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5:23: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智能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pvc透明管因其能通过管材看透管道内部,能够及时发现管道内部的异常,因此有着广泛的用途;现有技术中对pvc透明管进行加工时,通常将pvc透明管的一端夹持固定后对pvc透明管的内部进行加工,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由于pvc透明管的长度及厚度不一致,在pvc透明管的一端被夹持固定后,对pvc透明管的内部进行加工时,很容易出现因pvc透明管过长而导致折断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pvc透明管过长时对其内部加工容易导致pvc透明管折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所述pvc透明管加工装置包括夹持固定头、调节配合座和底座,所述夹持固定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调节配合座则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侧;所述调节配合座包括减震单元、限制体和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侧,且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单元则设置于所述移动座的上侧,所述限制体设置于所述减震单元的上侧,且与所述减震单元配合。
5.利用所述减震单元提升对待加工的pvc透明管的支撑稳定性,再配合所述移动座,从而在对pvc透明管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时,通过所述移动座进行移动,将所述限制体与待加工位置的pvc透明管进行抵接,从而在后续进行加工时,能使得pvc透明管避免出现因pvc透明管过长而折断的情况。
6.其中,所述移动座包括转动轮、锁定配合杆、保护外壳和底板,所述转动轮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壳的内侧,且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保护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轮还与所述底座啮合,所述锁定配合杆则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壳的上侧,且所述锁定配合杆的下侧贯穿所述保护外壳与所述转动轮配合,所述保护外壳则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侧,所述底板则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
7.利用所述转动轮配合所述锁定配合杆,从而利用所述转动轮与所述锁定配合杆的配合,在所述移动座的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所述转动轮提升所述移动座的移动稳定性,在需要进行加工时,再利用所述锁定配合杆将所述转动轮锁定,即可使得所述移动座的位置固定,进而使得能对pvc透明管进行加工。
8.其中,所述锁定配合杆包括设有凸起的锁定杆体、回复弹簧和操作帽,所述锁定杆体贯穿所述保护外壳,且所述锁定杆体与所述保护外壳转动连接,所述锁定杆体与保护外壳契合,所述凸起则设置于所述锁定杆体的外侧,且所述凸起与所述保护外壳契合,所述回
复弹簧则套设于所述锁定杆体的外侧,且所述回复弹簧连接所述凸起和所述保护外壳,所述操作帽设置于所述锁定杆体的上侧。
9.利用所述锁定杆体将所述转动轮锁定,从而避免所述转动轮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移动座在所述底座上的位置确定,所述回复弹簧则用以配合所述锁定杆体,使得所述锁定杆体在对所述转动轮进行锁定,在需要使得所述转动轮转动时,通过抬起所述锁定杆体使得所述回复弹簧压缩,即可解除锁定,后续则可通过所述回复弹簧积累的弹性释能,使得所述锁定杆体进行复位,所述操作帽则用以提升抬升所述锁定杆体的方便性。
10.其中,所述保护外壳具有与所述凸起契合的凹槽和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所述锁定杆体契合,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保护外壳,所述凹槽则设置于所述贯穿孔的外侧,且所述凹槽与所述贯穿孔连通。
11.利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契合,进而在需要将所述锁定杆体锁定时,将所述凸起从所述凹槽中按入所述保护外壳,并转动所述锁定杆体,使得所述凸起无法从所述凹槽中脱离所述保护外壳,即可完成对所述转动轮的锁定。
12.其中,所述减震单元包括阻尼弹簧、两根拉伸弹簧、支撑架和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侧,且所述固定套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下侧则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的内侧,所述阻尼弹簧则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固定套之间,两根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固定套。
13.利用所述阻尼弹簧减少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固定套之间的震动,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固定套配合,从而将pvc透明管进行支撑,两根所述拉伸弹簧则用以提升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稳定性,避免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支撑架出现倾倒的情况。
14.其中,所述支撑架具有连接臂和配合脚撑,所述连接臂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且所述连接臂均与所述拉伸弹簧连接,所述配合脚撑则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的下侧,且所述配合脚撑与所述固定套契合,所述配合脚撑的底部则与所述阻尼弹簧连接。
15.利用所述连接臂来与所述限制体固定连接,同时利用所述连接臂来提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固定套的连接稳定性。
16.本发明的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利用所述减震单元减少对pvc透明管进行加工时的震动,进而辅助性避免pvc透明管折断,再利用所述移动座调节所述调节配合座的位置,进而实现在对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时,能将所述调节配合座进行移动,进而提升对pvc透明管的支撑能力,也即实现避免pvc透明管因管道过长而出现因加工而折断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的调节配合座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的保护外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的底座和底板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3]1‑
固定头、2

调节配合座、3

底座、11

限制弧片、12

限制螺杆、13

固定片、14

固定架、21

减震单元、22

限制体、23

移动座、211

阻尼弹簧、212

拉伸弹簧、213

支撑架、214

固定套、215

连接臂、216

配合脚撑、221

缓冲头、222

支架、223

稳定螺杆、224

上夹头、225

缓冲弹簧、226

橡胶块、231

转动轮、232

锁定配合杆、233

保护外壳、234

底板、2321

锁定杆体、2322

回复弹簧、2323

操作帽、2324

凸起、2331

凹槽、2332

贯穿孔、31

啮合齿条、32

限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pvc透明管加工装置,所述pvc透明管加工装置包括夹持固定头1、调节配合座2和底座3,所述夹持固定头1与所述底座3固定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底座3的一侧,所述调节配合座2则与所述底座3滑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底座3的上侧;所述调节配合座2包括减震单元21、限制体22和移动座23,所述移动座23设置于所述底座3的上侧,且与所述底座3滑动连接,所述减震单元21则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3的上侧,所述限制体22设置于所述减震单元21的上侧,且与所述减震单元21配合。
[002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固定头1用以将pvc透明管进行夹持固定,所述调节配合座2则用以通过调节位置,进而将待加工的pvc透明管的待加工位置进行支撑,再利用所述移动座23移动所述调节配合座2,从而使得所述调节配合座2能在加工的时候对pvc透明管待加工位置进行支撑,以避免pvc透明管出现折断的情况,所述底座3则用以配合所述调节配合座2,以使得所述调节配合座2能进行移动,所述减震单元21则用以减少所述限制体22的震动,从而在因加工pvc透明管出现震动的时候,减少pvc透明管的震动,以使得pvc透明管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所述移动座23则配合所述底座3,从而实现所述调节配合座2的移动,所述限制体22则用以支撑pvc透明管。
[0027]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座23包括转动轮231、锁定配合杆232、保护外壳233和底板234,所述转动轮231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壳233的内侧,且所述转动轮231与所述保护外壳23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轮231还与所述底座3啮合,所述锁定配合杆232则设置于所述保护外壳233的上侧,且所述锁定配合杆232的下侧贯穿所述保护外壳233与所述转动轮231配合,所述保护外壳233则设置于所述底板234的上侧,所述底板234则与所述底座3滑动连接;所述锁定配合杆232包括设有凸起2324的锁定杆体2321、回复弹簧2322和操作帽2323,所述锁定杆体2321贯穿所述保护外壳233,且所述锁定杆体2321与所述保护外壳233转动连接,所述锁定杆体2321与保护外壳233契合,所述凸起2324则设置于所述锁定杆体2321的外侧,且所述凸起2324与所述保护外壳233契合,所述回复弹簧2322则套设于所述锁定杆体2321的外侧,且所述回复弹簧2322连接所述凸起2324和所述保护外壳233,所述操作帽2323设置于所述锁定杆体2321的上侧;所述保护外壳233具有与所述凸起2324契合的凹槽2331和贯穿孔2332,所述贯穿
孔2332与所述锁定杆体2321契合,且所述贯穿孔2332贯穿所述保护外壳233,所述凹槽2331则设置于所述贯穿孔2332的外侧,且所述凹槽2331与所述贯穿孔2332连通。
[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轮231用以提升所述移动座23与所述底座3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锁定配合杆232则用以在移动到确定位置后,锁定所述保护外壳233和所述底座3,所述底板234则用以配合所述保护外壳233,从而使得所述保护外壳233能随所述底板234的移动而移动,所述锁定杆体2321通过卡接在所述转动轮231内的方式,从而将所述转动轮231进行锁定,所述回复弹簧2322则配合所述锁定杆体2321,在正常状态下驱动所述凸起2324向下,进而使得所述锁定配合杆232将所述转动轮231锁定,在需要解除锁定时,通过提起所述操作帽2323,使得所述回复弹簧2322压缩,即可解除锁定,所述凹槽2331则与所述凸起2324契合,在需要检修时,将所述回复弹簧2322拆卸后,将所述凸起2324对齐所述凹槽2331,并抬起所述锁定杆体2321,即可实现所述锁定杆体2321的拆卸。
[0029]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单元21包括阻尼弹簧211、两根拉伸弹簧212、支撑架213和固定套214,所述固定套214设置于所述底板234的上侧,且所述固定套214与所述底板23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13的下侧则设置于所述固定套214的内侧,所述阻尼弹簧211则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13和所述固定套214之间,两根所述拉伸弹簧212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213和所述固定套214;所述支撑架213具有连接臂215和配合脚撑216,所述连接臂215设置于所述支撑架213的两侧,且所述连接臂215均与所述拉伸弹簧212连接,所述配合脚撑216则设置于所述连接臂215的下侧,且所述配合脚撑216与所述固定套214契合,所述配合脚撑216的底部则与所述阻尼弹簧211连接。
[00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弹簧211用以减少所述限制体22的震动,两根所述拉伸弹簧212则通过拉伸的方式以提升所述支撑架213与所述固定套214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架213配合所述固定套214,从而实现所述减震单元21的整体稳定性,所述连接臂215则用以配合所述固定套214,所述配合脚撑216则用以配合所述固定套214,进而实现所述固定套214与所述支撑架213的相对移动的路径的限制。
[0031]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3具有啮合齿条31和限制槽32,所述啮合条沿所述底座3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且所述啮合齿条31与所述移动座23啮合,所述限制槽32则设置于所述底座3内侧的两边,且所述限制槽32与所述移动座23滑动连接;所述限制体22包括若干缓冲头221、支架222、稳定螺杆223和上夹头224,所述支架222设置于所述减震单元21的上侧,且与所述减震单元2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缓冲头221则沿所述支架22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稳定螺杆223则设置于所述支架222的两侧,且所述稳定螺杆223与所述上夹头224螺纹配合;若干所述缓冲头221均具有缓冲弹簧225和橡胶块226,所述缓冲弹簧225连接所述橡胶块226和所述支架222,所述橡胶块226为弧形结构,且所述橡胶块226设置于所述缓冲弹簧225的上侧。
[003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啮合齿条31配合所述转动轮231,从而使得所述移动座23与所述啮合齿条31啮合,进而使得所述移动座23的移动更稳定,所述限制槽32则用以限制所述底板234,使得所述底板234的移动路径得到限制,所述缓冲头221则用以配合所述支架222,从而提升对pvc透明管的保护,所述稳定螺杆223配合所述上夹头224,从而将管道的上
侧进行固定,从而使得pvc透明管的位置得到限制,以便于后续加工,所述缓冲弹簧225配合所述橡胶块226,通过与pvc透明管契合的方式实现对pvc透明管的保护。
[0033]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头1包括限制弧片11、限制螺杆12、固定片13和固定架14,所述固定片13设置于所述限制螺杆12的上侧,所述限制弧片11则设置于所述限制螺杆12的下侧,且与pvc透明管的内壁抵接,且所述限制弧片11与所述限制螺杆12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架14则设置于所述底座3的上侧,且所述固定架14的上侧与所述限制螺杆12螺纹连接。
[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限制弧片11和所述固定片13在所述限制螺杆12上移动,进而使得pvc透明管能够得到限制固定,再利用所述固定架14将所述限制螺杆12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pvc透明管的限定。
[0035]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