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19: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内镜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


背景技术:

2.组织夹闭装置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常用于患者体内创面止血,例如消化道止血等。组织夹闭装置可通过内窥镜钳道送入患者体内的手术位置,并在体外实施夹闭操作,完成止血治疗。
3.典型的组织夹闭装置包括钳夹部件、导入部件以及操作部件。实际应用中,钳夹部件和导入部件可通过内窥镜钳道送入患者消化道,使钳夹部件到达患者体内的预定手术位置,再通过操作部件实施手术动作,实施的手术动作再通过导入部件传递至钳夹部件,使钳夹部件产生动作响应,对手术创面进行止血或夹闭操作。
4.在钳夹部件完成夹闭动作后,为了将导入部件取出人体,以及将钳夹部件滞留在人体中,需使将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分离,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将钳夹部件可分离连接导入部件。在钳夹部件完成夹闭动作后,通过导入部件施加一定大小的拉力,此时,由于钳夹部件已经完成闭合,钳夹部件无法产生动作,施加的拉力分布在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上,使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之间的可分离连接,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发生变形,从而使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分离。
5.由于这种分离方式的原理是,可分离连接承受的作用力达到一定力值后,发生变形,从而使得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分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钳夹部件在人体内实施夹闭动作时,会出现钳夹部件夹住较大组织或者较硬组织时,即使还未完成夹闭动作,但是,钳夹部件也会由于阻力无法继续动作,而此时,如果操作者没有及时发现钳夹部件的异常,继续通过体外的操作部件对钳夹部件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使得可分离连接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发生变形,导致夹闭动作未完成时,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提前发生分离,致使夹闭动作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以解决传统夹闭装置在夹闭动作未完成时,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提前发生分离,致使夹闭动作失败。
7.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包括:夹持部和输送部,夹持部近端与输送部远端可分离连接;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侧夹臂以及夹座;输送部包括手柄、控制线以及护套管,护套管的近端连接手柄,控制线设置在护套管内部;
8.侧夹臂设置在夹座中,侧夹臂近端连接控制线;手柄控制控制线在护套管中运动,以使侧夹臂相对于夹座运动,实现侧夹臂开合;夹持部上设置有固定连接件和分离连接件,控制线远端设置有释放器,侧夹臂末端连接释放器;
9.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固定连接件约束释放器与侧夹臂末端分离,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10.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分离连接件与释放器或侧夹臂相适应,使侧夹臂
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11.可选的,释放器与侧夹臂末端的连接方式为可变形连接;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固定连接件限制侧夹臂末端或者释放器变形,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12.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控制线带动释放器或侧夹臂末端脱离固定连接件,以实现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的分离。
13.可选的,固定连接件为滑槽结构,分离连接件为释放腔,滑槽的槽宽小于分离连接件的宽度,固定连接件与分离连接件构成阶梯槽。
14.可选的,释放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连接侧夹臂末端的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孔的远端一侧设置有第一释放口;释放器卡接在固定连接件中,在释放器从固定连接件中运动至分离连接件中后,第一释放口受挤压变形并释放第一连接轴。
15.可选的,固定连接件中设置有导向条,释放器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卡接导向条。
16.可选的,侧夹臂末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连接释放器上的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孔的近端一侧设置有第二释放口;侧夹臂上还设置有卡接块,卡接块卡接在固定连接件中,在卡接块从固定连接件中运动至分离连接件中后,第二释放口受挤压变形并释放第二连接轴。
17.可选的,固定连接件为卡扣,卡扣卡接释放器,以限制释放器变形,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分离连接件为卡块,卡块设置在夹持部近端,阻挡卡扣向夹持部近端运动,以使卡扣脱离释放器,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18.可选的,释放器与侧夹臂末端的连接方式为卡接;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固定连接件连接侧夹臂末端,且卡接释放器,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19.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分离连接件与释放器配合,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20.可选的,固定连接件为设置在侧夹臂末端的两段圆弧状卡墙,两段圆弧状卡墙之间形成的第三释放口为分离连接件;释放器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直径大于第三释放口的开口尺寸;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固定连接件卡接第三连接轴,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21.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第三连接轴处于第三释放口处,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22.可选的,固定连接件为设置在侧夹臂末端的第四连接轴,释放器上设置有弧形滑槽,弧形滑槽预留的第四释放口为分离连接件,第四连接轴直径大于第四释放口的开口尺寸;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第四连接轴卡接弧形滑槽,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23.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第四连接轴处于第四释放口处,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24.可选的,固定连接件为卡条,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卡条的卡孔;分离连接件包括弹性件和弹块,弹性件连接弹块;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卡条穿过并卡接侧夹臂末端的卡孔与释放器上的卡孔,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25.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弹块将卡条顶出释放器的卡孔,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26.可选的,侧夹臂末端设置有挂钩,释放器远端设置有挡墙和第五释放口;其中,固定连接件为挡墙,分离连接件为第五释放口;
27.夹座上设置有凸起,释放器侧面还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螺旋槽;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挂钩卡接挡墙,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28.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第五释放口旋转至挂钩处,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29.可选的,夹座上设有销轴,侧夹臂上设有运动滑槽,销轴可相对于运动滑槽滑动,以控制侧夹臂开闭。
30.可选的,夹持部还包括连接夹座的分离爪;分离爪包括连接控制线的牵引部,以及设置在牵引部上的多个可形变连接爪;
31.夹座上设有多个孔,用于固定连接爪,以及在控制线拉力增大到连接爪的形变极限时,使连接爪与夹座分离。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在实际应用中,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固定连接件约束释放器与侧夹臂末端分离,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保证侧夹臂具备较大的抓力;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分离连接件与释放器或侧夹臂相适应,保证控制线施加较小的拖拽力,即可实现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的分离。
32.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在实际应用中,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远端时,固定连接件约束释放器与侧夹臂末端分离,使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处于固定连接状态,保证侧夹臂能够对被夹组织施加较大的抓力;侧夹臂末端处于夹持部近端时,分离连接件与释放器或侧夹臂相适应,保证控制线施加较小的拖拽力,即可实现侧夹臂末端与释放器的分离。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销轴与运动滑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a-1-1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技术图3侧夹臂与释放器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a-1-2的结构示意图;
3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a-1-3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a-2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b-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b-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43.图10为本技术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b-2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1为本技术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b-3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本技术实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式b-4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部与输入部完全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离爪与连接管配合结构示意图。
48.图示说明:
49.其中,1-夹持部,11-侧夹臂,111-第一连接轴,112-第二连接孔,113-第二释放口,114-卡接块,115-运动滑槽,116-挂钩,12-夹座,121-销轴,122-凸起,13-固定连接件,131-导向条,14-分离连接件,15-分离爪,151-牵引部,152-连接爪,2-输送部,21-手柄,22-控制线,23-护套管,24-释放器,241-第一连接孔,242-第一释放口,243-导向槽,244-第二连接轴,245-第三连接轴,246-弧形滑槽,247-螺旋槽。
具体实施方式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夹子置入人体内的一端称为远端,远端主要用于对组织实施手术动作;位于体外的一端称为近端,近端主要用于手术实施者进行操作。本技术除另有说明外,各部件所称的远端都是靠近体内一侧的一端,各部件所称的近端都是指靠近体外一侧的一端。
51.为了避免组织夹闭装置在夹闭动作未完成时,钳夹部件与导入部件提前发生分离,致使夹闭动作失败。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包括:夹持部1和输送部2,所述夹持部1近端与所述输送部2远端可分离连接。
52.所述夹持部1包括至少两个侧夹臂11以及夹座12;所述输送部2包括手柄21、控制线22以及护套管23,所述护套管23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21,所述控制线22设置在所述护套管23内部。所述侧夹臂11设置在所述夹座12中,所述侧夹臂11近端连接所述控制线22;所述手柄21控制控制线22在护套管23中运动,以使侧夹臂11相对于夹座12运动,实现侧夹臂开合。
53.其中,手柄21,用于实施手术操作,是手术操作人员的直接操控部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手柄21带动控制线22运动,以控制所述夹持部1的侧夹臂11张开和闭合。
54.护套管23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21,为了适应人体消化道结构,以及内镜钳道形状,护套管23采用软质圆管结构,例如塑料软管。且其内部设有螺旋延伸的支撑弹簧,保证所述护套管23能够承受消化道侧壁组织的挤压,避免影响到内部器件的动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套管23的长度应满足能够在体外进行手术操作的距离。
55.为了实现所述侧夹臂11相对于所述夹座12的运动,如图2所示,所述夹座12上设有销轴121,所述侧夹臂11上设有运动滑槽115,所述销轴121连续穿过两个侧夹臂11的运动滑槽115,可相对于所述运动滑槽115滑动,以控制侧夹臂11开闭。
56.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销轴121固定设置在所述夹座12上,所述运动滑槽115相对于所述夹座12运动。所述运动滑槽115为了实现夹臂的闭合,可以为l形、钝角形、圆弧形等结构。实际应用中,以三臂夹为例,可以包括两个侧夹臂11和一个中间夹臂,侧夹臂11在销轴121和运动滑槽115的作用下,相对于中间夹臂产生夹持动作,以夹持组织。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侧夹臂11和中间夹臂上还设有夹闭齿,以增强侧夹臂11与中间夹臂对组织的夹持能力。
5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可以为三臂夹,也可以
是非三臂夹,如图1所示,在虚线框中展示的分别是三臂夹和双臂夹的视图。
58.所述夹持部1中还设置有固定连接件13和分离连接件14,所述控制线22远端设置有释放器24,所述侧夹臂11末端连接所述释放器24。
59.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控制线22带动所述侧夹臂11夹持厚组织闭合过程中,即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侧夹臂11还未完全闭合,被夹持的厚组织也会对侧夹臂11的闭合产生较大的阻力,此时,控制线22带动所述侧夹臂11继续闭合,由所述固定连接件13的约束作用,限制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分离,避免所述侧夹臂11未完全闭合前,所述侧夹臂11与所述控制线22提前分离,需要说明的是,侧夹臂11与控制线22分离,在实体结构上实现的是侧夹臂11与释放器24分离,实现的功能是使得控制线22与所述侧夹臂11之间的控制关系分离,下文中所说的控制线22与所述侧夹臂11分离,均是指实体结构上使侧夹臂11与释放器24分离,这里所述固定连接件13可以通过约束所述释放器24或者约束所述侧夹臂11,限制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分离,约束可以是限制所述释放器24或者所述侧夹臂11变形也可以是限制所述释放器24或者所述侧夹臂11的位置,使得所述释放器24和所述侧夹臂11末端无法达到分离状态,即,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固定连接状态,此时,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不可分离,保证所述侧夹臂11能够承受所述控制线22较大的拖拽力,从而使所述侧夹臂11能够对被夹组织施加较大的抓力,而不会出现所述侧夹臂11与所述控制线22分离的情况。
60.在所述侧夹臂11进一步闭合过程中,所述手柄21控制控制线22在护套管23中运动,以使侧夹臂11相对于夹座12运动,所述侧夹臂11末端从远端向近端运动过程中,侧夹臂11的开口逐渐变小,直至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侧夹臂11完全闭合,此时,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与所述释放器24或所述侧夹臂11相适应,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此时,体外操作端,可以根据所述控制线22的抽出长度,确定所述侧夹臂11已经闭合,只需要通过所述控制线22对所述侧夹臂11再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61.需要所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相适应,可以是分离连接件14的位置与所述释放器24或所述侧夹臂11位置相对应,也可以是,所述分离连接件14配合所述释放器24运动,使得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处于分离状态的位置,还可以是,所述分离连接件14使所述释放器24或者所述侧夹臂11,脱离所述固定连接件13的限制。
62.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固定连接件13约束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分离,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固定连接状态,保证所述侧夹臂11能够对被夹组织施加较大的抓力;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与所述释放器24或所述侧夹臂11相适应,保证所述控制线22施加较小的拖拽力,即可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63.为了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连接与分离,在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a中,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连接方式为可变形连接;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13限制所述侧夹臂11末端或者所述释放器变形,保证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线22带动所述释放器24或所述侧夹臂11末端脱离所述固定连接件13,所述侧夹臂11末端或者所述释放器24发生变形,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
分离。
64.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固定连接件13约束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分离,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实现方式a-1中,可以将所述固定连接件13设置为滑槽结构,将所述分离连接件14设置为释放腔,并保证所述滑槽的槽宽小于所述分离连接件14的宽度,使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与所述分离连接件14构成阶梯槽。
65.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可变形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在实现方式a-1-1中,所述释放器2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41,所述第一连接孔241连接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第一连接轴111,所述第一连接孔241的远端一侧设置有第一释放口242。
66.所述释放器24卡接在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中,在所述释放器24从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中运动至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中后,所述第一释放口242受挤压变形并释放所述第一连接轴111。
67.其中,如图4所示,在所述释放器24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孔241,所述第一连接孔241的一侧未闭合,开设有所述第一释放口242,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孔241的侧边可以发生变形,所述第一连接孔241的侧边卡接在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中,且所述第一连接孔24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11,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固定连接件13限制所述第一连接轴111脱离所述第一连接孔241,避免所述侧夹臂11与所述控制线22提前分离,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释放器24脱离所述固定连接件13的限制,进入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中,此时,所述第一连接孔241的侧壁能够发生变形,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轴111从所述第一释放口242中滑出,实现所述侧夹臂11与所述控制线22的分离。
68.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所述固定连接件13具备更好的导向作用,以限制所述释放器24的运动,如图5所示,在实现方式a-1-2中,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中设置有导向条131,所述释放器24上设置有导向槽243,所述导向槽243卡接所述导向条131,通过所述导向条131卡接所述导向槽243,保证所述释放器24的滑行更稳定。
69.为了实现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可变形连接,又例如,如图6所示,在实现方式a-1-3中,所述侧夹臂11末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12,所述第二连接孔112连接所述释放器24上的第二连接轴244,所述第二连接孔112的近端一侧设置有第二释放口113。所述侧夹臂11上还设置有卡接块114,所述卡接块114卡接在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中,在所述卡接块114从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中运动至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中后,所述第二释放口113受挤压变形并释放所述第二连接轴244。
70.在实现方式a-1-3中,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固定连接件13通过卡接所述卡接块114,限制所述第二连接轴244脱离所述第二连接孔112,避免所述侧夹臂11与所述控制线22提前分离,在所述侧夹臂11到达分离位置时,所述卡接块114脱离所述固定连接件13的限制,进入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中,此时,所述第二连接孔112的侧壁可以发生变形,使得所述第二连接轴244从所述第二释放口113中滑出,实现所述侧夹臂11与所述控制线22的分离。
71.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固定连接件13约束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分离,如图7所示,在实现方式a-2中,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为卡扣,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为卡块,所述卡块设置在夹持部1近端,所述卡块设置的位置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位置想适应,即,
所述释放器24从夹持部1远端向近端运动过程中,经过所述卡块后,到达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的分离位置。
72.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通过所述卡扣卡接所述释放器24,并跟随所述释放器24运动,限制所述释放器24变形,从而使得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形成固定连接。
73.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卡块的阻挡作用,所述卡扣脱离所述释放器24,在控制线22继续施加拖拽力后,所述释放器24被拉脱变形,从而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74.为了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连接与分离,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现方式b中,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连接方式为卡接;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固定连接件13连接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且卡接所述释放器24,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固定连接状态;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与所述释放器24配合,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
75.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卡接,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在实现方式b-1中,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为设置在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两段圆弧状卡墙,两段圆弧状卡墙之间形成的第三释放口为分离连接件14;所述释放器24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轴245,所述第三连接轴245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释放口的开口尺寸。
76.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第三连接轴245在一侧圆弧状卡墙区域内运动,通过卡接配合,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形成固定连接。
77.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第三连接轴245运动到两段圆弧状卡墙之间的第三释放口处,在控制线22继续施加拖拽力后,所述第三连接轴245从第三释放口中挤出,从而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78.具体的,在实现方式b-1中,图8和图9中提供了两种变形结构,在图8中,所述圆弧状卡墙是设置在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一侧表面。图9中,所述圆弧状卡墙设置在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镂空结构。
79.又例如,如图10所示,在实现方式b-2中,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为设置在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第四连接轴,所述释放器24上设置有弧形滑槽246,所述弧形滑槽246预留的第四释放口为分离连接件14,所述第四连接轴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释放口的开口尺寸;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第四连接轴沿着所述弧形滑槽246运动,通过卡接作用,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形成固定连接。
80.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第四连接轴运动至所述第四释放口处,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在控制线22继续施加拖拽力后,所述第四连接轴从第四释放口中挤出,从而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81.又例如,如图11所示,在实现方式b-3中,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为卡条,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卡条的卡孔;所述分离连接件14包括弹性件141和弹块142,所述弹性件141连接所述弹块142,具体的,所述弹性件141可采用弹簧。
82.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卡条依次穿过所述侧夹臂11末端的卡孔与所述释放器24上的卡孔,通过卡接作用,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形成固定连接。
83.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卡条一端运动到所述弹块142的位置,所述弹块142受到弹性件141的挤压作用,将所述卡条顶出所述释放器24的卡孔,在所述弹块142靠近所述侧夹臂11的一侧,设置有斜面,在控制线22继续施加拖拽力后,所述释放器24上的卡孔边沿挤压斜面,使得所述弹块脱离所述释放器24的卡孔中,从而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84.又例如,如图12所示,在实现方式b-4中,所述侧夹臂11末端设置有挂钩116,所述释放器24远端设置有挡墙和第五释放口;其中,所述固定连接件13为挡墙,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为第五释放口;所述夹座12上设置有凸起122,所述释放器24侧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凸起122配合的螺旋槽247;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挂钩116卡接所述挡墙,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固定连接状态。
85.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第五释放口旋转至所述挂钩116处,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可分离连接状态。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挂钩116卡接所述挡墙,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为固定连接。
86.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挂钩116卡接所述挡墙,是指所述挂钩116尾部的钩体与挡墙卡接,所述挂钩116与所述第五释放口相适应,是指,所述挂钩116尾部的钩体可以从所述第五释放口中释放。
87.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螺旋槽247接触并卡接所述凸起122,受所述凸起122的挤压,所述释放器24进行旋转,在所述第五释放口旋转至所述挂钩116后,控制线22继续施加拖拽力,所述挂钩116从所述第五释放口释放,从而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88.为了实现夹持部4与所述护套管23之间的可分离连接,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1还包括连接所述夹座12的分离爪15;所述分离爪15包括连接所述控制线22的牵引部151,以及设置在所述牵引部151上的多个可形变连接爪152;所述夹座12上设有多个孔,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爪152,以及在控制线22拉力增大到连接爪152的形变极限时,使所述连接爪152与夹座12分离。
89.所述控制线22上设有连接管221,所述控制线22贯穿所述连接管221;所述连接管221接触所述牵引部151以牵引所述分离爪15。本实施例中,分离爪15具有圆周方向的多个连接爪152,连接爪152可以与夹座12及护套管23上的孔部相结合,牵引部151的任意部位同时与控制线22相连接,在控制线22受拉力作用下连接爪152产生形变从而脱离夹座12与护套管23,以实现夹座12与护套管23的有效分离。
90.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抓力小释放力的夹子,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远端时,所述固定连接件13约束所述释放器24与所述侧夹臂11末端分离,使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处于固定连接状态,保证所述侧夹臂11能够对被夹组织施加较大的抓力;所述侧夹臂11末端处于所述夹持部1近端时,所述分离连接件14与所述释放器24或所述侧夹臂11相适应,保证所述控制线22施加较
小的拖拽力,即可实现所述侧夹臂11末端与所述释放器24的分离。
91.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技术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