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负极片以及无隔膜电芯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49: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极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负极片以及无隔膜电芯。


背景技术:

2.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设备的轻量化和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驱动着电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最常使用的是具有高工作电压和高单位重量能量密度的锂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也已被用作电动车、混动电动车的电源和可再生能源存储中。
3.锂二次电池设计过程主要涉及将可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具有正极/隔膜/负极结构的电极组件安装在电池外壳中。首先将包含电极活性材料的浆料涂布至金属集电体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制成正极和负极,将该浆料干燥,并辊压涂布得到涂覆有干燥浆料的正极电极和/或负极电极。其次将正负极,隔膜材料通过卷绕或层叠的方式得到极片聚集体。最后将极片聚集体安装在电池外壳中封装得到成品电芯。
4.隔膜是影响二次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优质隔膜设计必须使正极和负极彼此电隔离,并表现出良好的离子渗透性和机械强度,以使电解质溶液可以平稳地通过隔膜。随着高能量锂二次电池的需求以及应用市场进一步扩大,还需要确保隔膜在高温下使用具有安全性。
5.目前常用的聚烯烃隔膜基材凭借着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池隔膜中。但是聚烯烃基隔膜延展性不佳,容易导致电芯在机械滥用时被刺破,在隔膜破损的位置正负极之间形成短路点,进而造成电芯热失控失效,带来安全隐患。
6.cn 209249600u公开了一种无隔膜锂电池,包括电芯,该电芯上缠绕由正极和负极,所述负极为铜箔,所述铜箔的表面涂覆有一层石墨涂层,所述石墨涂层的表面涂覆有一层pvdf胶层;好包括锂电池防护组件;所述无隔膜锂电池将隔膜直接与负极结合在一起,使隔膜依托在负极材料上,降低了隔膜本身的张力,减少了薄膜的厚度,提升了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但是,所述正极和负极的设置方式为卷绕,该设置方式本身就需要较大的空间,不利于降低电芯的厚度。
7.cn 106505255a公开了一种无隔膜锂离子电芯的制作工艺,所述制作工艺包括:将陶瓷粉体浆料涂覆于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表面,然后将正负极装配成电芯。具体为:将陶瓷粉与粘合剂混合并分散于溶剂中,调制成陶瓷粉体的膏状胶料;将膏状酱料均匀涂覆于已经制作好的正极片/负极片的表面,得到涂覆有陶瓷层的正极片/负极片;装配正极片与负极片,得到电芯。所述无隔膜锂离子电芯的制作工艺虽然能够得到无隔膜的锂离子电芯,但正极片与负极片的结合能力较弱,影响电芯的正常使用。
8.cn 205846133u公开了一种无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极液,所述正极与负极交错叠层;所述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材料层;
所述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涂覆于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和负极中至少其一的表面设有复合凝胶固化膜。所述无隔膜的锂离子电池通过复合凝胶固化膜的设置提高了电芯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但复合凝胶固化膜的设置同样影响着负极的透气率,且与负极以及正极的结合强度不佳。
9.对此,需要提供一种兼具透气度以及结合力的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无隔膜电芯。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片以及无隔膜电芯,所述负极片用于无隔膜电芯时,能够降低电芯的空间,提高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还能够达到正负极绝缘的效果,并能不影响锂离子的传输,保证正负极的良好粘结,从而使电芯能够安全使用。
11.为达到此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集流体以及依次设置于负极片集流体两侧的负极材料层、绝缘陶瓷层以及涂胶层。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陶瓷层的设置能够保证离子导通,同时能够隔绝正负极,防止电芯短路,保证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所述涂胶层的设置能够提高负极片使用时的结合强度,降低负极片的吊料风险,改善无隔膜电芯装配后的稳定性。
14.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极片与传统的软包电池z字型堆叠结构相比,无需使用隔膜,避免了隔膜闭孔温度和熔断温度不匹配造成的电池正负极短路问题,避免了热失控的危险;而且层叠结构的设置降低了加工成本,对设备的精度要求低。
15.优选地,所述负极片集流体为铜箔。
16.优选地,所述负极材料层的厚度为40-320μm,例如可以是40μm、50μm、 60μm、80μm、100μm、120μm、150μm、160μm、180μm、200μm、210μm、240μm、 270μm、280μm、300μm或32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7.优选地,所述绝缘陶瓷层的厚度为10-100μm,例如可以是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或10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8.优选地,所述涂胶层的厚度为2-25μm,例如可以是2μm、5μm、8μm、10μm、 12μm、15μm、16μm、18μm、20μm、21μm、24μm或25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19.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制备负极活性浆料,将负极活性浆料涂覆于负极片集流体的两侧,干燥后得到第一负极片;
21.(2)制备绝缘浆料,将绝缘浆料涂覆于第一负极片的两侧,干燥后得到第二负极片;
22.(3)制备涂胶浆料,将涂胶浆料喷涂于第二负极片的两侧,干燥后得到所述负极片结构。
23.优选地,以质量百分数计,步骤(1)所述负极活性浆料包括:35-80wt%的负极活性材料、5-30wt%的负极导电剂以及5-35wt%的第一粘合剂,余量为溶剂。
24.本实用新型所述负极活性浆料中的溶剂为本领域常规的溶剂,包括但不限于n,n-二甲基甲酰胺或常规的低沸点溶剂。所述低沸点溶剂包括丙酮、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乙醚或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负极活性浆料配置的分散要求进行合理地选择,只要能够使负极活性浆料中的成分均匀分散即可。
25.本实用新型所述负极活性浆料中负极活性材料的质量百分数为35-80wt%,例如可以是35wt%、40wt%、45wt%、50wt%、55wt%、60wt%、65wt%、70wt%、 75wt%或80wt%,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6.本实用新型所述负极活性浆料中负极导电剂的质量百分数为5-30wt%,例如可以是5wt%、10wt%、15wt%、20wt%、25wt%或30wt%,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7.本实用新型所述负极活性浆料中第一粘合剂的质量百分数为5-30wt%,例如可以是5wt%、10wt%、15wt%、20wt%、25wt%或30wt%,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28.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等碳材料、金属复合氧化物、金属锂、锂合金或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石墨与金属氧化物的组合,金属氧化物与锂合金的组合,锂合金与导电聚合物的组合,导电聚合物与硅基合金的组合。
29.所述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所述金属复合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 li
x
fe2o3(0≤x≤1);所述导电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炔。
30.优选地,所述负极导电剂包括科琴黑、导电纤维或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科琴黑与导电纤维的组合,导电纤维与碳纳米管的组合,科琴黑与碳纳米管的组合,或科琴黑、导电纤维与碳纳米管的组合。
31.优选地,所述第一粘合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聚酰亚胺、聚乙烯或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羧甲基纤维素与聚偏氟乙烯的组合,聚偏氟乙烯与丁苯橡胶的组合,丁苯橡胶与聚酰亚胺的组合,聚酰亚胺与聚乙烯的组合,羧甲基纤维素、聚偏氟乙烯与丁苯橡胶的组合,丁苯橡胶、聚酰亚胺与聚乙烯的组合。
32.优选地,以质量百分数计,步骤(2)所述绝缘浆料包括:5-55wt%的绝缘陶瓷材料以及10-75wt%的第二粘合剂,余量为溶剂。
33.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浆料中的溶剂为本领域常规的溶剂,包括但不限于 n,n-二甲基甲酰胺或常规的低沸点溶剂。所述低沸点溶剂包括丙酮、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乙醚或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负极活性浆料配置的分散要求进行合理地选择,只要能够使负极活性浆料中的成分均匀分散即可。
34.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浆料中绝缘陶瓷材料的质量百分数为5-55wt%,例如可以是5wt%、10wt%、15wt%、20wt%、25wt%、30wt%、35wt%、40wt%、45wt%、 50wt%或55wt%,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35.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浆料中第二粘合剂的质量百分数为10-75wt%,例如可以是10wt%、20wt%、30wt%、40wt%、50wt%、60wt%、70wt%或75wt%,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36.优选地,所述第二粘合剂与绝缘陶瓷材料的总质量百分数不超过80wt%。
37.本实用新型使第二粘合剂与绝缘陶瓷材料的总质量百分数不超过80wt%,能够保证绝缘浆料中第二粘合剂与绝缘陶瓷材料的充分分散,当超过80wt%时,无法实现第二粘合剂与绝缘陶瓷材料的均匀分散。
38.优选地,所述绝缘陶瓷材料包括氧化硅、氧化铝、勃姆石、氧化镁、氧化钛或氧化锌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氧化硅与氧化铝的组合,氧化铝与勃姆石的组合,勃姆石与氧化镁的组合,氧化镁与氧化钛的组合,氧化钛与氧化锌的组合,氧化硅、氧化铝与勃姆石的组合,勃姆石、氧化镁与氧化钛的组合,或氧化硅、氧化铝、勃姆石、氧化镁、氧化钛与氧化锌的组合。
39.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陶瓷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10μm,例如可以是1μm、 2μm、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或1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0.优选地,所述第二粘合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聚酰亚胺、聚乙烯或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羧甲基纤维素与聚偏氟乙烯的组合,聚偏氟乙烯与丁苯橡胶的组合,丁苯橡胶与聚酰亚胺的组合,聚酰亚胺与聚乙烯的组合,羧甲基纤维素、聚偏氟乙烯与丁苯橡胶的组合,丁苯橡胶、聚酰亚胺与聚乙烯的组合。
41.优选地,以质量百分数计,步骤(3)所述涂胶浆料包括:10-75wt%的第三粘合剂,余量为低沸点溶剂。
42.本实用新型所述涂胶浆料中第三粘合剂的质量百分数为10-75wt%,例如可以是10wt%、20wt%、30wt%、40wt%、50wt%、60wt%、70wt%或75wt%,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43.优选地,所述第三粘合剂包括羧甲基纤维素、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聚酰亚胺、聚乙烯或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羧甲基纤维素与聚偏氟乙烯的组合,聚偏氟乙烯与丁苯橡胶的组合,丁苯橡胶与聚酰亚胺的组合,聚酰亚胺与聚乙烯的组合,羧甲基纤维素、聚偏氟乙烯与丁苯橡胶的组合,丁苯橡胶、聚酰亚胺与聚乙烯的组合。
44.优选地,所述低沸点溶剂包括丙酮、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乙醚或戊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组合包括丙酮与乙醇的组合,二氯甲烷与甲醇的组合,甲醇与乙醚的组合,乙醚与戊烷的组合,或丙酮、乙醇、二氯甲烷、甲醇、乙醚与戊烷的组合。
4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隔膜电芯,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极片。
46.优选地,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两侧的正极材料层。
47.优选地,所述正极片集流体为铝箔。
48.本实用新型所述无隔膜电芯的正极片中的正极材料层为本领域常规的正极材料层,本实用新型再次不做具体限定。
4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0.(1)本实用新型通过负极片两侧设置绝缘陶瓷层以及涂胶层,能够省略常规隔膜层的设置,不仅降低了电芯的空间,提高了体积能量密度;还能够达到正负极绝缘的效果,并能不影响锂离子的传输,保证正负极的良好粘结,从而使电芯能够安全使用;
5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5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极片结构图;
5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结构图。
54.其中:11,负极片集流体;12,负极材料层;13,绝缘陶瓷层;14,涂胶层;21,正极片集流体;22,正极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56.实施例1
5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集流体11 以及依次设置于负极片集流体11两侧的负极材料层12、绝缘陶瓷层13以及涂胶层14。
58.所述负极材料层12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绝缘陶瓷层13的厚度为50μm,所述涂胶层14的厚度为15μm。
59.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60.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1)制备负极活性浆料,将负极活性浆料涂覆于负极片集流体11的两侧, 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第一负极片;
62.所述负极活性浆料包括:60wt%的负极活性材料、15wt%的负极导电剂以及 15wt%的第一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所述负极导电剂为科琴黑,所述第一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丙酮;
63.(2)制备绝缘浆料,将绝缘浆料涂覆于第一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第二负极片;
64.所述绝缘浆料包括:25wt%的绝缘陶瓷材料以及20wt%的第二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绝缘陶瓷材料为平均粒径5μm的勃姆石,所述第二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丙酮;
65.(3)制备涂胶浆料,将涂胶浆料喷涂于第二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所述负极片结构;
66.所述涂胶浆料包括:40wt%的第三粘合剂,余量为低沸点溶剂,所述低沸点溶剂为丙酮;所述第三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
67.实施例2
6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负极片,除步骤(2)所述绝缘浆料中绝缘陶瓷材料
5wt%的第一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聚乙炔,所述负极导电剂为科琴黑,所述第一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甲醇;
91.(2)制备绝缘浆料,将绝缘浆料涂覆于第一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第二负极片;
92.所述绝缘浆料包括:25wt%的绝缘陶瓷材料以及20wt%的第二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绝缘陶瓷材料为平均粒径10μm的勃姆石,所述第二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甲醇;
93.(3)制备涂胶浆料,将涂胶浆料喷涂于第二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所述负极片结构;
94.所述涂胶浆料包括:60wt%的第三粘合剂,余量为低沸点溶剂,所述低沸点溶剂为甲醇;所述第三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
95.实施例7
9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集流体11 以及依次设置于负极片集流体11两侧的负极材料层12、绝缘陶瓷层13以及涂胶层14。
97.所述负极材料层12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绝缘陶瓷层13的厚度为50μm,所述涂胶层14的厚度为15μm。
98.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99.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0.(1)制备负极活性浆料,将负极活性浆料涂覆于负极片集流体11的两侧, 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第一负极片;
101.所述负极活性浆料包括:80wt%的负极活性材料、5wt%的负极导电剂以及 5wt%的第一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所述负极导电剂为科琴黑,所述第一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甲醇;
102.(2)制备绝缘浆料,将绝缘浆料涂覆于第一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第二负极片;
103.所述绝缘浆料包括:25wt%的绝缘陶瓷材料以及20wt%的第二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绝缘陶瓷材料为平均粒径5μm的勃姆石,所述第二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甲醇;
104.(3)制备涂胶浆料,将涂胶浆料喷涂于第二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所述负极片结构;
105.所述涂胶浆料包括:75wt%的第三粘合剂,余量为低沸点溶剂,所述低沸点溶剂为甲醇;所述第三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
106.实施例8
10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集流体11 以及依次设置于负极片集流体11两侧的负极材料层12、绝缘陶瓷层13以及涂胶层14。
108.所述负极材料层12的厚度为120μm,所述绝缘陶瓷层13的厚度为50μm,所述涂胶层14的厚度为15μm。
109.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110.所述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1.(1)制备负极活性浆料,将负极活性浆料涂覆于负极片集流体11的两侧, 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第一负极片;
112.所述负极活性浆料包括:35wt%的负极活性材料、10wt%的负极导电剂以及 35wt%的第一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所述负极导电剂为科琴黑,所述第一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乙醇;
113.(2)制备绝缘浆料,将绝缘浆料涂覆于第一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第二负极片;
114.所述绝缘浆料包括:25wt%的绝缘陶瓷材料以及20wt%的第二粘合剂,余量为溶剂;所述绝缘陶瓷材料为平均粒径5μm的勃姆石,所述第二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所述溶剂为乙醇;
115.(3)制备涂胶浆料,将涂胶浆料喷涂于第二负极片的两侧,60℃的条件干燥后得到所述负极片结构;
116.所述涂胶浆料包括:10wt%的第三粘合剂,余量为低沸点溶剂,所述低沸点溶剂为乙醇;所述第三粘合剂为聚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pvdf-hfp 5130。
117.对实施例1-8提供的负极片的透气度以及涂层剥离力进行测试;
118.所述透气度的测试方法为:裁取特定尺寸的负极极片样品,将样品放到王研式透气度仪的测试区域,测试完成后读取数值。
119.所述涂层剥离力的测试方法为裁取特定宽度极极片样品;使用双面胶带粘贴于钢板上端,将样条涂布面粘贴于胶带上,隔膜应平行于钢板边缘,将钢板的下端固定在下夹具上,将待测样条未贴胶带的一端固定于上夹具中;然后开启拉伸试验机测试,试样剥离后读取平均剥离力。
120.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121.表1
[0122] 透气度(s/cc)涂层剥离力(n/m)实施例1194210实施例2212245实施例3264460实施例415560实施例5192205实施例6190215实施例7196208实施例8195210
[0123]
应用例1
[0124]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25]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1所得的负极片。
[0126]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27]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
素组成。
[0128]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29]
应用例2
[0130]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31]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2所得的负极片。
[0132]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33]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
[0134]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35]
应用例3
[0136]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37]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3所得的负极片。
[0138]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39]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
[0140]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41]
应用例4
[0142]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43]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4所得的负极片。
[0144]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45]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
[0146]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47]
应用例5
[0148]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49]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5所得的负极片。
[0150]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51]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
[0152]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53]
应用例6
[0154]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55]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6所得的负极片。
[0156]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57]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
[0158]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59]
应用例7
[0160]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61]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7所得的负极片。
[0162]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63]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
[0164]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65]
应用例8
[0166]
本应用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无隔膜电芯。
[0167]
所述无隔膜电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片与负极片,所述负极片为实施例8所得的负极片。
[0168]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集流体21以及设置于正极片集流体21两侧的正极材料层22,所述正极片集流体21为铝箔。
[0169]
所述正极材料由质量比80:10:10的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炭黑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组成。
[0170]
本应用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7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负极片两侧设置绝缘陶瓷层以及涂胶层,能够省略常规隔膜层的设置,不仅降低了电芯的空间,提高了体积能量密度;还能够达到正负极绝缘的效果,并能不影响锂离子的传输,保证正负极的良好粘结,从而使电芯能够安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隔膜电芯所占空间较小,由于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能够在保证电芯安全的条件下,电芯厚度降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芯制造成本降低。
[0172]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