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节能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38: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换气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节能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从而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并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现有建筑节能换气装置的缺点:现有建筑节能换气装置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在非通风状态灰尘容易进入室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建筑节能换气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包括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进气道和出气道固定连接,所述进气道和出气道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进气道中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进气道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扇叶,所述进气道和出气道一端的上侧和下侧均转动连接有封闭板。
6.可选的,所述进气道的一端为封闭状,所述进气道封闭一端的一侧向内弯折,所述进气道的弯折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通过将进气道的一端弯折,使进入室内的空气吹在墙面上抵消冲击力,避免室内空气流动产生气流在冬季过于寒冷的情况,第一过滤网能够避免室内的杂物等进入进气道内造成起到污染,活性炭层能够消除空气中的异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7.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安装板与第一过滤网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一过滤网到进气道封闭端的距离,利用安装板和螺栓将该换气装置安装在墙上,在第一过滤网与安装板之间预留距离使进入室内的空气能够有一定的缓冲距离,避免进入室内的气流对墙面造成损坏。
8.可选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扇叶固定连接,所述扇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利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在进气道内产生气流,将室外的空气引导到室内进行换气,由第二过滤网对进入进气道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和垃圾进入室内。
9.可选的,所述进气道和出气道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进气道和出气道通过转轴与封闭板转动连接,所述进气道和出气道上的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的中部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扭力使封闭板处于封闭状态,在正常状态下,封闭板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将进气道和出气道的一端封闭,避免在非换气状态室外的空气和灰尘等进入室内,当需要换气时,启动扇叶使进气道内产生气流,在气流作用下封闭板上内转动使进气道打开,在同一根转轴作用下使出气道的封闭板也打开,从而使该装置能够在非换
气状态自动封闭,而在换气状态自动打开,提高自动化程度。
10.可选的,所述封闭板的材质为铁板,所述进气道和出气道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磁板,所述磁板对封闭板的引力小于扭力弹簧的扭力,当扇叶启动使封闭板张开后,封闭板与磁板吸附避免在扇叶风力减小时闭合,使封闭板能够稳定张开,限制磁力大小能够使扇叶完全停转后,扭力弹簧的扭力大于磁力能够使封闭板正常闭合。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1、该建筑节能换气装置,通过将进气道的一端弯折,使进入室内的空气吹在墙面上抵消冲击力,避免室内空气流动产生气流在冬季过于寒冷的情况,第一过滤网能够避免室内的杂物等进入进气道内造成起到污染,活性炭层能够消除空气中的异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利用安装板和螺栓将该换气装置安装在墙上,在第一过滤网与安装板之间预留距离使进入室内的空气能够有一定的缓冲距离,避免进入室内的气流对墙面造成损坏。
13.2、该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利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在进气道内产生气流,将室外的空气引导到室内进行换气,由第二过滤网对进入进气道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和垃圾进入室内,在正常状态下,封闭板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将进气道和出气道的一端封闭,避免在非换气状态室外的空气和灰尘等进入室内,当需要换气时,启动扇叶使进气道内产生气流,在气流作用下封闭板上内转动使进气道打开,在同一根转轴作用下使出气道的封闭板也打开,从而使该装置能够在非换气状态自动封闭,而在换气状态自动打开,提高自动化程度,当扇叶启动使封闭板张开后,封闭板与磁板吸附避免在扇叶风力减小时闭合,使封闭板能够稳定张开,限制磁力大小能够使扇叶完全停转后,扭力弹簧的扭力大于磁力能够使封闭板正常闭合。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进气道,2-出气道,3-安装板,4-连接杆,5-扇叶,6-封闭板,7-第一过滤网,8-活性炭层,9-电机,10-第二过滤网,11-转轴,12-扭力弹簧,13-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2.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建筑节能换气装置,它包括进气道1和出气道2,进气道1和出气道2固定连接,进气道1和出气道2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进气道1中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进气道1通过连接杆4转动连接有扇叶5,进气道1和出气道2一端的上侧和下侧均转动连接有封闭板6。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进气道1的一端为封闭状,进气道1封闭一
端的一侧向内弯折,进气道1的弯折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7,第一过滤网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8,通过将进气道1的一端弯折,使进入室内的空气吹在墙面上抵消冲击力,避免室内空气流动产生气流在冬季过于寒冷的情况,第一过滤网7能够避免室内的杂物等进入进气道1内造成起到污染,活性炭层8能够消除空气中的异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安装板3的中部开设有螺栓孔,安装板3与第一过滤网7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一过滤网7到进气道1封闭端的距离,利用安装板3和螺栓将该换气装置安装在墙上,在第一过滤网7与安装板3之间预留距离使进入室内的空气能够有一定的缓冲距离,避免进入室内的气流对墙面造成损坏。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一侧连接杆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与扇叶5固定连接,扇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10,利用电机9驱动扇叶5转动,在进气道1内产生气流,将室外的空气引导到室内进行换气,由第二过滤网10对进入进气道1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和垃圾进入室内。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进气道1和出气道2的顶部和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1,进气道1和出气道2通过转轴11与封闭板6转动连接,进气道1和出气道2上的转轴11连接在一起,转轴11的中部套接有扭力弹簧12,扭力弹簧12的扭力使封闭板6处于封闭状态,在正常状态下,封闭板6在扭力弹簧12的作用下将进气道1和出气道2的一端封闭,避免在非换气状态室外的空气和灰尘等进入室内,当需要换气时,启动扇叶5使进气道1内产生气流,在气流作用下封闭板6上内转动使进气道1打开,在同一根转轴11作用下使出气道2的封闭板6也打开,从而使该装置能够在非换气状态自动封闭,而在换气状态自动打开,提高自动化程度。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封闭板6的材质为铁板,进气道1和出气道2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磁板13,磁板13对封闭板6的引力小于扭力弹簧12的扭力,当扇叶5启动使封闭板6张开后,封闭板6与磁板13吸附避免在扇叶5风力减小时闭合,使封闭板6能够稳定张开,限制磁力大小能够使扇叶5完全停转后,扭力弹簧12的扭力大于磁力能够使封闭板6正常闭合。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9.s1、利用安装板3将该装置安装在墙壁上;
30.s2、启动电机9使扇叶5转动产生气流使封闭板6张开进行换气。
31.综上所述:该建筑节能换气装置,通过将进气道1的一端弯折,使进入室内的空气吹在墙面上抵消冲击力,避免室内空气流动产生气流在冬季过于寒冷的情况,第一过滤网7能够避免室内的杂物等进入进气道1内造成起到污染,活性炭层8能够消除空气中的异味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利用安装板3和螺栓将该换气装置安装在墙上,在第一过滤网7与安装板3之间预留距离使进入室内的空气能够有一定的缓冲距离,避免进入室内的气流对墙面造成损坏;利用电机9驱动扇叶5转动,在进气道1内产生气流,将室外的空气引导到室内进行换气,由第二过滤网10对进入进气道1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和垃圾进入室内,在正常状态下,封闭板6在扭力弹簧12的作用下将进气道1和出气道2的一端封闭,避免在非换气状态室外的空气和灰尘等进入室内,当需要换气时,启动扇叶5使进气道1内产生气流,在气流作用下封闭板6上内转动使进气道1打开,在同一根转轴11作用下使出气道2的封闭板6也打开,从而使该装置能够在非换气状态自动封闭,而在换气状态自动打开,提高自动化程
度,当扇叶5启动使封闭板6张开后,封闭板6与磁板13吸附避免在扇叶5风力减小时闭合,使封闭板6能够稳定张开,限制磁力大小能够使扇叶5完全停转后,扭力弹簧12的扭力大于磁力能够使封闭板6正常闭合。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