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19:09: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


背景技术:

2.防汛墙是沿河地面以上阻挡潮水漫溢的墙式建筑物。防汛墙的长度一般比较长,在有水闸的地方,还会和水闸的翼墙连接在一起,形成挡水的屏障。
3.为了使防汛墙适应地基压缩性差异等因素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在施工防汛墙的过程中都会在防汛墙上按15~25m的间距留设沉降缝,防汛墙与水闸翼墙相接的地方也会留设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一般是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4.防汛墙的沉降缝是防水工程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对其做防水处理,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有止水条、止水带和止水钢板。止水条的止水效果最差,一般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次要防水部位;止水钢板止水效果好,因其刚度太大,不适宜用在变形较大的部位;止水带的止水效果介于两者之间,因其韧性大,适宜用于变形较大的有沉降变形要求的部位。
5.防汛墙一般是建在河湖边或者海边,这些地方的沉降一般比较大,所以防汛墙的沉降缝止水一般采用止水带。采用止水带存在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防汛墙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一般会造成止水带移位或者破损,使沉降缝内产生空隙,就会出现外河涨潮和退潮时发生的往复水会通过沉降缝中的空隙流入到防汛墙的内侧、退潮时再流出的现象,止水带就失去了止水的效果,如果沉降缝渗漏长时间不进行封堵处理,就会影响防汛墙结构的稳定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汛墙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止水带无法止水的问题。
7.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8.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用于在沉降缝上设有止水带的防汛墙,包括:在所述防汛墙的迎水侧设有第一注浆孔;在所述防汛墙的背水侧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由所述防汛墙的顶部贯穿所述防汛墙的底部,所述第一注浆孔中填设有止水层;所述第二注浆孔中填设有膨胀胶层。
9.所述止水层由环氧沥青漆构成。
10.所述膨胀胶层由聚氨酯遇水膨胀胶构成。
11.所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所述止水带,且各所述中心点到所述止水带的距离为100毫米。
12.所述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沉降缝的宽度。
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在止水带的两侧增设了止水层和膨胀胶层,加强了堵漏的效果,同时减少了渗水对止水带的进一步损坏,并与
沉降缝形成了很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申请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申请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17.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是用于在沉降缝1上设置了止水带2的防汛墙3。
18.如图,在防汛墙3的迎水侧设有第一注浆孔31;在所述防汛墙3的背水侧设有第二注浆孔32。所述第一注浆孔31和第二注浆孔32由所述防汛墙3的顶部贯穿所述防汛墙的底部,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注浆孔31中填设有环氧沥青漆,固化后形成止水层4;所述第二注浆孔32中填设有聚氨酯遇水膨胀胶,固化后形成膨胀胶层5。止水层4和膨胀胶层5在原渗水的止水带两侧形成两道防渗屏障。
19.所述第一注浆孔31和第二注浆孔32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所述止水带,且各所述中心点到所述止水带的距离为100毫米。第一注浆孔31和第二注浆孔32对称的分布于所述止水带的两侧。第一注浆孔31和第二注浆孔32的直径大于所述沉降缝的宽度。
20.本申请以宽度为400mm的防汛墙为例。
21.第一步s1,先在400mm宽的防汛墙3的顶部上原有止水带2的两侧各测量出一个开孔位置,打上十字线做标记,两个点(中心点)的连线垂直于原有止水带2。每个开孔点距离原有止水带2的水平长度都是100mm。
22.第二步s2,测量好开孔位置后,用专业的钻孔设备从防汛墙的顶部向防汛墙的底部开设两个直径为100mm的注浆孔,即新开第一注浆孔31和第二注浆孔32。新开注浆孔的直径要大于原有沉降缝的宽度,新开注浆孔一直从防汛墙顶部贯穿到防汛墙底部。注浆孔开好后,浇筑之前将孔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包括打碎的原有填充沉降缝1中的填充物等,待孔内杂物清理干净后。先在防汛墙迎水侧新开第一注浆孔31内浇灌环氧沥青漆,浇筑的高度与防汛墙顶部齐平,并压实,即止水层4;止水层4浇筑完后,在防汛墙背水侧新开第二注浆孔32内注入聚氨酯遇水膨胀胶,注入的高度与防汛墙的顶部齐平,并捣实,即膨胀胶层5;材料固化后施工结束。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漏结构及施工工艺,设置了止水层、止水带和膨胀层,起到了很好的堵漏的效果,也减少了止水带的进一步损坏,并且与沉降缝形成了很好的密封效果,具有很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4.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用于在沉降缝上设有止水带的防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防汛墙的迎水侧设有第一注浆孔;在所述防汛墙的背水侧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由所述防汛墙的顶部贯穿所述防汛墙的底部,所述第一注浆孔中填设有止水层;所述第二注浆孔中填设有膨胀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层由环氧沥青漆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胶层由聚氨酯遇水膨胀胶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所述止水带,且各所述中心点到所述止水带的距离为100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沉降缝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其中防汛墙沉降缝渗水堵塞结构,用于在沉降缝上设有止水带的防汛墙,包括:在所述防汛墙的迎水侧设有第一注浆孔;在所述防汛墙的背水侧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由所述防汛墙的顶部贯穿所述防汛墙的底部,所述第一注浆孔中填设有止水层;所述第二注浆孔中填设有膨胀胶层。第二注浆孔中填设有膨胀胶层。第二注浆孔中填设有膨胀胶层。


技术研发人员:韩祝斌 马玲 朱晓波 李颜颜 谭俊峰 李志 高聪旭 陈森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6
技术公布日:2021/12/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