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系统以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2022-02-20 13:12: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人员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系统以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对人员安全的有效性处理以及保证场所的安全,需要对场所中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监测,从而根据监测信息发送人员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时进行处理。目前,对人员心理健康监测主要是通过人工谈话的方式获取其心理健康状态。然而,这种方式需要一一进行,耗时长,而且依赖于人的经验和谈话情况,监测结果准确性差。并且,人员的心理状态往往随时间和环境变化,而人工谈话只能定期举行,难以及时发现人员的心理波动情况,进而不能在危险发生前发现人员的危险心理状态以避免危险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系统以及智能终端,根据人员的历史数据获取人员存在的风险因子,针对该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获取人员的答题数据,根据该数据对人员进行风险评分,并相应进行风险和风险预警,结合人员的日常行为数据对人员实时进行风险因子监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人员的心理状态,耗时短、准确性高,且能够实时对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监测,便于及时发现人员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降低了人员做出危害安全行为的可能,保证了场所的安全运行。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所述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包括:s101:采集人员的历史数据,根据所述历史数据获取所述人员的风险因子,所述历史数据包括谈话记录、病情数据、日常行为分析数据中的至少一种;s102:根据所述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在确定人员的身份识别通过后,控制终端显示所述心理调查问卷;s103:获取所述心理调查问卷的答题数据,根据答题数据获取所述人员的风险分数,基于所述风险分数获取风险数据,并通过所述风险分数进行风险预警,所述风险数据包括风险原因以及对应的辅导信息。
5.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历史数据获取所述人员的风险因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不同风险因子的敏感词库以及所述敏感词库中不同词汇的风险分。
6.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历史数据获取所述人员的风险因子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风险因子的敏感词库与所述历史数据进行匹配,获取所述历史数据中的敏感词,根据所述敏感词获取所述人员的风险因子。
7.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向所述人员下发心理评估任务,并采集所述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判断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为所述心理评估人员对应的人员。
8.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心理调查问卷的答题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
心理调查问卷是否填写完毕;若是,则允许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人员输入的提交指令;若否,则不允许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人员输入的提交指令。
9.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答题数据获取所述人员的风险分数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心理分析算法获取所述答题数据中的风险因子以及所述风险因子的风险分,根据所述风险分获取所述人员的风险分数。
10.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风险分数进行风险预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所述风险分数对应的风险级别,判断所述风险级别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向预设人员发送预警数据,并根据所述风险级别修改所述人员的风险信息;若否,则根据所述风险数据管理所述人员。
11.进一步地,根据所述风险级别修改所述人员的风险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人员的风险处理信息修改所述人员的风险信息。
12.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所述的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13.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又提出一种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所述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包括终端、智能终端,所述终端用于显示心理调查问卷,获取人员的答题信息,并对所述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智能终端与所述终端通讯连接,所述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所述智能终端、终端实现如上所述的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人员的历史数据获取人员存在的风险因子,针对该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获取人员的答题数据,根据该数据对人员进行风险评分,并相应进行风险和风险预警,结合人员的日常行为数据对人员实时进行风险因子监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人员的心理状态,耗时短、准确性高,且能够实时对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监测,便于及时发现人员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降低了人员做出危害安全行为的可能,保证了场所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16.图2为本发明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17.图3为本发明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发明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作详细说明。
20.在本实施例中,执行该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的设备为管控主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能够获取人员的历史数据,根据该历史数据进行心理监测的智能终端。
21.在本实施例中,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包括:
22.s101:采集人员的历史数据,根据历史数据获取人员的风险因子,历史数据包括谈话记录、病情数据、日常行为分析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23.在其他实施例中,历史数据还包括人员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能够用于获取人员心理状态的数据。
24.在本实施例中,日常行为分析数据可以包括用户日常行为统计数据、根据日常行为数据模拟的人员形象、违规行为统计、违规行为分类信息等数据。
25.历史数据可以通过人工输入或自动采集的方式获取。其中,智能终端也可以获取不同历史数据的存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储位置信息从相应的存储位置获取历史数据,并通过历史数据对应的人员汇集历史数据。
26.根据历史数据获取人员的风险因子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不同风险因子的敏感词库以及敏感词库中不同词汇的风险分。
27.根据历史数据获取人员的风险因子的步骤具体包括:将风险因子的敏感词库与历史数据进行匹配,获取历史数据中的敏感词,根据敏感词获取人员的风险因子。
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根据心理筛查量表在管控主机中建立心理状态相关的风险因子的敏感词库。将敏感词库与历史数据进行关联匹配。根据匹配结果获取历史数据中存在的敏感词,根据敏感词所在的敏感词库以及该敏感词库对应的风险因子。将该风险因子作为人员的风险因子。
29.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统计不同敏感词库中敏感词出现的次数或频率,判断该次数或频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达到,则确定人员存在该敏感词对应的风险因子。其中,预设条件为次数或频率达到预设值。
3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获取存在不同风险因子的历史人员的历史数据,以该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形成心理监测模型,将人员的历史数据输入该心理监测模型,根据心理监测模型的处理结果获取人员的风险因子。
3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预设不同风险因子以及敏感词库中敏感词的分数,根据敏感词库与历史数据的匹配结果获取存在的风险因子以及存在的敏感词,基于该敏感词、风险因子计算人员的分数,若分数大于预设值,则执行下一步:根据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若不大于预设值,则不根据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其中,可以根据敏感词出现的次数或数量计算分数,次数越多、数量越大,则分数越高。
3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人员的心理评估数据以及人物性格画像为不同人员预设不同的分数阈值,在计算得到的分数大于该人员的分数阈值后,根据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
33.在本实施例中,建立敏感词库时,预存不同风险因子对应的处理措施、不同人员对应的人员以及该人员的联系方式。从而能够在出现危险心理状态时快速给出相关处理措施和提醒相关人员。
34.s102:根据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在确定人员的身份识别通过后,控制终端显示心理调查问卷。
35.在本实施例中,执行该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的智能终端存储有不同风险因子对应的心理调查问题,在获取人员你的风险因子后,根据该风险因子查找对应的心理调查问
题,并汇集心理调查问题形成心理调查问卷。
36.根据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向人员下发心理评估任务,并采集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判断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人员是否为心理评估人员对应的人员。
37.其中,智能终端可以通过终端向人员下发心理评估任务,也可以将下发心理评估任务的信息发送给该人员对应的人员,以转达执行心理评估人员的指令。
38.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识别信息为人脸信息,可以通过终端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并根据该人脸信息识别人员的身份。
39.在其他实施例中,身份识别信息还可以为指纹、掌纹、虹膜信息以及其他能够识别人员身份的信息。
40.s103:获取心理调查问卷的答题数据,根据答题数据获取人员的风险分数,基于风险分数获取风险数据,并通过风险分数进行风险预警,风险数据包括风险原因以及对应的辅导信息。
41.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心理调查问卷的答题数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判断心理调查问卷是否填写完毕;若是,则允许终端接收人员输入的提交指令;若否,则不允许终端接收人员输入的提交指令。
42.在本实施例中,心里调查问卷中的题目以选择题的形式存在,人员通过输入选项的方式进行答题。
43.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答题数据获取人员的风险分数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心理分析算法获取答题数据中的风险因子以及风险因子的风险分,根据风险分获取人员的风险分数。
44.智能终端存储不同选择题中每个选项的得分以及每个选项对应的风险因子。心理分析算法利用该得分、选项对应的风险因子对人员输入的答题信息中的选项进行处理以获取人员的风险分数。
45.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还预存不同风险因子对应的风险原因,获取人员的风险信息后,显示该人员的风险原因以便人员根据风险原因进行对应处理,提高效率。
46.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预存不同风险级别对应风险分,根据人员的风险分数获取人员的风险级别。
47.通过风险分数进行风险预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风险分数对应的风险级别,判断风险级别是否大于预设值;若是,则向预设人员发送预警数据,并根据风险级别修改人员的风险信息;若否,则根据风险数据人员。
48.在本实施例中,预警数据包括触发预警的人员信息、所在、心理特征、辅导建议、风险级别中的至少一种。
49.根据风险级别修改所述人员的风险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人员的风险处理信息修改人员的风险信息。
50.在本实施例中,触发预警后,智能终端根据人员的风险级别对应增加人员的风险分数,心理医生采取事后措施如谈话教育等进行心理疏导,抚慰安定人员情绪。
51.在上述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存储人员的历史数据以及相关心理状态监测数据和对应的处理措施,以便后续查询和改进。
52.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53.1、通过与终端结合,解决人员心理数据采集的问题。
54.2、建立心理评估模型,提取心理上的风险因子,建立心理调查问卷,进行心理数据分析,心理数据预警,事后处置措施形成心理评估的闭环流程。
55.3、全过程有记录可追踪。
56.4、人员心理风险可以及时预警提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降低风险。
57.有益效果:本发明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根据人员的历史数据获取人员存在的风险因子,针对该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获取人员的答题数据,根据该数据对人员进行风险评分,并相应进行风险和风险预警,结合人员的日常行为数据对人员实时进行风险因子监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人员的心理状态,耗时短、准确性高,且能够实时对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监测,便于及时发现人员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降低了人员做出危害安全行为的可能,保证了场所的安全运行。
58.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终端,请参阅2,图2为本发明智能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结合图2对本发明的智能终端进行说明。
59.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根据计算机程序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60.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智能终端根据人员的历史数据获取人员存在的风险因子,针对该风险因子生成心理调查问卷,获取人员的答题数据,根据该数据对人员进行风险评分,并相应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结合人员的日常行为数据对人员实时进行风险因子监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人员的心理状态,耗时短、准确性高,且能够实时对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监测,便于及时发现人员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降低了人员做出危害安全行为的可能,保证了场所的安全运行。
61.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结合图3对本发明的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进行说明。
62.在本实施例中,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包括终端、智能终端,终端用于显示心理调查问卷,获取人员的答题信息,并对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智能终端与终端通讯连接,人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通过智能终端、终端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人员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63.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64.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65.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
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66.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地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通过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67.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