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热型的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36: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型的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墙体通常是由砖块以及混凝土垒砌而成,是房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具有隔绝室内与室外的环境的功能。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墙体的隔热效果一般,使得室内与室外的冷热交换程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室内与室外的冷热交换程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热型的墙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热型的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隔热型的墙结构,包括墙体、安装在墙体朝向外界一面上的隔热板;隔热板包括固接在墙体上的框架,框架内固接有三层分隔板,三层分隔板将框架的闭合区域沿远离墙体的方向分割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框架上穿设有两个与第一空间连通的连通管,两个连通管用于连接在空调系统上;第二空间内为真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空调系统可向第一空间内输送与室内温度接近的空气,从而使得第一空间内温度与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减少热能通过墙体发生传递,并且第二空间的真空状态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减少第二空间与外界发生冷热交换,这样降低了墙体的冷热交换程度。
8.可选的,所述第一空间设置有位于两个连通管之间的分隔条,分隔条一端固接在连通管所在的框架边框上,另一端与框架远离连通管的边框留有距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了空气流经第一空间的路径,从而使得空调系统输送给第一空间的空气更容易充满第一空间。
10.可选的,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将其安装到墙体上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穿设在隔热板上且截面为多边形的安装管,安装管上可拆卸连接在隔热板上,墙体上开设有供安装管插入的插孔;安装管位于插孔的一端插设有与安装管端面内边沿所围形状相同的移动杆,移动杆远离安装管的一端设置有小端面固接在移动杆上的棱台形凸块,安装管朝向凸块的一端固接有多个与凸块的斜侧面相接触的弹板;安装管内设置有驱使移动杆移动的驱动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借助驱动杆,使得移动杆在安装管发生移动,从而带动凸块移动,当凸块靠近安装管时,凸块的斜侧面会对弹板的自由端产生推力,使得弹板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使得弹板抵紧在插孔的内壁上,这样安装管稳定地插设在插孔中,也使得隔热板稳定地安装在墙体上。
12.可选的,所述驱动杆包括设置在安装管中的螺杆,螺杆的一端固接有抵靠在安装管远离凸块的端面上的转动盘;移动杆位于安装管的一端端面开设有供螺杆旋入的螺纹
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驱使转动盘转动,进而带动螺杆转动,由于安装管为多边形,且移动杆与安装管的端面内边沿所围形状相同,这样移动杆与安装管之间不会发生转动,这样螺杆转动即可带动移动杆移动,操作简单,便于实施。
14.可选的,所述弹板朝向凸块的一端加工为抵靠在凸块斜侧面上的圆弧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凸块移动过程中,对弹板产生推动时,减少了弹板与凸块之间的摩擦力,容易驱使弹板发生弯曲变形。
16.可选的,所述隔热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转动盘且与转动盘相适配的安置槽,转动盘背离隔热板的一面开设有两个位于转动盘上的同一直径上的凹槽,转动盘的圆心位于两个凹槽之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动盘处于安置槽中,从而转动盘与隔热板背离墙体一面保持平齐,保持隔热板整体的平整性,而且工作人员需要驱使转动盘转动时,可借助u形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凹槽中,然后绕转动盘的轴线驱使u形杆转动,这样即可带动转动盘转动。
18.可选的,每个凹槽中均设置有连接在凹槽槽底的弹簧以及固接在弹簧远离凹槽槽底的堵板,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堵板与转动盘背离隔热板的一面平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持了转动盘背离隔热板一面的平整性,也同时保持了隔热板背离墙体一面的平整性。
20.可选的,所述安装管上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通过螺栓紧固在隔热板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安装管与隔热板的可拆卸连接,也使得安装管的安装简单方便。
22.可选的,所述隔热板朝向墙体的一面开设有用于容纳连接板且与连接板相适配的容纳槽,并且螺栓选用沉头螺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板和螺栓不凸出于隔热板朝向墙体的一面,从而使得隔热板能够紧贴在墙体上。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墙体、隔热板、框架、分隔板、第一空间、第二空间、连通管,两个连通管用于连接在空调系统上,第二空间内为真空的设置,使得空调系统可向第一空间内输送与室内温度接近的空气,从而使得第一空间内温度与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减少热能通过墙体发生传递,并且第二空间的真空状态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减少第二空间与外界发生冷热交换,这样降低了墙体的冷热交换程度;
26.2.通过第一空间内设置有位于两个连通管之间的分隔条,使得分隔条将第一空间形成u形的通道,这样延长空气流经第一空间的路径,从而使得空调系统输送给第一空间的空气更容易充满第一空间。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墙结构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热板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墙体与框架的爆炸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沉头螺栓与连接板的爆炸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墙体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1、插孔;2、隔热板;21、框架;211、容纳槽;212、安置槽;22、分隔板;23、第一空间;24、第二空间;25、连通管;26、分隔条;3、连接件;31、安装管;32、连接板;33、沉头螺栓;34、沉头孔;35、弹板;36、移动杆;361、螺纹孔;37、凸块;38、驱动杆;381、螺杆;382、转动盘;383、凹槽;384、堵板;38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隔热型的墙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朝向外界的一面上安装有隔热板2,隔热板2的四角位置处均穿设有连接件3,连接件3用于将隔热板2稳定地安装在墙体1上。
36.参照图2,隔热板2包括矩形的框架21,框架21内设置有三个分隔板22,三个分隔板22均平行于框架21,三个分隔板22沿框架21的厚度方向等间距布设,每个分隔板22的边沿均固接在框架21的内侧面上;三个分隔板22之间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靠近墙体1的空间命名为第一空间23,远离墙体1的空间命名为第二空间24;第二空间24为真空;框架21上穿设有两个连通管25,两个连通管25均与第一空间23连通,其中一个连通管25用于连接在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处,另一个连通管25用于连通到室内。
37.空调系统可向第一空间23内输出与接近室内温度的空气,使得第一空间23内的温度与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一致,减低墙体1的冷热交换;而且第一空间23位于墙体1和第二空间24之间,第二空间24的真空状态使得第一空间23的温度能保持稳定,这样降低室内外的冷热交换程度。
38.参照图3,由于第一空间23的体积较大,为了使空调系统向第一空间23输送的空气容易充满第一空间23,故两个连通管25穿设在框架21的同一边框上,第一空间23内设置有分隔条26,分隔条26垂直于连通管25所在的框架21边框并且处于两个连通管25之间,分隔条26分别与连通管25所在的框架21边框以及围成第一空间23的两个分隔板22固定连接,分隔条26与框架21远离连通管25的边框存在一定距离;这样分隔条26使得第一空间23形成u形通道,空气会沿u形通道进行流动,从而使得空调系统向第一空间23输送的空气容易充满第一空间23。
39.参照图4和图5,连接件3包括截面为矩形的安装管31,安装管31垂直穿设在框架21上,安装管31上套设有连接板32,连接板32固接在安装管31上,连接板32整体呈矩形且位于框架21朝向墙体1的一侧;框架21与连接板32对应位置开设有容纳槽211,连接板32位于容纳槽211中,连接板32与容纳槽211相契合,容纳槽211的深度与连接板32的厚度相等;连接板32的四角位置均穿设有沉头螺栓33,连接板32上与沉头螺栓33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供沉头螺栓33穿入的沉头孔34,每个沉头螺栓33均旋入到框架21中,从而将连接件3固定在框架21上。
40.参照图6,墙体1朝向框架21的一面上开设有插孔11,安装管31朝向墙体1的一端插设在插孔11中,安装管31的四个侧壁朝向墙体1的侧面上均固接有弹板35,弹板35初始状态
为平行于与弹板35相连的安装管31侧壁;安装管31处于插孔11中的一端插设有移动杆36,移动杆36的截面形状与安装管31的内边沿所围形状均是大小相等矩形。
41.移动杆36远离安装管31的一端设置有四棱台形的凸块37,凸块37的小端面固接在移动杆36的端面上,这样凸块37的斜侧面朝向安装管31;每个弹板35远离安装管31的一端端面加工为圆弧面,圆弧面抵靠在凸块37的斜侧面上;安装管31远离墙体1的一端插设有驱动杆38,驱动杆38用于带动移动杆36沿安装管3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42.当移动杆36靠近安装管31的过程中,凸块37同步推动多个弹板35发生相互远离的变形,从而使得弹板35紧贴在插孔11的内壁上,进而限制安装管31脱离插孔11,使得隔热板2安装在墙体1上。
43.继续参照图6,驱动杆38包括螺杆381,螺杆381插设在安装管31中,移动杆36位于安装管31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361,螺杆381旋拧在螺纹孔361中;螺杆381远离移动杆36的一端固接有转动盘382,转动盘382抵靠在安装管31背离墙体1的一端上。
44.框架21朝向转动盘382的一面开设有安置槽212,安置槽212与转动盘382的位置相对应,转动盘382位于安置槽212中,转动盘382与安置槽212相契合,转动盘382的厚度等于安置槽212的深度,转动盘382背离框架21的一面开设有两个凹槽383,两个凹槽383处于转动盘382的同一条直径上,并且两个凹槽383到转动盘382圆心的距离相等;每个凹槽383中均设置有堵板384和弹簧385,弹簧385位于凹槽383槽底与堵板384之间,弹簧385的一端固接在凹槽383的槽底,弹簧385的另一端固接在堵板384上,当弹簧385处于自然状态时,堵板384与转动盘382背离安装管31的一端平齐。
45.当工作人员需要驱使转动盘382转动时,可借助u形杆插入到两个凹槽383中,然后绕转动盘382的轴线扭动u形杆,即可驱使转动盘382转动,进而带动螺杆381转动。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