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自动颈椎单向循环滚动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3:1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颈椎按摩理疗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颈椎单向循环滚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颈部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部病的困扰。例如现在有很多人都是因为坐姿不端正,或者过度疲劳,长时间看手机,导致颈椎酸痛,适当对颈部进行放松是必不可少的,转动脖子,或者用手捏脖子后侧,使脖子得到暂时的舒适感,但自己用手捏脖子手很容易就会酸痛,按摩的效果也不够好,按摩不够舒适。
3.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颈部保健装置,颈椎按摩仪成为了很多颈部病患者的选择。现有技术中的颈椎按摩仪通常采用电脉冲加振动的按摩方式,采用电脉冲加振动按摩方式的颈椎按摩仪中,作用于人体的电脉冲是经由2个硅胶导电极片传导,而硅胶导电极片是固定位置,这样硅胶导电极片接触人体颈椎的面积较小,只能对局部位置进行按摩治疗,不能对背部一些区域进行按摩,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了局限。例如公开号为cn 111569260 a的发明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常见的颈椎按摩仪,该颈椎按摩仪包括的主机体为弧形,主机体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设有朝向人体颈部凸起的凸台,导电带安装于凸台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面,导电带包括至少一个正极导电带和至少一个负极导电带,正极导电带和所述负极导电带在所述凸台上间隔设置。这种颈椎按摩仪的原理是作用于人体的电脉冲是经由2个硅胶导电极片传导,而硅胶导电极片是固定位置,实质是刺激相应穴位,并不具有碾压或滚压按摩功能。
4.另外一些相关技术中的颈椎按摩仪,通过在主机体上设置导电带(例如,导电硅胶)的方式对人体颈椎进行按摩,但是导电带容易受到汗渍和灰尘的污染,由于颈椎按摩仪体积大,不易清洁。此外,一体式颈椎按摩仪中在损坏时,不易维修,极易导致颈椎按摩仪整体报废。这类以穿戴式的颈椎按摩仪相比卧式颈椎按摩仪,能够随身携带,在工作、差旅、散步等状态下都可以进行颈椎按摩,但是便携式颈椎按摩仪受其本身便携式结构、穿戴固定方式等影响,很难实现较大力度的颈椎牵引,因此其按摩效果不如卧式颈椎按摩仪。
5.关于颈部按摩式的理疗仪器中,公开号为cn 110123614 a的发明申请文件提供一种模块化颈椎按摩仪及其方法,包括一按摩组件,其中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一按摩主体,按摩主体完成按摩操作,在按摩主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左侧夹紧部和一右侧夹紧部;一基座组件,其中所述按摩组件能够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按摩组件,其中,当按摩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上时,模块化颈椎按摩仪处于移动按摩状态处于卧式按摩状态,在所述模块化颈椎按摩仪处于移动按摩状态时,按摩组件单独使用,左侧夹紧部和右侧夹紧部形成一环绕空间和一开口,并且左侧夹紧部和所述右侧夹紧部能够始终紧贴于一使用者的颈部。这类按摩仪器属于一般的颈椎按摩仪,为卧式颈椎按摩仪,虽然能辅助人体在仰卧姿态下进行颈椎按摩,且具有较好的牵引效果,但是由于其必须要求人体平躺,使得该类别颈椎按摩仪应
用场景受到局限,一般在家里使用,导致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6.大多数时候人体颈椎劳累后不能自行消除,自行按摩难以有效缓解,普通的脉冲或简单按摩功能仪器无法消除肌肉酸痛和僵硬功能,目前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躺卧式具有单向循环滚压功能的颈部按摩仪器,从而不便于实现碾压按摩以缓解肌肉疲劳和颈部血管容易阻塞问题而影响的各种颈椎不适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人体颈椎劳累后不能自行消除,自行按摩难以有效缓解,不便于实现碾压按摩以缓解肌肉疲劳和颈部血管容易阻塞问题而影响的各种颈椎不适症状,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颈椎单向循环滚动按摩装置,通过颈托辊对颈部循环滚压和碾压作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颈椎凸出问题,促使颈部血液循环。
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全自动颈椎单向循环滚动按摩装置,包括一个底座,至少在其中部含有颈撑座,颈撑座包括底板和两侧壁,位于颈撑座两侧壁的上部分别有四边循环轨道孔,位于四边循环轨道孔下部有条形倾斜轨道孔,所述的四边循环轨道孔包括上滑轨,右滑轨,下滑轨和左滑轨,各滑轨组成四边形,同时,位于两侧壁之间的颈托辊,位于两侧条形倾斜轨道孔内的滑杆组件,铰接于底座前方有电推杆和气阻尼杆,铰接于颈托辊端部与滑杆组件端部的配合支撑杆,所述电推杆和气阻尼杆的末端分别铰接于滑杆组件端部和颈托辊端部,电推杆被控制器控制按一定频繁伸缩运动,使颈托辊两端支撑于四边形循环轨道孔内,依次沿各滑轨循环滑动。
9.所述气阻尼杆用以提供颈托辊持续压力,所述电推杆用以提供滑杆组件推力和拉力。当所述电推杆提供拉力时,颈托辊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左滑轨和上滑轨滑动,当所述电推杆提供推力时,颈托辊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右滑轨和下滑轨滑动,依次循环。
10.所述颈托辊的中心有辊轮组件,该辊轮组件被直接置于两侧四边循环轨道孔,且直接与各轨道接触滚动,颈托辊的高度明显高于颈撑座的高度,且颈撑座的长度能够横跨颈部,使得即使颈撑座运行至下侧位时,也能够支撑颈部滚动按摩。
11.所述的滑杆组件为单独杆件,或者在杆件两端安装辊轮组件或转套,以提高与条形倾斜轨道孔的配合且不会脱离。
12.所述电推杆和气阻尼杆的后端同时铰接于根部铰接座,或者电推杆和气阻尼杆的后端不同时铰接于同一点,即两者后端铰接座可以适当拉开距离。
13.位于对颈托辊轴向的滑杆组件包括中部的一根连轴,套固在连轴两端有两个辊轮,每个辊轮分别设置有环槽,安装时,将两侧环槽分别套装在相应的四边循环轨道孔内,以防止滑杆组件可能出现的轴心滑动问题出现,所述的颈托辊被套装在所述连轴的外侧,与连杆一体滚动或者与连杆相对滑动。
14.将颈托辊设计为由内层硬质管件和外层柔性或半柔性套件组成,外部的柔性或半柔性套件用以直接支撑颈部,内部的硬质管件直接或通过轴套或轴承套装于所述连轴外侧。
15.将所述连轴设计为空心轴,即含有轴孔,气阻尼杆的端部铰接与该中空内,电推杆的端部仍然铰接于所述滑杆组件端部。
16.又在所述辊轮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如图所示,其中上限位块
用以约束气阻尼杆,防止其过渡翻转,下限位块用以约束配合支撑杆,用以防止其过渡翻转,从而使得配合支撑杆和气阻尼杆位于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和下限位之间工作。
17.在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顶部之间连接有盖板,用以约束气阻尼杆和配合支撑杆防止轴向滑脱。
18.在内侧设置四边循环轨道孔,并将电推杆和气阻尼杆置于两侧壁内侧。其中四边形环形轨道可以如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也可以直接在两侧壁的内壁上设置环形轨道槽形成四边循环轨道。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颈椎单向循环滚动按摩装置能够解决人体颈椎劳累后不能自行消除,自行按摩难以有效缓解,不便于实现碾压按摩以缓解肌肉疲劳和颈部血管容易阻塞问题而影响的各种颈椎不适症状。该装置能够通过颈托辊对颈部循环滚压和碾压作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颈椎凸出等问题,促使颈部血液循环。其中,颈托辊的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两侧壁的四边循环轨道孔循环过程中,能够依次抬升颈部和放低颈部,使颈部处于两种不同高度状态下被碾压按摩。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无论颈托辊两端部滑杆组件位于四边循环轨道孔的任何滑轨上即上滑轨,右滑轨,下滑轨和左滑轨上,所述的颈托辊的两端部滑杆组件始终都沿各滑轨滚动,从而实现如图中各颈托辊都为逆时针转动,即都分别顺着头颈自上而下滚动,能促使静脉血回流,缓解头部压力。
20.当在位于四边循环轨道孔的一侧安装有可调节距离的定位架,该定位架与所述四边循环轨道孔配合,能够改变四边循环轨道孔的宽度,进而改变颈托辊前后滑行距离,从而使其适用于不同颈长范围的消费者使用。当转动该调节旋钮时,能够改变所述定位架的支撑距离。
21.该装置还可以将颈撑座与底座设计为分体组合安装式,这种分体安装能够在底座上安装不同高度型号的颈撑座,以及可以对颈撑座进行调节使其角度有所变化。针对角度变化的调节,在颈撑座的前端与底座的前端设置固定轴孔并通过固定转轴使两者铰接在一起,而颈撑座与底座的后端分别设置弧形调节孔和锁丝,使得颈撑座能够沿所述固定转轴转动一个角度后,通过锁丝将颈撑座的后端锁定在弧形调节孔的合适位置处。从而,该方案能够改变颈撑座位于底座的倾斜程度,从而适合不同碾压程度和不同体型的消费者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一种按摩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按摩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按摩装置的按摩循环状态示意图。
25.图4是图1支座结构图。
26.图5是四边循环轨道孔示意图。
27.图6是一种辊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6的辊轮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按摩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0.图9是图8中定位架的放大结构图。
31.图10是本发明又一种按摩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2.图11是图10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33.图中标号:底座1,背撑座2,颈撑座3,头撑座4,左侧壁5,6右侧壁,四边循环轨道孔7,条形倾斜轨道孔8,电推杆9,气阻尼杆10,辊轮组件11,滑杆组件12,配合支撑杆13,根部铰接座14,辊轮15,连轴16,轴孔17,环槽18,上限位块19,下限位块20,颈托辊21,背枕22,头枕23,定位架24,侧壁25,限位槽26,支座27,套管28,螺杆29,固定螺母30,调节旋钮31,固定转轴32,弧形调节孔33,锁丝34,上滑轨35,右滑轨36,下滑轨37,左滑轨38。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5.实施例1:一种全自动颈椎单向循环滚动按摩装置,主要解决人体颈椎劳累后不能自行消除,自行按摩难以有效缓解,不便于实现碾压按摩以缓解肌肉疲劳和颈部血管容易阻塞问题而影响的各种颈椎不适症状。
36.具体地,该装置包括一个底座1,为提高稳定性和舒适性,还可以将底座分为三部分,如图4所示,将底座分为靠下部的背撑座2,靠中部的颈撑座3和靠上部的头撑座4,同时分别根据需要在背撑座2上侧固定有背枕22,在头撑座4套装有头枕23。
37.由图4可以看出,颈撑座3包括两侧壁,而且,在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位于上部的四边循环轨道孔7和位于下部的条形倾斜轨道孔8。由图5可以看出,四边循环轨道孔7包括上滑轨35,右滑轨36,下滑轨37和左滑轨38,各滑轨组成四边形。优选将上滑轨35,下滑轨37平行,将左滑轨38分别于上下滑轨垂直,将右滑轨36向下倾斜,使其上部与上滑轨夹角为锐角,下部与下滑轨夹角为钝角。
38.同时,位于两侧壁之间的颈托辊21,如图2所示,颈托辊21的中心有辊轮组件11,该辊轮组件11,可以被直接置于两侧四边循环轨道孔7,且直接与各轨道接触滚动(也可以在其两侧增设辊轮组件等结构如实施例2)。图中可以看出,颈托辊21的高度明显高于颈撑座3的高度,且颈撑座3的长度能够横跨颈部,使得即使颈撑座3运行至下侧位(沿下轨道滑动)时,也能够支撑颈部滚动按摩。
39.图2中还可以看出位于两侧条形倾斜轨道孔8内套装有滑杆组件12,可以仅用一根杆件替代,也可以在杆件两端安装辊轮组件或转套,以提高与条形倾斜轨道孔8的配合且不会脱离。
40.还存在有铰接于底座前方的电推杆9和气阻尼杆10,图2中显示了电推杆9和气阻尼杆10的后端同时铰接于根部铰接座14,但不不限定电推杆9和气阻尼杆10的后端不需同时铰接于同一点,即两者后端铰接座可以适当拉开距离。
41.同时,还必须有铰接于颈托辊21端部与滑杆组件12端部的配合支撑杆13。要求所述电推杆9和气阻尼杆10的末端分别铰接于滑杆组件12端部和颈托辊21端部。
42.电推杆9被控制器控制按一定频繁伸缩运动,使颈托辊21两端支撑于四边形循环轨道孔7内,依次沿各滑轨循环滑动。
43.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当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位于左滑轨38下端(下滑轨37左端)m3点时,电推杆9提供拉力和气阻尼杆10提供推力(此时acb夹角变小),促使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左滑轨38向上滑动。图5中可以看出,左滑轨38向一侧倾斜,以利于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向上滑动至m4点。
44.当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位于上滑轨35左端(左滑轨38上端)m4点时,电推杆9提供拉力和气阻尼杆10提供推力(此时acb夹角变小),但拉力大于推力,且拉力与推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促使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上滑轨35向右滑动,此时气阻尼杆10确保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始终被压迫于上滑轨35上且沿其行走,电推杆9提供拉力促使颈托辊21自左向右(或自下而上)滑动直至上滑轨35的右端m1点。
45.当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位于右滑轨36上端(上滑轨右端)m1点时,电推杆9提供推力和气阻尼杆10提供推力(此时acb夹角变大),此时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失去支撑力,沿右滑轨36下落直至其底端,该过程促使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由滑轨36向下滑动至m2点。
46.当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位于下滑轨37右端(右滑轨下端)m2点时,电推杆9提供推力和气阻尼杆10提供推力(此时acb夹角变大),由于两者推力方向为倾斜向下,所以颈托辊21的两端部滑杆组件不会被抬升,而是沿下滑轨37自右向左(或自上而下)滑动,该过程促使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下滑轨37向左滑动,直至其最左端m3点。
47.基于以上结构,该装置能够通过颈托辊21对颈部循环滚压和碾压作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颈椎凸出问题,促使颈部血液循环。其中,颈托辊21的两端部滑杆组件分别沿两侧壁的四边循环轨道孔7循环过程中,能够依次抬升颈部和放低颈部,使颈部处于两种不同高度状态下被碾压按摩。需要说明的是,从图3可以看出,无论颈托辊21两端部滑杆组件位于四边循环轨道孔7的任何滑轨上即上滑轨35,右滑轨36,下滑轨37和左滑轨38上,所述的颈托辊21的两端部滑杆组件始终都沿各滑轨滚动,从而实现如图3中各颈托辊21都为逆时针转动,即都分别顺着头颈自上而下滚动,能促使静脉血回流,缓解头部压力。
48.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对颈托辊21及其两端部滑杆组件进行改进,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具体地,该滑杆组件包括中部的一根连轴16,套固在连轴16两端有两个辊轮15,每个辊轮15分别设置有环槽18,安装时,将两侧环槽18分别套装在相应的四边循环轨道孔7内,以防止滑杆组件可能出现的轴心滑动问题出现。所述的颈托辊21被套装在所述连轴16的外侧。为提高颈托辊21的滚动性能,可以将颈托辊21设计为由内层硬质管件和外层柔性或半柔性套件组成,外部的柔性或半柔性套件用以直接支撑颈部,内部的硬质管件直接或通过轴套或轴承套装于所述连轴外侧。
49.实施例3:在实施例2基础上,进一步将所述连轴设计为空心轴,即含有轴孔17,如图6所示,气阻尼杆10的端部铰接与该中空内,电推杆9的端部仍然铰接于所述滑杆组件12端部。
50.此时,又在所述辊轮15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上限位块19和下限位块20,如图7所示,其中上限位块19用以约束气阻尼杆10,防止其过渡翻转,下限位块20用以约束配合支撑杆13,用以防止其过渡翻转,从而使得配合支撑杆13和气阻尼杆10位于上限位块19和下限位块20和下限位之间工作。最好在上限位块19和下限位块20顶部之间连接有盖板,用以约束气阻尼杆10和配合支撑杆13防止轴向滑脱。
51.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如图8所示在位于四边循环轨道孔7的一侧,最好是下侧,安装有可调节距离的定位架24,该定位架与所述四边循环轨道孔7配合,能够改变四边循环轨道孔7的宽度,进而改变颈托辊21前后滑行距离,从而使其适用于不同颈长范围的消费者使用。
52.该定位架的具体结构如图9所示,其整体为u形结构,包括两侧壁25,u形凹槽内的槽底被封闭,u形两侧壁与槽底之间围成了u形的限位槽26,在任一定位架24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支座27,支座27一侧固定有套管28,同时在颈撑座3主体上固定有固定螺母30,一根螺杆29与该固定螺母30螺纹连接,该螺杆29的上端插入所述套管28,该螺杆下端为调节旋钮31。从而,当转动该调节旋钮时,能够改变所述定位架24的支撑距离。
53.实施例5: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所述颈撑座3与底座1设计为分体组合安装式,这种分体安装能够在底座1上安装不同高度型号的颈撑座3,以及可以对颈撑座3进行调节使其角度有所变化。
54.关于角度变化的调节,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颈撑座3的前端与底座的前端设置固定轴孔并通过固定转轴32使两者铰接在一起,而颈撑座3与底座的后端分别设置弧形调节孔33和锁丝34,使得颈撑座3能够沿所述固定转轴32转动一个角度后,通过锁丝34将颈撑座3的后端锁定在弧形调节孔33的合适位置处。从而,该方案能够改变颈撑座3位于底座1的倾斜程度,从而适合不同碾压程度和不同体型的消费者使用。
55.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不排除在内侧设置四边循环轨道孔,并将电推杆9和气阻尼杆10置于两侧壁内侧。其中四边形环形轨道可以如实施例1所述的结构,也可以直接在两侧壁的内壁上设置环形轨道槽形成四边循环轨道。不排除将所述电推杆9和气阻尼杆10的末端分别颈托辊21端部和铰接于滑杆组件12端部,从而改变颈托辊21端部的循环顺序,改变设计需配合四边循环轨道孔7的各滑道走向,上下滑动平行,左滑道近似垂直上下滑道,有滑道向右倾斜。不排除在该装置上增设震动机构,以促使整个装置携带颈托辊21具有震动功能。不排除在辊轮15的环槽18内套装轴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