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症护理中的气道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症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症护理中的气道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2.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加热后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温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粘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临床应用得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气道湿化装置的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在病人的需要进行护理时,可选择最适合的气道湿化装置对其治疗,目前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气道湿化由护理人员人工操作,需要利用输液管和输液针头将湿化液送入气管导管继而送入呼吸道,而送液过程一般是手动挤压湿化液袋,送液剂量不均匀,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护理中的气道湿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护理中的气道湿化装置,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部底面固定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右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机构、注液机构和气体加热机构;
5.所述注液机构包括两个注液管、注液筒、两个单向阀、波纹管、固定板、调节杆和凸轮,所述注液筒竖直设置在工作箱内部,所述固定板和波纹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注液筒内部,所述波纹管底端与注液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面与波纹管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顶面与注液筒内部顶面之间竖直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调节杆底端与固定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顶端贯穿注液筒延伸至注液筒上方,两个所述注液管分别贯通设置在注液筒左右两侧,左侧所述注液管另一端与雾化器内部贯通设置,右侧所述注液管另一端贯穿工作箱延伸至工作箱外侧。
6.优选的,所述工作箱正面铰接设置有箱门,所述工作箱底面四角均匀固定设置有固定脚,所述工作箱顶面设置有提手。
7.优选的,所述空气过滤机构包括进气框、加热网、过滤网一、电机、送气筒、螺旋杆、过滤网二、三通接头和气管导管,所述进气框水平设置在工作箱内部,所述进气框左右贯通设置,所述进气框一端与工作箱内壁贯通设置,所述加热网和过滤网一左右竖直固定设置在进气框内部,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工作箱内壁上,所述送气筒水平固定设置在工作箱内部顶面,所述螺旋杆水平设置在送气筒内部,所述螺旋杆一端贯穿送气筒与电机输出杆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二套设在螺旋杆表面,所述过滤网二侧面与送气筒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加热网、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将外界空气进行高温杀菌除尘,且设置螺旋杆转动,持续输送干净空气。
8.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竖直设置在工作箱内部,所述三通接头底端与雾化器顶端贯通设置,所述三通接头一端与送气筒侧面贯通设置,所述气管导管一端与三通接头另一端贯通设置,所述气管导管另一端贯穿工作箱延伸至工作箱外侧。
9.优选的,所述凸轮固定套设在螺旋杆表面,所述调节杆顶端水平固定设置有挤压板,所述凸轮底面与挤压板顶面接触,两个所述单向阀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注液管靠近注液筒一端内部,利用电机转动,使凸轮转动对调节杆循环挤压,使加湿液能够定量向雾化器内部进行注液,取代人工挤压,减少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10.优选的,所述气体加热机构包括送氧管、固定框、金属套、加热线,所述送氧管左端与雾化器底端贯通设置,所述固定框水平固定设置在工作箱内部底面,所述金属套左右固定贯穿固定框设置,所述加热线依次缠绕设置在金属套表面,所述金属套内壁与加热线之间均匀填充有保温层,所述送氧管另一端贯穿金属套延伸至工作箱外侧,所述送氧管表面与金属套内壁固定连接,利用加热线对氧气进行加热,增强病人舒适度。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框顶面与注液筒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由保温棉材料制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重症护理中的气道湿化装置,通过设置注液机构,利用电机转动,使凸轮转动对调节杆循环挤压,使加湿液能够定量向雾化器内部进行注液,取代人工挤压,减少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空气过滤机构,通过加热网、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将外界空气进行高温杀菌除尘,且设置螺旋杆转动,持续输送干净空气;通过加热机构,利用加热线对氧气进行加热,增强病人舒适度,且该技术中所采用的雾化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解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区放大图。
17.图中:1工作箱、101箱门、102固定脚、2雾化器、3空气过滤机构、301进气框、302加热网、303过滤网一、304电机、305送气筒、306螺旋杆、307过滤网二、308三通接头、309气管导管、4注液机构、401注液管、402注液筒、403单向阀、404波纹管、405固定板、406调节杆、407凸轮、5气体加热机构、501送氧管、502固定框、503金属套、504加热线、505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重症护理中的气道湿化装置,包括工作箱1,工作箱1正面铰接设置有箱门101,工作箱1底面四角均匀固定设置有固定脚102,工作箱1顶面设置有提手,工作箱1内部底面固定设置有雾化器2,雾化器2右侧从上往
下依次设置有空气过滤机构3、注液机构4和气体加热机构5;
20.注液机构4包括两个注液管401、注液筒402、两个单向阀403、波纹管404、固定板405、调节杆406和凸轮407,注液筒402竖直设置在工作箱1内部,固定板405和波纹管404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注液筒402内部,波纹管404底端与注液筒402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板405底面与波纹管404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板405顶面与注液筒402内部顶面之间竖直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调节杆406底端与固定板405顶面固定连接,调节杆406顶端贯穿注液筒402延伸至注液筒402上方,两个注液管401分别贯通设置在注液筒402左右两侧,左侧注液管401另一端与雾化器2内部贯通设置,右侧注液管401另一端贯穿工作箱1延伸至工作箱1外侧,凸轮407固定套设在螺旋杆306表面,调节杆406顶端水平固定设置有挤压板,凸轮407底面与挤压板顶面接触,两个单向阀403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注液管401靠近注液筒402一端内部,利用电机304转动,使凸轮407转动对调节杆406循环挤压,使加湿液能够定量向雾化器2内部进行注液,取代人工挤压,减少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1.空气过滤机构3包括进气框301、加热网302、过滤网一303、电机304、送气筒305、螺旋杆306、过滤网二307、三通接头308和气管导管309,进气框301水平设置在工作箱1内部,进气框301左右贯通设置,进气框301一端与工作箱1内壁贯通设置,加热网302和过滤网一303左右竖直固定设置在进气框301内部,电机304固定设置在工作箱1内壁上,送气筒305水平固定设置在工作箱1内部顶面,螺旋杆306水平设置在送气筒305内部,螺旋杆306一端贯穿送气筒305与电机304输出杆固定连接,过滤网二307套设在螺旋杆306表面,过滤网二307侧面与送气筒305内壁固定连接,三通接头308竖直设置在工作箱1内部,三通接头308底端与雾化器2顶端贯通设置,三通接头308一端与送气筒305侧面贯通设置,气管导管309一端与三通接头308另一端贯通设置,气管导管309另一端贯穿工作箱1延伸至工作箱1外侧,通过加热网302、过滤网一303和过滤网二307将外界空气进行高温杀菌除尘,且设置螺旋杆306转动,持续输送干净空气;
22.气体加热机构5包括送氧管501、固定框502、金属套503、加热线504,送氧管501左端与雾化器2底端贯通设置,固定框502水平固定设置在工作箱1内部底面,金属套503左右固定贯穿固定框502设置,加热线504依次缠绕设置在金属套503表面,金属套503内壁与加热线504之间均匀填充有保温层505,送氧管501另一端贯穿金属套503延伸至工作箱1外侧,送氧管501表面与金属套503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框502顶面与注液筒402底面固定连接,保温层505由保温棉材料制成,利用加热线501对氧气进行加热,增强病人舒适度,且该技术中所采用的雾化器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解释。
23.使用时,通过设置注液机构4,利用电机304转动,使凸轮407转动对调节杆406循环挤压,使加湿液能够定量向雾化器2内部进行注液,取代人工挤压,减少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空气过滤机构3,通过加热网302、过滤网一303和过滤网二307将外界空气进行高温杀菌除尘,且设置螺旋杆306转动,持续输送干净空气;通过加热机构5,利用加热线501对氧气进行加热,增强病人舒适度,且该技术中所采用的雾化器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解释。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