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直径密封圈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0:46: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密封圈包装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大直径密封圈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大直径的密封圈,是一种环带状的橡胶制品,是一种应用于大直径承插管件上的密封件,大型的承插管直径大,因此对应使用的密封圈直径大,周长长,在包装运输过程中需要单独包装,在包装之前需要进行折叠使其由一个圆环折叠成多个圆环,从而方便装箱或装袋,在一个圆环折叠成多个圆环的过程中要使得橡胶圈的各部件受力均匀,在运输中才能够有效减少挤压和对折角度过大造成的密封变形的问题,但现阶段这对此类橡胶圈还是采用人工盘卷的方式,此种方式存在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半自动化设备来解决现阶段大直径密封圈包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直径密封圈包装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4.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水平左右方向的长条状的底板,底板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每个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一个滑块,每个滑块上端经竖杆安装有一个端部朝上的第一u形杆,第一u形杆的底杆与底板垂直,每个第一u形杆的侧杆上固定有一个与其垂直的第一定位销,位于后侧的第一定位销高度大于前侧的第一定位销,每个滑槽内设有一个能够使滑块向外移动复位的弹簧,底板的前后侧靠近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水平且伸出端相对侧第一电缸,每个第一电缸的伸出端设有一个卡子,底板置于滑槽与对应侧第一电缸之间的位置设有一个竖向的第二电缸,每个滑槽靠近对应第二电缸的槽壁上安装有一个第二电缸的驱动开关,滑块挤压对应驱动开关可使第二电缸伸长,第二电缸上设有一个底杆与第一u形杆平行的第二u形杆,每个第二u形杆的侧杆上固定有一个与其垂直的第二定位销,底板的左端固定有一个与其平行的滑轨,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一个伸出端朝上的第三电缸,第三电缸的上端转动安装有两个轴线与滑轨垂直且缸体同轴固定连接成整体的第四电缸,每个第四电缸的伸出端垂直固定有一个第五电缸,两个第五电缸平行。
5.优选的,所述其中一个第四电缸上同轴固定有一个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端啮合有一个经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三电缸的伸出端。
6.优选的,所述后侧的第一电缸高于前侧的第一电缸,使得位于后侧的卡子与位于前侧的卡子之间上下错位。
7.优选的,所述每个第五电缸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垂直的第三定位销。
8.优选的,所述卡子开口可弹性形变且开口为v形,橡胶圈通过v形口挤压驱动卡子开口弹性形变张开,并在卡子复位后通过卡口合拢并将橡胶圈束缚。
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缸和第五电缸均为多级电缸。
10.本装置对比传统设备有以下好处:1、本发明通过将密封圈先支撑然后,往复移动第一电缸过程中配合第二u形杆的伸出使得原本的一个闭环先被分成三个闭环和两个交叉,继而再被分成五个闭环和四个交叉,通过第五电缸的伸长和第三电缸的往复移动实现第五电缸最终从五个闭环内穿过,从而实现将原本的一个闭环状的密封圈收叠成五个闭环的折叠状态,从而减少密封圈的包装体积,方便后续的包装。
11.2、本装置利用密封圈本体作为动力连接部件,在第一电缸伸长时可驱动两个第一u形杆向内移动,此过程中滑块滑移逐渐接触到驱动开关,从而实现第二电缸的伸长,而此时中间的闭环投影已经将第二u形杆包括在内,随着第二u形杆的伸出可在第一电缸回缩时对密封圈进行阻挡,中实现密封圈由三个闭环形成五个闭环的过程,第二电缸可成组增加并配合第一电缸往复移动间歇升起从而实现闭环数量的增加,最终实现密封圈折叠圈数的改变。
12.3通过第三电缸的上下往复伸缩,使得第五电缸从一个闭环内穿过可通过上下移动实现将交叉位置置于第五电缸的上方或下方,最终实现闭环在第五电缸上的缠绕,从而实现密封圈的折叠,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密封圈在第一u形杆上套装呈矩形状时的俯视图。
14.图2为本发明在图1基础上第一电缸伸长至第二u形杆置于中间闭环投影时的俯视图。
15.图3为本发明在图2基础上第二电缸伸长,第一电缸复位时的俯视图。
16.图4为本发明在图3基础上第五电缸依次从五个闭环中穿过的俯视图。
17.图5为本发明未安装密封圈时的主视图。
18.图6为本发明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密封圈编号为19。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由图1至图6可知,本发明包括一个水平左右方向的长条状的底板1,底板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2,每个滑槽2内滑动安装有一个滑块,每个滑块上端经竖杆安装有一个端部朝上的第一u形杆3,第一u形杆3的底杆与底板1垂直,每个第一u形杆3的侧杆上固定有一个与其垂直的第一定位销4,位于后侧的第一定位销4高度大于前侧的第一定位销4,橡胶圈套装在两个第一u形杆3的侧杆上时经第一定位销4限位可使前侧部分的橡胶圈高度低于后侧部分的橡胶圈,使得前后侧的橡胶圈在第一定位销4的限位作用下可发生错位,使得前后侧橡胶圈不在一个平面上,每个滑槽2内设有一个能够使滑块向外移动复位的弹簧5,底板1的前后侧靠近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水平且伸出端相对侧第一电缸6,每个第一电缸6的伸出端设有一个卡子7,两个第一电缸6高度与对应侧的橡胶圈部分高度对应,底板1置于滑槽2与对应侧第一电缸6之间的位置设有一个竖向的第二电缸8,每个滑槽2靠近对应第二电缸8的槽壁上安装有一个第二电缸8的驱动开关9,滑块挤压对应驱动
开关9可使第二电缸8伸长,第二电缸8上设有一个底杆与第一u形杆3平行的第二u形杆10,此状态时由于第二电缸8处于收缩,因此第二u形杆10置于第一u形杆3的下方,在推动橡胶圈时不会被干涉,每个第二u形杆10的侧杆上固定有一个与其垂直的第二定位销11,底板1的左端固定有一个与其平行的滑轨12,滑轨12上滑动安装有一个伸出端朝上的第三电缸13,第三电缸13的上端转动安装有两个轴线与滑轨12垂直且缸体同轴固定连接成整体的第四电缸14,每个第四电缸14的伸出端垂直固定有一个第五电缸15,两个第五电缸15平行。
22.为了实现第四电缸14转动的驱动,所述其中一个第四电缸14上同轴固定有一个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上端啮合有一个经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二齿轮17,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三电缸13的伸出端。
23.为了实现第一电缸6上的卡子7能够实现夹持对应侧的橡胶圈,所述后侧的第一电缸6高于前侧的第一电缸6,使得位于后侧的卡子7与位于前侧的卡子7之间上下错位。
24.为了实现为第五电缸15上的橡胶圈进行限位,所述每个第五电缸15的底部设有一个与其垂直的第三定位销18。
25.为了实现卡子7能够对橡胶圈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卡子7开口可弹性形变且开口为v形,橡胶圈通过v形口挤压驱动卡子7开口弹性形变张开,并在卡子7复位后通过卡口合拢并将橡胶圈束缚。
26.为保证第一电缸6与第五电缸15的伸出长度满足使用要求,所述第一电缸6和第五电缸15均为多级电缸。
27.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本装置初始状态时,第一电缸6、第二电缸8、第三电缸13、第四电缸14、第五电缸15均处于收缩状态,其中第四电缸14在第一电机经齿轮组的驱动作用下使得两个第五电缸15处于竖直状态,并滑动第三电缸13使其置于滑轨12的左侧,在弹簧5的复位作用下,滑块置于滑槽2的外端,其中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滑槽2内侧的槽壁壁。
28.工人将待包装的密封圈套装在左右两个第一u形杆3上,并通过四个第一定位销4限位,此时的密封圈在两个第一u形杆3上成一个矩形框结构,并且矩形框的前侧框壁低于后侧框壁,是一个倾斜的矩形框,通过驱动两个第一电缸6的伸长,使得每个第一电缸6上的卡子7的v形开口对准并挤压对应侧的密封圈所形成的矩形框的前后框壁,并在第一电缸6的持续伸长作用下,使得卡子7将对应的密封圈进行夹持并使得密封圈的中间位置相互交换形成两个交叉结构,同时矩形状的密封圈此时形成三个闭环结构,随着第一电缸6的持续伸长,中间的闭环结构面积逐渐增大,此时在第一电缸6的驱动作用下经密封圈带动驱动左右两个侧的滑块向中间移动,此过程中弹簧5被压缩,直至两个第二u形杆10落入到中间闭环的投影内,此时滑块向中间移动接触并挤压到驱动开关9,实现第二电缸8伸长并驱动第二u形杆10上移并使得第二u形杆10的两个侧杆置于中间的闭环内,此时驱动第一电缸6回缩,此过程中夹子夹持橡密封圈中间位置越过第二u形杆10的侧杆复位至初始状态时的位置,此时在第二u形杆10侧杆的支撑下,原本三个闭环成为五个闭环和四个交叉。
29.此时通过第一电机经齿轮组驱动第四电缸14转动至第五电缸15伸出端水平朝右,此时控制第五电缸15逐渐伸长,并在第三电缸13的上下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从五个闭环中穿过,并保证四个交叉依次以“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置于两个第五电缸15上,然后驱动第一电机使得经齿轮组驱动第五电缸15逐渐转动至伸出端朝上的竖直状态,此过程中密封圈逐
渐从第一u形杆3两侧杆、第二u形杆10两侧杆和夹子上脱离,并被两个第五电缸15支撑,在通过第四电缸14的往复伸缩,使得五个闭环被张开至大小相同,最终从两个第五电缸15上将折叠好的密封圈取下装袋或装箱即可,其余各部分复位至初始状态可进行下一个密封圈的折叠。
30.本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要人工将待折叠的密封圈套装在两个第一u形杆3的侧杆上,并最终在第五电缸15上将折叠好的橡胶圈取出装箱即可,其余驱动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该设备能够有效的减少密封圈在包装过程中的工人劳动强度,增加了密封圈包装的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