,既实现了公路运输车的底盘布置,满足公路运输车性能的同时兼具承载港口集装箱功能。底盘系统对称布置,前后无差别行驶,空间上布置紧凑且保证功能冗余。余。余。


技术研发人员:杨茜芝 胡克非 周锐 黄晶晶 余庆杰 赵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