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体式复合滤芯及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11: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复合滤芯及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净水机的发展和普及,滤芯作为净水机的主要耗材,其设计也越来越关键。除了滤料,在结构上的设计不仅影响着滤芯的使用效果和寿命,也影响着机器的尺寸,同样也对环保和用户使用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净水机的现状是需要多级过滤,整机配有1个以上的多级滤芯,整机体积大且成本高,由于各级滤芯更换周期不一致,导致滤芯更换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多级滤芯、成本低的一体式复合滤芯及净水装置。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一体式复合滤芯,包括:
6.外壳,其一端部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净水出水口、净水进水口、浓水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
7.反渗透膜滤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包括中心管和包覆于所述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
8.前置滤芯组件,套设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单元的外周;
9.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用于隔开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组件和前置滤芯组件;
10.后置滤芯组件,设置于所述中心管的内部,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中心为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
11.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水间隙,所述第一过水间隙与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
12.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水间隙,所述第二过水间隙与所述净水出水口连通;
13.所述内壳的内壁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第三过水间隙与所述浓水出水口连通;
14.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组件靠近所述净水进水口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组件的进水口与所述净水进水口连通。
15.进一步地,所述原水进水口、净水出水口、净水进水口、浓水出水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纯水出口位于所述直线的一侧。
1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端部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原水进水口、净水出水口、净水进水口、浓水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台上。
17.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pp棉滤芯和碳棒滤芯。
18.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pp棉滤芯、碳纤维滤
芯和第二pp棉滤芯。
19.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pp棉滤芯、碳棒滤芯和第二pp棉滤芯。
20.进一步地,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碳棒,所述碳棒套设于所述中心管内。
21.进一步地,所述碳棒的长度与所述中心管长度相等。
2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
23.外壳本体,其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
24.端盖,盖设于所述外壳本体的敞开端,所述原水进水口、净水出水口、净水进水口、浓水出水口和纯水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2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净水装置,其包括上述的一体式复合滤芯。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7.上述一体式复合滤芯,前置滤芯组件、反渗透膜滤芯组件和后置滤芯组件依次套设设置,多级过滤滤芯集成于一个滤芯中,大大减小了整个滤芯系统的体积,无需配备其他滤芯即可实现整机出纯水的过滤效果。
28.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复合滤芯的立体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复合滤芯的俯视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复合滤芯的截面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复合滤芯的水流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外壳100;外壳本体110;端盖120;安装台130;原水进水口131;净水出水口132;净水进水口133;浓水出水口134;纯水出水口135;
36.内壳200;
37.前置滤芯组件300;pp棉滤芯310;碳棒滤芯320;
38.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中心管410;反渗透膜420;反渗透膜端封430;
39.后置滤芯组件500。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参照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复合滤芯的一个实施例,一体式复合滤芯包括外壳100、内壳200、前置滤芯组件300、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和后置滤芯组件500。
44.外壳100的一端部设置有原水进水口131、净水出水口132、净水进水口133、浓水出水口134和纯水出水口135。
45.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设置于外壳100内,包括中心管410、包覆于中心管410上的反渗透膜420以及设置于反渗透膜420两端的反渗透膜端封430。前置滤芯组件300套设于反渗透膜420滤芯单元的外周。内壳200设置于外壳100内,用于隔开反渗透膜滤芯组件和前置滤芯组件300。后置滤芯组件500设置于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的中心管410的内部,后置滤芯组件500的中心为出水流道,出水流道与纯水出水口135连通。
46.外壳100的内壁与前置滤芯组件300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水间隙a,第一过水间隙a与原水进水口131连通。
47.内壳200的外壁与前置滤芯组件300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水间隙b,第二过水间隙b与净水出水口132连通。
48.内壳200的内壁与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水间隙c,第三过水间隙c与浓水出水口134连通。
49.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靠近净水进水口133的一端为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的进水口与净水进水口133连通。
50.参见图4,原水由原水进水口131进入第一过水间隙a,经过前置滤芯组件300过滤后经第二过水间隙b从净水出水口132流出。由净水出水口132流出的净水经过增压泵的增压后由净水进水口133流入,经过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的进水口流入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净水经过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过滤后,纯水由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的中心管410流出,浓水由第三过水间隙c经浓水出水口134排出。由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的中心管410流出的纯水,经过后置滤芯组件500过滤后,通过后置滤芯组件500中间的出水流道,最终由纯水出水口135流出。
51.上述的一体式复合滤芯,前置滤芯组件300、反渗透膜滤芯组件400、后置滤芯组件500依次套设设置,多级过滤滤芯集成于一个滤芯中,大大减小了整个滤芯系统的体积,无需配备其他滤芯即可实现整机出纯水的过滤效果。
52.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0端部设置有安装台130,原水进水口131、净水出水口132、净水进水口133、浓水出水口134和纯水出水口135均设置于安装台130上。
53.优选地,如图2所示,原水进水口131、净水出水口132、净水进水口133、浓水出水口13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原水进水口131和净水出水口132位于外壳100中心的一侧,净水进水口133和浓水出水口134位于外壳100中心的另一侧,与原水进水口131和净水出水口132关于外壳100中心对称设置。纯水出水口135位于直线的一侧,不与原水进水口131、净水出水口132、净水进水口133、浓水出水口13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防止复合滤芯在安装时左右方向装反。
54.具体地,前置滤芯组件300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pp棉滤芯和碳棒滤芯,或者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pp棉滤芯、碳纤维滤芯和第二pp棉滤芯,或者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pp棉滤芯、碳棒滤芯和第二pp棉滤芯。在本实施例中,前置滤芯组件300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pp棉滤芯310和碳棒滤芯320。
55.在本实施例中,后置滤芯组件500包括碳棒,碳棒套设于中心管410内。优选地,碳棒的长度与中心管410长度相等,以保证中心管内的纯水能够全部被后置滤芯组件过滤。
56.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0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外壳本体110和盖设于外壳本体110的敞开端的端盖120。原水进水口131、净水出水口132、净水进水口133、浓水出水口134和纯水出水口135设置于端盖120上。
5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净水装置,净水装置包括上述的一体式复合滤芯。净水装置中多级过滤滤芯集成于一个复合滤芯中,大大减小了净水装置整个滤芯系统的体积,无需配备其他滤芯即可实现整机出纯水的过滤效果。
5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