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配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3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用于配料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料设备。


背景技术:

2.配料罐又名搅拌罐或配料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乳)品、制药、日化、饮料、油脂、化工、颜料等行业作为中间缓冲、储液、搅拌和调配的设备。由于配料需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故需对罐体中注入热水,以加热保温配料。现有技术中,配料罐中的热水主要通过车间中的锅炉加热后送入配料罐中,待配料罐中的热水冷却后将其排出,排出冷水后再将锅炉热水送入配料罐中,如此循环,不仅工作效率低,且浪费水资源。而由于锅炉加热水的过程会产生热蒸汽,导致车间的温度上升,往往需在车间中安装空调制冷,耗能较大,生产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配料设备,其采用热泵机组对车间制冷的同时能够对水进行加热,节能减排,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配料设备,包括:
6.配料罐,具有第一空腔,所述配料罐于所述第一空腔中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空腔分隔成配料腔和注水腔,所述注水腔位于所述配料腔的外部,并包围所述配料腔,所述配料罐设有进料口、出料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配料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与所述注水腔连通;
7.热泵机组,包括由冷媒管线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蒸发器、节流装置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用于放置于车间中;
8.加热罐,所述冷凝器放置于所述加热罐中,所述加热罐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9.循环水泵,包括第一循环水泵和第二循环水泵,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用于将所述注水腔中的水泵至所述加热罐中,所述第二循环水泵用于将所述加热罐中的水泵至所述注水腔中。
10.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储水罐,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储水罐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
11.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储水罐和管道,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所述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设于所述管道上,所述第二储水罐与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并联设置,所述第二储水罐的进口和出口处均设有第三循环水泵。
12.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罐于所述第二进
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处均设有水阀。
13.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罐中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进水口处的水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出水口处的水温。
14.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罐的底部设有排污孔。
15.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罐还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用于与外部连通。
16.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配料罐于所述注水腔中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
1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注水腔中的热水冷却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将其泵入加热罐中。在热泵机组的作用下,蒸发器吸收车间中的热量,冷凝器则对进入加热罐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第一循环水泵将热水泵入注水腔中,以循环利用水资源,满足配料的加热保温需求。该技术方案的配料设备采用热泵机组对车间制冷的同时能够对水进行加热,节能减排,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配料罐的剖视图;
21.图3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加热罐和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3.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5.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料设备,包括配料罐1、热泵机组、加热罐2和循环水泵。其中,配料罐1具有第一空腔,配料罐1于第一空腔中设有隔板11,参见图3,隔板11将第一空腔分隔成配料腔12和注水腔13,注水腔13用于放入热水,配料腔12用于放入配料后进行搅拌。注水腔13位于配料腔12的外部,并包围配料腔12,以使注水腔13中的热水覆盖在配料腔12的外部,达到加热及保温的效果。配料罐1设有进料口、出料口、第一进水口141和第一出水口142,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与配料腔12连通。第一进水口141和第一出水口142均与注水腔13连通。
27.热泵机组包括由冷媒管线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压缩机31、蒸发器32、节流装置33和冷凝器34,蒸发器32用于放置在车间中,冷凝器34放置于加热罐2中。加热罐2具有第二进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第二进水口21与第一出水口142连通,第二出水口22与第一进水口141连通。
28.循环水泵包括第一循环水泵41和第二循环水泵42,第一循环水泵41用于将注水腔13中的水泵至加热罐2中,也即将水由第一出水口142泵入第二进水口21中。第二循环水泵42用于将加热罐2中的水泵至注水腔13中,也即将水由第二出水口22泵入第一进水口141中。
29.注水腔13中的热水冷却后,通过第二循环水泵42将其泵入加热罐2中。在热泵机组的作用下,蒸发器32吸收车间中的热量,冷凝器34则对进入加热罐2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第一循环水泵41将热水泵入注水腔13中,以循环利用水资源,满足配料的加热保温需求。该技术方案的配料设备采用热泵机组对车间制冷的同时能够对水进行加热,节能减排,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30.进一步地,参见图1,配料设备还包括第一储水罐51,第一出水口142通过第一储水罐51与第二进水口21连通。第一储水罐51可用于储存由注水腔13泵出的冷水,当准备配料工作时,再将第一储水罐51中的水全部或部分放入加热罐2中,以根据配料需求合理加热冷水。
31.进一步地,参见图1,配料设备还包括第二储水罐52和管道6,第二出水口22通过管道6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41连接,第二循环水泵42设于管道6上,以通过第二循环水泵42将加热罐2中的水快速泵入注水腔13中。第二循环水泵42和第二储水罐52并联设置,第二储水罐52的进口和出口处均设有第三循环水泵43。第二储水罐52用于储存热水,通过第二储水罐52的进口处的第三循环水泵43将加热罐2中加热好的水泵入第二储水罐52中,通过第二储水罐52的出口处的第三循环水泵43将第二储水罐52中的热水泵入注水腔13中,以便在加热罐2未能及时提供热水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储水罐52及时向注水腔13补给热水,保证配料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根据配料罐1对热水的需求,同时打开第二循环水泵42和第二储水罐52的出口处的第三循环水泵43,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32.进一步地,参见图3,加热罐2于第二进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处均设有水阀7,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
33.更进一步地,加热罐2中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3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2,第一温度传感器231用于检测第二进水口21处的水温,第二温度传感器232用于检测第二出水口22处
的水温,以及时获取加热罐2中的水温情况。
34.参见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罐2的底部设有排污孔24,可通过排污口清理加热罐2,并排出污水,方便清洁加热罐2。
35.参见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罐2还设有补水口25,补水口25用于与外部连通,以通过外部及时向加热罐2中补充水资源,以解决水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损耗问题。
36.参见图3,进一步地,配料罐1于注水腔13中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5,以监测注水腔13中水的温度,便于及时更换注水腔13的水。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