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5:2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则是在注塑的同时具有产品分类的一种模具。
3.现有的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的缺点是:
4.1、现有的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在注塑完成后未设置有良好的冷却系统对注塑成功的产品进行冷却定型,影响产品在注塑完成后,装置后续的分类工作;
5.2、现有的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部分具有冷却系统的装置,其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冷却范围不是很均匀,从而对产品的定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增加了装置的冷却结构,防止了由于在注塑完成后未设置有良好的冷却系统对注塑成功的产品进行冷却定型,影响产品在注塑完成后,装置后续的分类工作的问题;改善了装置的冷却结构,防止了由于部分具有冷却系统的装置,其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冷却范围不是很均匀,从而对产品的定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影响产品的质量。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包括装置下模,所述装置下模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装置上模,所述装置下模的内部开设有型腔,所述装置下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循环机构,所述装置下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冷却循环机构。
8.可选的,所述装置下模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导柱,所述装置下模通过导柱与所述装置上模活动安装;
9.所述导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便于对导柱的伸缩运动进行控制,所述导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
10.可选的,所述导柱均匀分布于所述装置下模的四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浇注口,便于对产品进行注塑;
11.所述浇注口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浇筑管道,所述浇筑管道的另一侧与所述型腔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型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装置,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电性连接有显示屏幕,便于对型腔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13.所述第一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呈涡状位于所述型腔底部的第一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内部连通的第二循环管道、与第一循环管道外部连通的第三循环管道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以及第三循环管道之间的第一循环泵。
14.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呈长方形环绕于所述型腔外表面的第四循环管道、连通于所述第四循环管道一侧的第五循环管道、连通于所述第四循环管道另一侧的第六循环管道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五循环管道与第六循环管道之间的第二循环泵。
15.可选的,所述装置下模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循环机构,所述装置下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冷却循环机构。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1、该种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通过装置下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循环机构,装置下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冷却循环机构,通过循环系统对模具内部的型腔进行冷却,使得产品在注塑完成后,能够良好的进行冷却定型,同时不影响装置后续的产品分类工作,同时通过型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装置,温度传感装置电性连接有显示屏幕,便于对型腔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在装置内部温度较高时,启动循环系统对装置内部进行降温,在装置内部温度较低时,停止循环系统,防止温度降低过低影响模具的注塑工具,使得模具内部型腔能稳定在一个良好的温度方位内,很好的有助于模具的注塑过程,提高产品的注塑质量,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在注塑完成后未设置有良好的冷却系统对注塑成功的产品进行冷却定型,影响产品在注塑完成后,装置后续的分类工作的问题。
18.2、该种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通过第一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呈涡状位于型腔底部的第一循环管道、与第一循环管道内部连通的第二循环管道、与第一循环管道外部连通的第三循环管道以及连通于第二循环管道以及第三循环管道之间的第一循环泵,通过位于型腔底部的第一循环机构的涡状结构,能够良好均匀的对型腔的底部进行冷却,同时通过第二冷却循环机构包括呈长方形环绕于型腔外表面的第四循环管道、连通于第四循环管道一侧的第五循环管道、连通于第四循环管道另一侧的第六循环管道以及连通于第五循环管道与第六循环管道之间的第二循环泵,通过环绕于型腔外表面的第二冷却循环机构,便于对型腔的外表面进行冷却,使得整个型腔内部的冷却效果均匀,同时通过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二循环泵,能够使冷却循环系统得到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进一步的提高模具内部的冷却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部分具有冷却系统的装置,其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冷却范围不是很均匀,从而对产品的定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影响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冷却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冷却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装置下模,2-装置上模,3-型腔,4-第一冷却循环机构,5-第二冷却循环机构,6-第一循环管道,7-第二循环管道,8-第三循环管道,9-第一循环泵,10-第四循环管道,11-第五循环管道,12-第六循环管道,13-第二泵。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6.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它包括装置下模1,装置下模1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装置上模2,装置下模1的内部开设有型腔3,装置下模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循环机构4,装置下模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冷却循环机构5。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28.装置下模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导柱,装置下模1通过导柱与装置上模2活动安装;
29.导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便于对导柱的伸缩运动进行控制,导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
30.导柱均匀分布于装置下模1的四周,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浇注口,便于对产品进行注塑;
31.浇注口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浇筑管道,浇筑管道的另一侧与型腔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2.型腔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装置,温度传感装置电性连接有显示屏幕,便于对型腔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33.第一冷却循环机构4包括呈涡状位于型腔3底部的第一循环管道6、与第一循环管道6内部连通的第二循环管道7、与第一循环管道6外部连通的第三循环管道8以及连通于第二循环管道7以及第三循环管道8之间的第一循环泵9。
34.第二冷却循环机构5包括呈长方形环绕于型腔3外表面的第四循环管道10、连通于第四循环管道10一侧的第五循环管道11、连通于第四循环管道10另一侧的第六循环管道12以及连通于第五循环管道11与第六循环管道12之间的第二循环泵13。
35.装置下模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循环机构4,装置下模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冷却循环机构5。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37.s1:通过与温度传感装置电性连接的显示屏幕,对型腔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38.s2:在装置内部温度较高时,启动循环系统对装置内部进行降温。控制第一循环泵9以及第二循环泵13分别带动第一冷却循环机构4以及第二冷却循环机构5进行工作,对型腔内部进行冷却处理。
39.s3:在装置内部温度较低时,停止循环系统,防止温度降低过低影响模具的注塑工具,控制型腔3内部的温度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范围内。
40.综上所述,该种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使用时,通过装置下模1 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冷却循环机构4,装置下模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冷却循环机构5,通过循环系统对模具内部的型腔进行冷却,使得产品在注塑完成后,能够良好的进行冷却定型,同时不影响装置后续的产品分类工作,同时通过型腔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装置,温度传感装置电性连接有显示屏幕,便于对型腔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在装置内部温度较高时,启动循环系统对装置内部进行降温,在装置内部温度较低时,停止循环系统,防止温度降低过低影响模具的注塑工具,使得模具内部型腔能稳定在一个良好的温度方位内,很好
的有助于模具的注塑过程,提高产品的注塑质量,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在注塑完成后未设置有良好的冷却系统对注塑成功的产品进行冷却定型,影响产品在注塑完成后,装置后续的分类工作的问题;通过第一冷却循环机构4包括呈涡状位于型腔3底部的第一循环管道6、与第一循环管道6内部连通的第二循环管道7、与第一循环管道6外部连通的第三循环管道 8以及连通于第二循环管道7以及第三循环管道8之间的第一循环泵9,通过位于型腔3底部的第一循环机构4的涡状结构,能够良好均匀的对型腔3的底部进行冷却,同时通过第二冷却循环机构5包括呈长方形环绕于型腔3外表面的第四循环管道10、连通于第四循环管道10一侧的第五循环管道11、连通于第四循环管道10另一侧的第六循环管道12以及连通于第五循环管道11与第六循环管道12之间的第二循环泵13,通过环绕于型腔外表面的第二冷却循环机构5,便于对型腔的外表面进行冷却,使得整个型腔内部的冷却效果均匀,同时通过第一循环泵9以及第二循环泵13,能够使冷却循环系统得到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进一步的提高模具内部的冷却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后期注塑产品分类的模具,部分具有冷却系统的装置,其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同时冷却范围不是很均匀,从而对产品的定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影响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