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阀护盖及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0:3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护盖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2.空调在制冷或制热时,空调室外机内的阀体组会有一个阀体处于低于空气温度状态,由于阀体暴露在空气当中,当低温阀体与高温空气接触时会产生冷凝水并附着在阀体表面,当冷凝水积累到一定量时,冷凝水会顺阀体往下溢流,为确保空调冷凝水不随意往外滴漏,常在阀体外设置一个阀护盖,阀护盖内设置有导水结构。但现有技术中阀护盖内的水无法有效导入导水结构内排出,易在阀护盖内产生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阀护盖及空调室外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阀护盖内的水无法有效导入导水结构内排出,易在阀护盖内产生积水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阀护盖,包括:
5.阀护盖本体;
6.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与所述阀护盖本体的边缘连接形成容纳腔,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与所述阀护盖本体一侧边缘连接的集水板,所述集水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导水槽;
7.所述集水板具有沿所述阀护盖封闭端到开口端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导水槽自所述第二边缘朝向所述第一边缘延伸;所述集水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相对所述导水槽底面的高度沿远离所述导水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板包括分布在所述导水槽两侧的第一子集水板和第二子集水板;
9.所述第一子集水板具有沿远离所述导水槽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子集水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相对所述导水槽底面的高度自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第二侧边逐渐增大;和/或,
10.所述第二子集水板具有沿远离所述导水槽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二子集水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相对所述导水槽底面的高度自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第四侧边逐渐增大。
1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集水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相对所述导水槽底面的高度沿远离所述阀护盖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
12.所述第二子集水板面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相对所述导水槽底面的高度沿远离所述阀护盖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1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组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阀护盖本体一侧边缘连接,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集水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并与所述集水板连接。
1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集水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阀护盖本体一侧的边缘与所述集水板背离所述容纳腔一侧的表面连接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子集水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子集水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1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板的第二边缘朝向远离所述阀护盖本体的方向伸出有排水嘴,所述排水嘴上开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沿所述排水嘴的伸出方向贯穿所述排水嘴并与所述导水槽连通。
1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与所述阀护盖本体边缘连接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17.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阀护盖本体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100
°
且小于或等于110
°
;和/或,
18.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阀护盖本体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或等于130
°
且小于或等于140
°
;和/或,
19.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阀护盖本体呈第三夹角设置,所述第三夹角大于或等于105
°
且小于或等于115
°

2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阀护盖本体边缘连接的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四侧板的外表面凸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沿所述第一开口边缘朝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伸出。
2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包括第一子加强部,所述第一子加强部自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一开口边缘朝向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子加强部沿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延伸;
22.所述加强部还包括第二子加强部,所述第二子加强部自所述第一子加强部远离所述容纳腔的边缘伸出,所述第二子加强部的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子加强部的伸出方向呈夹角设置。
23.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24.室外机本体;
25.底盘,与所述室外机本体连接;及
26.阀护盖,所述阀护盖与所述室外机本体连接,所述阀护盖的导水槽与所述底盘对接。
27.本技术实施例中阀护盖包括阀护盖本体和侧板组件,侧板组件包括与阀护盖本体一侧边缘连接的集水板,集水板面向容纳腔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导水槽,其中,集水板具有沿远离阀护盖本体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导水槽自第二边缘朝向第一边缘延伸,且集水板面向容纳腔的表面相对导水槽底面的高度沿远离导水槽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导水槽底面处于阀护盖的最低水位处,从而有利于将阀护盖内的水收集至导水槽内排出,避免阀护盖内产生积水。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阀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阀护盖的另一角度视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阀护盖及空调室外机。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37.首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阀护盖,包括阀护盖本体和侧板组件,侧板组件与阀护盖本体边缘连接形成容纳腔,侧板组件包括与阀护盖本体一侧边缘连接的集水板,集水板面向容纳腔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导水槽;集水板具有沿阀护盖封闭端到开口端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导水槽自第二边缘朝向第一边缘延伸,集水板面向容纳腔的表面相对导水槽底面的高度沿远离导水槽的方向逐渐增大。
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阀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阀护盖100包括阀护盖本体110,阀护盖本体110作为阀护盖100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状结构对阀护盖100整体强度有较大影响。
39.其中,阀护盖本体110为曲面,曲面结构能有效加强阀护盖100整体强度,同时能有效应对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若曲面弧度过小,则无法起到加强阀护盖100强度的作用;若曲面弧度过大,则易形成倒钩结构,不易于注塑成型过程中的脱模,因此,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将阀护盖本体110的曲面半径设定为大于或等于280mm且小于或等于320mm,既可以增大阀护盖本体110的强度,也能有效改善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将阀护盖本体110的曲面半径具体可以设置为280mm、290mm、300mm、310mm或320mm等,具体值能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40.阀护盖100还包括侧板组件120,侧板组件120与阀护盖本体110的边缘连接形成容纳腔130,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常在侧板组件120上设有拔模角度,即容纳腔130沿远离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呈逐渐扩张的趋势,以进一步加强阀护盖100整体强度,有效消除产品注塑成型带来的应力变形。
41.可选的,侧板组件120包括与阀护盖本体110一侧边缘连接的集水板121,集水板121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导水槽1215,即阀护盖100内的冷凝水通过集水板121收集至导水槽1215内,然后经导水槽1215排出阀护盖100,既能避免冷凝水滴落到阀护盖100外,也能保证阀护盖100内的水有效排出,避免在阀护盖100内产生积水。
42.其中,集水板121能够直接与阀护盖本体110一侧边缘连接,也能够通过其他结构与阀护盖本体110一侧边缘间接连接,只需保证集水板121能有效将阀护盖100内的冷凝水收集至导水槽1215内并排出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43.可选的,集水板121具有沿阀护盖100封闭端到开口端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边缘1211和第二边缘1212,导水槽1215自第二边缘1212朝向第一边缘1211延伸。其中,导水槽1215能够自第二边缘1212朝向第一边缘1211部分延伸,即导水槽1215位于靠近第二边缘
1212的区域。当然,导水槽1215也能够自第二边缘1212朝向第一边缘1211延伸并连通第一边缘1211和第二边缘1212,即导水槽1215自第二边缘1212向第一边缘1211贯穿集水板121表面。导水槽1215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只需保证导水槽1215能有效将冷凝水排出阀护盖100即可。
44.可选的,集水板121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相对导水槽1215底面的高度沿远离导水槽1215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导水槽1215底面为集水板121的最低水位处,此种结构设计能够将集水板121收集的冷凝水全部导入到导水槽1215中,从而有利于将冷凝水排出阀护盖100。
4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阀护盖100内设置集水板121,集水板121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部分凹陷形成导水槽1215,且集水板121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相对导水槽1215底面的高度沿远离导水槽1215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导水槽1215处于阀护盖100的最低水位处,从而有利于将阀护盖100内的水收集至导水槽1215内排出,避免阀护盖100内产生积水。
46.可选的,集水板121包括分布在导水槽1215两侧的第一子集水板1213和第二子集水板1214,第一子集水板1213和第二子集水板1214分别与导水槽1215两侧边缘连接,即导水槽1215位于集水板121的中间区域,而不是位于集水板121的某一侧,此种结构设计使得集水板121能够根据阀护盖100的整体结构设计需求,分别对第一子集水板1213和第二子集水板1214的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集水板1213具有沿远离导水槽1215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侧边1213a和第二侧边1213b,第一子集水板1213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相对导水槽1215底面的高度自第一侧边1213a朝向第二侧边1213b逐渐增大。即第一子集水板1213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与导水槽1215底面呈夹角设置,有利于将落入第一子集水板1213上的水导入导水槽1215内,避免在第一子集水板1213上产生积水。此外,第一子集水板1213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与导水槽1215底面之间的夹角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4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集水板1214具有沿远离导水槽1215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三侧边1214a和第四侧边1214b,第二子集水板1214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相对导水槽1215底面的高度自第三侧边1214a朝向第四侧边1214b逐渐增大,即第二子集水板1214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与导水槽1215底面呈夹角设置,有利于将落入第二子集水板1214上的水导入导水槽1215内,避免在第二子集水板1214上产生积水。此外,第二子集水板1214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与导水槽1215底面之间的夹角能够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制。
49.可选的,第一子集水板1213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相对导水槽1215底面的高度沿远离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第一子集水板1213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与导水槽1215底面呈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朝向阀护盖本体110,使滴落到第一子集水板1213上的水朝靠近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流动,从而避免水直接流出阀护盖100。
50.可选的,第二子集水板1214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相对导水槽1215底面的高度沿远离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第二子集水板1214面向容纳腔130的表面与导水槽1215底面呈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朝向阀护盖本体110,使滴落到第二子集水板1214上的水朝靠近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流动,从而避免水直接流出阀护盖100。
51.可选的,侧板组件120还包括支撑部122,支撑部122与阀护盖本体110一侧边缘连接,且支撑部122位于集水板121背离容纳腔130的一侧并与集水板121连接,以支撑集水板
121。支撑部122的设置能够加强集水板121的稳定性,避免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由于集水板121脱落导致阀护盖100内水流出。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22包括第一侧板1221、第一支撑板1222和第二支撑板1223。其中,第一侧板1221位于集水板121背离容纳腔130的一侧,第一侧板1221靠近阀护盖本体110一侧的边缘与集水板121背离容纳腔130一侧的表面连接并呈夹角设置,此种结构设计能有效避免阀护盖100内的水流入第一侧板1221而无法通过导水槽1215排出,从而在阀护盖100内产生积水。
53.可选的,第一支撑板1222连接在第一子集水板1213和第一侧板1221之间,以对第一子集水板1213进行支撑,避免第一子集水板1213脱落。第二支撑板1223连接在第二子集水板1214和第一侧板1221之间,以支撑第二子集水板1214,避免第二子集水板1214脱落。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1222和第二支撑板1223能够与第一侧板1221垂直连接,也能够以其他角度连接,可根据实际的结构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只需保证第一支撑板1222和第二支撑板1223能够有效支撑第一子集水板1213和第二子集水板1214即可。
55.可选的,集水板121的第二边缘1212朝向远离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伸出有排水嘴1216,排水嘴1216上开设有排水通道1216a,排水通道1216a沿排水嘴1216的伸出方向贯穿排水嘴1216并与导水槽1215连通。即排水嘴1216上的排水通道1216a为导水槽1215的延伸结构,使得阀护盖100内的水经导水槽1215流经排水通道1216a,然后排出阀护盖100。
56.需要说明的是,排水嘴1216从集水板121的第二边缘1212朝向远离阀护盖100的方向伸出则有利于排水嘴1216与其他结构的对接,以将阀护盖100的水进行转移,而不是直接排到阀护盖100外,避免阀护盖100周围产生积水或水渍。
57.可选的,侧板组件120包括与阀护盖本体110边缘连接的第二侧板123和第三侧板124,其中,第二侧板123与第一侧板1221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24位于第一侧板1221和第二侧板123之间。即第一侧板1221、第二侧板123和第三侧板124构成容纳腔130的三个侧面。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1221与阀护盖本体110呈第一夹角α1设置,有利于加强第一侧板1221的强度,有效消除注塑成型带来的应力变形。第一夹角的大小与第一侧板1221的安装位置、强度需求以及成型工艺密切相关,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第一夹角α1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0
°
且小于或等于110
°
,具体可以设置为α1=100
°
、103
°
、105
°
、108
°
或110
°
等,其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59.第二侧板123与阀护盖本体110呈第二夹角α2设置,有利于加强第二侧板123的强度,有效消除注塑成型带来的应力变形。第二夹角的大小与第二侧板123的安装位置、强度需求以及成型工艺密切相关,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第二夹角α2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30
°
且小于或等于140
°
,具体可以设置为α2=130
°
、132
°
、135
°
、138
°
或140
°
等,其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60.第三侧板124与阀护盖本体110呈第三夹角设置,有利于加强第三侧板124的强度,有效消除注塑成型带来的应力变形。第三夹角的大小与第三侧板124的安装位置、强度需求以及成型工艺密切相关,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第三夹角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5
°
且小于或等于115
°
,具体可以设置为105
°
、108
°
、110
°
、113
°
或115
°
等,其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6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侧板1221、第二侧板123和第三侧板124可
以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按照上述设定标准进行设计,也可以全部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设定。当第一侧板1221、第二侧板123和第三侧板124全部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设定时,能进一步加强阀护盖100的整体强度,降低注塑成型带来的应力变形。
62.可选的,支撑部122还包括连接在阀护盖本体110一侧边缘和第一侧板1221之间的连接板1224,连接板1224与阀护盖本体110呈第四夹角α3设置,有利于阀护盖100内的水沿连接板1224顺利流向导水槽1215,同时增加阀护盖100与包装泡沫之间的距离,有效避免跌落时阀护盖100与包装泡沫撞击而破裂。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第四夹角α3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30
°
且小于或等于140
°
,具体可以设置为α3=130
°
、132
°
、135
°
、138
°
或140
°
等,其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
63.可选的,侧板组件120还包括与阀护盖本体110边缘连接的第四侧板125,第四侧板125与第三侧板124相对设置,即第四侧板125位于第一侧板1221和第二侧板123之间,第四侧板125与第一侧板1221、第二侧板123和第三侧板124构成容纳腔130的侧面。其中,第四侧板12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251,为相关管道或其他结构提供通道,便于阀护盖100的安装使用。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口1251设置在第四侧板125远离阀护盖本体110的一侧边缘,且向靠近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延伸,同时,第一开口1251向靠近第二侧板123和第三侧板124的方向延伸,以保证相关管道或其他结构能够正常通过第一开口1251进行安装。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51设置在第四侧板125的中间区域,即第一开口1251并未贯穿第四侧板125远离阀护盖本体110的一侧。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第一开口1251的设置位置及形状能够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只需保证阀护盖100的正常安装使用即可。
66.可选的,第四侧板125的外表面凸设有加强部1252,加强部1252沿第一开口1251边缘朝向远离容纳腔130的方向伸出。在阀护盖100制作过程中,由于第四侧板12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251,使得阀护盖100注塑成型时存在热量散热严重不均导致应力不均而变形。加强部1252的设置能够有效改善第四侧板125上第一开口1251周围区域的强度,避免第一开口1251周围区域变形过大而影响阀护盖100的正常使用。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1252包括第一子加强部1252a,第一子加强部1252a自第四侧板125的第一开口1251边缘朝向远离容纳腔130的方向伸出,第一子加强部1252a沿第一开口1251的边缘延伸。即第一子加强部1252a与第一开口1251边缘形状相似,对第一开口1251边缘的各个地方均进行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阀护盖100的整体强度。
6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部1252还包括第二子加强部1252b,第二子加强部1252b自第一子加强部1252a远离容纳腔130的边缘伸出,第二子加强部1252b的伸出方向与第一子加强部1252a的伸出方向呈夹角设置。此种结构的设计使第二子加强部1252b与第一子加强部1252a形成的整体更接近于第四侧板125的自身走向,对第一开口1251进行补偿,进一步加强第四侧板125的强度,降低应力不均对第四侧板125的影响。
69.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加强部1252b与第一子加强部1252a之间的夹角和第四侧板125与阀护盖本体110之间的夹角相同,即第二子加强部1252b的伸出方向与第四侧板125的设置方向一致,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应力不均对第四侧板125强度和形变的影响。
70.其中,第二子加强部1252b自第一子加强部1252a远离容纳腔130的边缘向远离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延伸,或者,第二子加强部1252b自第一子加强部1252a远离容纳腔130
的边缘向靠近阀护盖本体110的方向延伸,其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只需保证第二子加强部1252b能有效减小应力不均对第四侧板125强度和形变的影响即可。
71.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阀护盖100所用材料除传统的聚丙烯外,还掺有预设比例的石英,石英材料的加入能有效提高阀护盖100的硬度和强度,减少变形量。需要说明的是,除石英材料外,在制作阀护盖100时也能够加入其他任何有利于提高阀护盖100硬度和强度,减少形变量的材料,例如云母等,其加入材料类型和比例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此处不做限定。
72.其次,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阀护盖,该阀护盖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外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10包括室外机本体200、底盘300和阀护盖100。其中,底盘300与室外机本体200连接,阀护盖100与室外机本体200连接,且阀护盖100的导水槽1215与底盘300对接,以将阀护盖100内的水通过导水槽1215导入底盘300内。
74.可选的,如图4所示,室外机本体200靠近阀护盖10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210,安装板210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11,阀护盖100的排水嘴1216穿过第二开口211伸入室外机本体200内且位于底盘300上方,以将导水槽1215内的水排入底盘300内,避免阀护盖100内的水滴落到空调室外机10外面。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嘴1216的排水通道1216a底面相对底盘300底面的高度沿靠近底盘300的方向逐渐减小,即排水嘴1216的排水通道1216a底面相对底盘300底面呈倾斜设置,有助于排水通道1216a将导水槽1215内的水排入底盘300内。
7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阀护盖100的导水槽1215底面相对底盘300底面的高度沿靠近底盘300的方向逐渐减小,即导水槽1215的底面相对底盘300底面呈倾斜设置,有助于导水槽1215内的水流入排水通道1216a,避免导水槽1215内产生积水而无法将阀护盖100内的水有效排出。
77.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阀护盖100靠近安装板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扣脚140,安装板210上对应扣脚140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12,在对阀护盖100进行安装时,将扣脚140卡入安装孔212内,以实现阀护盖100与室外机本体200上安装板210的连接。同时,采用扣脚140与安装孔212的连接方式,能够节省螺钉的使用,提高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78.具体的,在对阀护盖100进行安装时,将带扣脚140的阀护盖100卡入到安装板210上对应的安装孔212内,将阀护盖100上的排水嘴1216穿过第二开口211卡入到底盘300上方,然后将阀护盖100用力往上推,直至扣脚140与安装板210上的安装孔212上端接触,然后将阀护盖100用螺钉固定好。该过程简单高效,外观美观大方,接水排水可靠实用,且成本低廉,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7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阀护盖及空调室外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