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果园管理用定点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3:48: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果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果园管理用定点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果树是多年生的植物,果树栽植后,在一个地方定位生长几十年,每年都要生长大量的枝干和果实,对土壤中的养分消耗很大。生产实践证明,及时给果树施用必需的营养元素是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不同时期主要营养的变化不同,果树年周期的发育中,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钾为主,磷的吸收在整个生长季比较平稳,果树施肥应遵循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相结合,主要营养元素按比例施用、适当调整微量元素营养,实现平衡施肥的原则。有机肥,以畜禽粪便为主,还有大量的作物秸秆。化肥有尿素、磷酸二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等,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砂、硫酸锌、硫酸镁、硫酸亚铁等。
3.现有的在对果园内果树等进行施肥的过程中,常通过人工方式挖坑,将果树周围的土壤取出再倒入肥料后,最后再填土的方式实现对果树周边的施肥工作,此种方式较为费时费力,而且由于果树的根茎在发育的过程中是纵向生长的,需要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施肥,才能更加方便果树的生长发育,但是现有的施肥方式只能实现对果树周围指定深度的土壤进行施肥工作,较为不便。
4.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果园管理用定点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目前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园管理用定点施肥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果园管理用定点施肥装置,包括混合筒体和输送筒体,所述混合筒体的下端与所述输送筒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混合筒体的顶部固定有正反转电机,所述混合筒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侧表面固定有搅拌杆,所述正反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轴杆的顶端相固定,所述输送筒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的顶端与所述轴杆的下端相固定,所述蜗杆的底部一侧固定有钻头,所述混合筒体的顶部外侧壁连通有导料管。
8.优选的,所述导料管的内腔管道为弧线管道,且远离所述混合筒体一侧的所述导料管一端位于靠近所述混合筒体一侧的所述导料管一端的上方。
9.优选的,所述混合筒体的下端外侧壁固定有第一连接座,所述输送筒体的顶端外侧壁固定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通过固定螺丝可拆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部一侧贯穿插接有丝杆,所述第二连接座贯穿插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的下端可转动卡接有垫盘。
11.优选的,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有调节头,所述调节头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12.优选的,所述混合筒体的内腔体积大于所述输送筒体的内腔体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利用混合筒体与输送筒体之间的配合,可以便于通过利用蜗杆正反转的方式将钻取的土壤对混合筒体进行输送和排放工作,并且通过利用混合筒体与导料管之间的配合,可以便于实现将肥料与输送土壤进行混合工作,从而实现对对果树附近土壤进行定点取土和施肥工作。
附图说明
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图1的底部视图;
17.图3为本发明图1中a-a的剖面视图。
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9.1-混合筒体,2-输送筒体,3-正反转电机,4-轴杆,5-搅拌杆,6-蜗杆,7-钻头,8-导料管,9-第一连接座,10-第二连接座,11-固定螺丝,12-丝杆,13-垫盘,14-调节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果园管理用定点施肥装置,包括混合筒体1和输送筒体2,所述混合筒体1的下端与所述输送筒体2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混合筒体1的顶部固定有正反转电机3,所述混合筒体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轴杆4,所述轴杆4的侧表面固定有搅拌杆5,所述正反转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轴杆4的顶端相固定,所述输送筒体2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蜗杆6,所述蜗杆6的顶端与所述轴杆4的下端相固定,所述蜗杆6的底部一侧固定有钻头7,所述混合筒体1的顶部外侧壁连通有导料管8。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本装置对果园内果树附近土壤改良时,可以对果树附近土壤进行定点施肥,在施肥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正反转电机3接通电源;在需要将土壤与肥料进行混合时,正反转电机3通过轴杆4带动位于输送筒体2中的蜗杆6转动,并且蜗杆6的底端通过转动的钻头7翻起土壤,蜗杆6上的槽体与输送筒体2内壁之间会在蜗杆6转动力的作用下,将土壤运输至混合筒体1中,再通过导料管8向混合筒体1中释放肥料,通过利用轴杆4上的搅拌杆5转动,可以将位于混合筒体1中的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并且在混合完成后,通过控制正反转电机3反向转动,带动蜗杆6反向转动,将施肥后的土壤再次输送至钻开的坑位中进行掩埋。
23.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导料管8的内腔管道为弧线管道,且远离所述混合筒体1一侧的所述导料管8一端位于靠近所述混合筒体1一侧的所述导料管8一端的上方;通过弧线设计的导料管8,在向导料管8中释放肥料后,肥料会受到重力作用顺着管道内壁滚落至混合滚筒1中。
24.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混合筒体1的下端外侧壁固定有第一连接座9,所述输送筒体2的顶端外侧壁固定有第二连接座10,所述第一连接座9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0之间通过固定螺丝11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拆卸固定螺丝11,将第一连接座9和第二连接座10分
开,从而方便对蜗杆6以及搅拌杆5进行清洁等维护工作。
25.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座9的顶部一侧贯穿插接有丝杆12,所述第二连接座10贯穿插接在所述丝杆12上,所述丝杆12的下端可转动卡接有垫盘13;通过转动丝杆12,带动转动连接的垫盘13上下移动,调整垫盘13底部距离钻头7底部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打孔施肥深度。
26.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丝杆12的顶端固定有调节头14,所述调节头14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利用调节头14,可以便于实现对丝杆12的调节工作,从而便于实现对垫盘13高度位置的调整工作。
27.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混合筒体1的内腔体积大于所述输送筒体2的内腔体积;便于在打孔过程中,搜集至混合筒体1内腔的土壤不会堆积满,导致的混合筒体1出现堵现象。
2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2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