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校正装置、供料系统及变压器测试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58: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校正装置以及设置有该校正装置的供料系统、变压器测试包装机。


背景技术:

2.电子元器件主要包括变压器、电感、电容、滤波器等等,其是电子元件和小型机器、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已经逐步趋向于自动化,如通过变压器测试包装机实现对变压器进行自动化上料、自动化下料、自动化检测、自动化包装等操作。具体地,例如变压器测试包装机可通过供料系统的移栽单元将供料单元供给的电子元器件移送至转盘上料装置的治具上,使转盘上料装置配合其自身上设置的相关的检测单元或使转盘上料装置配合其周边设置的相关检测装置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自动化检测,如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电感测试、耐压测试、直流电阻测试、外形及尺寸检测等等,并在当电子元器件的各项检测合格后,通过包装装置对电气元器件进行包装,以便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销售。
3.然而,现有的变压器测试包装机存在的缺点是:供料系统的移栽单元通常是直接将供料单元供给的电子元器件移送到转盘上料装置,使得移栽单元在将电子元器件放置到转盘上料装置的治具上时,电子元器件可能无法准确被放入至治具的容纳位内,使得电子元器件存在摆放不平稳的问题,进而影响电子元器件参与后续加工和/或在转盘上料装置的转盘转动过程中电气元器件被甩出治具,此外,还容易导致在电子元器件进行外形、尺寸等检测时检测出的数据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位置校正、定向的校正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校正装置的供料系统。
6.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供料系统的变压器测试包装机。
7.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校正装置,其中,包括校正工装,校正工装包括承载台、定位单元和驱动单元,承载台上设置有基准块,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爪、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第一定位爪和基准块沿第一方向分布,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驱动单元可驱动第一定位爪在第一方向上朝向基准块移动,且驱动单元还可驱动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在第二方向上相向移动,使基准块、第一定位爪、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围成定向位。
8.由上可见,校正工装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位置校正和定向,使得电子元器件在被移送至校正装置的后一级装置的治具上时,电子元器件能够准确落入治具的容纳位内,以使电子元器件能够正常参与后续的生产加工,并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进行外形、尺寸等检测时的准确率。在电子元器件被放置到承载台上后,定位单元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使第一定位爪将电子元器件推至与基准块邻接,以实现对电子元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定位;还使
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相向移动并分别与电子元器件邻接,以实现对电子元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定位,从而保证电子元器件能够被准确地移送至治具的容纳位内。
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定位爪绕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定位爪绕第二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二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定位爪的第一爪部朝向基准块转动,第一驱动机构还可驱动第二定位爪的第二爪部朝向第三定位爪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三定位爪的第三爪部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二定位爪移动。
10.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校正工装的实用性更强,可适用于更多不同尺寸的电子元器件。
11.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滑台和第一驱动组件,滑台沿第三方向与校正工装的基座可滑动地连接,滑台具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沿第三方向,滑台位于承载台的上游端,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滑台朝向承载台移动,使第一定位爪与第一配合面配合、第二定位爪与第二配合面配合。
12.由上可见,滑台可通过第一配合面与第一定位爪之间的配合控制第一爪部朝向基准块移动,以在第一方向上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定位,且滑台还可通过第二配合面与第二定位爪之间的配合控制第二爪部朝向第三定位爪移动,以使第二定位爪在第二方向上配合第三定位爪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定位。
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连接在第一定位爪和承载台之间,第一弹性件迫使第一爪部朝向基准块移动,第二弹性件连接在第二定位爪和承载台之间,第二弹性件迫使第二爪部朝向第三定位爪移动;和/或第一配合面包括具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一限位部,第一定位爪远离第一爪部的一端可与第一导向部或第一限位部邻接,第二配合面具有第二导向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二定位爪远离第二爪部的一端可与第二导向部或第二限位部邻接。
14.由上可见,第一弹性件用于迫使第一爪部将电子元器件推向基准块,第二弹性件用于迫使第二爪部将电子元器件推向第三定位爪;而第一配合面则用于驱动第一爪部背向基准块转动,第二配合面用于驱动第二爪部背向第三定位爪转动,其中配合面的导向部用于使定位爪的爪部更顺畅的背向基准块转动,配合面的导向面则用于配合定位爪使定位爪的爪部脱离与电子元器件的接触。
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滑台可与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分离,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和垫片,第三弹性件连接在滑台和基座之间,第三弹性件迫使滑台背向承载台移动,垫片安装在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上,垫片可沿第三方向移动至与滑台邻接。
16.由上可见,通过滑台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的连接设计以及设置第三弹性件使得滑台能够更顺畅地相对基座进行滑动,更好的避免滑台滑动过程中出现卡顿;而垫片的设置则在当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移动至与滑台进行接触时起到减震作用,以避免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滑台发生硬性碰撞。
17.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定位爪绕第三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三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定位爪绕第四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三定位爪绕第五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四转动轴线和第五转动轴线均平行于
第一方向,驱动单元可驱动第一定位爪的第一爪部朝向基准块转动,驱动单元还可驱动第二定位爪的第二爪部和第三定位爪的第三爪部相向转动。
18.由上可见,根据校正工装的设计要求、使用要求、生产成本、安装空间等条件,还可对校正工装的结构进行如上设计,以使得校正工装仍可满足地电子元器件的位置校正、定向需求。
19.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定位爪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后,第三定位爪沿第二方向的反向移动至第三极限位置,且第三定位爪移动至第三极限位置后,第二定位爪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和/或定位单元的数量和驱动单元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定位单元沿第一方向分布,两个驱动单元与两个定位单元一一对应。
20.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电子元器件在进行位置校正、定向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从而防止电子元器件无法准确进行位置校正、定向;且使得校正工装能够同时对两个电子元器件进行位置校正、定向,从而更好的提高校正装置的工作效率。
2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校正装置还包括移栽单元,移栽单元包括取放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可驱动取放机构移动至承载台处。
22.由上可见,移栽单元用于将外部供料装置递送的电子元器件移送至校正工装上进行位置校正、定向,以使得电子元器件能够被准确放入治具的容纳位内。
23.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料系统,供料系统包括供料装置,其中,还包括上述的校正装置,第三驱动机构还可驱动取放机构移动至供料装置处。
24.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校正装置的供料系统能够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被移送至供料系统的后一级装置的治具上时,电子元器件能够准确落入治具的容纳位内,以使电子元器件能够正常参与后续的生产加工,并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进行外形、尺寸等检测时的准确率。
2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测试包装机,其中,包括上述的供料系统。
26.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供料系统的变压器测试包装机能够保证电子元器件能够准确被放置到转盘上料装置的治具的容纳腔内,以使电子元器件能够正常参与后续的生产加工,并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进行外形、尺寸等检测时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结构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第一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分解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第一剖视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第二剖视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第二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分解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滑台的结构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工装的第三剖视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供料系统实施例的结构图。
3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
39.参照图1,校正装置100包括校正工装1和移栽单元2,移栽单元2用于将校正装置100的前一级装置(如供料装置)输送的电子元器件10移送至校正工装1处,使校正工装1对电子元器件10进行位置校正、定向,且移栽单元2还用于在校正工装1完成对电子元器件10的位置校正、定向后,再将电子元器件10移送至校正装置100的后一级装置(如转盘上料装置的治具),以使后级装置继续对电子元器件10进行加工。
40.结合图2,校正工装1包括基座11、承载台12、定位单元13和驱动单元14,承载台12和驱动单元14均安装在基座11上。结合图3,承载台12的顶面形成放置平面,放置平面上设置有基准块121,基准块121用于确定电子元器件10进行位置校正、定向过程中的第一基准面,优选地,基准块121一体成型在承载台12上,使得基准块121能够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进而保证经位置校正、定向后的电子元器件10的位置能够更加准确。
41.结合图4,定位单元13包括第一定位爪131、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三定位爪133,其中,第一定位爪131和基准块121沿第一方向x分布,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三定位爪133沿第二方向y分布,且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爪131绕第一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12上,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二定位爪132绕第二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12上,第二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第三定位爪133安装在驱动单元14上,使驱动单元14能够驱动第三定位爪133在第二方向y上朝向或背向承载台12移动。
42.具体地,第一定位爪131大致呈l型设置,第一定位爪131的两端分别成型有第一爪部1311和第一配合部1312,第一爪部1311位于承载台12的放置平面上方处,而第一配合部1312靠近承载台12的底部设置;第一定位爪131通过第一转轴134安装至承载台12上,使得第一定位爪131能够相对承载台12转动。第二定位爪132大致呈l型设置,第二定位爪132的两端分别成型有第二爪部1321和第二配合部1322,第二爪部1321位于承载台12的放置平面的上方,而第二配合部1322靠近承载台12的底部设置;第二定位爪132通过第二转轴135安装至承载台12上,使得第二定位爪132能够相对承载台12转动。第三定位爪133大致呈板状设置,第三定位爪133朝向第二定位爪132的端面成型出第三爪部1331,第三爪部1331位于承载台12的放置平面的上方。其中,基准块121、第一爪部1311、第二爪部1321和第三爪部1331可围成定向位130,电子元器件10在进行位置校正、定向时位于该定向位130内,当电子元器件10的四个侧壁分别与基准块121、第一爪部1311、第二爪部1321和第三爪部1331邻接时,即可完成对电子元器件10的位置校正、定向。
43.驱动单元14用于驱动第一定位爪131在第一方向x上朝向基准块121移动,并驱动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二定位爪132在第二方向y上相向移动,以使基准块121、第一爪部1311、第二爪部1321和第三爪部1331靠拢围出定向位130。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6,驱动单元14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1和第二驱动机构142,第一驱动机构141可驱动第一定位爪131的第一爪
部1311绕第一转轴134朝向基准块121转动,第一驱动机构141还可驱动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爪部1321绕第二转轴135朝向第三定位爪133转动,第二驱动机构142可驱动第三定位爪133的第三爪部1331在第二方向y上朝向第二定位爪132移动。
44.结合图7和图8,第一驱动机构141包括滑台1411、第一驱动组件1412、第一弹性件1413、第二弹性件1414、第三弹性件1415和垫片1416。在本实施例中,滑台1411用于驱动第一爪部1311绕第一转轴134背向基准块121转动,还用于驱动第二爪部1321绕第二转轴135背向第三定位爪133转动。滑台1411沿第三方向z与基座11可滑动地连接,且沿第三方向z,滑台1411位于承载台12的上游端,其中,第三方向z分别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垂直。
45.滑台1411中部具有避让腔14111,避让腔14111的敞口朝向承载台12设置,避让腔14111用于容纳承载台12,以使得滑台1411能够正常向承载台12移动。此外,滑台1411还具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用于与第一定位爪131的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第一配合面具有第一导向部14112和第一限位部14113,沿第三方向z,第一导向部14112位于第一限位部14113的下游端,第一导向部14112用于将第一定位爪131的第一配合部1312引入避让腔14111,第一限位部14113则用于限制第一定位爪131的第一爪部1311向基准块121转动,并使第一爪部1311脱离与电子元器件10的接触。第二配合面用于与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配合部1322配合,第二配合面具有第二导向部14114和第二限位部14115,沿第三方向z,第二导向部14114位于第二限位部14115的下游端,第二导向部14114用于将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配合部1322引入避让腔14111,第二限位部14115用于限制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爪部1321向第三定位爪133转动,并使第二爪部1321脱离与电子元器件10的接触。
46.第一驱动组件1412用于驱动滑台1411沿第三方向z朝向承载台12移动,使第一定位爪131的第一配合部1312与滑台1411的第一配合面配合,并使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配合部1322与滑台1411的第二配合面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412采用直线气缸,直线气缸的第一活塞杆平行于第三方向z,且直线气缸的第一活塞杆可与滑台1411分离或接触。第三弹性件1415连接在滑台1411和基座11之间,第三弹性件1415迫使滑台1411在第三方向z上背向承载台12移动。优选地,第三弹性件1415采用第三压缩弹簧,第三弹性件1415的数量为两个;而承载台12上设置有两个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连接耳14116,一个第三压缩弹簧抵接在基座11和一个连接耳14116之间,且第三压缩弹簧位于连接耳14116的上方。进一步地,两个第三压缩弹簧的轴向、第一活塞杆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通过对滑台1411与第一驱动组件1412的结构设计以及设置第三弹性件1415,使得滑台1411能够更顺畅地相对基座11滑动,并更好的避免滑台1411滑动过程中出现卡顿。
47.第一弹性件1413连接在第一定位爪131和承载台12之间,第二弹性件1414连接在第二定位爪132和承载台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13用于迫使第一爪部1311朝向基准块121移动,第二弹性件1414迫使第二爪部1321朝向第三爪部1331移动。优选地,承载台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弹性件1413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且第一弹性件1413采用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弹性件1414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且第二弹性件1414采用第二压缩弹簧。
48.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13可变成迫使第一爪部1311背向基准块121移动,第二弹性件1414可变成迫使第二爪部1321背向第三定位爪133移动,而相应地,滑台1411相应的变成驱动第一爪部1311朝向基准块121移动以及驱动第二爪部1321
朝向第三定位爪133移动。
49.垫片1416安装在直线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上,垫片1416可沿第三方向z移动至与滑台1411邻接。垫片1416的设置使得在当第一活塞杆移动至与滑台1411进行接触时,起到减震作用,以避免第一活塞杆与滑台1411发生硬性碰撞。
50.此外,为了使得电子元器件10在进行位置校正、定向过程中不发生卡死,对第一定位爪131、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三定位爪133进行如下设计:使第一定位爪131沿第一方向x移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后,第三定位爪133才可沿第二方向y的反向移动至第三极限位置,且在第三定位爪133移动至第三极限位置后,第二定位爪132才可沿第二方向y的移动至第二极限位置,即:校正工装1在对电子元器件10进行位置校正、定向过程中,第一定位爪131的爪部最先与电子元器件10接触,以配合基准块121先在第一方向x上完成对电子元器件10的定位;接着,第三定位爪133的第三爪部1331先移动到第三极限位置后,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爪部1321在移动到第二极限位置;最后,在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爪部1321与第三定位爪133的第三爪部1331的配合下,电子元器件10分别与第二爪部1321、第三爪部1331接触,进而在第二方向y上完成对电子元器件10的定位,从而防止电子元器件10无法准确进行位置校正、定向。其中,第三定位爪133的第三爪部1331可作为确定电子元器件10进行位置校正、定向过程中的第二基准面。
51.第二驱动机构142安装在基座11上,第二驱动机构142优选采用第一滑台气缸。第三定位爪133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台气缸的滑台上,使得第二驱动机构142能够驱动第三定位爪133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
52.如图1所示,移栽单元2包括取放机构21和第三驱动机构22,其中,取放机构21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11和吸盘组件212,第二驱动组件211优选采用第二滑台气缸,吸盘组件212与第二滑台气缸的第二活塞杆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滑台气缸能够驱动吸盘组件212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吸盘组件212包括两组吸嘴组2121,且两组吸嘴组2121优选沿第二方向y分布,每组吸嘴组2121包括至少一个吸嘴,当吸嘴组2121包括两个以上的吸嘴时,两个以上的吸嘴沿第一方向x分布。通过设置两组吸嘴组2121,使得当吸盘组件212第一组吸嘴组2121将电子元器件10从校正装置100的前一级装置移送至校正工装1上时,第二组吸嘴组2121能够同步将校正工装1上的电子元器件10移送至校正装置100的后一级装置上。第三驱动机构22优选采用第三滑台气缸,取放机构21安装在第三滑台气缸的滑台上,使得第三驱动机构22能够驱动取放机构21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从而使取放机构21能够在校正装置100的前一级装置、承载台12和校正装置100的后一级装置之间移动。
53.以下,结合图1至图9对校正装置100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述:
54.当需要将电子元器件10进行位置校正、定向时,校正工装1的驱动单元14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412驱动滑台1411朝向承载台12移动,使第一定位爪131和第二定位爪132分别与滑台1411的第一限位部14113和第二限位部14115配合,同时,第二驱动机构142驱动第三定位爪133背向第二定位爪132移动,此时,第一定位爪131、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三定位爪133处于张开状态(如图5所示)。
55.接着,移栽单元2的第三驱动机构22驱动取放机构21移动至校正装置100的前一级装置处抓取电子元器件10,接着,第三驱动机构22驱动取放机构21移动至校正工装1的承载台12处,使取放机构21将抓取的电子元器件10放置到承载台12上。
56.接着,校正工装1的驱动单元14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412复位,使滑台1411在第三弹性件1415的弹性势能作用下背向承载台12移动,使第一定位爪131的第一爪部1311、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爪部1321逐渐向电子元器件10移动,同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定位爪133朝向电子元器件10移动,以使第一定位爪131、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三定位爪133切换至闭合状态。当第一定位爪131的第一配合部1312脱离与滑台1411的第一配合面的接触时,电子元器件10抵靠在基准块121上,且第一爪部1311抵靠在电子元器件10上;当第二定位爪132的第二配合部1322脱离与滑台1411的第二配合面的接触时,第二爪部1321抵靠自基准块121上。当电子元器件10分别与基准块121、第一爪部1311、第二爪部1321和第三爪部1331邻接时,完成对电子元器件10的位置校准、定向(如图2所示)。
57.接着,取放机构21抓取承载台12上完成位置校准、定向的电子元器件10,随后,驱动单元14的第一驱动组件1412重新驱动滑台1411朝向承载台12移动,使第一定位爪131、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三定位爪133重新处于张开状态。
58.当第一定位爪131、第二定位爪132和第三定位爪133切换至张开状态后,移栽单元2的第三驱动机构22驱动取放机构21移动至校正装置100的后一级装置处,并将电子元器件10放置到后一级装置的治具上。
59.综上可见,通过对校正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当电子元器件在被移送至校正装置的后一级装置的治具上时,电子元器件能够准确落入治具的容纳位内,以使电子元器件能够正常参与后续的生产加工,并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进行外形、尺寸等检测时的准确率。
60.校正装置第二实施例
61.本实施例与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定位爪的设置及驱动单元的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爪绕第三转动轴线(即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三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二定位爪绕第四转动轴线(即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三定位爪绕第五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承载台上,第四转动轴线和第五转动轴线均平行于第一方向。
62.驱动单元可驱动第一定位爪的第一爪部朝向基准块转动,驱动单元还可驱动第二定位爪的第二爪部和第三定位爪的第三爪部相向转动。如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爪大致呈l型设置,且第三定位爪具有第三爪部和第三配合部,驱动单元包括如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且滑台上还设置有第三配合面,第三配合面具有第三导向部和第三限位部,第三配合部可与第三导向部或第三限位部配合连接;而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连接在第三定位爪和承载台之间,且第四弹性件迫使第三定位爪的第三爪部朝向第二定位爪移动。
63.可见,根据校正工装的设计要求、使用要求、生产成本、安装空间等条件,还可对校正工装的结构进行如上设计,以使得校正工装仍可满足地电子元器件的位置校正、定向需求。
64.校正装置第三实施例
65.本实施例与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单元的结构和驱动单元的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爪、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且第一定位爪、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均呈板状设置。其中,第一定位爪和基准块沿第一方向分
布,第二定位爪和第三定位爪沿第二方向分布,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66.驱动单元包括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和第六驱动机构。第一定位爪安装在第四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使第四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定位爪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或背向基准块移动;第二定位爪安装在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使第五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二定位爪在第二方向上朝向或背向第三定位爪移动;第三定位爪安装在第六驱动机构上,使第六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三定位爪在第二方向上朝向或背向第二定位爪移动。优选地,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和第六驱动机构均采用滑台气缸。
67.校正装置第四实施例
68.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单元的数量和驱动单元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定位单元沿第一方向分布,且两个驱动单元与两个定位单元一一对应。通过对定位单元和驱动单元的数量设置,使得校正装置能够同时对两个电子元器件进行位置校正、定向,从而更好的提高校正装置的工作效率。
69.校正装置第五实施例
70.本实施例与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爪关于基准块呈镜像对称设置,第二定位爪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爪沿第一方向并列分布。第三定位爪的数量为一个,第三定位爪上设置有两个第三爪部,两个爪部沿第一方向并列分布;或第三定位爪和第二驱动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三定位爪沿第一方向分布,一个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一个第三定位爪移动。
71.供料系统实施例
72.参照图10,供料系统3包括供料装置31和校正装置32,校正装置32为上述校正装置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校正装置。供料装置31用于向校正装置32有序的提供电子元器件,校正装置32的移栽单元322的第三驱动机构3221可驱动取放机构3222移动至供料装置31处,以抓取供料装置31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取放机构3222在抓取供料装置31提供的电子元器件后,第三驱动机构3221驱动取放机构3222移动至校正工装321的承载台3211处,以将抓取的电子元器件放置到校正工装321上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位置校正、定向。在电子元器件完成定向后,第三驱动机构3221驱动取放机构3222移动至供料系统3的后一级装置处,以将电子元器件放置到该后一级装置的治具内参与后续加工。可见,通过对供料系统3的结构设计,使得电子元器件在被移送至供料系统3的后一级装置的治具上时,电子元器件能够准确落入治具的容纳位内,以使电子元器件能够正常参与后续的生产加工,并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进行外形、尺寸等检测时的准确率。
73.变压器测试包装机实施例
74.变压器测试包装机包括转盘上料装置和供料系统,其中,供料系统为上述供料系统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料系统。当供料系统向转盘上料装置进行上料时,供料系统的校正装置的移栽单元先将供料装置移送的电子元器件移送到校正工装处,使校正工装对电子元器件进行位置校正、定向,当校正工装完成对电子元器件的位置校正、定向后,移栽单元将电子元器件移送至转盘上料装置的治具上,使电子元器件参与后续的生产加工。
75.可见,设置有上述供料系统的变压器测试包装机能够保证电子元器件能够准确被放置到转盘上料装置的治具的容纳腔内,以使电子元器件能够正常参与后续的生产加工,并保证电子元器件在进行外形、尺寸等检测时的准确率。
76.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