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自动上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20: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pcb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自动上板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重直连续式电镀线在加工时,需要先将前制程的沉铜板烘干,再利用放板机将产品放置于输送台面上,然后完成对中操作后、由机械手附加吸盘组件进行上料。
3.沉铜作业常规有水平沉铜和龙门沉铜两种,其中龙门沉铜采用蓝框式装配,由人工下板后、转水平机水洗烘干、然后再进行堆叠。然而,水平机水洗烘干虽然便于分板、上料,但烘干不仅会浪费能耗,且会影响pcb板孔内的润湿性,不利于后续的电镀制程等加工。因而,沉铜后的pcb产品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将其放置于含有水的养板槽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防止产品氧化,以及可以保持pcb板孔内的润湿性,可以在电镀制程中减少除油制程。但相应的,如何在保持沉铜后pcb产品湿板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湿板分板、湿板上料操作,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板装置,其结构新颖、合理,可实现在保持沉铜后pcb产品湿板的基础上,自动、精准的进行湿板分板及湿板上料操作,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又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产品品质。
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上板装置,该上板装置布置于龙门沉铜线与输送装置之间,该上板装置包括养板槽、分板机构和上板机构,所述养板槽内盛装有液体,所述分板机构安装于所述养板槽中,所述分板机构能够承接和输送片式pcb产品,且同时所述分板机构还能够将置于其上的片式pcb产品一一分隔开;所述上板机构衔接于所述分板机构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以实现将经所述分板机构分隔开的片式pcb产品逐一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板机构具有第一主轴、第一从轴和两个传送履带,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一从轴呈横向并排排列、并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养板槽中,且在所述第一主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主动轮,在所述第一从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主动轮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从动轮;每一所述传送履带各分别套设于呈对应配合的一所述第一主动轮和一所述第一从动轮上,且在每一所述传送履带的外侧面上还环列设置有若干相互独立、并皆可供片式pcb产品竖向插置的插置空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两个所述传送履带的外侧面上均环列固设有若干隔板,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均形成一与片式pcb产品厚度相匹配的所述插置空间;另外,布设于两个所述传送履带上的若干所述插置空间呈一一对应布置,片式pcb产品能够跨置于呈对应的两个所述插置空间之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隔板均为l形,即若干所述隔板各具有一与所述传送履带外侧面可拆卸定位连接的安装部、及一垂直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上的长条支撑分隔部,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条支撑分隔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所述安装部一起围成所述插置空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安装部依次抵接,并在若干所述安装部上均凹设有一供片式pcb产品竖向插置的插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养板槽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主轴旋转;
12.还设有若干沿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轴向的方向延伸的支撑导辊,若干所述支撑导辊呈横向并排的安装于所述养板槽中,且若干所述支撑导辊还分别横穿过两个所述传送履带的环腔、并同时与两个所述传送履带的内壁相接触,以实现对两个所述传送履带进行支撑。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板机构具有第二主轴、第二从轴和两个输送带,所述第二主轴和所述第二从轴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轴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主轴转动设置于靠近所述输送装置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从轴转动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主轴的位置处,还在所述第二主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主动轮,在所述第二从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主动轮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二从动轮,每一所述输送带各分别套设于呈对应配合的一所述第二主动轮和一所述第二从动轮上;
14.当跨置于两个所述传送履带之间的片式pcb产品被移送至所述第一主轴位置处时,片式pcb产品会朝向所述上板机构倾倒、并贴附在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随后,所述上板机构将位于其上的片式pcb产品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主动轮之间;
16.在每一所述输送带的外侧面上均环列固设有若干能够止挡片式pcb产品底边的挡块,且布设于两个所述输送带上的若干所述挡块呈一一对应布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第一主轴和所述第一从轴的并排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
18.所述养板槽与所述输送装置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主轴和所述第二从轴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养板槽中,且同时所述第二主轴还位于所述第二从轴的上方。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养板槽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主轴旋转。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上板装置的结构新颖、合理,可实现在保持沉铜后pcb产品湿板的基础上,自动、精准的进行湿板分板及湿板上料操作;从而不仅可有效解决了目前龙门线沉铜板不能自动上板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又有效降低了能耗,以及有效避免了产品因被氧化而产生的电镀孔破等问题,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上板装置不仅可应用于重直连续式电镀线,还可应用于二铜电镀线等工序,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上板装置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所示分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所示上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上板装置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所示分板机构与上板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28.10—养板槽;11—分板机构;110—第一主轴;111—第一从轴;112—传送履带;113—第一主动轮;114—第一从动轮;115—隔板;1150—安装部;1151—长条支撑分隔部;116—第一电机;117—支撑导辊;12—上板机构;120—第二主轴;121—第二从轴;122—输送带;123—第二主动轮;124—第二从动轮;125—挡块;126—第二电机;2—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0.实施例:
31.请参阅附图1和附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上板装置处于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上板装置布置于龙门沉铜线与输送装置2之间,该上板装置包括养板槽10、分板机构11和上板机构12,所述养板槽10内盛装有液体,所述分板机构11安装于所述养板槽10中,所述分板机构11能够承接和输送片式pcb产品,且同时所述分板机构11还能够将置于其上的片式pcb产品一一分隔开;所述上板机构12衔接于所述分板机构11与所述输送装置2之间,以实现将经所述分板机构11分隔开的片式pcb产品逐一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2上。
3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2采用滚筒输送机。
34.优选的,请参阅附图2和附图6所示,所述分板机构11具有第一主轴110、第一从轴111和两个传送履带112,所述第一主轴110和所述第一从轴111呈横向并排排列、并分别通过密封轴承转动安装于所述养板槽10中,且在所述第一主轴110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主动轮113,在所述第一从轴111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主动轮113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从动轮114;每一所述传送履带112各分别套设于呈对应配合的一所述第一主动轮113和一所述第一从动轮114上,且在每一所述传送履带112的外侧面上还环列设置有若干相互独立、并皆可供片式pcb产品竖向插置的插置空间。
35.进一步优选的,在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的外侧面上均环列固设有若干隔板115,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15之间均形成一与片式pcb产品厚度相匹配的所述插置空间;另外,布设于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上的若干所述插置空间呈一一对应布置,片式pcb产品能够跨置于呈对应的两个所述插置空间之间。另外,为确保pcb产品品质,位于所述分板机构11上的片式pcb产品均需完全浸没于液体中。
36.更进一步优选的,请参阅附图3所示,若干所述隔板115均为l形,即若干所述隔板115各具有一与所述传送履带112外侧面可拆卸定位连接的安装部1150、及一垂直连接于所述安装部1150上的长条支撑分隔部1151,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条支撑分隔部1151和位于它们之间的所述安装部1150一起围成所述插置空间。
37.更进一步优选的,若干所述安装部1150依次抵接,并在若干所述安装部1150上均凹设有一供片式pcb产品竖向插置的插槽,这可进一步提升片式pcb产品竖向插置时的稳定性。
3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设有第一电机116,可参阅附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机116安装于所述养板槽10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电机116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主轴110旋转。其中,所述第一电机116可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或者通过同步皮带及皮带轮组件等来带动所述第一主轴110旋转,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做详述。
39.还设有若干沿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110轴向的方向延伸的支撑导辊117,可参阅附图2和附图6所示,若干所述支撑导辊117呈横向并排的安装于所述养板槽10中,且若干所述支撑导辊117还分别横穿过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的环腔、并同时与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的内壁相接触,以实现对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进行支撑。
4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请参阅附图4和附图6所示,所述上板机构12具有第二主轴120、第二从轴121和两个输送带122,所述第二主轴120和所述第二从轴121均沿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110轴向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主轴120转动设置于靠近所述输送装置2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从轴121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主轴110的位置处,还在所述第二主轴120上固定套设有两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主动轮123,在所述第二从轴121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主动轮123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二从动轮124,每一所述输送带122各分别套设于呈对应配合的一所述第二主动轮123和一所述第二从动轮124上;
41.当跨置于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之间的片式pcb产品被移送至所述第一主轴110位置处时,片式pcb产品会朝向所述上板机构12倾倒、并贴附在两个所述输送带122之间;随后,所述上板机构12将位于其上的片式pcb产品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2上。
42.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124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主动轮113之间,这样即可满足片式pcb产品倾倒贴附在两个所述输送带122上,又使得所述上板机构12不会对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及若干所述隔板115的运行造成影响;
43.在每一所述输送带122的外侧面上均环列固设有若干能够止挡片式pcb产品底边的挡块125,且布设于两个所述输送带122上的若干所述挡块125呈一一对应布置。
44.进一步优选的,将所述第一主轴110和所述第一从轴111的并排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所述养板槽10与所述输送装置2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主轴120和所述第二从轴121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养板槽10中,且同时所述第二主轴120还位于所述第
二从轴121的上方。
45.还设有第二电机126,可参阅附图6所示,所述第二电机126安装于所述养板槽10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电机126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主轴120旋转。所述第二电机126与所述第二主轴1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考于所述第一电机116与所述第一主轴110之间的连接方式。
4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所述自动上板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为:

通过机械手或人工将片式pcb产品逐一竖向插置于所述插置空间中,待完成若干片式pcb产品的线性排列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16工作,实现两个所述传送履带112带动若干片式pcb产品行走;
47.②
当第一个片式pcb产品行走至所述第一主轴110位置处时,第一个片式pcb产品会朝向所述上板机构12倾倒、并贴附在两个所述输送带122上的第一个承料区段之间(所谓的承料区段,指的是若干所述挡块125将所述输送带122划分成的若干区段),届时,位于第一个承料区段上的两个所述挡块125会对第一个片式pcb产品底边进行止挡,防止其掉落;
48.然后,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机126工作,驱动两个所述输送带122朝上运行一个承料区段的距离,这样实现一边带动第一个片式pcb产品朝上行走、另一边能够使第二个承料区段行走到位;随后,控制器控制所述传送履带112前进一个插置空间的距离,便可实现第二个片式pcb产品倾倒贴附在第二个承料区段上;
……
如此循环,便可实现多个片式pcb产品倾倒贴附在两个所述输送带122上;
49.③
两个所述输送带122将其上的片式pcb产品逐一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2上;说明:所述输送装置2与所述第二主轴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会事先调整好,以确保片式pcb产品被移送至所述第二主轴120位置处时,片式pcb产品会倾倒在所述输送装置2上。
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上板装置的结构新颖、合理,可实现在保持沉铜后pcb产品湿板的基础上,自动、精准的进行湿板分板及湿板上料操作;从而不仅可有效解决了目前龙门线沉铜板不能自动上板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又有效降低了能耗,以及有效避免了产品因被氧化而产生的电镀孔破等问题,大大提升了产品品质。此外,所述自动上板装置还可应用于二铜电镀线等工序,通用性好。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