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多级吸收功能的填料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吸收功能的填料净化塔。


背景技术:

2.填料塔又称填充塔,是一类重要的传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气体的吸收净化。操作时,将气液两相通入塔内,在填料表面流动获得较长的接触时间,实现两相间的物质交换。填料塔以填料作为气、液接触和传质的基本构件,在理想的操作状态下,液体在填料表面呈膜状自上而下流动,气体呈连续相自下而上与液体相向流动,并且气液两相在整体上均呈活塞流流动,从而使气液两相间达到较高的传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填料塔操作时气液两相的流态易偏离理想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级吸收功能的填料净化塔。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填料净化塔包括竖向筒状的上塔体和连接在上塔体底部的蓄液池;在上塔体内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填料支撑板、第一填料压板、液体再分布器、第二填料支撑板、第二填料压板、液体分布器、挡水板;在第一填料支撑板与第一填料压板之间和在第二填料支撑板与第二填料压板之间均填充有填料;在上塔体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填料支撑板的下设有进气管;在上塔体的顶部且位于挡水板的上方设有排气口;在蓄液池和液体分布器的入口之间通过管道串联接入至少一台输液泵。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填料净化塔在工作时,待净化气体从进气管输入,在上塔体内自下而上流动,最后经挡水板去除携带的水雾后从排气口排出;吸收液储于蓄液池内,由输液泵泵送至液体分布器,在上塔体内自上而下流动,最终回流至蓄液池内。气液两相在填料表面充分接触,实现气体的净化。在上塔体内设有两级填料区,两级填料区之间设置液体在分布器对液体向下流动时的分布情况进行校正,以获得更加均匀的分布状态。其中,第一填料支撑板和第二填料支撑板均为密布有贯穿孔的隔板,其作用在于支撑填料并使液体顺利流下;第一填料压板和第二填料压板也是密布有贯穿孔的隔板,其作用在于对下方的填料施加下压力,防止填料在向上流动的气流的作用下发生浮动。
6.进一步地,填料可以选择使用空心球填料。
7.进一步地,以下提供一种优选的填料形式,该填料相较于传统的拉西环、鲍尔环等环状填料具有更强的液体分布性能,尤其是在高气体流速的测试条件下,液体在该填料表面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明显优于拉西环和鲍尔环。具体地,填料包括呈圆管状且同轴套设的内管体和外管体,还包括一组环形阵列地连接在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倾斜叶片;倾斜叶片沿径向延伸,倾斜叶片与内管体的轴向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且内管体长于外管体。
8.进一步地,内管体的长度与外管体的外径的比值较优的范围是1:1.8

2.3,可以优选为1:2;内管体的外径与外管体的内径的比值较优的范围是1:2.4

2.8,可以优选为1:
2.5。
9.进一步地,输液泵安装于蓄液池的顶部,输液泵的入口连接管道伸入到蓄液池的底部,输液泵的出口连接管道与液体分布器的入口连通。
10.进一步地,在蓄液池的顶部设有ph计口,供ph计插入测量蓄液池内液体的ph值。
11.进一步地,在蓄液池的侧壁上,靠上设有溢流口,靠下设有排液口。
12.进一步地,在上塔体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填料压板与液体分布器之间设有第一手孔;在上塔体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填料支撑板与第一填料压板之间设有第二手孔。对塔内结构进行维护作业时,位置合理的手孔可极大地方便操作。
13.进一步地,进气管从上塔体外横向穿过上塔体侧壁伸入到上塔体内,进气管位于上塔体内的一端上宽下窄形成斜向开口,防止液体灌入进气管内。
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级吸收功能的填料净化塔,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气液两相在塔内整体分布均匀,气液两相在填料表面形成稳定的接触状态,获得充分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实现较高的气体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和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17.图4、5、6为实施例2使用的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上塔体1、蓄液池2、第一填料支撑板11、第一填料压板12、液体再分布器13、第二填料支撑板15、第二填料压板16、液体分布器17、挡水板18、进气管101、排气口102、输液泵21、内管体31、外管体32、倾斜叶片33、ph计口22、溢流口23、排液口24、第一手孔103、第二手孔104。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旨在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应理解为是一种限制。
20.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理解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
“ꢀ
第一”、
“ꢀ
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
包括”或者
“ꢀ
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
连接”或者
“ꢀ
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
上”、
“ꢀ
下”、
“ꢀ
左”、
“ꢀ
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1.实施例1
22.一种具有多级吸收功能的填料净化塔,如图1至3所示,包括竖向设置且呈圆筒状的上塔体1和连接在上塔体1底部的中空长方体状的蓄液池2;在上塔体1内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填料支撑板11、第一填料压板12、液体再分布器13、第二填料支撑板15、第二填料压板16、
液体分布器17、挡水板18;在第一填料支撑板11与第一填料压板12之间和在第二填料支撑板15与第二填料压板16之间均填充有填料;在上塔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填料支撑板11的下设有进气管101;在上塔体1的顶部且位于挡水板18的上方设有排气口102;在蓄液池2和液体分布器17的入口之间通过管道串联接入一台输液泵21。
23.本实施例中,填料为

38mm规格的聚丙烯空心球填料。
24.本实施例中,输液泵21安装于蓄液池2的顶部,输液泵21的入口连接管道伸入到蓄液池2的底部,输液泵21的出口连接管道与液体分布器17的入口连通。
25.本实施例中,在蓄液池2的顶部设有ph计口22。
26.本实施例中,在蓄液池2的侧壁上,靠上设有溢流口23,靠下设有排液口24。
27.本实施例中,在上塔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填料压板16与液体分布器17之间设有第一手孔103;在上塔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填料支撑板11与第一填料压板12之间设有第二手孔104。
28.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01从上塔体1外横向穿过上塔体1侧壁伸入到上塔体1内,进气管101位于上塔体1内的一端上宽下窄形成斜向开口。
29.实施例2
30.一种具有多级吸收功能的填料净化塔,如图1至6所示,包括竖向设置且呈圆筒状的上塔体1和连接在上塔体1底部的长方体状的蓄液池2;在上塔体1内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填料支撑板11、第一填料压板12、液体再分布器13、第二填料支撑板15、第二填料压板16、液体分布器17、挡水板18;在第一填料支撑板11与第一填料压板12之间和在第二填料支撑板15与第二填料压板16之间均填充有填料;在上塔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填料支撑板11的下设有进气管101;在上塔体1的顶部且位于挡水板18的上方设有排气口102;在蓄液池2和液体分布器17的入口之间通过管道串联接入一台输液泵21。
31.本实施例中,填料由聚丙烯材料一体成型制得,具体地,填料包括呈圆管状且同轴套设的内管体31和外管体32,还包括一组环形阵列地连接在内管体31和外管体32之间的倾斜叶片33;倾斜叶片33沿径向延伸,内管体31长于外管体32。其中,内管体31的长度与外管体32的外径的比值为1:2,内管体31的外径与外管体32的内径的比值为1:2.5。
32.本实施例中,输液泵21安装于蓄液池2的顶部,输液泵21的入口连接管道伸入到蓄液池2的底部,输液泵21的出口连接管道与液体分布器17的入口连通。
33.本实施例中,在蓄液池2的顶部设有ph计口22。
34.本实施例中,在蓄液池2的侧壁上,靠上设有溢流口23,靠下设有排液口24。
35.本实施例中,在上塔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填料压板16与液体分布器17之间设有第一手孔103;在上塔体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填料支撑板11与第一填料压板12之间设有第二手孔104。
36.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01从上塔体1外横向穿过上塔体1侧壁伸入到上塔体1内,进气管101位于上塔体1内的一端上宽下窄形成斜向开口。
37.显然,以上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其他实施例,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