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弹簧片的勾针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2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弹簧片的勾针(或称钩针),主要可以用于针织横机(简称为横机),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针织横机全部采用带有针舌的织针,然而,在全成衣编织中有一半的针只起到寄存线圈的作用,无需进行编织动作,因此全部使用带针舌的织针不仅制造和维护成本高,而且浪费了资源和人工成本,还增大了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因此开发一款适合于成衣编织的勾针很有必要。
3.尽管从寄存线圈的功能出发,勾针的开发可以从现有织针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或者说,可以借鉴或采用现有织针的技术特征,然而,现有织针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宜将去掉针舌的现有织针直接用作勾针。
4.现有织针包括织针本体及装配于织针本体侧面的织针弹片(或称为弹簧片)组成,这种织针本体与弹簧片的组合亦可称为织针装配体或织针组件,实践中亦存在将织针本体简称为织针的情形。所述织针本体呈片状,其头部呈钩形,可称为针钩,针钩与针体之间为较窄的连接段,可视为针钩的杆部,针杆上通过一个横向(垂直于织针本体的方向,或者说,织针本体的厚度方向)小轴(可称为针舌轴)铰接有针舌,针舌可绕针舌轴在针杆和针钩的限定下转动,顺时针方向(依图1所示方向,下同)叠在针钩上(针舌关闭),将针钩盖住,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叠在针杆上(针舌打开),不妨碍针钩,针体较宽,设有与连接针(或称为针脚)相互配合的结构,相应的底板三角拨动连接针上的针踵,通过连接针的动作带动钩针动作。织针本体的弹簧侧表面(用于装配弹簧的大面)开设有弹簧槽,弹簧片装配在弹簧槽上,弹簧片的凸部从弹簧侧表面突出,用于与插片作用,实现针织本体在针槽中的稳定。织针的弹簧片设有一个凸部2(参见图1),弹簧片的凸部2与基部4(弹簧片后部与织针本体贴合的部分)之间有一弯折部3,凸部的前面也有一个弯折部1,以使凸部相对于基部横向上向外凸起,在凸部2和织针本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接针时对向的织针穿入该间隙,以实现相应的动作,因此,该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机器的接针效果。然而,工作过程中,线圈会对弹簧片产生一个如图1箭头所示方向的向内压力,这个压力的作用点位于弹簧片的凸部,弹簧片受压变形,使弹簧片凸部和织针本针之间的间隙变小,易于出现对向织针无法准确穿入间隙的情形,导致织物漏针等问题,产生废品。由于将勾针用于针织横机中替代仅起寄存线圈作用的现有织针,同样存在对向织针从弹簧片下方间隙穿入的工作过程,如果将上述织针构造直接用于勾针,将出现同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针织横机的勾针,这种勾针能够起到寄存线圈的作用,构造简单,且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弹簧片凸部与勾针本体之间应有的间隙,避免或减少弹簧片受压导致的间隙过小问题,提高产成品的合格率。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弹簧片的勾针,包括勾针本体和安装在勾针本体的弹簧槽上的弹簧片,所述勾针本体设有针钩和针体,不设针舌,所述针钩位于所述勾针本体的前部,所述针钩的杆部后端与所述针体的前端连为一体,所述弹簧槽开设于所述勾针本体的弹簧侧表面(用于设置弹簧片的大面),所述弹簧槽上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设有第一凸部(或称高凸部)、第二凸部(或称低凸部)和基部,所述第一凸部的前面为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端抵靠所述弹簧槽的前端,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基部之间,其前端通过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凸部连为一体,后端通过第三弯折部与所述基部连为一体,所述基部的内侧表面贴合于所述弹簧槽的后部底面,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凸起方向均为横向(垂直于勾针本体大面的方向,或者说,勾针本体的厚度方向)向外(远离勾针本体的方向为外),所述第一凸部的凸起高度(在横向上相对于基部的凸起距离)高于所述第二凸部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二弯折部或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部对应于线圈的作用点或作用线,或者说,线圈对弹簧片的作用点或作用线(工作过程中,线圈对弹簧片的作用力的合力作用点或合力作用线上的任意一点)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或位于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部。
7.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对应于所述针钩的杆部与所述针体的连接部位(或称分界部位),由此避免线圈的作用力直接压在第一凸部上,且保证对向针织的穿入位置为第一凸部的下方间隙。
8.优选地,所述针钩(包括其杆部)与所述针体是一体的,将一块板材通过切削和压制等机加工方式形成一体化的针钩和针体。
9.优选地,所述弹簧槽的前部底面上设有斜向凸起。
10.优选地,所述弹簧片是一体的,将一块板材通过压制和切削等机加工方式形成整体的弹簧片。
11.优选地,所述针钩的杆部的宽度小于所述针体的宽度。
12.优选地,所述勾针本体的下缘设有内凹的弧形缺口,所述内凹的弧形缺口位于所述针体与所述针钩的杆部的连接部位。
13.优选地,所述弹簧片的第二折弯部的内侧(近勾针本体侧)设置有凸点。
14.优选地,所述针钩的杆部的上边缘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以利于优化针钩的弹性性能。
15.优选地,所述针钩的杆部的下边缘与所述针体的下边缘对齐,主体部分位于同一纵向(前后方向,或者说,勾针本体的长度方向)直线上,所述针钩的杆部的上边缘位于所述针体的上边缘的立向(垂直于纵向和横向的方向,或者说,勾针本体的宽度方向)下方,针体前端设有连接针体的上边缘和针钩的杆部的上边缘的立向前边缘。
16.优选地,所述针钩的钩部的厚度小于针钩的杆部厚度。
17.优选地,所述针体的上边缘后部设有用于与连接针头部配合的缺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的前侧的下部向前凹,所述缺口结构的前侧顶部设有第一凸点,后侧顶部设有第二凸点,所述第一凸点向后凸,所述第二凸点向前凸(略向前凸),以实现与连接针头部之间所需方式的传动。
18.优选地,针体的尾部的上边缘为斜边,由前至后向下倾斜,形成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所述针体的尾部的斜边的前端连接所述缺口结构的第二凸点,构成所述第二凸点的上
边缘。
19.优选地,所述针体的尾部的弹簧侧表面设有立向通槽,所述立向通槽的槽底为平面,槽壁为弧面,使得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不设针舌,在满足寄存线圈需求的同时简化了构造,有利于节省成本,降低故障率;由于弹簧片上设置了高低两个凸部(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且线圈对弹簧片的作用点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或位于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部,能够在保持所需弹力特性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因线圈作用使高凸部与勾针本体之间的间隙大幅度减小,高凸部与勾针本体之间的间隙至少能够保持在不妨碍对向织针穿入的程度,由此避免了因弹簧片受压导致间隙过度减小而妨碍对向的织针穿入,同时还使得对向织针的穿入区域位于高凸部的下方,不因第二凸部下方的小间隙设置而妨碍对向织针动作;由于增大了弹簧槽和弹簧片的长度,在其前端位置(弹簧片前端相对于勾针本体的位置)相仿的情形下,保证了弹簧片基部具有所需的长度,避免了因设置低凸部而挤压或减小基部的长度,保证了弹簧片的稳定性及所需的弹力特性;由于在勾针本体的下缘设置了位于针杆和针体之间凹形结构(凹部),有效地改善了勾针本体(特别是针钩及其杆部)的弹力特性,有利于提高编织质量;由于在弹簧片第二折弯段的勾针本体侧设置了凸点,在翻针和接针过程中,能够帮助做接针动作的针打开关闭的针舌,避免产生单丝或漏针现象。
21.本实用新型的勾针可以适应更加广泛的编织花样和度目要求,而且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现有织针的弹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弹簧片的构造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勾针的构造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勾针在另一方向上的构造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槽的构造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槽的另一方向上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弹簧片的勾针,是一种适用于针织横机的勾针,可与织针配套使用,替代横机中仅起寄存线圈作用的织针。
29.这种勾针包括勾针本体,所述勾针本体设有针钩和针体10,所述针钩位于所述勾针本体的前部,可视为由钩部21和杆部24构成,其杆部的宽度通常可以小于所述针体的宽度,所述针钩的杆部后端与所述针体的前端连为一体,所述勾针本体的弹簧侧表面开设有弹簧槽39,所述弹簧槽上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设有第一凸部32、第二凸部34和基部36,所述第一凸部的前面为第一弯折部31,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端抵靠在所述弹簧槽的前端,通常可以抵靠在弹簧槽前端的弧形槽端壁43上,或者抵靠在前端弧形槽端壁与槽底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通过第二弯折部33与所述第一凸部连为一体,后端通过第三弯折部35与所述基部连为一体,所述基部的内侧表面贴合于所述弹簧槽的后部底面,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凸起方向均为横向向外,所述第一凸部的凸起高度高于所述第二
凸部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二弯折部或所述第二凸部的前端部对应于线圈的作用点或作用线。
30.所述弹簧槽的后部设有上下两侧槽壁,为常规的槽形,弹簧槽的前部(位于所述针钩的杆部和所述针体的前部12的部分)设有下侧槽壁41,弹簧槽的前部的上侧则依据对向织针的动作要求不设槽壁或不设明显凸起的槽壁,弹簧槽的前部底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斜向凸起44,斜向凸起的下端位于上端的后面,形成斜线延伸状,斜向凸起的设置有利于在翻接针时帮助穿入的对向织针打开针舌。
31.所述弹簧槽的前部底面可以成阶梯状,阶梯的端面为斜面,构成所述的斜向凸起,相对于对向织针的穿入方向是凸起的,能够作用于对向织针的针舌将其打开。
32.所述弹簧片可以通过点位点38铆接或其他紧固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织针本体上。例如,将弹簧片的基部铆接在弹簧槽相应部位的槽底上。
33.所述勾针的针钩的钩形可以采用任意适应的形状,例如,现有织针的钩形。基于加工和作业上的便利,亦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满足寄存线圈的钩形。例如,相较于现有织针的钩部较短和/或弯曲较小的钩形,甚至钩端不向后弯,呈斜向前倾的“斜钩”状(参见图3和图4)而不是弯钩状。
34.所述第一凸部下方的间隙宽度(横向上的尺寸)优选不小于第二凸部下方的间隙宽度加对向织针穿入所需的最小可靠间隙宽度(能够满足工艺要求或产成品质量要求所需的最小间隙宽度),由此即使出现第二凸部下方间隙被压至零的情形,依然能够满足对向织针可靠穿入的需要。
35.所述针钩与所述针体是一体的,采用同一个板材加工而成。
36.例如,可以在平面板材上,以压制方式成型各弯折结构,以磨削等方式进行精细加工,铣出弹簧槽。
37.所述勾针本体的下缘设有内凹的弧形缺口14,所述内凹的弧形缺口位于所述针体与所述针钩的杆部的连接部位,在针体和针钩的杆部上各占一段区域。
38.通常,所述弧形缺口的最高点(弧形的中间位置)位于所述针体和所述针钩的杆部的分界部位。
39.通常,所述弧形缺口为圆弧形。
40.所述弹簧片的第二折弯部的内侧(近勾针本体侧)设置有凸点37。
41.所述凸点的具体设置位置及长度等可以依据具体的工艺要求,以便在翻针和接针过程中,帮助做接针动作的针打开关闭的针舌,避免产生单丝或漏针现象。
42.所述凸点可以呈横向向外延伸的柱形,其外端面优先为光滑的凸面,也可以为垂直于柱形轴线的平面等。
43.所述凸点的柱形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适宜的形状。
44.所述基部的长度可大致等于(包括等于,下同)第二凸部的长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一弯折部的长度和,所称大致等于可以为两者之间的差值与两者中较小的值之比不大于25%,通常亦可为不大于12%。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的长度和可大致等于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长度和。
45.所述弯折部的弯折形状可以呈斜线状、光滑曲线状、折线状或其他能够改变横向
位置或连接不同横向位置上的件的形状,当采用压制成型时,不同平面之间的过渡宜为光滑的曲面过渡,通常可以不成型为棱角状。
46.所述弹簧片的下边缘为纵向直线状,所述弹簧片前部的上边缘为前低后高的斜线状,由此使前部大致上呈楔形(横向投影大致呈楔形),所述弹簧片的中后部的上边缘为纵向直线状,由此使弹簧片的中后部呈矩形(横向投影大致呈矩形)。
47.所述针钩的杆部的上边缘25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由此使得针钩的杆部总体为前窄后宽的形状。
48.所述针钩的杆部的下边缘与所述针体的下边缘11对齐,主体部分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所述针钩的杆部的上边缘位于所述针体的上边缘的立向下方,针体前端设有连接针体的上边缘和针钩的杆部的上边缘的立向前边缘13。
49.所述针体前端的立向前边缘、所述弹簧片的第二弯折部的纵向中部和所述勾针本体的下缘的弧形缺口的纵向中部位于或基本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上。
50.所述针钩的钩部的厚度可以小于针钩的杆部厚度,以保证针钩的强度及实现编织要求。
51.所述针钩的主体厚度(主要面积的厚度)通常可以小于所述针体的主体厚度。
52.所述针体的上边缘后部设有用于与连接针头部配合的缺口结构16,所述缺口结构的前侧的下部向前凹,所述缺口结构的前侧顶部设有第一凸点15,后侧顶部设有第二凸点16,所述第一凸点向后凸,所述第二凸点向前凸(略向前凸),以实现与连接19,由前至后向下倾斜,形成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所述针体的尾部的斜边的前端连接所述缺口结构的第二凸点,构成所述第二凸点的上边缘。
53.所述针体的尾部的弹簧侧表面设有立向通槽18,所述立向通槽的槽底为平面。
54.相对于现有弹簧片,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片具有下列明显特点:
55.1)通过设置高低凸部和各部分合理的尺寸比例,将线圈产生的力的作用点对应到弹簧片的第二弯折部上,这样无论线圈产生的力多大也不会使弹簧片的高凸部产生形变,从而可以保证弹簧片高凸部和勾针本体的间隙没有实质性改变,提高了机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改变弹簧片的外形和延长了弹簧片的长度使弹簧片的弹性更柔和,减小了弹簧片和对向织针的磨损。
56.2)由于在第二弯折部近勾针本体的方向有一凸点,当勾针或勾针在做翻针和接针动作时,可以帮助做接针动作的针打开关闭的针舌,避免产生单丝或漏针现象。
57.鉴于勾针本体和弹簧片都呈片状(或者说板状),在不涉及横向构造及厚度方向特征的描述中,为方便起见,本说明书将其视为“面”进行描述,可以将这种面的特征描述理解为对相应构造的横向投影的特征描述。
5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