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4:34: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包括气缸整体(1)、制氧机(3)和传动盘(9),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整体(1)的顶部左侧部位连通设置有预留进气口(2),所述气缸整体(1)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制氧机(3),所述制氧机(3)的左下角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4),所述气缸整体(1)的左侧底部连通设置有喷油嘴(5),所述气缸整体(1)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气门组(6),所述气缸整体(1)的顶部右侧连通设置有排气管(7),所述气缸整体(1)的内侧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塞(8),所述气缸整体(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传动盘(9);所述制氧机(3)的内部顶部左侧连通设置有导管(11),所述导管(1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三通电磁阀(12),所述三通电磁阀(12)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第一分子筛(13),所述三通电磁阀(12)的右侧中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分子筛(14),所述第二分子筛(14)的一端电性连接有闭合电磁阀(15),所述制氧机(3)的内部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电路板(16);所述气缸整体(1)的中间顶端嵌套连接有闭合盖(17),所述气缸整体(1)的顶部嵌入连接有火花塞(19);所述安装支架(4)的正前方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活动连接杆(22),所述活动连接杆(22)的正前方底部位置贯穿连接有限位轴(23),所述活动连接杆(22)的顶部位置嵌入连接有螺纹杆(24),所述螺纹杆(24)的中间外围嵌套连接有连接螺纹块(25),所述连接螺纹块(25)的后端活动连接有夹持块(27);所述制氧机(3)的内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301),所述安装框架(301)的外围四周紧密贴合有弹性支撑件(303),所述弹性支撑件(303)的外围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撑弹簧(304),所述弹性支撑件(30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305),所述滑块(305)的外侧紧密贴合有抵触弹簧(306),所述抵触弹簧(306)的内侧贯穿设置有滑杆(307);所述安装框架(301)的外围四周紧密贴合设置有充气囊(28),所述充气囊(28)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9),所述充气囊(28)的左侧底部连通设置有连通管(30),所述连通管(30)的左端连通设置有气囊(32),所述气囊(32)的底部外围嵌套连接有限位槽(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301)的外围四周边角设置有边角减震弹簧(302),所述边角减震弹簧(302)设置有四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3)的正前方顶部嵌入连接有过滤网(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盖(17)的内侧设置有抵触柱(18),所述抵触柱(18)从俯视的角度看呈圆环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花塞(19)的中间外围贯穿连接有密封胶垫(20),所述密封胶垫(20)从俯视的角度看也呈圆环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的内侧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凸柱(21),所述连接凸柱(21)从侧视的角度看呈凸字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纹块(25)的后部中间设置有连接轴承(26),所述连接螺纹块(25)就是通过该连接轴承(26)与夹持块(27)进行活动连接的。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1)与三通电磁阀(12)、第一分子筛(13)、第二分子筛(14)、闭合电磁阀(15)和控制电路板(16)共同配合使用,组成提氧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杆(22)与限位轴(23)、螺纹杆(24)、连接螺纹块(25)和夹持块(27)共同配合使用,组成固定安装机构。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囊(28)与复位弹簧(29)、连通管(30)、限位槽(31)、气囊(32)、弹性支撑件(303)、支撑弹簧(304)、滑块(305)、抵触弹簧(306)和滑杆(307)共同配合使用,组成减震机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汽车动力节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节能装置,包括气缸整体、制氧机和传动盘,气缸整体的顶部左侧部位连通设置有预留进气口,气缸整体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制氧机,制氧机的左下角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气缸整体的左侧底部连通设置有喷油嘴,气缸整体的顶部两侧活动连接有气门组,气缸整体的顶部右侧连通设置有排气管,减震机构可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制氧机受到外界震动力影响时,设置在制氧机内部的弹性支撑件以及充气囊和气囊可有效的对安装框架进行稳定抵触支撑,从而使得安装框架以及通过安装在安装框架内侧的零部件可更加稳定的安装固定在制氧机的内部投入使用,进而使得制氧机的使用寿命可更加长久。进而使得制氧机的使用寿命可更加长久。进而使得制氧机的使用寿命可更加长久。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光 李骏 许恩永 冯海波 杨昌波 鲍家定 何水龙 唐荣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2/1/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