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


背景技术:

2.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现有的集成线束在对接时,由于内部设置有多根线体,不便于集成线束的定位对接,且集成线束的开口处不能紧固夹持,为此我们对其提出改进。
3.目前市场上的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有这样的缺点:集成线束的开口处不能紧固夹持,集成线束不便定位对接和集成线束的外壁夹持时容易受损。因此要对现在的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集成线束的开口处不能紧固夹持,集成线束不便定位对接和集成线束的外壁夹持时容易受损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包括线束本体、凹槽和安装套,所述线束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上端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和上盖板的一侧共同连接有转轴,所述上盖板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限位卡扣,所述下盖板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凹槽分别开设在下盖板和上盖板靠近线束本体的一侧。
6.优选的,所述下盖板通过转轴与上盖板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通过限位卡扣与通孔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7.优选的,所述下盖板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上端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上盖板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一侧连接有挤压块。
8.优选的,所述限位卡槽的形状为“c”字型,所述限位卡槽呈等间隔分布,所述挤压块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所述挤压块的数量与限位卡槽的数量相同,所述挤压块的尺寸小于限位卡槽的开口尺寸。
9.优选的,所述安装套套设在线束本体的外部,所述安装套远离限位条的一端外壁连接有凸条,所述安装套的另一端位于通孔的内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在对下盖板和上盖板进行夹持安装时,通过翻转上盖板使限位块从下盖板上设置的固定块内部,限位块上设置的限位卡扣与固定块内的通孔相卡合,反之,用手向内挤压限位卡扣的同时向上提拉上盖板,使上盖板上设置的限位
块脱离固定块,从而便于对该集成线束的开口处进行紧固夹持;
12.(2)、该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在线束本体的下端放置下盖板,将线束本体的多股线体逐一放置在限位条上端设置的限位卡槽内,限位卡槽“c”字型的设置,对线体进行卡合限位,通过转轴翻转上盖板,固定条上设置的挤压块对限位卡槽内的线体进行挤压限位,从而便于对该集成线束定位对接;
13.(3)、该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将安装套套设在线束本体的外部,通过凸条的设置便于对安装套的移动,直至安装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安装套的设置,防止凹槽在下盖板和上盖板夹持时对线束本体造成损坏,从而便于对该集成线束的外壁起到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盖板和下盖板打开的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板和下盖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线束本体;2、下盖板;3、上盖板;4、转轴;5、限位块;6、限位卡扣;7、固定块;8、通孔;9、凹槽;10、限位条;11、限位卡槽;12、固定条;13、挤压块;14、安装套;15、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包括线束本体1、下盖板2、上盖板3、转轴4、限位块5、限位卡扣6、固定块7、通孔8、凹槽9、限位条10、限位卡槽11、固定条12、挤压块13、安装套14和凸条15,所述线束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下盖板2,所述下盖板2的上端设置有上盖板3,所述下盖板2和上盖板3的一侧共同连接有转轴4,所述上盖板3远离转轴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限位卡扣6,所述下盖板2远离转轴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8,所述凹槽9分别开设在下盖板2和上盖板3靠近线束本体1的一侧,通过下盖板2和上盖板3的设置,从而便于对线束本体1的开口处进行紧固夹持。
21.所述下盖板2通过转轴4与下盖板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5通过限位卡扣6与通孔8之间构成卡合结构,通过凹槽9的设置,从而便于下盖板2和下盖板2与线束本体1之间的安装。
22.所述下盖板2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条10,所述限位条10的上端开设有限位卡槽11,所述上盖板3的中部设置有固定条12,所述固定条12的一侧连接有挤压块13,通过限位卡槽11的设置,对线体进行卡合限位,从而便于对集成线束定位对接。
23.所述限位卡槽11的形状为“c”字型,所述限位卡槽11呈等间隔分布,所述挤压块13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等腰梯形,所述挤压块13的数量与限位卡槽11的数量相同,所述挤压块13的尺寸小于限位卡槽11的开口尺寸,通过挤压块13的设置,对限位卡槽11内的线体进
行挤压,从而便于对线体进行挤压限位。
24.所述安装套14套设在线束本体1的外部,所述安装套14远离限位条10的一端外壁连接有凸条15,所述安装套14的另一端位于通孔8的内部,通过安装套14设置在线束本体1的外壁,从而便于在下盖板2和上盖板3的安装处对线束本体1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受损。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定位对接的集成线束时,首先将安装套14套设在线束本体1的外部,通过凸条15的设置便于对安装套14的移动,直至安装套1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安装套14的设置,防止凹槽9在下盖板2和上盖板3夹持时对线束本体1造成损坏,便于对线束本体1的外壁起到防护作用,在线束本体1的下端放置下盖板2,将线束本体1的多股线体逐一放置在限位条10上端设置的限位卡槽11内,限位卡槽11“c”字型的设置,对线体进行卡合限位,通过转轴4翻转上盖板3,固定条12上设置的挤压块13对限位卡槽11内的线体进行挤压限位,从而便于对集成线束定位对接,在对下盖板2和上盖板3进行夹持安装时,通过翻转上盖板3,上盖板3上设置的限位块5滑入下盖板2上设置的固定块7内部,限位块5上设置的限位卡扣6进入固定块7内的通孔8并与之相卡合,当需要打开上盖板3时,用手向内挤压限位卡扣6,直至限位卡扣6挤压到通孔8内,同时向上提拉上盖板3,使得上盖板3上设置的限位块5脱离固定块7,通过下盖板2和上盖板3的设置,从而便于对线束本体1的开口处进行夹持。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