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锁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21: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锁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2.乘用汽车前机舱盖锁装置是前机舱盖的锁紧和开启装置,它的作用在于:一方面,保证行车时前机舱盖能够可靠的锁紧,为驾驶者提供行车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保证停车时能够方便地开启机舱盖,方便前机舱内相关装置的检查、维护或取放货物。
3.现有的前机舱盖锁结构皆为卡板、棘爪和弹簧结构组成,它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弹簧k值及劲度系数控制前机舱盖的解锁并达到要求的弹起高度。随着使用时间与次数的增加,弹簧性能会随之下降,存在安全钩松脱的风险。此外,用于第二级解锁的安全钩拨杆通常位于前机舱盖下方的横梁上,操作者必须将手伸入至已开启15~20mm间隙的狭小空间方能对其进行拔动,该位置不便于肉眼观察,且空间狭小,不方便操作。再者,安全钩拨杆长期暴露大气之中,表层及其相邻零件必然会积覆一定数量的灰尘、油污等,操作者手指难免不会因拨动拨杆时而不被弄脏,从而引起客户的抱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锁组件,该机舱盖锁组件解锁时无需机舱盖预先弹起,也不需手扣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的缝隙进行解锁,只需要按压、松开机舱盖即可以实现机舱盖的开启,提升了效率,操作方便、愉悦,同时体积小,容易安装。
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舱盖锁组件的车辆。
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锁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自锁环,所述自锁环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一配合部,每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下端设置有锁止槽,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限定出解锁槽;锁柱,所述锁柱与所述车辆的机舱盖相连,所述锁柱穿过所述自锁环且相对所述自锁环可滑动,所述锁柱的上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二配合部,所述锁柱的下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三配合部;其中所述锁柱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柱从锁止位置向下移动且所述第三配合部从所述锁止槽中退出后,所述第二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直至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解锁槽相对;在所述锁柱从解锁位置向下移动且所述第三配合部穿过对应的所述解锁槽后,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直至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锁止槽相对。
7.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锁组件,解锁时无需机舱盖预先弹起,也不需手扣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的缝隙进行解锁,只需要按压、松开机舱盖即可以实现机舱盖的开启,提升了效率,操作方便、愉悦,同时体积小,容易安装。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斜面配合以在所述锁柱向下
滑动时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锁柱从锁止位置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解锁槽相对后,所述锁柱适于从下向上移动以使所述第三配合部滑入对应的所述解锁槽。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解锁槽在周向上交错时,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在所述锁柱向上滑动时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直至所述第三配合部滑入对应的所述解锁槽。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对应的所述第四斜面配合以使所述锁柱向上滑动时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柱处于解锁位置且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正对,在所述锁柱从解锁位置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直至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解锁槽相对。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五斜面,所述第五斜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斜面配合以使所述锁柱向下滑动时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解锁槽脱离后,所述第一斜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斜面配合以在所述锁柱继续下移时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直至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锁止槽相对。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下端还设置有第六斜面,在所述第三配合部与对应的所述锁止槽在周向上交错时,所述第六斜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三斜面配合以在所述锁柱向上移动时驱动所述自锁环转动直至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上端进入到对应的所述锁止槽。
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机舱盖锁组件,由于根据本技术上述的车辆设置有上述机舱盖锁组件,因此车辆的机舱盖在解锁时无需预先弹起,也不需手扣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的缝隙进行解锁,只需要按压、松开机舱盖即可以实现机舱盖的开启,提升了效率,操作方便、愉悦,同时体积小,容易安装。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解锁过程(第三配合部脱离到解锁槽)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解锁过程(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配合)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解锁过程(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配合)的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解锁过程(第三配合部与解锁槽正对)
的示意图;
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解锁过程(第三配合部即将进入到解锁槽)的示意图;
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解锁过程(第三配合部进入到解锁槽)的示意图;
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锁止过程(第五斜面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示意图;
2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锁止过程(第三配合部进入到解锁槽)的示意图;
2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锁止过程(第三配合部脱离到解锁槽)的示意图;
28.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锁止过程(第三配合部进入到锁止槽)的示意图;
29.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锁组件的锁止过程(锁舌与环形凹槽配合)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机舱盖锁组件100,安装座110,锁柱130,第二配合部131,第二斜面104,第三配合部133,第三斜面105,第五斜面107,自锁环150,第一配合部151,第一斜面103,第四斜面106(进入解锁槽),第六斜面108(进入锁止槽),第一凸起部151a,第二凸起部151b,第三凸起部151c,锁止槽101,解锁槽102,环形凹槽109,弹性件160,锁舌170。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2.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锁组件100。
33.根据本技术的机舱盖锁组件100可以包括安装座110以及锁柱130,安装座110可以设置在机舱内且与车身固定连接,锁柱130与车辆的机舱盖相连且可以随着机舱盖的移动而移动,锁柱130可以伸入或脱离安装座110。
34.安装座110内设置有可转动的自锁环150,该自锁环150只能相对安装座110转动,但是不能沿着自锁环150的轴线移动,安装座110可以构造为圆筒状结构,且该圆筒状结构的内周壁上可以设置有环形槽,自锁环150可以嵌设在该环形槽内,且自锁环150可以在环形槽内转动,但是自锁环150在轴向上的两端分别被环形槽的两个端面止抵,从而使得自锁环150不能够沿着安装座110的轴向上移动。
35.自锁环150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在自锁环150的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配合部151,每个第一配合部151的下端设置有锁止槽101,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配合部151之间限定出解锁槽102。
36.锁柱130穿过自锁环150且相对自锁环150可滑动,也就是说,锁柱130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穿过自锁环150,从而相对自锁环150向下滑动或向上滑动。锁柱130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在锁柱130的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二配合部131,锁柱130的下端设置有多个在锁柱130
的周向间隔开的第三配合部133。
37.锁柱130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柱130处于锁止位置时,第三配合部133的上端与锁止槽101配合,在锁柱130处于解锁位置时,锁柱130不受限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自由滑动,具体地,第三配合部133的上端从锁止槽101中脱离出来,第三配合部133可以进入到解锁槽102内或者第三配合部133通过解锁槽102并位于解锁槽102的上侧空间。
38.在锁柱130解锁过程中,锁柱130从锁止位置向下移动,第三配合部133从锁止槽101中退出,此时位于锁柱130的上端的第二配合部131刚好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51接触并与第一配合部151配合,当锁柱130继续下移时,由于第二配合部131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51配合,从而锁柱130可以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直至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相对,此时向上拉动锁柱130或者锁柱130在弹性件的驱动下,锁柱130上的第三配合部133可以沿着对应的解锁槽102向上滑动,从而锁柱130与自锁环150脱离配合,当机舱盖的其他锁止机构完成解锁后,机舱盖就可以打开。
39.在锁柱130锁止的过程中,锁柱130从解锁位置向下移动,此时若锁柱130上的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相对,第三配合部133可以直接进入到对应的解锁槽102内,若第三配合部133不与对应的解锁槽102相对,第三配合部133可以与第一配合部151配合从而在锁柱130下移的过程中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直至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相对;然后,锁柱130继续向下移动且穿过对应的解锁槽102,第二配合部131刚好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51配合,此时若继续推动锁柱130下移,锁柱130会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直至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锁止槽101相对,此时向上拉动锁柱130或者锁柱130在弹性件的驱动下向上移动,第三配合部133的上端与锁止槽101配合,从而对锁柱130完成锁止。
40.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锁组件100,解锁时无需机舱盖预先弹起,也不需手扣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的缝隙进行解锁,只需要按压、松开机舱盖即可以实现机舱盖的开启,提升了效率,操作方便、愉悦,同时体积小,容易安装。
4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配合部15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斜面103,第二配合部1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斜面104,第一斜面103与对应的第二斜面104配合以在锁柱130向下滑动时驱动自锁环150转动,显然第一斜面103和第二斜面104的倾斜方向相同,保证了锁柱130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自锁环150在周向上转动。
42.进一步地,如图2-6所示,锁柱130从锁止位置向下移动直至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相对后,锁柱130适于从下向上移动以使第三配合部133滑入到对应的解锁槽102。可以是人手拉动机舱盖从而带动锁柱130向上滑动,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在锁柱130与安装座110之间设置弹性件来驱动锁柱130向上滑动。
43.更进一步地,在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在周向上交错时,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51配合以在锁柱130向上滑动时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直至配合部滑入对应的解锁槽102。
44.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三配合部133的上端设置有第三斜面105,第一配合部151的下端设置有第四斜面106,第三斜面105的倾斜方向和第四斜面106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三斜面105与对应的第四斜面106配合以使锁柱130向上滑动时驱动自锁环150转动,进而使得第三配合部133滑入到对应的解锁槽102。由此,即使在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有些许的错位,也可以通过楔形机构来将驱动自锁环150进行转动来实现第三配合部133与对
应的解锁槽102正对。
4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锁柱130处于解锁位置且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51正对,此时锁柱130从解锁位置向下移动时,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51配合以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直至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相对。
46.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三配合部133的下端设置有第五斜面107,第五斜面107与对应的第一斜面103配合以在锁柱130向下移动时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由此,即使第三配合部133不与对应的解锁槽102正对时,也可以在第五斜面107与第一斜面103配合的作用下,锁柱130向下滑动的过程中驱动自锁环150转动,从而使得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解锁槽102正对,为第三配合部133滑入到对应的解锁槽102做准备。
47.更进一步地,第三配合部133滑入到对应的解锁槽102后,锁柱130可以继续向下滑动,当第三配合部133从对应的解锁槽102脱离后,第二配合部131下端的第二斜面104与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51上端的第一斜面103配合,从而在锁柱130继续向下移动时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直至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锁止槽101相对。此时,向上拉动锁柱130或者锁柱130在弹性件的弹力下向上滑动从而使得第三配合部133的上端与对应的锁止槽101配合实现锁止。
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配合部151的下端还设置有第六斜面108,第三配合部133与对应的锁止槽101在周向上交错时,第六斜面108与对应的第三斜面105配合以在锁柱130向上移动时驱动自锁环150转动直至第三配合部133的上端进入到对应的锁止槽101内。
49.在本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斜面106与第六斜面108平行且间隔开,第四斜面106和第六斜面108之间设置有锁止槽101。
50.具体地,第一配合部151包括:在自锁环150的周向上相邻的第一凸起部151a、第二凸起部151b和第三凸起部151c,第一凸起部151a的上端面、第二凸起部151b的上端面和第三凸起部151c的上端面为同一平面且限定出第一斜面103;第一凸起部151a的下端面和第二凸起部151b的下端面为同一平面且限定出第六斜面108,第三凸起部151c的下端面限定出第四斜面106。第一斜面103的倾斜方向与第五斜面107或第六斜面108的倾斜方向相反。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31的数量和第三配合部133的数量的比值为2:1。由此,保证了第二配合部131可以在解锁过程中和锁止过程中都可以与第一配合部151发生配合以保证解锁和锁止的完成。
5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11所示,锁柱130与安装座110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160,弹性件160适于在锁柱130不受外力时驱动锁柱130从下向上移动。由此,弹性件160可以驱动锁柱130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机舱盖弹起,方便用户打开机舱盖。
5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机舱盖锁组件100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车辆的车身上的锁舌170以及设置在锁柱130上的环形凹槽109。锁舌170和环形凹槽109可以作为一级锁止机构,上述的锁柱130和安装座110可以作为二级锁止机构,只有在锁舌170与环形凹槽109脱离配合时,才可以对锁柱130和安装座110进行解锁。
54.下面简单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
5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机舱盖锁组件100,由于根据本技术上述的车辆设置有上述机舱盖锁组件100,因此车辆的机舱盖在解锁时无需预先弹起,也不需手扣
在机舱盖与车身之间的缝隙进行解锁,只需要按压、松开机舱盖即可以实现机舱盖的开启,提升了效率,操作方便、愉悦,同时体积小,容易安装。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