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2022-02-20 05:0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车辆中,对于乘员来说,车内的环境温度和座椅温度同样影响舒适感。当前未能够彻底智能化调节环境温度和座椅温度,难以满足不同乘员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以针对不同乘员自适应调节整车温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包括车载空调和调温座椅,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根据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6.进一步的,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包括乘员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中的至少一者。
7.进一步的,所述人体属性信息包括身高,所述检测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包括:检测所述乘员的坐姿眼高;根据所述坐姿眼高与标准点的差确定所述乘员的身高。
8.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包括:根据所述乘员的身高和体重,计算所述乘员的体质指数;根据所述体质指数、所述年龄和所述性别,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根据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9.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体质指数、所述年龄和所述性别,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包括: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一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二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范围,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三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三范围小于所述第二范围,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四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四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四范围小于所述第三范围,
所述第四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四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
10.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体质指数、所述年龄和所述性别,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包括: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五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五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五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五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六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六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六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六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七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七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七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七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八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八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八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四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八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四座椅温度范围。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2.车辆包括车载空调和调温座椅,首先检测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然后根据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人体属性信息对整车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或座椅温度进行调节,满足不同乘员的需求。
1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装置,以自适应调节整车温度。
1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5.一种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载空调和调温座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16.进一步的,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包括乘员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乘员的身高和体重,计算所述乘员的体质指数;根据所述体质指数、所述年龄和所述性别,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根据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1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一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二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范围,所述第二空调
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三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三范围小于所述第二范围,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四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四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四范围小于所述第三范围,所述第四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四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
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五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五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五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五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六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六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六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六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七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七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七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七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八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八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八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四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八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四座椅温度范围。
19.所述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装置与上述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0.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3.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乘员的身高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24.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5.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座椅分区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座椅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半导体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密封袋部分的剖视图;
29.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第一导电板,2-第二导电板,3-p型半导体,4-n型半导体,5-半导体换热组件,6-换热管,7-密封袋,8-压力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10-温湿传感器,11-电磁阀,801-检测单元,802-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4.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包括车载空调和调温座椅,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35.步骤s11,检测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
36.例如,人体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身高,身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37.步骤s21,检测所述乘员的坐姿眼高;
38.例如,可以使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采集坐在某座椅上的乘员眼部特征位置。摄像头可以在车辆中安装一个,也可以安装多个,即对应每个座椅安装一个。
39.步骤s22,根据所述坐姿眼高与标准点的差确定所述乘员的身高。
40.例如,摄像头采集内饰上固定特征位置为标准参考值,对比某座椅上的乘员眼部特征位置,从而得到差值,根据差值可以判断出该座椅上的乘员的身高。
41.另外,还可以通过座椅位置传感器检测座椅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到坐在某座椅上的乘员需要座椅与前方间隔多少空间,也可以推断出该座椅上的乘员的身高。
42.再者,人体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年龄和性别,可以使用摄像头采集乘员的面部特征和身体特征,进而进行识别后判断。人体属性信息还可以包括体重,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采集乘员坐在某座椅上时的座椅承受的压力,从而判断该乘员的体重。
43.步骤s12,根据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44.具体地,控制车载空调的温度和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具体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
45.步骤s31,根据所述乘员的身高和体重,计算所述乘员的体质指数;
46.具体地,体质指数(bmi)可以等于体重(kg)除以身高(m2)。
47.肥胖的乘员的体质指数可以是第一范围,例如大于等于28.0;
48.超重的乘员的体质指数可以是第二范围,例如在24-27.9之间;
49.正常体重的乘员的体质指数可以是第三范围,例如在18.5-25之间;
50.偏瘦的乘员的体质指数可以是第四范围,例如小于等于18.5。
51.步骤s32,根据所述体质指数、所述年龄和所述性别,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52.具体地,根据体质指数、年龄和性别,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53.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例如大于等于28.0)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一空调温度范围(例如16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
表面的温度为第一座椅温度范围(例如15
±
2℃);
54.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例如24-27.9)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二空调温度范围(例如18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二座椅温度范围(例如17
±
2℃),其中可见,第二范围小于第一范围,第二空调温度范围大于第一空调温度范围,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大于第一座椅温度范围;
55.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例如18.5-25)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三空调温度范围(例如20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三座椅温度范围(例如19
±
2℃),其中可见,第三范围小于第二范围,第三空调温度范围大于第二空调温度范围,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大于第二座椅温度范围;
56.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例如小于等于18.5)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四空调温度范围(22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四座椅温度范围(20
±
2℃),其中可见,第四范围小于第三范围,第四空调温度范围大于第三空调温度范围,第四座椅温度范围大于第三座椅温度范围。
57.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例如大于等于28.0)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五空调温度范围(例如18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五座椅温度范围(16
±
2℃),可见,第五空调温度范围大于第一空调温度范围,第五座椅温度范围大于第一座椅温度范围;
58.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例如24-27.9)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六空调温度范围(20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六座椅温度范围(18
±
2℃),可见,第六空调温度范围大于第二空调温度范围,第六座椅温度范围大于第二座椅温度范围;
59.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例如18.5-25)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七空调温度范围(例如24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七座椅温度范围(例如19
±
2℃),可见,第七空调温度范围大于第三空调温度范围,第七座椅温度范围大于第三座椅温度范围;
60.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例如小于等于18.5)时,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八空调温度范围(26
±
2℃),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八座椅温度范围(22
±
2℃),可见,第八空调温度范围大于第四空调温度范围,第八座椅温度范围大于第四座椅温度范围。
61.步骤s33,根据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62.具体地,可以根据车内初始的环境温度,对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调温座椅的表面温度进行温度补偿。例如,车内初始的环境温度为舒适温度范围(例如18-25℃),湿度为舒适湿度范围(例如40%-70%)时,不对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调温座椅的表面温度做补偿。当温度大于舒适温度范围的最大环境温度(即大于等于26℃)时,湿度大于等于初舒适湿度范围的最大湿度(即大于等于70%)时,在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的基础上,减小一定温度(例如3℃)。当温度小于等于最低可接受温度(例如-5℃),湿度大于等于最大可接受湿度(例如大于等于80%)时,在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温度(例如6℃)。
63.另外,对于座椅来说,除了进行上述的补偿之外,还可以根据座椅的不同部位进行进一步的温度调整。如图4所示,座椅可以分为背部接触区域,腰部接触区域,臀部接触区域以及腿部接触区域,对于臀部接触区域,可以进一步补偿减小2℃。对于腰部接触区域可以进一步补偿增加2℃。
6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种数据均仅为示例,在合理情况下调整的数据也应当是可以的。
65.下面将详细说明一种可以进行调温,甚至可以进行上述各种检测的车辆座椅装置。
66.如图5所示,所述车辆座椅装置包括座椅部、半导体换热组件5、换热管6以及控制元件,所述换热管6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座椅部中,所述半导体换热组件5包括电源、连接于所述电源的第一导电板1、与第一导电板1间隔的第二导电板2、电连接于第一导电板1和第二导电板2的p型半导体3和n型半导体4,所述换热管6热耦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板1或第二导电板2,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并能够改变电源的极性,以使得所述半导体组件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转换。
67.如图6所示,半导体换热组件5包括两个导电板,即第一导电板1和第二导电板2,二者之间通过p型半导体3和n型半导体4电连接,当以不同的电流方向(或者说不同的电源极性)向第一导电板1供电时,在p型半导体3和n型半导体4的作用下,第一导电板1将根据电流方向的不同而发热或降温,第二导电板2将降温或发热,与第一导电板1(或第二导电板2)热耦合的换热管6也相应地吸热或放热(放热或吸热),换热管6中的换热介质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座椅部的加热或降温。
68.本方案中,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的极性,使得第一导电板1中的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第一导电板1在吸热和放热之间转换,实现半导体换热组件5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转换,以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为乘客提供更为合适的座椅温度,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
69.其中,所述座椅部包括座垫部和靠背部,所述换热管6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座垫部和所述靠背部中。其中,座垫部主要用于承载乘客的腿部,靠背部可以为乘客的后背提供支撑,因此,在这两个与乘客身体存在接触的部分中,分别设置换热管6,实现对这两个部分的加热或降温,以应对温度较低或较高的情况。换热管6可以位于座垫部和靠背部的内部,在其中延伸,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换热。
7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6包括设置在所述座垫部的多个区域和所述靠背部的多个区域的彼此并联的支管部,多个所述支管部能够彼此独立地连通或断开。座垫部中沿前后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靠背部中沿上下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换热管6包括多个彼此并联的支管部,以上区域中均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支管部,通过独立地为每个支管部提供循环换热介质,以独立地控制各个区域的温度。
71.如图5所示,换热管6中可以设置电磁阀11,电磁阀11电连接于控制元件,通过控制元件可以控制换热管6中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式,以实现不同的换热方式,例如,控制换热介质的流速、独立控制不同支路的流通或断开等。控制元件可以为车辆的控制件,例如ecu。
72.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座垫部和所述靠背部中的密封袋7,所述换热管6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密封袋7中。如图1所示,密封袋7可以大致形成为片状形式,可以通过两个片材组成,换热管6位于两个片材之间,密封袋7使得换热管6成为模块,更方便从
座椅部中安装拆卸,另外,也可以防止换热管6泄漏而损坏座椅部。密封袋7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形成为多个。
73.具体的,所述密封袋7包括外侧层和内侧层,所述外侧层和内侧层之间设置有绝热的支撑材料,所述换热管6贴合于所述外侧层并与所述内侧层间隔。如图7所示,密封袋7可以由两个片材组成,两个片材的边缘部分彼此连接,片材之间通过绝缘的支撑材料支撑,换热管6贴合于作为外侧层的片材,这里的外侧是指座椅部中的外侧,即靠近座椅部的外表面的一侧,换热管6可以更靠近于乘客,以更为直接实现加热或降温;并且换热管6与内侧层之间通过支撑材料间隔,以减少与座椅部内部的换热量。
74.另外,所述车辆座椅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袋7外部、位于所述座垫部中的、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8。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8设置在密封袋7的外部,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应外部的压力,其位于座垫部中,主要用于测量乘客的重量,根据乘客的体重来选择降温、加热的速度以及目标温度,例如,对体重较大的乘客,目标温度相对较大,降温、加热的速度也可以相对较大,换热管6中的流速相应地增加。
75.其中,所述靠背部和所述座垫部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9,所述车辆座椅装置还包括能够设置在车辆内的温湿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9可以测量座椅部的靠背部和座垫部中的实时温度,以判断是否达到目标温度;车辆内的温湿传感器10可以测量车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以据此确定座椅部的目标温度,其中,湿度对体感温度存在较大影响,比如湿度较大时,如果温度较低,则体感温度相比于干燥环境更低,因此,目标温度可以适当增加。
76.另外,所述车辆座椅装置包括朝向所述靠背部的上部设置的、用于人脸识别的、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的摄像头。摄像头可以拍摄座椅部上的乘客的脸部,根据脸部信息来判断乘客的性别、年龄、身高(对比头部与座椅的相对高度)等,以据此来确定乘客所需要的合适温度,或者说,乘客可以录入脸部信息后设定自己所需要的温度,控制元件可以根据脸部信息而选择设定的温度,以控制半导体换热组件5和换热管6及电磁阀11,实现相应的座椅温度。摄像头可以设置在车内后视镜处、前挡风玻璃上。
77.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装置包括镂空结构的保护壳,所述半导体换热组件5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中,并且所述保护壳中设置有散热风扇。保护壳可以设置在座垫部中,用于保护半导体换热组件5,其中,设置有散热风扇,以辅助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散热。
78.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所述车辆包括车载空调和调温座椅,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801以及控制单元802,其中,所述检测单元801用于检测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所述控制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79.进一步的,所述乘员的人体属性信息包括乘员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控制单元802还用于:根据所述乘员的身高和体重,计算所述乘员的体质指数;根据所述体质指数、所述年龄和所述性别,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根据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控制所述车载空调的温度和/或所述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
8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802还用于: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一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
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二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二范围小于所述第一范围,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三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三范围小于所述第二范围,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非儿童和老人的男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四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四座椅温度范围,其中所述第四范围小于所述第三范围,所述第四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四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
8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802还用于: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一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五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五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五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五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二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六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六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六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六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二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三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七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七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七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七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三座椅温度范围;在所述乘员为老人、儿童、或非儿童和老人的女性,且所述体质指数在第四范围时,确定所需的车载空调的温度为第八空调温度范围和/或所需的调温座椅的表面的温度为第八座椅温度范围,所述第八空调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四空调温度范围,所述第八座椅温度范围大于所述第四座椅温度范围。
82.上文所述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装置与上文所述的车辆的整车温度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