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24: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3.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如在浇筑方形支柱时常常在其外侧先采用模板将其包围起来,之后再通过夹具对模板进行固定,当将模板固定好之后,即可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待混凝土干之后,再将夹具拆卸下来,之后即可将模板拆卸下来,便于下次使用。
4.目前,传统的模板固定方式一般都是铁丝捆绑,而这些安装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非常浪费安装时间,安装复杂,从而就大大降低施工人员的安装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以此,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模板固定方式一般都是铁丝捆绑,而这些安装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非常浪费安装时间,安装复杂,从而就大大降低施工人员的安装效率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包括方形钢筋架体,所述方形钢筋架体的四周均设有一建筑模板,四个所述建筑模板能够对方形钢筋架体形成包围,所述建筑模板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
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方形固定板,每个所述第一方形固定板的一端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第二方形固定板,每个所述第二方形固定板的内部均开设有一贯穿的方形插槽,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一中间块体,所述中间块体的两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与方形插槽相匹配的方形插杆,所述中间块体的一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一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与中间块体垂直,所述第一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一第一螺帽,所述第一螺帽的后侧安装有一轴承,所述第二方形固定板与轴承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
8.所述第一方形固定板远离第二方形固定板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二螺纹柱,两所述第一方形固定板的外侧套接有一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内部开设有一与第二螺纹柱相匹配的条形槽,两所述第二螺纹柱均穿过条形槽,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外侧且位于滑动板远离第一方形固定板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一第二螺帽。
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机构等间距分布,所述固定机构卡和在建筑模板的外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方形固定板与第一方形固定板垂直,两所述第二方形固定板对
称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方形插杆远离中间块体的一端插接在方形插槽的内部,且方形插杆与方形插槽滑动配合。
12.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内环一表面与第一螺帽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环一表面与第一螺帽的一表面接触但不固定。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轴承的外环通过铰座转动配合,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方形固定板的一表面通过铰座转动配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拧第二螺帽,将第二螺帽从第二螺纹柱的外侧旋拧下来,之后将滑动板从两第二螺纹柱上取下,然后旋拧第一螺帽,将第一螺帽向内旋拧,此时第一螺帽将会带动轴承向后侧移动,轴承向后侧移动将会带动连接杆的一端向后侧移动,此时连接杆的另一端将会两边移动,此时两第二方形固定板将会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第一方形固定板相互远离,之后将两第一方形固定板和一中间块体套在建筑模板的外侧,然后再向外旋拧第一螺帽,同理,能够使两第一方形固定板相互靠近,对建筑模板进行夹持,之后再将滑动板套在两第二螺纹柱上,最后将第二螺帽旋拧在第二螺纹柱上,即可实现对建筑模板的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对建筑模板的固定,而且在使用完成后能够简单方便的将固定机构从建筑模板上拆卸下来,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易于推向市场。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
方形钢筋架体,2

建筑模板,3

固定机构,301

第一方形固定板,302

第二方形固定板,303

方形插槽,304

中间块体,305

方形插杆,306

第一螺纹柱,307

第一螺帽,308

轴承,309

连接杆,310

第二螺纹柱,311

滑动板,312

条形槽,313

第二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包括方形钢筋架体1,方形钢筋架体1的四周均设有一建筑模板2,四个建筑模板2能够对方
形钢筋架体1形成包围,建筑模板2通过固定机构3进行固定,固定机构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机构3等间距分布,固定机构3卡和在建筑模板2的外侧;
[0024]
其中如图2所示,固定机构3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方形固定板301,每个第一方形固定板301的一端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第二方形固定板302,第二方形固定板302与第一方形固定板301垂直,两第二方形固定板302对称设置,每个第二方形固定板302的内部均开设有一贯穿的方形插槽303,固定机构3还包括一中间块体304,中间块体304的两侧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与方形插槽303相匹配的方形插杆305,方形插杆305远离中间块体304的一端插接在方形插槽303的内部,且方形插杆305与方形插槽303滑动配合,中间块体304的一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一第一螺纹柱306,第一螺纹柱306与中间块体304垂直,第一螺纹柱306上螺纹连接有一第一螺帽307,第一螺帽307的后侧安装有一轴承308,第二方形固定板302与轴承308通过连接杆309活动连接,轴承308的内环一表面与第一螺帽307的一表面固定连接,轴承308的外环一表面与第一螺帽307的一表面接触但不固定,连接杆309的一端与轴承308的外环通过铰座转动配合,连接杆309的另一端与第二方形固定板302的一表面通过铰座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拧第一螺帽307,将第一螺帽307向内旋拧,此时第一螺帽307将会带动轴承308向后侧移动,轴承308向后侧移动将会带动连接杆309的一端向后侧移动,此时连接杆309的另一端将会两边移动,此时两第二方形固定板302将会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第一方形固定板301相互远离,之后将两第一方形固定板301和一中间块体304套在建筑模板2的外侧,然后再向外旋拧第一螺帽307,同理,能够使两第一方形固定板301相互靠近,对建筑模板2进行夹持;
[0025]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方形固定板301远离第二方形固定板302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二螺纹柱310,两第一方形固定板301的外侧套接有一滑动板311,滑动板311的内部开设有一与第二螺纹柱310相匹配的条形槽312,两第二螺纹柱310均穿过条形槽312,第二螺纹柱310的外侧且位于滑动板311远离第一方形固定板30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一第二螺帽3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滑动板311套在两第二螺纹柱310上,最后将第二螺帽313旋拧在第二螺纹柱310上,即可实现对建筑模板2的固定。
[0026]
当需要对模板进行夹持时,首先工作人员旋拧第二螺帽313,将第二螺帽313从第二螺纹柱310的外侧旋拧下来,之后将滑动板311从两第二螺纹柱310上取下,然后旋拧第一螺帽307,将第一螺帽307向内旋拧,此时第一螺帽307将会带动轴承308向后侧移动,轴承308向后侧移动将会带动连接杆309的一端向后侧移动,此时连接杆309的另一端将会两边移动,此时两第二方形固定板302将会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第一方形固定板301相互远离,之后将两第一方形固定板301和一中间块体304套在建筑模板2的外侧,然后再向外旋拧第一螺帽307,同理,能够使两第一方形固定板301相互靠近,对建筑模板2进行夹持,之后再将滑动板311套在两第二螺纹柱310上,最后将第二螺帽313旋拧在第二螺纹柱310上,即可实现对建筑模板2的固定。
[0027]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8]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