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减震性能的主配电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38: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减震性能的主配电板。


背景技术:

2.主配电板是指用于船舶主电源所产生的船舶用电力,并对船舶正常航行和生活使用的所有电力负载进行配电的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组合装置,又称为总配电板或主配电盘,船舶主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通过主配电板供给电能用户,主配电板一般为直立屏式结构。
3.现有的主配电板减震效果一般,而船体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晃动直接传导至主配电板箱体内容易造成箱体内部电子元件的松脱,极大的影响了主配电板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减震性能的主配电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减震性能的主配电板,包括有安装基座及配电板箱体,配电板箱体前侧铰接有若干箱门且顶部设置有防雨盖,安装基座呈方形结构且上端开设有活动凹位,活动凹位内置有用于安装配电板箱体的减震板,减震板下方设置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等距环设于减震板下端面的四个减震支杆,四个减震支杆分别朝向配电板箱体四个方向且均连接有缓冲组件,减震板上端四个方向均设置有用于对配电板箱体实现夹持的夹持件,每个夹持件均连接有调节组件。
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调节组件对夹持件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于不同尺寸的配电板箱体实现限位夹持,船体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会传导至配电板箱体,配电板箱体将震动力传导至减震板并带动减震板下压,通过四个减震支杆将震动力传导至缓冲组件达到减震效果,避免由于船体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而导致主配电板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活动凹位一侧内壁的导向杆,导向杆与活动凹位内壁垂直且外圈套设有活动套,活动套靠近导向杆内端一侧的外圈延伸有复位环,导向杆外圈位于复位环及活动凹位侧壁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活动套上方固定设置有用于连接减震支杆的连接板。
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复位弹簧对减震板的挤压力实现缓冲并促使减震板回退至初始位置,通过导向杆与复位弹簧之间的配合有效提高减震性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活动套内壁周向凹设有若干活动槽,每个活动槽内均横设有固定柱,每个固定柱外圈均转动连接有辅助轮。
10.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设置辅助轮有效降低活动套与导向杆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活动套与导向杆之间的滑动更为顺畅,避免发生拖滞,使得活动套的滑动更为平稳,同时降低滑动时产生的噪音。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导向杆背离活动凹位侧壁一端均设置有抵接环,活动凹位底面位于每个抵接环的下方均设置有加强柱,每个加强柱上方均设置有u型支撑部。
12.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加强柱及u型支撑部对导向杆进行支撑,有效提高导向杆的整体强度及抗折弯性能,避免导向杆由于减震支杆的下压力而发生弯曲或折断,保证缓冲性能。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减震支杆包括支撑柱、固定设置于减震板下端且相向设置的两个第一铰接耳、固定设置于连接板上端且相向设置的两个第二铰接耳,第一铰接耳及第二铰接耳之间分别夹设有第一轴柱及第二轴柱,支撑柱两端分别具有与第一轴柱适配的第一轴套以及与第二轴柱适配的第二轴套。
14.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第一轴套与第一轴柱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轴套与第二轴柱之间的配合使得减震支杆的运动更为柔和,有效提高减震性能。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夹持件包括夹持块,夹持块靠近减震板中心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l”型阶梯面,“l”型阶梯面的竖向面为夹持面,“l”型阶梯面的横向面为支撑面。
1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l”型阶梯面设置有多个进而避免每次更换不同尺寸的箱体都要对夹持组件进行调节,提高便捷性,通过多侧夹持件的同步夹紧保证箱体在使用过度中的稳定性,避免箱体由于震动发生位移或倾倒。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夹持块底部的滑动块,减震板上端面开设有与滑动块适配的滑槽,减震板上端位于每个夹持块一侧均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靠近夹持块的一侧延伸有螺纹柱,螺纹柱外圈套设有螺纹套,螺纹套与夹持块转动连接。
1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滑块与滑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夹持块的调节更为稳定且顺畅。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基座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板及夹持块的结构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杆及活动套的结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1、安装基座;100、活动凹位;101、配电板箱体;102、减震板;103、纠偏块;104、斜腰面;105、箱门;106、防雨盖;2、减震支杆;200、支撑柱;201、第一铰接耳;202、第一轴柱;203、第二铰接耳;204、第二轴柱;205、第一轴套;206、第二轴套;3、夹持件;300、夹持块;301、“l”型阶梯面;302、夹持面;303、支撑面;4、导向杆;400、活动套;401、复位环;402、复位弹簧;403、连接板;404、活动槽;405、固定柱;406、辅助轮;407、抵接环;408、加强
柱;409、u型支撑部;5、滑动块;500、滑槽;501、调节板;502、螺纹柱;503、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减震性能的主配电板,包括有安装基座1及配电板箱体101,配电板箱体101前侧铰接有若干箱门105且顶部设置有防雨盖106,安装基座1呈方形结构且上端开设有活动凹位100,活动凹位100内置有用于安装配电板箱体101的减震板102,减震板102下方设置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等距环设于减震板102下端面的四个减震支杆2,四个减震支杆2分别朝向配电板箱体101四个方向且均连接有缓冲组件,减震板102上端四个方向均设置有用于对配电板箱体101实现夹持的夹持件3,每个夹持件3均连接有调节组件。
28.在使用时,首先将配电板箱体101放置在减震板102上,通过夹持件3对配电板箱体101实现夹持,其中每个夹持件3均连接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对夹持件3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于不同尺寸的箱体实现夹持,完成箱体的固定;由于船体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轻微的震动,当船体将震动传导至配电板箱体101,配电板箱体101将震动力传导至减震板102并带动减震板102朝向活动凹位100内压,减震板102下方设置有四个减震支杆2,通过四个减震支杆2将震动力传导至缓冲组件达到减震效果,避免由于船体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而导致配电板箱体101内部元器件的松脱或损坏,其中减震支杆2为四个且分别朝向配电板箱体101四个方向进而有效提高减震性能。
29.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活动凹位100一侧内壁的导向杆4,导向杆4与活动凹位100内壁垂直且外圈套设有活动套400,活动套400靠近导向杆4内端一侧的外圈延伸有复位环401,导向杆4外圈位于复位环401及活动凹位100侧壁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402,活动套400上方固定设置有用于连接减震支杆2的连接板403。
30.在使用时,当减震板102受力并带动减震支杆2下压时促使活动套400沿导向杆4径向滑动,活动套400滑动促使内端的复位环401朝向复位弹簧402一侧挤压,其中复位弹簧402两端分别与复位环401及活动凹位100侧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402对减震板102的挤压力实现缓冲并促使减震板102回退至初始位置,通过导向杆4与复位弹簧402之间的配合有效提高减震性能。
31.活动套400内壁周向凹设有若干活动槽404,每个活动槽404内均横设有固定柱405,每个固定柱405外圈均转动连接有辅助轮406。
32.在使用时,每个辅助轮406外圈均与导向杆4的外壁抵接,通过设置辅助轮406有效降低活动套400与导向杆4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活动套400与导向杆4之间的滑动更为顺畅,避免发生拖滞,使得活动套400的滑动更为平稳,同时降低滑动时产生的噪音。
33.每个导向杆4背离活动凹位100侧壁一端均设置有抵接环407,活动凹位100底面位于每个抵接环407的下方均设置有加强柱408,每个加强柱408上方均设置有u型支撑部409。
34.在使用时,u型支撑部409的一端穿过抵接环407并促使抵接环407与u型支撑部409
的内底面抵接,加强柱408对u型支撑部409实现支撑,通过加强柱408及u型支撑部409对导向杆4进行支撑,有效提高导向杆4的整体强度及抗折弯性能,避免导向杆4由于减震支杆2的下压力而发生弯曲或折断,保证缓冲性能。
35.减震支杆2包括支撑柱200、固定设置于减震板102下端且相向设置的两个第一铰接耳201、固定设置于连接板403上端且相向设置的两个第二铰接耳203,第一铰接耳201及第二铰接耳203之间分别夹设有第一轴柱202及第二轴柱204,支撑柱200两端分别具有与第一轴柱202适配的第一轴套205以及与第二轴柱204适配的第二轴套206。
36.在使用时,减震板102下压时分别促使第一轴套205沿第一轴柱202转动、第二轴套206沿第二轴柱204转动,进而促使连接板403带动活动套400运动,通过第一轴套205与第一轴柱202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轴套206与第二轴柱204之间的配合使得减震支杆2的运动更为柔和,有效提高减震性能。
37.夹持件3包括夹持块300,夹持块300靠近减震板102中心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l”型阶梯面301,“l”型阶梯面301的竖向面为夹持面302,“l”型阶梯面301的横向面为支撑面303;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夹持块300底部的滑动块5,减震板102上端面开设有与滑动块5适配的滑槽500,减震板102上端位于每个夹持块300一侧均设置有调节板501,调节板501靠近夹持块300的一侧延伸有螺纹柱502,螺纹柱502外圈套设有螺纹套503,螺纹套503与夹持块300转动连接。
38.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配电板箱体101的底面尺寸大小,调节每侧的夹持件3朝向或背离减震板102中心处运动,具体是转动螺纹套503,螺纹套503与螺纹杆呈螺纹连接配合且与夹持块300转动连接,因此螺纹套503的转动不会带动夹持块300转动只会带动夹持块300沿螺纹柱502径向运动,同时通过滑块与滑槽500之间的配合使得夹持块300的调节更为稳定且顺畅,减震板102四个方向的夹持块300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放置配电板箱体101的夹持区间,而后将箱体放置入上述夹持区间内,并促使箱体的下底面与每个夹持块300的“l”型阶梯支撑面303抵接,其中配电板箱体101底面应与同一高度的
ꢀ“
l”型阶梯抵接进而保证对于配电板箱体101的水平,通过多侧夹持件3的同步夹紧保证配电板箱体101在使用过度中的稳定性,避免配电板箱体101由于震动发生位移或倾倒;其中“l”型阶梯面301设置有多个进而避免每次更换不同尺寸的配电板箱体101都要对夹持组件进行调节,提高便捷性。
39.活动凹位100上开口端的四个方向均固定设置有纠偏块103,每个纠偏块103靠近活动凹位100的一侧均开设有斜腰面104,斜腰面104的起始端与活动凹位100的开口端贴合。
40.在使用时,配电板箱体101震动过程中会带动减震板102沿活动凹位100的开口端往复进出,纠偏块103的斜腰面104对于减震板102的进出具有引导作用,进而促使减震板102每次都能准确进入活动凹位100,避免由于减震板102发生偏移与活动凹位100发生碰撞而影响箱体内部元器件的稳定性。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