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贴膜器以及贴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7:3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膜器以及贴膜组件。


背景技术:

2.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屏幕容易划伤,进而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和美观,因此人们通常会在屏幕上贴上一层保护层以保护屏幕免遭划伤。相关技术通过贴膜器辅助贴膜,然而在使用该贴膜器进行贴膜的过程中,保护膜容易发生移动,导致保护膜无法对准手机屏幕;同时,整个贴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用户进行多步操作,容易产生误操作,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会影响最终的贴膜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贴膜器以及贴膜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膜器,用于将保护膜贴附于电子设备,贴膜器包括基座以及限位部,基座包括座体和定位部,座体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电子设备;定位部设于座体,用于固定保护膜;限位部转动连接于座体,并与定位部分别位于容纳槽的相对两端,限位部可转动至容纳槽的开口范围内,并与座体限定形成限位间隙;当对置于容纳槽的电子设备贴膜时,保护膜的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保护膜的另一端穿设于限位间隙内。
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膜组件,保护膜和贴膜器,贴膜器包括基座和限位部;基座包括座体和定位部,座体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电子设备;定位部设于座体,用于固定保护膜;限位部转动连接于座体,并与定位部分别位于容纳槽的相对两端,限位部可转动至容纳槽的开口范围内,并与座体限定形成限位间隙;当对置于容纳槽的电子设备贴膜时,保护膜的一端固定于定位部,保护膜的另一端穿设于限位间隙内。
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在将电子设备置于容纳槽贴膜时,可先将保护膜的一端固定于定位部,再将限位部转动至容纳槽的开口范围内,此时限位部与座体限定形成限位间隙,保护膜的另一端即穿设于限位间隙内,如此能够限制保护膜的移动范围,避免保护膜在贴膜过程中翘起,提高了贴膜的对位精度,保证贴膜质量;另外,对保护膜的限位只需转动限位部即可实现,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保护膜和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1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的爆炸图。
11.图4是图3所示的贴膜器在a处的放大图。
12.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膜的爆炸图。
14.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保护膜和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1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保护膜和电子设备的装配图。
1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保护膜和电子设备处于另一状态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贴膜器100可用于与保护膜200配合使用,以将保护膜200贴附于电子设备300。保护膜2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定位层210、保护层220和拉手离型层230,定位层210的一端凸伸至保护层220外形成定位端211,定位层210和拉手离型层230用于对保护层220进行防护,确保保护层220不受污染。保护层220朝向拉手离型层23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粘贴层(未示出),在贴膜时可先将拉手离型层230撕去,保护层220通过该粘贴层可贴附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最后再将定位层210撕去,即可完成贴膜。
20.作为一种示例,保护层220可以是透明膜、防蓝光膜或者防窥膜等等。保护层220的形状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形状相互适配,本技术实施例以电子设备3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保护层220大致为矩形片状结构,保护层220具有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定位层210的一端沿保护层220的长度方向凸伸至保护层220外形成定位端211,定位端211可大致为矩形片状结构。其中,保护层22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分别与手机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一致。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也可以是平板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等等其他电子设备300,本技术对此并不具体限定。
21.贴膜器100可以包括基座110和限位部120,基座110包括座体130和定位部140,座体130设有容纳槽131,容纳槽131用于容纳电子设备300;定位部140设于座体130,用于固定保护膜200,具体地,定位部140用于固定定位端211;限位部120转动连接于座体130,并与定位部140分别位于容纳槽131的相对两端,限位部120可转动至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内,并与座体130限定形成限位间隙150(详见图9);当对置于容纳槽131的电子设备300贴膜时,保护膜200的一端固定于定位部140,保护膜200的另一端穿设于限位间隙150内。其中,限位部120转动至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内可以是指限位部120至少部分转动至容纳槽131的开口上方。如此,能够限制保护膜200的移动范围,从而在撕去拉手离型层230时能够避免保护膜
200发生翘起,提高了贴膜的对位精度,保证贴膜质量;另外,对保护膜200的限位只需转动限位部120即可实现操作方便快捷。
22.进一步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座体130大致为长方体形的板状结构,座体13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分别与手机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一致。座体130可以包括底板138和侧边框139,侧边框139环绕于底板138的周缘设置,并与底板138围合形成容纳槽131。侧边框139还包括顶面132,顶面132位于侧边框139背离底板138的一侧。顶面132可以为平面,顶面132的部分区域下凹形成容纳槽131。容纳槽131的形状与手机相适配,当手机置于容纳槽131贴膜时,手机的屏幕可以与顶面132平齐,或者略微凸出于顶面132,或者相对于顶面132朝向容纳槽131内略微缩进一定距离。
23.本实施例,限位部120可相对座体130转动至打开位置(详见图8)或者关闭位置(详见图9),限位部120在打开位置时位于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外,不会遮挡容纳槽131;限位部120在关闭位置时位于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内,且与顶面132间隔设置形成限位间隙150(详见图9)。限位间隙150的大小可大致适配于保护膜200,具体地,限位间隙150的高度可以等于或者略大于保护膜200的厚度,例如限位间隙150的高度比保护膜200的厚度大0.5mm或者1mm。当限位间隙150的厚度等于保护膜200的厚度时,在保护膜200穿设于限位间隙150内时,保护膜200在厚度方向上与限位部120相抵持;当限位间隙150的厚度大于保护膜200的厚度时,在保护膜200穿设于限位间隙150内时,保护膜200在厚度方向还与限位部120间隔一定距离,可以方便撕去拉手离型层230。
24.在一些实施例中,侧边框139还设有扣手槽133,扣手槽133相对顶面132的平坦区域下凹。扣手槽133位于容纳槽131的一侧,并与容纳槽131相互连通,以方便取出手机。扣手槽1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示例性的,扣手槽1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扣手槽133位于容纳槽131的宽度方向两侧,且均位于限位部120和定位部140之间。
25.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120可以包括第一杆121、第二杆122和横杆123,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分别铰接于座体130的相对两侧,横杆123连接于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之间,横杆123可转动至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内,并与第一杆121、第二杆122和座体130限定形成限位间隙150(详见图9)。其中,横杆123能够在保护膜200的厚度方向上对保护膜200进行限位,且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保护膜200的宽度方向上对保护膜200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了对保护膜200的全方位限位,进一步地保证保护膜200与手机屏幕的对位精度。
26.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120和定位部140分别位于容纳槽131的长度方向两端,横杆123沿容纳槽13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容纳槽131的宽度,容纳槽131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分别与座体13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一致。其中,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之间的间距即为限位间隙150(详见图9)的宽度,当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之间的间距等于容纳槽131的宽度时,可使得限位间隙150的宽度尽量接近保护膜200的宽度,从而避免保护膜200在贴膜过程中发生左右移动。当然,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大于容纳槽131的宽度,只要限位间隙150的宽度足够保护膜200穿过即可。
27.本实施例中,横杆123可以设有限位平面(未示出),横杆123在转动至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内时,即横杆123转动至关闭位置时,限位平面可与顶面132相对,并与顶面132相
互平行。如此,当电子设备300置于容纳槽131贴膜时,保护膜200的一端可穿设于限位平面和顶面132之间,通过限位平面抵持保护膜200,可提高横杆123与保护膜200的接触面积,提高限位稳定性。
28.示例性的,横杆123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横杆12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本技术对此并不具体限定。
29.在一些实施例中,侧边框139还可以包括第一装配面134和第二装配面(图中视角下未示出),第一装配面134和第二装配面均连接于顶面132,且沿容纳槽131的宽度方向相背设置,第一杆121铰接于第一装配面134,第二杆122铰接于第二装配面。如此,可确保第一杆121、第二杆122和座体13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提高装配稳定性。
30.本实施例中,第一杆121和第二杆122的横截面大致为矩形,第一杆121朝向座体130的表面凸设有第一连接柱(图中视角下未示出),第一连接柱可转动地插设于第一装配面134,以实现第一杆121和第一装配面134的铰接。第二杆122朝向座体130的表面凸设有第二连接柱1221,第二连接柱1221可转动地插设于第二装配面,以实现第二杆122和第二装配面的铰接。
31.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面134和第二装配面可均为平面,且第一装配面134和第二装配面均可垂直于顶面132。座体130还可以包括沿座体130的长度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图中视角下未示出)和第二端面135,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135均连接于顶面132,并与顶面132相互垂直。第一端面位于座体130朝向定位部140的一端,第二端面135连接于第一装配面134和第二装配面之间,且与第一装配面134和第二装配面相互垂直。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侧边框139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面136和第二定位面137,第一定位面136和第二定位面137分别位于侧边框139的宽度方向两侧,第一定位面136连接于第一装配面134并相对于第一装配面134弯折,第一定位面136与第一杆121相抵,以限制第一杆121的转动范围;第二定位面137连接于第二装配面的边缘并相对于第二装配面弯折,第二定位面137可与第二杆122相抵,以限制第二杆122的转动范围。由此,座体130能够限制限位部120的行程范围,使得限位部120不会随意转动,且用户在贴膜过程中只需转动限位部120即可,无须关注限位部120是否转动到位,简化了用户操作。
33.本实施例中,顶面132位于第一定位面136和第二定位面137之间,第一定位面136可垂直于第一装配面134,第二定位面137可垂直于第二装配面;第一定位面136的一端连接于顶面132,另一端沿远离顶面132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二端面135;第二定位面137的一端连接于顶面132,另一端沿远离顶面132的方向延伸并连接于第二端面135。第一定位面136的宽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杆121的厚度,第二定位面137的宽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杆122的厚度,可使得第一杆121远离第一装配面134的表面,以及第二杆122远离第二装配面的表面不超过座体130的侧表面,减少贴膜器100整体的宽度大小,且可提高外观一致性。其中,第一定位面136的宽度方向、第一杆121的厚度方向、第二定位面137的宽度方向和第二杆122的厚度方向与座体110的宽度方向一致。
34.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面136可以包括沿第一装配面134的边缘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定位面1361、过渡面1362和第二子定位面1363,第一子定位面1361与顶面132间隔设置,第二子定位面1363的一端连接于顶面132,另一端倾斜延伸至过渡面1362;当第一杆121与第一子定位面1361相抵时,横杆123位于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
外;当第一杆121与第二子定位面1363相抵时,横杆123位于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内。由此,座体130即可将第一杆121定位在关闭位置和打开打开位置。
35.本实施例中,过渡面1362可始终与第一杆121相抵,可起到支撑第一杆121的作用,提高第一杆121和座体130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子定位面1361和第二子定位面1363可均为平面,过渡面1362可为弧面。第一子定位面1361可与第二端面135相互垂直,即第一子定位面1361可与顶面132相互平行。第二子定位面1363的一端连接于顶面132,另一端倾斜延伸至过渡面1362。第一杆121远离横杆123的一端可以为曲面,且该曲面的曲率适配于过渡面1362,以使得第一杆121在转动过程中可与过渡面1362保持接触。
36.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面137同样可以包括沿第二装配面的边缘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定位面、过渡面和第二子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的结构具体可参考第一定位面,此处不再赘述。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140可以包括垫板141和定位柱142,垫板141叠置于座体130,定位柱142凸设于垫板141背离座体130的一侧。其中,定位柱142可穿设于定位端211,以起到固定定位端211的作用。在将手机置于容纳槽131进行贴膜时,可先将定位端211固定于垫板141,此时保护层220朝向定位端211的一端与手机屏幕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而不是直接接触,从而在撕去拉手离型层230后,保护层220可以由朝向定位端21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的贴合于手机屏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气泡的产生,提高贴膜质量。
38.本实施例中,垫板141可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垫板141叠置于顶面132,且垫板141的一侧表面可与第一端面相互平齐,另一侧表面可与容纳槽131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垫板141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在此并不具体限定。
39.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42可以包括第一柱体1421和第二柱体1422,第一柱体1421和第二柱体1422沿座体13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柱体1421和第二柱体1422的形状不同,可以在固定保护膜200起到防呆的作用。例如,第一柱体1421和第二柱体1422均为圆柱体,但第一柱体1421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1422的直径。
40.为了适配第一柱体1421和第二柱体1422,定位端211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111(详见图2)和第二定位孔2112(详见图2),第一定位孔2111与第一柱体1421相互适配,第二定位孔2112与第二柱体1422相互适配。在进行贴膜时,将第一柱体1421穿设于第一定位孔2111,第二柱体1422穿设于第二定位孔2112,即可将定位端211固定于座体130上,实现了保护膜200与手机屏幕的快速对准。
41.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定位端211通过粘接直接固定于顶面132,如此可无需垫板141和定位柱142。
42.请参阅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0还可以包括凸设于座体130的第一限位块161和第二限位块162,第一限位块161和第二限位块162位于容纳槽131的相对两边缘,且均位于限位部120和定位部140之间。当对置于容纳槽131的电子设备贴膜时,保护膜200(详见图2)位于第一限位块161和第二限位块162之间,如此可对保护膜200进行限位,避免保护膜200发生左右移动。
43.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161和第二限位块162设于顶面132,且第一限位块161和第二限位块162可均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限位块161和第二限位块162可沿容纳槽13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限位块161和第二限位块162之间的间距可与容纳槽131的宽度相
等。
44.仍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膜组件,包括保护膜200和贴膜器100。
45.贴膜器100可以包括基座110和限位部120,基座110包括座体130和定位部140,座体130设有容纳槽131,容纳槽131用于容纳电子设备300;定位部140设于座体130,用于固定保护膜200;限位部120转动连接于座体130,并与定位部140分别位于容纳槽131的相对两端,限位部120可转动至容纳槽131的开口范围内,并与座体130限定形成限位间隙150(详见图9);当对置于容纳槽131的电子设备300贴膜时,保护膜200的一端固定于定位部140,保护膜200的另一端穿设于限位间隙150内。
46.本实施例提供的贴膜组件中,限位部120能够限制保护膜200的移动范围,避免保护膜200在贴膜过程中翘起,提高了贴膜的对位精度,保证贴膜质量;另外,对保护膜200的限位只需转动限位部120即可实现,操作方便快捷。
47.请一并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离型层230可以包括第一离型层231和第二离型层232,第一离型层231和第二离型层232依次叠置于保护层220,且第二离型层232朝向定位端2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离型层231,另一端伸出于保护层220外形成离型层拉手端233。在撕去拉手离型层230时,可沿远离定位端211的方向拉动离型层拉手端233,此时第二离型层232带动第一离型层231撕离保护层220,保护层220可由靠近定位端21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的贴合于手机屏幕。
48.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型层231和第二离型层232可由拉手离型层230折弯形成,第一离型层231的大小可与保护层220一致,第二离型层232的长度大于保护层220的长度,使得第二离型层232的一端可伸出于保护层220外形成离型层拉手端233。
4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离型层232可沿其宽度方向凸伸至保护层220外形成离型层拉手部(未示出),且在限位部120转动至关闭位置时,该离型层拉手部位于横杆123相对定位端211固定部的另一侧,通过沿远离定位端211的方向拉动离型层拉手部,同样可以带动第一离型层231撕离保护层220,如此可无需离型层拉手端233。
50.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200还可以包括除尘拉手层240、除尘层250和除尘离型层260,除尘拉手层240、除尘层250和除尘离型层260依次叠置于拉手离型层230,且除尘拉手层240朝向定位端211的一端连接于除尘层250,另一端伸出于除尘层250外形成除尘层拉手端241。除尘层250用于去除手机屏幕的灰尘、毛屑等杂质,除尘离型层260用于对除尘层250进行防护,确保除尘层250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污染。
51.在贴膜过程中,可先将除尘离型层260撕去,并将除尘层250贴附于手机屏幕,再通过除尘拉手层240可将除尘层250从手机屏幕上撕去,除尘层250在撕离手机屏幕的过程中将灰尘等杂质带起,即可完成手机屏幕的清洁。
52.本实施例中,除尘层250的大小可适配于手机屏幕,即除尘层250的大小可与保护层220相同。除尘拉手层240的长度大于除尘层250的长度,使得除尘拉手层240的一端可伸出于除尘层250外。除尘拉手层240的宽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除尘层250的宽度,或者除尘拉手层240的局部区域的宽度等于除尘层250的宽度,其余区域的宽度小于除尘层250的宽度,在此并不具体限定。
5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200不包括除尘拉手层240、除尘层250和除尘离型层
260。本实施例中,保护膜200还可以包括防护层(未示出),防护层叠置于第二离型层232背离保护层220的一侧,用于对第二离型层232进行防护,确保第二离型层232不受污染,从而避免第二离型层232在贴膜时污染手机屏幕。在贴膜过程中,可先将防护层撕去,再将保护膜200固定在定位部140上,而后再撕去拉手离型层230。
54.以下结合图7-图9对贴膜组件的贴膜过程进行说明:
55.首先,将电子设备300置于容纳槽131内,然后将除尘离型层260撕去,并将定位端211固定于定位部140,此时除尘层250贴附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而后转动限位部120至关闭位置,即可完成保护膜200的限位固定。
56.其次,沿远离定位端211的方向拉动除尘拉手层240,此时除尘拉手层240带动除尘层250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上撕去,除尘层250在撕离屏幕的过程中将灰尘等杂质带起,可完成屏幕的清洁。然后,沿远离定位端211的方向拉动离型层拉手端233,此时第二离型层232带动第一离型层231撕离保护层220,保护层220可由靠近定位端211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的贴合于电子设备300的屏幕。最后,再撕去定位层210,即可完成贴膜。
57.关于保护膜200和贴膜器100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于贴膜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保护膜200和贴膜器100,因而具有保护膜200和贴膜器100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