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1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2.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3.现有的运动鞋的鞋底大多采用md、rb、eva等材料制成的多层粘接或者单层的实心结构,这样鞋底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弹性,起到减震的作用,或者通过鞋底直接设置成减震结构,从而缓解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力。但是,根据生物力学的研究,在运动过程中脚部着地是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力中,如果不加区分地在整个鞋底采用相同的避震、减震的手段进行缓冲,则运动鞋消耗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较为严重,不利于脚部的发力,同时在需要足够大的缓冲幅度的区域又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降低了鞋底的缓震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在运动员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脚部对鞋底本体施加的作用力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起到匹配的减震回弹作用,提高鞋底本体的舒适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前脚掌区域设置,其触地面被划分为若干个表面矩阵分布多个第一凸块的减震区域;所述第一大底还包括第一凹槽,设置在相邻两个减震区域之间,以及所述减震区域与支撑部之间;第二大底,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后脚跟区域设置,其触地面被划分为至少一个表面矩阵分布多个第二凸块的减震区域;还包括:支撑部,对应覆盖所述大底的足弓区域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之间。
6.其中,所述第一大底设置的减震区域具体包括:第一减震区域,对应覆盖所述第一大底脚尖侧区域设置;第二减震区域,对应覆盖所述第一大底前脚掌内侧区域设置;第三减震区域,对应覆盖所述第一大底前脚掌外侧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2,分别围绕所述第二减震区域、第三减震区域的边缘设置。
7.其中,还包括:4条加强带,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区域与第二减震区域之间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减震区域与第三减震区域之间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减震区域与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三减震区域与支撑部之间。
8.其中,所述第二大底设置的减震区域具体包括:第四减震区域,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的后脚跟的上半部分区域设置,其表面设置若干个矩阵排布的立方体形状的第二凸块;第五减震区域,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的后脚跟下半部分区域设置,其表面设置若干个矩阵排布的长方体阶梯形状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还包括第二凹槽,设置在
所述第四减震区域与第五减震区域之间。
9.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均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支撑部采用tpu材料制成。
10.其中,所述第一凸块为立方体形状,若干个所述第一凸块矩阵分布在所述减震区域表面,每个第一凸块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每个第二凸块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
11.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防护部,设置于对应脚后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的一容纳空间中;凸台,设置在所述防护部与所述第二大底之间;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凸台一体成型的部分采用eva或etpu 材质制成,所述第二防护部由tpu材料制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12.其中,在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靠近所述运动鞋后跟的区域,还分别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在所述鞋面上与分布所述鞋眼扣的区域相邻的位置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在所述前片对应脚趾上方的区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
13.其中,在所述运动鞋后跟上设置近似棱形形状的第一包覆片,其角度值较大的两个对角分别设置在所述后跟的中轴线上,其角度值较小的两个对角分别设置在所述后跟中轴线的两侧;在所述鞋面的外侧表面还设置近似长方形形状的第二包覆片,一端与所述第一包覆片的一侧固定连接,且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包覆片上,另一端向鞋底方向延伸至与对应位置的外环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通过在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上针对脚掌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规律进行减震区域的划分,并在每个减震区域上矩阵分布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使得运动员在脚掌的不同部位触地时,鞋底均能够提供较好的回弹力,并且根据脚掌受力规律对不同的区域匹配设置不同的形状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以提供相匹配的回弹力;因此,所述大底设置的若干个对应脚部不同位置的减震区域,能够确保运动员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回弹力,以起到保护脚部的功能。进一步地,针对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划分出的减震区域之间设置加强带,防止由于划分多个减震区域而使得脚掌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带动鞋底弯曲而过于柔软的情况,能够大大的增强鞋底的强度,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提升鞋底的减震与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的后跟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现有技术名词进行如下解释。
22.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尤其在制鞋工业,被应用于中高档旅游鞋、登山鞋、拖鞋、凉鞋的鞋底和内饰材料中。
23.etpu(expanded-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发泡热塑性聚氨酯),也就是tpu发泡材料,最早是由basf 2007年开发出来的一种结晶型物理发泡材料。
24.poe(polyolyaltha olfin,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一种弹性复合材料,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和乙烯和辛烯实现原位聚合的热塑性弹性体,其特点是:辛烯的柔软链卷曲结构和结晶的乙烯链作为物理交联点,使它既有优异的柔韧性,又有良好的加工性。
25.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是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二异氰酸酯类分子和大分子多元醇、低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共同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他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优异的功能,是一种成熟的环保材料。
26.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7.请同时参阅图1-3,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底100,包括大底1、中底2、以及支撑部3;其中,大底1连接在中底2的下方。
28.所述大底1包括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其中,所述第一大底 11对应覆盖所述大底1的前脚掌的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大底12对应覆盖所述大底1的后脚跟的区域设置,所述支撑部3对应覆盖所述大底1 的足弓区域设置,所述支撑部3连接在所述第一大底11与所述第二大底12之间。
2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大底11、第二大底12均由橡胶材料制成,保证运动鞋的耐磨和防滑性能。具体地,所述第一大底11和所述第二大底12的橡胶片厚度为2.8mm。所述支撑部3采用tpu材料制成,具体地,所述支撑部3采用硬度为750的tpu材料制成。
30.所述第一大底11的触地面被划分为若干个表面设置第一凸块110 的减震区域111。所述第一大底11还包括第一凹槽112,设置在相邻两个减震区域111之间,用于将相邻两个减震区域111彼此之间分隔开来,还用于将所述减震区域111与所述支撑部3分隔开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112中镶嵌一加强带113,从而大大的增强鞋底的强度。其中,制成所述加强带113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第一大底11的材料硬度。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110为一立方体形状的凸起,若干个第一凸块110矩阵分布在所述减震区域110的表面,形成特定的防滑纹路,使得所述鞋底的前脚掌具有较强的防
滑性。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大底11的触地面被划分为第一减震区域 111a、第二减震区域111b、第三减震区域111c,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区域111a对应覆盖所述第一大底11的脚尖区域设置,所述第二减震区域 111b对应覆盖所述第一大底11前脚掌内侧区域设置,所述第三减震区域111c对应覆盖所述第一大底11前脚掌外侧区域设置。相应地,所述第一凹槽112的数量为2,分别围绕所述第二减震区域111b、第三减震区域111c的边缘设置,以将所述第一减震区域111a、第二减震区域111b、第三减震区域111c、以及所述支撑部3彼此分隔开来。
33.相应地,所述加强带113的数量为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区域111a与第二减震区域111b之间的第一凹槽112中,所述第一减震区域111a与第三减震区域111c之间的第一凹槽112中,所述第二减震区域111b与所述支撑部3之间、所述第三减震区域111c与所述支撑部3 之间。
34.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凸块110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
35.所述第一凸块110以及镶嵌在第一凹槽112中的加强带113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前脚掌触地状态,可给运动员提供足够支撑力,还能够确保运动员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
36.所述第二大底12的触地面包含至少一个表面设置第二凸块120的减震区域1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块120为一立方体形状的凸起,若干个第二凸块120矩阵分布在所述第二大底12的触地面,形成特定的防滑纹路,使得所述鞋底的后脚跟具有较强的防滑性。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120为一长方体阶梯状凸起,若干个第二凸块120矩阵分布在所述第二大底12的触地面。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大底12的触地面包含的减震区域121的数量为2,即,第四减震区域121a,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12的后脚跟的上半部分区域设置,第五减震区域121b,对应覆盖所述第二大底12 的后脚跟下半部分区域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大底12的触地面还包括第二凹槽122,设置在所述第四减震区域121a与第五减震区域121b 之间,以将所述第四减震区域121a与第五减震区域121b彼此分隔开来。
38.所述第四减震区域121a与第五减震区域121b的表面设置的第二凸块120以形成相应的防滑纹路,其中,所述第四减震区域121a与第五减震区域121b的防滑纹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减震区域121a的表面设置若干个矩阵排布的立方体形状的凸块120,所述第五减震区域121b的表面设置若干个矩阵排布的长方体阶梯状的凸块120。
39.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凸块120的触地端外缘基本齐平。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大底12上还设置一标识印刷区123,所述标识印刷区123的表面平滑,用于印制产品标识、图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印刷区123设置在所述第四减震区域121a的中心区域,呈倒三角形的形状。
41.本实施例的运动鞋鞋底包括表面设置防滑纹理的第一大底11和第二大底12,二者的存在保证了鞋底的抓地力及各个方向的摩擦力,使得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而在第一大底11上还设置加强带,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同时,增强鞋
底的柔韧性与稳定性。
42.请同时参阅图2-3,所述中底2包括外环部21、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21上形成的防护部22、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部22与第二大底 12之间的凸台23。其中,所述外环部21与所述凸台23一体成型,且对应后脚跟部位形成一容纳空间24,用于容纳所述防护部22。
43.请同时参阅图6,所述防护部22环绕所述后跟422设置,具体地,所述防护部22的两端向后跟的两侧延伸,且位于后跟中轴线的部位向上凸起,从而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
44.所述中底2的外环部21与所述凸台23一体成型的部分采用eva或 etpu材质制成,保证运动鞋具有轻便舒适的特点,使得鞋底不仅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优异的耐热老化性能,而且在加工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能够满足运动发泡鞋底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巭pro-回弹材料制成。所述防护部22由tpu材料制成。后跟采用半包围式的环状tpu设计,防止中底后跟过度形变,有效提供安全防护。
45.所述凸台23的表面设置巭科技纹理。
46.请同时参阅图4-6,一种能够提高减震性能的运动鞋400,包括鞋带41,所述鞋带41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面42,且鞋面42的内部预留有鞋眼扣43,鞋眼扣43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所述鞋带41;所述鞋面42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44的上侧。
47.所述鞋面4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421,且前片421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4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422,所述后跟422部位与所述外环部21固定连接。
48.进一步地,所述后跟422的中心位置还缝制一提带4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带423由编织材料制成。
49.所述鞋面42为一体成型,且通过提花工艺、由透明网纱材料制成,所述鞋面42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跟422两侧对应缝合固定,以形成所述运动鞋400整体。在所述鞋面42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靠近所述后跟 422连接的区域,还分别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424、以及在所述鞋面42与分布鞋眼扣43的区域相邻的位置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 424。所述前片421对应脚趾上方的区域也通过针织工艺形成织透孔424。
50.在所述后跟422上还设置第一包覆片4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覆片425为近似棱形形状,其角度值较大的两个对角设置在所述后跟422的中轴线上,其角度值较小的两个对角设置在所述后跟422的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包覆片425的作用在于加固后跟422。
51.在所述鞋面42的外侧表面还设置第二包覆片426,所述第二包覆片 426具有一定宽度、且形状近似长方形形状。具体地,所述第二包覆片 425的一端4250与第一包覆片425的一端2定连接,且部分覆盖在所述第一包覆片425上,另一端4251向鞋底方向延伸至与相应位置的外环部21连接。
5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覆片425由珠光贝母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包覆片426由um-t材料制成。
53.进一步地,对应脚尖部位,在所述前片421上覆盖一层防护膜427;所述防护膜427由防水材料制成。在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膜427由珠光贝母材料制成。
54.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上针对脚掌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规律进行减震区域的划分,并在每个减震区域上矩阵分布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使得运动员在
脚掌的不同部位触地时,鞋底均能够提供较好的回弹力,并且根据脚掌受力规律对不同的区域匹配设置不同的形状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以提供相匹配的回弹力;因此,所述大底设置的若干个对应脚部不同位置的减震区域,能够确保运动员实现灵活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回弹力,以起到保护脚部的功能。进一步地,针对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划分出的减震区域之间设置加强带,防止由于划分多个减震区域而使得脚掌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带动鞋底弯曲而过于柔软的情况,能够大大的增强鞋底的强度,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提升鞋底的减震与稳定性能。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