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沥青砂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0:22: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沥青砂拦路带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沥青砂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拦水带作为一种集中排水设施可有效的汇集公路表面水流,并将其导流在路面边缘,通过设置一定间隔距离的泄水口和急流槽将水流集中排放至路堤坡脚外,防止冲刷边坡。此外,拦水还兼有防止路面啃边诱导行车视线和增强路容景观的效果。其中,沥青砂拦路带由于具有表面平整光滑、线形顺直美观和施工衔接紧凑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3.相关技术中,在路面罩面或沥青砂拦水带损坏后,为避免因拦水带高度降低或拦水带上不同程度的结构损坏导致拦水带导流能力下降,影响边坡稳定性,往往需要采取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修复,即主要通过使用同种材料的沥青砂对拦水带进行罩铺加高或抹面处理,提高其使用寿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存在有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的施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提高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的施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砂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工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沥青砂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原材料检测及目标配比优化;步骤b:沥青砂的拌和及运输;步骤c:施工放样,按测量标记在面层上画出行走指示线;步骤d:对所需施工位置的拦水带进行清洁处理,将拦水带病害位置段以及病害位置的前后位置段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扫干净;步骤e:使用修复装置沿行走指示线进行拦水带修复作业;步骤f:拦水带接缝处理,将接缝处选在拦水带八字泄水口的位置,然后调整修复装置的位置,待沥青砂与其接头充分衔接后再启动修复装置沿行走指示线行走,进行下一段的修复施工;步骤g:进行沥青砂拦水带质量检测;所述步骤e中所述的修复装置包括行走组件、安装在行走组件上的供料组件和安装在行走组件上并与供料组件的排料口连通的成型组件,所述供料组件底边的高度高于成型组件顶边的高度。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拦水带标高变低或拦水带结构被损坏产生病害位置段时,先根据原拦水带所处的环境和原拦水带所用的沥青砂原材料进行原材料检测和优化配
比操作,然后进行沥青拌和并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再进行上述操作时可同时进行施工放样操作,然后使用修复装置沿预先画出的行走指示线进行修复、加高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即完成施工。整个施工、加高过程依靠修复装置,无需人工使用模具罩铺加工或抹面处理,提高了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的施工效率。
8.可选的,所述步骤c在施工放样时应每隔5米挂线并设置放样点。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一定距离内放样点的数量,但不至于过多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尽可能的使拦水带的修复、加高施工更精准,且更快速。
10.可选的,所述步骤d中病虫害位置段的前后凿毛处理的距离为1米。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允许的范围内,满足修复所用的沥青砂与原拦水带粘接牢固的前提下,减少凿毛处理所用的时间和人工,使拦水带修复、加工的施工效率更高。
12.可选的,所述步骤d和步骤e之间使用乳化沥青对凿毛处理后的拦水带表面进行喷洒,所述乳化沥青喷洒量为1.1升/平方米或1.3升/平方米。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使沥青砂与原拦水带结合密实,当需要对拦水带进行加高作业时,将乳化沥青按1.1升/平方米的撒铺量进行撒铺。当需要对拦水带进行修复作业时,将乳化沥青按1.3升/平方米的撒铺量进行撒铺。
14.可选的,在所述步骤e和步骤f中,所述行走组件的初始移动速度为0.5-1.0米/分,所述行走组件的正常移动速度为4-5米/分或8-10米/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避免拦水带出现松散、坍塌及断裂现象,确保沥青砂从成型组件被挤出时的密实性,在使用修复装置进行拦水带修复时,行走组件的初始移动速度为0.5-1米/分,正常移动速度为8-10米/分,而在使用修复装置进行拦水带加高作业时,正常移动速度调整为4-5米/分。
16.可选的,在进行步骤e之前,将油水混合液涂刷在供料组件和成型组件的内壁上,并对成型组件进行预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水混合液被涂刷在供料组件和成型组件的内壁上,避免沥青砂粘附在供料组件和成型组件的内壁上,影响沥青砂的挤出。
18.可选的,所述步骤f中无法选择拦水带的八字泄水口位置时,将上一段施工终点位置的沥青砂拦水带切除平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缝处的沥青砂之间相互连接时,能提高两段拦水带之间的连接密实性。
20.可选的,所述供料组件底边的高度比成型组件底边的高度大12厘米。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的沥青砂拦水带为12厘米,供料组件底边的高度比成型组件底边的高度大12厘米,即可满足大多数沥青拦水带在被修复、加高施工时无需铲除原拦水带的要求,施工便捷。
22.可选的,所述成型组件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使成型组件的边线与拦水带边线重合的定位侧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实现路面罩面之后,拦水带两侧高度不一致及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调节定位侧板的高度,使成型组件的底边与路面贴齐。
24.可选的,所述步骤g中按照新建公路的拦水带指标检测。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新建公路拦水带的指标检测修复、加高后的拦水带,高
标准要求,能使拦水带的质量更好,更耐用。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拦水带标高变低或拦水带结构被损坏产生病害位置段时,先在根据原拦水带所处的环境和原拦水带所用的沥青砂原材料进行原材料检测和优化配比操作,然后进行沥青拌和并运输至施工现场备用,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可同时进行施工放样操作,然后使用修复装置沿预先画出的行走指示线进行修复、加高施工,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即完成施工。整个施工、加高过程依靠修复装置,无需人工使用模具罩铺加工或抹面处理,提高了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的施工效率;2.在允许的范围内,即满足修复所用的沥青砂与原拦水带粘接牢固的前提下,减少凿毛处理所用的时间和人工,使拦水带修复、加工的施工效率更高;3.为实现路面罩面之后,拦水带两侧高度不一致及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调节定位侧板的高度,使成型组件的底边与路面贴齐。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沥青砂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工艺的施工步骤流程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修复装置;11、行走组件;12、供料组件;13、成型组件;131、定位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目前,除了用人工修复外,还有人工配合拦水带进行拦水带的修复、加高施工外,还有用拦水带滑模机进行施工的,但是由于滑模机的设备构造原因,滑膜机成型模具与输料管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在进行修复、加高拦水带时,需要拆除护栏板及铲除原拦水带并清理后再进行施工,导致施工过程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为此,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沥青砂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工艺以改善上述问题。
31.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沥青砂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工艺。参照图1,其包括如下步骤。
33.步骤a:原材料检测及目标配比优化;原材料主要包括a级90号标准沥青、粒径为3-5毫米的碎石、粒径为3毫米以下的石屑和粒径为0.6毫米以下的矿粉,经过道路石油沥青试验,得出原材料参配比例为碎石:石屑:矿粉=55:40:5,油石比为6.7%。
34.步骤b:沥青砂的拌和及运输;沥青应采用导热油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60℃,石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70℃,沥青砂的出厂温度不得低于155℃,超过175℃的沥青砂原料按照废料处,拌和沥青砂应观察,使拌和完成后的沥青砂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或严重的离析现象。拌和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拌和时间,一般情况下,严格控制沥青砂拌和时间为45秒,以原材料拌和均匀及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为宜。
35.运输沥青砂时,运输车箱的内壁上应被清理干净,并涂刷油水混合液,即柴油:水为3:1的混合液。车辆出厂前,应以帆布篷覆盖严实以避免运输途中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快,沥青砂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需先检查其温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当温度在150℃至180℃时,即可指挥运输车在靠近修复装置的位置停靠,准备修复/提高拦路带作业。在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必要的情况下可在运输车厢内壁插设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避免热量流失过快。
36.步骤c:施工放样,按测量标记在面层上画出行走指示线;按照直线段每10米放样一个点,曲线段5米放样一个点,挂线应按照5米放样一个点进行加密,然后按测量标记在面层上用白粉细线画出行走指示线。在拦水带病害位置处应每隔5米放样一个点。
37.步骤d:对所需施工位置的拦水带进行清洁处理,将拦水带病害位置段以及病害位置的前后位置段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扫干净;为避免修复、加高拦水带的过程被杂物影响,应先将碎石、石屑和浮土等杂物,然后将拦水带病害位置段以及病害位置段以及病害位置的前后位置段进行凿毛处理,并将凿毛处理时产生的碎屑等杂物清扫干净,以增加原拦水带和沥青砂的结合密实性。
38.步骤e:使用修复装置1沿行走指示线进行拦水带修复作业;参照图2,修复装置1包括行走组件11、供料组件12和成型组件13。其中,行走组件11包括底部安装有行走轮的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用于驱动机架行走的驱动电机和安装在行走组件11上的电控柜。供料组件12主要由螺栓连接在机架上的料斗、与料斗排料口法兰连接的输料管和安装在输料管内将沥青材料不断推入成型组件13的螺旋输送机组成,供料组件12底边的高度高于成型组件13顶边的高度。成型组件13由与螺旋输送机的排料口固定连接的第一成型模具和与第一成型模具的排料口焊接的第二成型模具组成,且第一成型模具顶面的高度大于第二成型模具顶面的高度,第一成型模具和第二成型模具均由顶板和与顶板底面焊接的侧板组成。
39.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将成型组件13的底边与路面贴齐,成型组件13的侧板与原拦水带侧面贴齐,然后使用电控柜启动供料组件12向成型组件13供料,并控制行走组件沿行走指示线前进,以进行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
40.步骤f:拦水带接缝处理,将接缝处选在拦水带八字泄水口的位置,然后调整修复装置1的位置,待沥青砂与其接头充分衔接后再启动修复装置1沿行走指示线行走,进行下一段的修复施工;步骤g:进行沥青砂拦水带质量检测;拦水带修复、加高施工完成后,使用测量工具如两米直尺和水平仪并加以目测,检测沥青砂拦水带的直顺度、宽度、顶面高程、表面平整密实度、有无塌陷、裂缝、推挤和油包等问题,检测合格后方可验收施工完成。
41.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d中,病虫害位置段的前后凿毛处理的距离为1米,这样能在确保沥青砂与原拦水带表面结合密实的情况下,避免因凿毛距离过长而增加施工时长,从而降低施工效率。
42.为使沥青砂栏水带结合更密实,在步骤d完成后要进行步骤e之前,施工人员可使用喷雾器将乳化沥青喷洒到经过凿毛处理后的拦水带表面上,当加高拦水带时,乳化沥青
喷洒量较少,可以是1.1升/平方米,当修复拦水带时,乳化沥青的喷洒量可以是1.3升/平方米。
43.进一步的,当沥青砂在成型组件13的作用下被挤出成型后覆盖在原拦水带的表面上时,为使沥青砂与原拦水带结合更密实,行走组件的初始移动速度和正常移动速度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移动过快影响沥青砂与原拦水带的结合密实性,也避免因移动过慢,而影响施工效率。因此,在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行走组件11沿行走指示线的初始移动速度为0.5-1.0米/分。加高拦水带时,行走组件11的正常移动速度为4-5米/分,修复拦水带时,行走组件11的正常移动速度为8-10米/分。
44.因为沥青砂容易粘附在供料组件12和成型组件13内壁上,清理这些粘附的沥青砂费时费力,会降低施工效率,为此,在进行步骤e之前,需将柴油和水以1:3的比例调成油水混合液,并涂刷在成型组件13的内壁上,然后可采用喷枪对成型组件13进行预热,预热时间一般为15分钟。
45.当步骤f中无法选择拦水带的八字泄水口位置时,可使用无齿锯将上一段施工终点位置的沥青拦水带切除平整,使接缝处的结合密实性更好。
46.常见的拦水带的高度为12厘米,因此,要使修复装置1在移动过程中无需铲除旧拦水带,则本技术实施例中,供料组件12底边的高度应设置为比成型组件13底边的高度大12厘米。
47.参照图2,在本技术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成型组件13上还滑动连接有定位侧板131,定位侧板131与成型组件13的外侧面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成型组件13的侧板上,定位侧板131上靠近顶边的位置开设有两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该通孔可以是u型孔或腰型孔,通过调节螺栓在通孔中的位置,然后拧紧螺栓即可实现定位侧板131的调节,使定位侧板131的底边与地面贴合,进而使成型组件13的变形与拦水带底边的边线重合。
48.为使修复或加高后的拦水带质量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步骤g中进行拦水带指标检测时,按照新建公路的拦水带指标进行检测,即施工完成后拦水带的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如下:直顺度为10毫米、宽度大于设计值2毫米和顶面高程大于设计值6毫米,均在允许偏差之内。修复拦水带时,直顺度为10毫米、宽度大于设计值4毫米和顶面高程大于设计值7毫米均在允许偏差之内。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