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0:5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胸部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胸部术后患者要积极进行呼吸康复锻炼,恢复呼吸功能,防止肺不张及呼吸系统感染,由于术后患者惧怕疼痛,不敢用力咳嗽,致使气管内分泌物积聚,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扣背协助患者排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当医护人员协助不及时时,患者由于不适锻炼时锻炼强度降低,效果减弱,降低了患者的康复速度,锻炼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胸部术后锻炼不便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右的训练盒,训练盒左侧经吹气管与外界连通,训练盒内设有鼓,训练盒下侧壁上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腰形环,腰形环上端设有可与鼓接触的圆球,训练盒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位于鼓后方的转动罩,转动罩开口可与吹气管对齐,转轴前端同轴固定有转盘,转盘上偏心设有与腰形环滑动连接的固定柱。
5.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既可以协助患者咳出痰液,也可以同时进行锻炼,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开口朝右的训练盒1,训练盒1左侧经吹气管2与外界连通,训练盒1内设有鼓3,训练盒1下侧壁上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腰形环4,腰形环4上端设有可与鼓3接触的圆球5,训练盒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6,转轴6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位于鼓3后方的转动罩7,转动罩7开口可与吹气管2对齐,转轴6前端同轴固定有转盘8,转盘8上偏心设有与腰形环4滑动连接的固定柱9。
12.为了便于转动罩7的转动,所述的转动罩7开口大于其远离开口一侧的端面面积。
13.为了进一步增加转动罩7的转动频率,所述的吹气管2内孔左大右小。
14.为了便于调节训练的强度,所述的吹气管2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下侧与其内孔连
通的调节槽10,吹气管2上开设有左侧与调节槽10连通的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调节板12。
15.为了使调节板12左右移动,所述的吹气管2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转环13,调节板12上端设有与转环13转动连接的固定板14。
16.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转环13外表面为粗糙面。
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设置调节板12左端与调节槽10左侧壁接触,圆球5与鼓3接触的初始状态,患者向吹气管2内吹气,气体经吹气管2内孔进入训练盒1内,并吹动转动罩7顺时针转动,转动罩7经转轴6带动转盘8同步顺时针转动,转盘8经固定柱9带动腰形环4向右摆动,固定柱9相对于腰形环4向上移动;
18.当固定柱9转动至转盘8上端时,随着转盘8的继续转动,转盘8带动固定柱9继续顺时针转动,固定柱9带动腰形环4继续向右摆动,固定柱9相对于腰形环4向下移动,当固定柱9转动至转盘8右端时,随着转盘8的继续转动,转盘8带动固定柱9继续顺时针转动,固定柱9带动腰形环4向左摆动,固定柱9相对于腰形环4继续向下移动;
19.当固定柱9转动至转盘8下端时,随着转盘8的继续转动,转盘8带动固定柱9继续顺时针转动,固定柱9带动腰形环4继续向左摆动,固定柱9相对于腰形环4向上移动,直至腰形环4恢复至初始状态,此时,圆球5接触并敲打鼓3,鼓3产生声波,声波经吹气管2进入患者肺部,使患者痰液产生振动;
20.若需要增大训练的难度,则顺时针转动转环13,转环13经固定板14带动调节板12向左移动,此时,患者向吹气管2内吹气,会有部分气体经调节槽10流至外界,转轴6转动同样的角度需要患者向吹气管2内吹更多的气体,训练难度增加;
21.患者训练时,随着圆球5间歇性敲打鼓3,鼓3产生的声波使患者痰液振动,逐渐由粘稠状变稀易于流动,便于患者轻轻咳出,患者训练完成后,移出吹气管2即可。
2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鼓、可转动的转动罩及可摆动的圆球,既可以协助患者咳出痰液,也可以同时进行呼吸康复锻炼,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设有可左右移动的调节板,便于调节患者的训练强度,增加了患者的训练效果及康复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包括开口朝右的训练盒(1),其特征在于,训练盒(1)左侧经吹气管(2)与外界连通,训练盒(1)内设有鼓(3),训练盒(1)下侧壁上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腰形环(4),腰形环(4)上端设有可与鼓(3)接触的圆球(5),训练盒(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6),转轴(6)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位于鼓(3)后方的转动罩(7),转动罩(7)开口可与吹气管(2)对齐,转轴(6)前端同轴固定有转盘(8),转盘(8)上偏心设有与腰形环(4)滑动连接的固定柱(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罩(7)开口大于其远离开口一侧的端面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气管(2)内孔左大右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气管(2)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下侧与其内孔连通的调节槽(10),吹气管(2)上开设有左侧与调节槽(10)连通的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调节板(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气管(2)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转环(13),调节板(12)上端设有与转环(13)转动连接的固定板(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环(13)外表面为粗糙面。

技术总结
一种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胸部术后锻炼不便的问题;包括开口朝右的训练盒,训练盒左侧经吹气管与外界连通,训练盒内设有鼓,训练盒下侧壁上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腰形环,腰形环上端设有可与鼓接触的圆球,训练盒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位于鼓后方的转动罩,转动罩开口可与吹气管对齐,转轴前端同轴固定有转盘,转盘上偏心设有与腰形环滑动连接的固定柱;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既可以协助患者咳出痰液,也可以同时进行锻炼,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加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1/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