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化工煤混配合格率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1 04:11: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煤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化工煤混配合格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因煤质问题导致的非计划停车或生产事故也频发不断。比如新疆广汇煤化工项目投产初期因煤质问题造成气化炉内壁腐蚀,在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过程中又走了不少弯路,损失巨大。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项目自投产后,运行的最大瓶颈是气化炉,而煤质又是根本原因。呼伦贝尔一家化肥项目投产后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原料煤种不匹配,装置无法实现连续长周期稳定运行。对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来说,开车初期也出现堵渣积灰等问题导致频繁开停车,存在“80天”怪圈。因此原料煤的选择是决定气化炉能否高负荷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盈利的前提和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化工煤混配合格率的方法,快速检测原料煤的灰分含量,检测同种煤和矸石进行化工煤混配的比例,提高合格率。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可提高化工煤混配合格率的方法包括:包括:
5.s1:将原料煤按照区域进行分类,得到初煤a和初煤b;
6.s2:将步骤s1得到的初煤a和初煤b分别通过灰分检测仪对煤质的灰分含量检测,得到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25%的初煤a1,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12%的初煤a2和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15%的初煤b1;
7.s3:将步骤s2得到初煤a1,初煤a2和初煤b1分别通过每层铺平,层层叠加的方式进行堆叠,针对的同一种煤进行堆叠,对应得到存储煤a1,存储煤a2和存储煤b1;
8.s4:将步骤s3得到的存储煤a1,存储煤a2和存储煤b1分别通过剖面取料,得到预混配煤a1,预混配煤a2和预混配煤b1;
9.s5:将步骤s4得到的预混配煤a1,预混配煤a2和预混配煤b1通过灰分检测仪对煤质的灰分含量再次检测,得到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25%的混配煤a1,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12%的混配煤a2和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15%的混配煤b1;
10.s6:将步骤s5得到混配煤a1,混配煤a2和混配煤b1分别与灰分百分含量75-95%的矸石进行混配得到成品煤a1,成品煤a2和成品煤b1。
11.有益效果:按照区域对不同煤种划分,通过灰分检测仪检测煤质的灰分含量,采用同种煤叠层堆料,剖面取料,对煤质进行再次检测,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配,大大提高混配煤的合格率,提高气化炉的稳定运行能力。
12.进一步,步骤s3中,所述初煤a1,所述初煤a2和所述初煤b1分别存储在第一号料仓、第二号料仓和第三号料仓。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类储存,便于提取。
14.进一步,步骤s4中,所述存储煤a1,所述存储a2和所述存储b1均采用灰分检测仪对剖面取料的作业面的六个位置灰分的含量检测。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点取样,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16.进一步,步骤s6中,所述混配煤a1,所述混配煤a2和所述混配煤b1分别与所述矸石混配的体积比例为9:1。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预定的混配比例,提高混配的合格率。
18.进一步,s6步骤中,所述成品煤a1,所述成品煤a2和所述成品煤b1通过灰分检测仪对煤质的灰分含量再次检测,其中成品煤的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20%,硅铝比1.85-2.2,不满足成品煤的要求,重复s4-s6步骤。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成品煤进行复检,提高合格率,不满足要求的重新进行混配。
附图说明
20.图1为煤质灰分检测的示意图;
21.图2为叠层堆料的示意图;
22.图3为作业面快检测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4.实施例
25.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化工煤混配合格率的方法,包括:s1:将原料煤按照区域的不同进行分类,得到初煤a和初煤b;
26.s2:将步骤s1得到的初煤a和初煤b进行抽样检测,分别通过灰分检测仪对煤质的灰分含量检测,得到初煤a1,初煤a2和初煤b1;煤灰分,煤完全燃烧后余下的残渣量。在实验室中将一定数量的煤样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充分燃烧后,根据残渣质量以求得灰分产率。一不含水分的干燥煤样为基准计算灰分,并以符号aad表示。在所述初煤a1中,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25%,所述初煤a2中,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所述初煤b1中,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15%。
27.s3:将步骤s2得到初煤a1,针对煤指标波动较大的现状,初煤a2和初煤b1分别通过每层铺平,层层叠加的方式进行堆叠,得到存储煤a1,存储煤a2和存储煤b1;
28.s4:将步骤s3得到的存储煤a1,存储煤a2和存储煤b1分别通过剖面取料,减少煤质的波动,具体在第一号料仓内取存储煤a1得到预混配煤a1,第二号料仓内取存储煤a2得到预混配煤a2和第三号料仓内取存储煤b1得到预混配煤b1;,所述存储煤a1,所述存储a2和所述存储b1均采用灰分检测仪对剖面取料的作业面的六个位置灰分的含量检测。
29.s5:将步骤s4得到的预混配煤a1,预混配煤a2和预混配煤b1通过灰分检测仪对煤质的灰分含量再次检测,得到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25%的混配煤a1,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12%的混配煤a2和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15%的混配煤b1;该操作作为煤混配前的最后检测手段,作为混配比例微调的依据。(出现异常时,需及时调整配比或更换作
业面);
30.s6:将步骤s5得到混配煤a1,如图1通过皮带运输混配煤和矸石,混配煤a2和混配煤b1,分别与灰分百分含量75-95%的矸石进行混配得到成品煤a1,成品煤a2和成品煤b1。通过根据所述混配煤a1,所述混配煤a2和所述混配煤b1分别与所述矸石混配的体积比例为9:1;所述成品煤a1,所述成品煤a2和所述成品煤b1通过灰分检测仪对煤质的灰分含量再次检测,其中成品煤的灰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20%,硅铝比1.85-2.2,不满足成品煤的要求,重复s4-s6步骤。
31.根据皮带秤曲线监控下料口下料情况,防止堵料。三是根据s4和s6步骤方法检测出的数据对混配比例微调,更好的满足生产需要;四是根据皮带上在线灰分检测仪检测混配煤质,控制煤质长期合格稳定。
32.表1
[0033][0034]
表2
[0035]
[0036][0037][0038]
本表1中频率质量的关系指的是皮带的运行一个周期运输煤的质量为14.5t和矸石14.5t,不同质量下的成品煤,给煤机的频率和矸石的给煤机频率,对矸石下料口给煤机频率在0.4hz—1hz之间进行调整。
[0039]
表2中是800t/h基础上的调整量,在每种煤灰分的范围区间,对应调整矸石的给煤机的频率。
[0040]
例如制造300t成品煤,成品煤a1、所述成品煤a2或所述成品煤b1的给煤机频率为18.5hz,矸石的给煤机频率为2.6hz。
[0041]
在a2煤业的煤到仓后,进行灰分检测仪快速检测灰分含量,分析合格后放入制定位置,如1#煤仓;煤矸石到仓后同样快速检测合格后放置在制定位置,如7#仓;
[0042]
各仓堆叠物料时需采用层堆法,如图2所示;
[0043]
在进入混煤机前,再对需要混配的煤和矸石进行多断面检测,合格后进入混煤机;
[0044]
根据a2煤:矸石(9:1)配煤方案进行配煤;
[0045]
配置300t混煤时,选取a2煤18.5t,矸石2.6t,给煤机频率0.5hz;
[0046]
随时根据气化炉工况调整配煤混配比例,当气化炉中h/c小于2.4时,a2煤:矸石配比调整为9.2:0.8,当化炉中h/c大于4.2时,a2煤:矸石配比调整为8.1:1.9
[004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