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30: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类高耸筒状构筑物不断建造,高耸筒状构筑物具有占地面积小、高度大的特点,其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传统的筒状构筑物施工,其模板及操作平台制作复杂,自重较大,通常采用大型吊车将模板逐层转运,大大消耗了吊车的工时。另外有采用模板提升的方式进行逐层施工,但是模板提升一般是在筒状结构内安装塔架作为模板提升支架;或者采用液压装置提升模板,但是液压提升装置复杂,施工不便,施工成本高,施工时安全隐患也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包括模板组件、脚手架和提升机构;其中,
6.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设置在绑扎好的筒壁钢筋网内外侧的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相互配合形成用于浇筑筒壁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7.所述脚手架搭设在筒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其包括多个立杆和多个水平杆,多个所述立杆之间通过多个水平杆可拆卸地连接;
8.所述提升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提升机构布设在所述脚手架的上部,且各个所述提升机构的提升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上。
9.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为倒链,所述倒链的上挂钩连接在所述脚手架上部的水平杆上,所述倒链的吊钩连接在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上。
10.优选地,所述内模板的顶部以及所述外模板的顶部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吊耳,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吊耳上连接有吊具,所述提升机构的提升端通过所述吊具与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吊具包括起吊挂板、横梁以及两组吊装耳板组,两组所述吊装耳板组和所述起吊挂板分别设于所述横梁的上下两侧,所述起吊挂板设于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两组所述吊装耳板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梁的两端;
12.每组所述吊装耳板组包括两个吊装耳板,每组所述吊装耳板组中的两个吊装耳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固定吊耳的厚度相匹配。
13.优选地,所述内模板包括多个内模板单元,多个所述内模板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筒状结构;
14.所述外模板包括多个外模板单元,多个所述外模板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筒状结构。
15.优选地,所述内模板单元的两端以及所述外模板单元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模板单元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外模板单元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螺栓组件相连接。
16.优选地,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彼此相背的一侧分别设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包括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加劲肋之间的间距以及两个相邻的所述纵向加劲肋之间的间距均为500~700mm。
17.优选地,所述脚手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杆之间的间距为1m~1.2m,相邻的两个所述水平杆之间的间距为1.3~1.7m。
18.优选地,所述脚手架下部的水平杆的端部抵接在已浇筑好的筒壁内侧壁上。
19.优选地,所述立杆和所述水平杆均为圆形钢管,所述水平杆与所述立杆之间通过连接扣件相连接。
20.本发明提供的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减少了施工作业量,节省了施工成本,能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该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适用性强,施工相对灵活,可用于多种形状的筒状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施工。
附图说明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中吊具与模板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内模板1、内模板单元11、连接板12、横向加劲肋13、外模板2、脚手架3、立杆31、水平杆32、倒链4、筒壁钢筋混凝土结构5、吊具6、起吊挂板61、横梁62、吊装耳板63、固定吊耳7。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26.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其包括模板组件、脚手架3和提升机构。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设置在绑扎好的筒壁钢筋网内外侧的内模板1和外模板2,所述内模板1和外模板2相互配合形成用于浇筑筒壁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所述脚手架3搭设在筒壁钢筋混凝土结构5的内部,其包括多个立杆31和多个水平杆32,多个立杆31之间通过多个水平杆3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提升机构布设在所述脚手架3的上部,且各个所述提升机构的提升端分别连接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2上。
27.具体地,筒状构筑物施工时,采用从下而上分层施工。首先是最底层筒壁施工,在地基上绑扎最底层筒壁的钢筋网,在钢筋网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好内模板1和外模板2,内模板1和外模板2均为筒状结构,内模板1和外模板2之间形成用于浇筑筒壁混凝土的浇筑空间,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2之间并振捣密实,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在成型的筒壁钢筋混凝土结构5内搭设脚手架3,脚手架3的高度大于已成型的筒壁钢筋混凝土结
构5的高度,脚手架3搭设完成后,在脚手架3的上部布设多个所述提升机构,多个所述提升机构在脚手架3的上部均匀布置,将各所述提升机构的提升端分别连接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2上,然后继续绑扎第二层筒壁的钢筋网,第二层钢筋网绑扎完成后,使各所述提升机构的提升端同时提升,将内模板1和外模板2垂直向上提升,提升高度小于内模板1和外模板2的高度,使内模板1和外模板2的下部位于已浇筑好的筒壁钢筋混凝土结构5的上口处,且与筒壁钢筋混凝土结构5重叠一定距离,然后浇筑第二层筒壁的混凝土。以此类推,直至达到筒状构筑物的设计高度。
28.所述提升机构为倒链4,即手拉葫芦,其是一种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机械,所述倒链4的上挂钩连接在脚手架3上部的水平杆32上,所述倒链4的吊钩连接在内模板1和外模板2上。相对于采用液压或电动提升工具,采用倒链4作为提升机构使得安装和使用更加地方便快捷,倒链4只需挂在脚手架3的上部,使用人工拉动倒链4对模板进行提升,适用性强。
29.在内模板1的顶部以及外模板2的顶部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吊耳7,方便提升机构的提升端与内模板1和外模板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板1与外模板2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吊耳7上连接有吊具6,提升机构的提升端通过吊具6与内模板1和外模板2相连接。
30.具体地,该实施例中,所述吊具6包括起吊挂板61、横梁62以及两组吊装耳板组,两组吊装耳板组和起吊挂板61分别设于横梁62的上下两侧,起吊挂板61设于横梁62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两组吊装耳板组分别对称设置在横梁62的两端,如此设置,倒链4的吊钩可以勾挂在吊具6的起吊挂板61上,由于两组吊装耳板组对称设置在横梁62的两端,可以使得起吊内模板1和外模板2时,能够使内模板1和外模板2做到同时提升。每组吊装耳板组包括两个吊装耳板63,每组吊装耳板组中的两个吊装耳板63之间的距离与固定吊耳7的厚度相匹配,每组吊装耳板组中的两个吊装耳板63上以及固定吊耳7上均设有相匹配的销轴孔,固定吊耳7通过销轴与一组吊装耳板组相连接。如图2所示,内模板1的其中一个固定吊耳7连接在吊具6一端的一组吊装耳板组上,外模板2上对应的一个固定吊耳7连接在吊具6另一端的一组吊装耳板63上,由于固定吊耳7设于一组吊装耳板组的两个吊装耳板63之间,使用吊具6连接后,内模板1与外模板2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在模板提升过程中发生改变。该实施例中,所述横梁62和起吊挂板61均采用钢板制成,起吊挂板61垂直焊接在横梁62上,从而增加横梁62的刚性,增加抗弯曲性能,保证吊具6提升时不会因模板组件的重力而发生弯曲变形。
31.进一步地,所述内模板1包括多个内模板单元11,多个内模板单元1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筒状结构;所述外模板2包括多个外模板单元,多个外模板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筒状结构。
32.具体地,所述内模板单元11的两端以及外模板单元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通孔,相邻的两个内模板单元1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外模板单元之间分别通过多个螺栓组件相连接。通过将内模板1设置为多个内模板单元11拼装式结构,以及将外模板2设置为多个外模板单元拼装式结构,可以使得模板制作更加方便,尤其是对于大直径筒状构筑物施工时,将模板设置成拼装时结构,方便模板的制作、安装、运输和存放。所述内模板单元11和外模板单元均采用钢板加工成型,在工厂分片预制,在现场组装形成内模板1和外模板2。
33.为了增加模板的刚度,所述内模板1和外模板2彼此相背的一侧分别设有加劲肋,加劲肋包括横向加劲肋13和纵向加劲肋,两个相邻的横向加劲肋13之间的间距以及两个相邻的纵向加劲肋之间的间距均为500~700mm。本实施例中,内模板1由多个内模板单元11拼装而成,外模板2由多个外模板单元拼装而成,加劲肋设置在内模板单元11和外模板单元彼此相背的一侧。横向加劲肋13和纵向加劲肋可以使用钢板、型材等,从而增加内模板1及外模板2的刚度。
34.所述脚手架3中,立杆31的数量可根据筒状构筑物直径的大小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脚手架3中立杆3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立杆31呈矩形阵列分布,四个立杆31通过多个水平杆32连接在一起,多个水平杆32分层设置,每层设置四个水平杆32,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立杆31,立杆31数量为四个时,连接后的脚手架3呈“井”字形结构。所述脚手架3中相邻的两个立杆31之间的间距为1m~1.2m,相邻的两个水平杆32之间的间距为1.3~1.7m。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立杆31之间的间距为1.2m,相邻的两个水平杆32之间的间距为1.5m。
35.进一步地,所述脚手架3下部的水平杆32的端部抵接在已浇筑好的筒壁内侧壁上,如此设置,可以增加脚手架3的稳定性,使搭设好的脚手架3能够保持稳固。进一步地,所述立杆31之间还可以设置斜撑杆,所述水平杆32之间也可以设置斜撑杆,立杆31之间设置斜撑杆后,在一个竖直平面内,斜撑杆可以与立杆31、水平杆32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水平杆32之间设置斜撑杆后,在一个水平面内,斜撑杆可以与两个水平杆32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从而使整个脚手架3的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在提升模板组件时受力发生变形。
36.本实施例中,所述脚手架3的立杆31和水平杆32均为圆形钢管,水平杆32与立杆31之间通过连接扣件相连接。立杆31长度需要加长时,可以通过多个圆形钢管使用连接扣件进行加长,以符合模板的提升高度。脚手架3的立杆31和水平杆32采用圆形钢管,连接时采用连接扣件连接,脚手架3的安装、运输和存放均较为方便。
37.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减少了施工作业量,节省了施工成本,能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该筒状构筑物施工装置适用性强,施工相对灵活,可用于多种形状的筒状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施工。
38.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