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58: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连铸作业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小方坯短流程连铸是为了降低建厂房及设备的投资费用而建设的,连铸工艺铸坯位于拉坯矫直阶段,必须保证带液心矫直,以保证减少铸坯中心裂纹的产生。现今,小方坯连铸机生产情况为高拉速、流程短、快节奏、定尺频繁切割;这就须保证切割时铸坯切口切割正常。而高拉速铸坯矫直温度过高,且因火切机距离拉矫机距离较近,铸坯经过火切机时,液芯未完全凝固,经常会发生铸坯切漏事故。所以在火切机及拉矫机之间的中间的辊道上设置一个对铸坯二次冷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火切机与拉矫机之间的中间辊道上的铸坯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铸坯左侧、右侧及上方的多个喷头,多个喷头安装于水管支架上,水管支架安装于所述辊道上;所述喷头通过水管支架与供水水源相连。
5.进一步地,所述辊道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水的废水回收盘。
6.更进一步地,所述废水回收盘底部设置有下水口,该下水口经回水管与水源相连,形成供水回水循环。
7.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支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均包括竖直设置的左侧管及右侧管,还包括位于两侧管之间的上侧管,上侧管的第一端与左侧管上部相连通,上侧管的第二端与右侧管上部相连通;左侧管及右侧管安装于所述辊道上、铸坯两侧。
8.更进一步地,左侧管、右侧管、上侧管的多个喷头间等间距设置,且喷头方向均朝向铸坯。
9.进一步地,所述水管支架通过供水管路与供水水源相连,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与水源相连通的出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的纵管、与纵管相连通的横管、与横管相连的两个侧水管;两侧水管中的第一侧水管与前端进水管相连通,两侧水管中的第二侧水管与后端进水管相连通;前端进水管与后端进水管均与一分水管相连,分水管经多个支管与多个上侧管相连,其中,一支管对应一上侧管。
10.更进一步地,所述侧水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1.更进一步地,每个支管上均设置有电控开关阀。
12.更进一步地,所述供水水源包括水箱,该水箱通过水泵与出水管相连。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竖直设置,出水管与纵管相垂直,所述纵管与横管相垂直,侧水管与横管相垂直,侧水管分别与前端进水管及后端进水管相垂直;前端进水管与后端进水管相平行。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5.拉矫机矫直时需带液心矫直,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铸坯表面温度行车吊运时不产生弯曲,保证铸坯质量。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17.图1是具体实施例1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侧面示意图。
19.图中,1为铸坯、2为喷头、3为上侧管、4为废水回收盘、5为辊道支架边沿、6为右侧管、7为左侧管、8为开关阀、9为支管、10为分水管、11为后端进水管、12为前端进水管、13为水箱、14为水泵、15为出水管、16为纵管、17为横管、18为侧水管、19为温度传感器、20为下水口、21为辊道、22为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2所示,具体实施例1:为用于炼钢厂连铸作业区的一种短流程小方坯连铸高拉速下设置二次冷却的装置。具体包括设置于火切机与拉矫机之间的中间辊道上的铸坯1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铸坯1左侧、右侧及上方的多个喷头2,多个喷头2安装于水管支架上,水管支架安装于所述辊道上;所述喷头2通过水管支架与供水水源相连。所述供水水源包括水箱13,该水箱13通过水泵14与出水管15相连。一般,水源采用冷水或冰水。对铸坯1有更好的降温作用。所述辊道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水的废水回收盘4。喷头2对铸坯1喷淋后,水由铸坯1流下、进入废水回收盘4。废水回收盘4底部设置有下水口20,该下水口20经回水管22与水源相连,形成供水回水循环。且循环水路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9,当温度高于一定阈值,则更换水箱13内的水,换为冷水。
21.优选地,所述水管支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均包括竖直设置的左侧管7及右侧管6,还包括位于两侧管之间的上侧管3,上侧管3的第一端与左侧管7上部相连通,上侧管3的第二端与右侧管6上部相连通;左侧管7及右侧管6安装于所述辊道上、铸坯1两侧。左侧管7、右侧管6、上侧管3的多个喷头2间等间距设置,且喷头2方向均朝向铸坯1。左侧管7、右侧管6、上侧管3形成h型结构,架于铸坯1上方、辊道支架边沿5(辊道固定部分),并不随辊道行走。
22.优选地,所述水管支架通过供水管路与供水水源相连,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与水源相连通的出水管15、与出水管15相连通的纵管16、与纵管16相连通的横管17、与横管17相连的两个侧水管18;两侧水管18中的第一侧水管18与前端进水管12相连通,两侧水管18中的第二侧水管18与后端进水管11相连通;前端进水管12与后端进水管11均与一分水管10相连,分水管10经多个支管9与多个上侧管3相连,其中,一支管9对应一上侧管3。每个支管9上均设置有电控开关阀8,方便控制喷淋。
23.更优选地,所述出水管15竖直设置,出水管15与纵管16相垂直,所述纵管16与横管17相垂直,侧水管18与横管17相垂直,侧水管18分别与前端进水管12及后端进水管11相垂直;前端进水管12与后端进水管11相平行。该设置使得空间紧凑、节约空间。
24.小方坯连铸铸坯1的生产环节及冷却水:1、连铸中间包承接来自钢包的钢水
‑‑
中间包分流浇铸结晶器内形成坯壳
‑‑
通过二冷水冷却
‑‑
拉坯较直
‑‑
切割成定尺
‑‑
送轧。为提高连铸快拉速下铸坯1定尺切割零事故,增设位于拉矫机后二次冷却水装置。可达到连铸机高拉速时铸坯1通过拉矫机后快速的冷却效果,消除火切机处铸坯1断面切口处切漏事故。
25.2、拉矫机矫直时需带液心矫直,短流程小方坯连铸同时保证切割时切口不切漏,还可以降低铸坯1表面温度行车吊运时不产生弯曲。
26.3、矫直阶段处于液心矫直且铸坯1矫直温度高,与火切机切割距离偏近,易造成切割时铸坯1断面切漏,引起系列事故反应:设备损坏(影响设备使用寿命)、人员伤害(造成烫伤、烧伤)、连铸连续生产停止。因此,中间辊道二次冷却装置,不影响铸坯1质量。
27.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火切机与拉矫机之间的中间辊道上的铸坯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铸坯左侧、右侧及上方的多个喷头,多个喷头安装于水管支架上,水管支架安装于所述辊道上;所述喷头通过水管支架与供水水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水的废水回收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回收盘底部设置有下水口,该下水口经回水管与水源相连,形成供水回水循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支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均包括竖直设置的左侧管及右侧管,还包括位于两侧管之间的上侧管,上侧管的第一端与左侧管上部相连通,上侧管的第二端与右侧管上部相连通;左侧管及右侧管安装于所述辊道上、铸坯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管、右侧管、上侧管的多个喷头间等间距设置,且喷头方向均朝向铸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支架通过供水管路与供水水源相连,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与水源相连通的出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的纵管、与纵管相连通的横管、与横管相连的两个侧水管;两侧水管中的第一侧水管与前端进水管相连通,两侧水管中的第二侧水管与后端进水管相连通;前端进水管与后端进水管均与一分水管相连,分水管经多个支管与多个上侧管相连,其中,一支管对应一上侧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水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支管上均设置有电控开关阀。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水源包括水箱,该水箱通过水泵与出水管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竖直设置,出水管与纵管相垂直,所述纵管与横管相垂直,侧水管与横管相垂直,侧水管分别与前端进水管及后端进水管相垂直;前端进水管与后端进水管相平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连铸作业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流程连铸拉矫机后冷却装置。其可以降低铸坯表面温度行车吊运时不产生弯曲,保证铸坯质量。包括设置于火切机与拉矫机之间的中间辊道上的铸坯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铸坯左侧、右侧及上方的多个喷头,多个喷头安装于水管支架上,水管支架安装于所述辊道上;所述喷头通过水管支架与供水水源相连。源相连。源相连。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 林志强 王利科 王晓波 李志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乌海市包钢万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7
技术公布日:202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