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06: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空调作为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的家用电器,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空调通过出风口可以为室内提供热风或冷风,进而调节室内的温度;但是由于冷风或热风直接空调器的出风口吹出,吹到室内的用户的身上,会使用户造成过冷或过热的感觉,用户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故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设置多个微孔的柔风板以降低气流速度,进而实现柔风效果。
4.但现有空调,由于在出风口处设置了柔风板,无法在柔风模式下无法有效改变风向,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以解决空调在柔风模式时无法有效改变风向的技术问题。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用于调节空调气流在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包括:
7.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一微孔用以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吹出,所述第二微孔用以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吹出;
8.壳体,所述导风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9.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的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微孔和/或所述第二微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10.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上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微孔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导风部上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微孔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部或所述第二导风部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11.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风板还包括遮挡部,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出风口对应时,所述遮挡部封闭所述出风口。
12.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13.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其中a满足:120
°
≤a≤170
°

14.所述第二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b,其中b满足10
°
≤b≤60
°

15.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的形状为圆形;
16.所述第一微孔的直径为r1,其中r1满足:1.1mm≤r1≤5.5mm;
17.所述第二微孔的直径为r2,其中r2满足:1mm≤r2≤5mm。
18.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r1和r2满足:1.1≤r1/r2≤5。
19.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开孔率为c,其中c满足:40%≤c≤90%;
20.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开孔率为d,其中d满足:40%≤d≤90%。
21.在本技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滑动槽,所述导风板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动槽中;
2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所述导风板上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配合的导槽,所述驱动齿轮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沿所述滑动槽滑动。
2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和风机,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导风组件;
24.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导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通过设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微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微孔的所述导风板;所述第一微孔用以引导气流沿所述第一方向吹出,所述第二微孔用以引导气流沿所述第二方向吹出。所述导风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的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微孔和/或所述第二微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如此,通过在所述导风板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微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微孔,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风板运动时,沿出所述风口吹出的风从多个所述第一微孔和/或所述第二微孔吹过形成柔风并被引导至不同的方向,进而实现空调在柔风模式下对风向的调节。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的后视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微孔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微孔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在空调柔风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在空调柔风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在空调普通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导风组件100、导风板110、第一微孔111、第二微孔112、第一导风部113、第二导风部114、导槽115、横向导风片116、纵向导风片117、壳体120、滑动槽121、驱动机构130、驱动齿轮131、空调200、风机210、出风口220、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1.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组件100,所述导风组件100用于调节空调200气流在出风口220的出风方向,包括:导风板110,所述导风板110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111和多个第二微孔112,所述第一微孔111用以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f1吹出,所述第二微孔112用以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f2吹出;壳体120,所述导风板110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20上;驱动机构130,所述驱动机构130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110的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所述第二微孔112与所述出风口220对应。
4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风组件100安装在所述空调200的出风口220处。通过在所述出风口220处安装带有多个微孔的所述导风板110,沿所述空调200的风道吹出的气流经过多个所述微孔后,所述气流被多个所述微孔所引导分流,进而形成多个小股气流。当所述小股气流吹向用户时,用户感知到所述气流较微弱,进而实现所述空调200的柔风模式。
43.通过设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微孔111和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的所述导风板110;所述第一微孔111用以引导气流沿所述第一方向f1吹出,所述第二微孔112用以引导气流沿所述第二方向f2吹出。所述导风板110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120上;所述驱动机构130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110的移动,并使得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所述第二微孔112与所述出风口
220对应。如此,通过在所述导风板110上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当所述驱动机构130驱动所述导风板110运动时,沿出所述风口吹出的风从多个所述第一微孔111或所述第二微孔112吹过形成柔风并被引导至不同的方向,进而实现空调200在柔风模式下对风向的调节。
44.优选的,所述导风板110为弧形板。如此,可减少所述导风组件100所需的装配空间,进而减少所述空调200的体积。
4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110还可以是片状板、或圆形板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46.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f1和所述第二方向f2均可向任意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方向f1和所述第二方向f2为两个不同的方向。
47.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110上还设有多个第三微孔(图中未视出),所述第三微孔用以引导气流沿第三方向(图中未视出)吹出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110包括第一导风部113和第二导风部114,所述第一导风部113上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所述第二导风部114上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所述驱动机构130驱动所述第一导风部113或所述第二导风部114与所述出风口220对应。
49.所述导风板110设置包括所述第一导风部113和所述第二导风部114在内的两个区域,所述驱动机构130驱动所述导风板110的运动。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所述驱动机构130,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导风部113或所述第二导风部114与所述出风口220对应。即所述第一导风部113和所述第二导风部114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出风口220相匹配。所述气流可沿所述第一导风部113上的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流出,或者沿所述第二导风部114上的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流出。如此,所述导风板110可以更好地将所述气流柔化并引导至不同的方向,提高用户体验。
5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风部113上仅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微孔111;相应的,所述第二导风部114上仅布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110还包括遮挡部(图中未视出),当所述驱动机构130驱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出风口220对应时,所述遮挡部封闭所述出风口220。
52.通过设置所述遮挡部,在所述导风板110运动至所述遮挡部封闭所述出风口220时,可以减少外部的水汽、或灰尘、或蚊虫等杂质进入所述空调200内部。提高所述空调200内部的清洁度,减少杂质对所述空调200造成破坏,进而提高所述空调200的使用寿命。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二方向f2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54.请参考图3至图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调200通过所述出风口220可以为室内提供热风或冷风,进而调节室内的温度。所述空调200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出风口220吹出冷风,因冷空气的密度比热空气高,当冷风向上吹出时,冷空气向下沉降,这时下面的热空气就会向上运动,冷空气和热空气容易形成对流,形成一个循环,降温效果更好。故用户在使用所述空调200降温时,通常会将所述空调200的出风方向调整为斜向上。同理可知,用户在使用所述空调200取暖时,即所述空调200处于制热模式时,通常会将所述空调200的出风方向调整为斜向下,以提供更好地加热效果。
55.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二方向f2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且所述
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二方向f2均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0
°
时,则所述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二方向f2必然分别朝向上方或下方。进而所述驱动机构130驱动所述导风板110运动,可以在所述空调200处于制冷/制热模式时将冷风斜向上吹出,或将热风斜向下吹出,以加快制冷或制热的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56.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f1可用于引导气流沿斜向下吹出,所述第二方向f2可用于引导气流沿斜向上吹出。
57.具体的,所述导风组件100尤其适用于柜式机。由于柜式机普遍垂直立在水平面上,所述导风组件100对热风或冷风的引导效果更好。
5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100还可应用于壁挂机,或窗式空调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5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f1与所述第二方向f2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不大于90
°
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60.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f1或所述第二方向f2可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30
°
、或45
°
、或60
°
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f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其中a满足:120
°
≤a≤170
°
;所述第二方向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b,其中b满足:10
°
≤b≤60
°

62.其中,当所述第一方向f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时,热风可以吹出更远的距离且上升速度更快,取暖效果更好。所述第二方向f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b,冷风可以吹出更远的距离且沉降速度更快,降温效果更好。
6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a还可以满足:110
°
≤a≤175
°
等;b还可以满足:5
°
≤a≤85
°
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所述第二微孔112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微孔111的直径为r1,其中r1满足:1.1mm≤r1≤5.5mm;所述第二微孔112的直径为r2,其中r2满足:1mm≤r2≤5mm。
65.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所述第二微孔112为圆形时,在满足对气流柔化作用基础上,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所述第二微孔112的制造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所述导风板110的制造成本更低,有利于所述导风组件100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66.所述第一微孔111的直径取r1和所述第二微孔112的直径取r2时。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所述第二微孔112在满足对气流柔化作用基础上,还可以减少所述导风板110对所述气流的风速和/或风量影响,进而可降低风机210的能耗,进而降低所述空调200的使用成本。
6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所述第二微孔112的形状还可以是矩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6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r1还可以满足:0.5mm≤r1≤10mm等;r2还可以满足:0.5mm≤r2≤10mm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69.在一些实施例中,r1和r2满足:1.1≤r1/r2≤5。
7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调200处于制冷模式时,冷空气接触的用户,用户体表温度下降进而刺激血管神经收缩。故相较于热空气,用户对冷空气更加敏感。
71.r1/r2的比值大于1,即所述第一微孔1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微孔112的直径。故
所述第二微孔112对气流特别是冷风气流的柔化作用更好,冷风吹在用户体表更加柔和;且所述第一微孔111取更大的直径,可减少对气流风量和/或风速的损耗,提高所述空调200制热效果,用户体验更佳。
7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r1和r2还可以满足:0.1≤r1/r2<1.1、或5<r1/r2≤10、或10≤r1/r2<15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7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113的开孔率为c,其中c满足:40%≤c≤90%;所述第二导风部114的开孔率为d,其中d满足:40%≤d≤90%。
74.需要说明的是,开孔率为开孔的总面积与开孔区即安装板第一面或第二面的面积比值。
75.请参阅图1至图5,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之间彼此等距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一导风部113的开孔率满足40%≤c≤90%,所述第二导风部114的开孔率满足40%≤d≤90%。如此,当所述第一导风部113或所述第二导风部114运动至与所述出风口220对应时,即所述第一导风部113或所述第二导风部114遮挡住所述出风口220时,从所述出风口220吹出的气流只能沿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所述第二微孔112流出,气流更加柔和舒适,用户体验更佳。
7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之间也可以非等距间隔布置。例如,多个所述第一微孔111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微孔112无序排布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7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113的开孔率还可以是30%≤c<40%,或90%<c≤95%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7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部114的开孔率还可以是30%≤d<50%,或90%<d≤95%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79.请参阅图2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20上设有滑动槽121,所述导风板110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动槽121中;
80.所述驱动机构130包括驱动齿轮131,所述导风板110上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131配合的导槽115,所述驱动齿轮131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110沿所述滑动槽121滑动。
81.具体的,所述导风板110与所述壳体120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121的形状与所述导风板110的形状相匹配。示例性的,当所述导风板110为弧形板时,所述滑动槽121的形状也为相应的弧形槽。
82.通过设置导风板110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动槽121中,以及所述驱动齿轮131与所述导槽115相配合。所述导风板110可以更加顺畅地在所述滑动槽121中滑动,进而降低所述空调200使用时的噪音和所述导风组件100的磨损。
8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110与所述壳体120还可以转动连接、或铰接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8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30还可以是伸缩杆、或丝杠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8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100在所述出风口220处还设有横向导风片116和纵向导风片117。
86.所述横向导风片116可对所述气流进行上下方向导风,所述纵向导风片117可对所
述气流进行左右方向导风。当所述导风板110完全滑动至所述滑动槽121最内侧时,即所述导风板110并未遮挡住所述出风口220时;可在所述空调200处于非柔风模式,即普通模式下对气流进行导向,所述空调200的适用形更佳。
8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200,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风机210和前文所述的导风组件100,所述风机210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导风组件100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由于该空调具有上述导风组件100,因此具有全部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8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导风组件100及空调200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