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城市建成区内的大部分受污染的水体经过十三五期间的第一轮整治后,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水体治理初见成效,但由于河道水体生态长期系统遭受破坏,严重削弱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导致河道的水质难以长效保持。
3.现有技术下,我国常用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沉水植物种植、挺水植物种植和水生动物的投加等技术,但沉水植物对生态水位和水体透明度的要求较高,对于一些水质透明度低且水位较深的河道,难以保证其成活率,且沉水植物后期运维过程中需要定期的更新补植和植物残体打捞清理,运营维护成本较高。此外,某些市区内的行洪河道为了防止水流冲刷,护岸多采用硬质驳岸,缺乏挺水植物种植条件,河道观感生硬,难以对水质进行有效治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包括固定支架以及沿固定支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
7.生态绿毯,所述生态绿毯包括定植网以及种植在定植网上端面沉水植物;
8.微生物附着基,所述微生物附着基包括若干个悬挂在定植网下端面的生物填料;以及
9.动物滤床,所述动物滤床包括缠绕在固定支架上的防护过滤网以及设置在网内的水生贝类或螺类动物。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三层水平设置的矩形框架以及若干个竖直插入河床用于连接三层矩形框架的支杆,该支板插入河床的深度不小于1.0m,所述矩形框架和支杆均采用镀锌钢管。
11.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中顶层矩形框架与中间层矩形框架的间距不小于1.0m,中间层矩形框架与底层矩形框架的间距不小于1.5m。
12.优选地,所述定植网采用固定在顶层矩形框架内孔径为5.0
±
0.1mm的不锈钢丝网,所述沉水植物采用粉绿狐尾藻,所述粉绿狐尾藻的种植密度为80株/


13.优选地,所述微生物附着基采用直径为80mm的绳型生物填料,布置密度为25株/


14.优选地,所述防护过滤网包括沿中间层矩形框与底层矩形框组成的长方体框架四周以及在长方体框架内水平且间隔50
±
5cm设置的不锈钢丝网,所述不锈钢丝网的孔径为
5.0
±
0.1mm,每层水平设置的所述贝类、螺类动物的投放密度为度9kg/


15.进一步地,所述动物滤床下方的河床上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铺设在河床上孔径为0.01

0.03mm的微孔盘式曝气头,所述曝气头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曝气机。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支架自上而下布置生态绿毯、微生物附着基、动物滤床、管道曝气构成垂直的水体治理系统,适用于水位深且水质差的行洪河道,通过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净化作用,提升水质的同时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且后期运营维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不锈钢丝网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支架;2、生态绿毯;3、微生物附着基;4、动物滤床;5、曝气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1.如图1所示的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包括固定支架1以及沿固定支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生态绿毯2、微生物附着基3、以及动物滤床4,所述生态绿毯包括定植网以及种植在定植网上端面沉水植物;所述微生物附着基包括若干个悬挂在定植网下端面的生物填料;所述动物滤床包括缠绕在固定支架上的防护过滤网以及设置在网内的水生贝类或螺类动物。
22.由于一些水位较深尤其是行洪河道,水流流速较快,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固定支架1包括三层水平设置的矩形框架以及若干个竖直插入河床用于连接三层矩形框架的支杆,该支板插入河床的深度不小于1.0m,且所述矩形框架和支杆均采用内径为50mm的镀锌钢管,可以进一步增加钢管的抗腐蚀能力,从而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23.在具体的使用中,所述顶层矩形框架与中间层矩形框架的间距不小于1.0m,中间层矩形框架与底层矩形框架的间距为1.5m;所述定植网采用固定在顶层矩形框架内孔径为5.0mm的不锈钢丝网,所述沉水植物采用粉绿狐尾藻,种植密度为80株/

,顶层沉水植物的种植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所述微生物附着基采用直径为80mm的绳型生物填料,布置密度为25株/

;所述防护过滤网包括沿中间层矩形框与底层矩形框组成的长方体框架四周以及在长方体框架内水平且间隔50cm设置的不锈钢丝网,所述不锈钢丝网的孔径为5.0mm,每层水平设置的所述贝类、螺类动物的投放密度为度9kg/

,其中螺类优选品种为田螺、活铜锈环棱螺的一种或多种,贝类优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一种或多种。
24.本优选实施例所述动物滤床下方的河床上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铺设在河床上孔径为0.01

0.03mm的盘式曝气头5,所述曝气头通过输气管连接有功率为4.5kw的罗茨风机,通过曝气不仅能够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气还可以防止池内悬
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溶解氧的接触,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进而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体治理系统后期的运营维护只需要定期打捞表层生态绿毯上的沉水植物,人工在岸边清理即可,不需要辅以船只进入河道内清理,运营难度及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26.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以及沿固定支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生态绿毯(2),所述生态绿毯包括定植网以及种植在定植网上端面沉水植物;微生物附着基(3),所述微生物附着基包括若干个悬挂在定植网下端面的生物填料;以及动物滤床(4),所述动物滤床包括缠绕在固定支架上的防护过滤网以及设置在网内的水生贝类或螺类动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三层水平设置的矩形框架以及若干个竖直插入河床用于连接三层矩形框架的支杆,该支杆插入河床的深度不小于1.0m,所述矩形框架和支杆均采用镀锌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中顶层矩形框架与中间层矩形框架的间距不小于1.0m,中间层矩形框架与底层矩形框架的间距不小于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网采用固定在顶层矩形框架内孔径为5.0
±
0.1mm的不锈钢丝网,所述沉水植物采用粉绿狐尾藻,所述粉绿狐尾藻的种植密度为80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附着基(3)采用直径为80mm的绳型生物填料,布置密度为25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过滤网包括沿中间层矩形框与底层矩形框组成的长方体框架四周以及在长方体框架内水平且间隔50
±
5cm设置的不锈钢丝网,所述不锈钢丝网的孔径为5.0
±
0.1mm,每层水平设置的所述贝类、螺类动物的投放密度为度9k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滤床(4)下方的河床上还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铺设在河床上孔径为0.01

0.03mm的微孔盘式曝气头(5),所述曝气头通过输气管连接有曝气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生物水体治理系统,包括固定支架以及沿固定支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生态绿毯、微生物附着基、以及动物滤床,所述生态绿毯包括定植网以及种植在定植网上端面沉水植物;所述微生物附着基包括若干个悬挂在定植网下端面的绳型生物填料;所述动物滤床包括缠绕在固定支架上的矩形防护过滤网以及设置在网内的水生贝类、螺类动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支架自上而下布置生态绿毯、微生物附着基、动物滤床、管道曝气构成垂直的水体治理系统,适用于水位深且水质差的行洪河道,通过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净化作用,提升水质的同时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且后期运营维护更加方便。运营维护更加方便。运营维护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童 汪向阳 阮慧林 王猛 夏明升 李鹏程 李中玉 戴岩 陈斌 刘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3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