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顶升机构的地牛叉车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7: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牛叉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已有的地牛叉车的顶升机构是由四个液压缸顶升,也有是在叉体两侧布置两组电机减速机,通过丝杆推动连杆顶升机构。无论是上述液压缸顶升还是电机减速器,均是在地牛叉车的叉体部分进行布置。但是,由于地牛叉车的叉体整体高度不得高于托盘的镂空缺口,这种将顶升动力结构布置叉体内的方式电机及减速机大小都受到约束,从而承载不能超过一吨,且两组电机减速机达到同步运行的控制要求较高,安装或磨损误差均会带来两个车体内顶升机构运行不同步的缺陷。
3.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顶升机构的地牛叉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及减速机大小受限的问题,同时解决两个顶升机构与进行不同步的问题。
5.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用于搬运地面托盘的地牛叉车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顶升机构的地牛叉车,包括顶升电机、由顶升电机驱动而转动的横轴、顶升机构及同时驱动顶升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横轴位于顶升电机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下延伸的导槽,位于导槽内的导柱、自导槽外表面前端向前延伸出的连接部、上连杆、下连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及拉杆;所述每个顶升板固定在一个导柱上端,所述上连杆的上端铰接于顶升板的侧缘,上连杆的下端铰接于连接板上;下连杆的上端铰接于连接板上,下连杆的下端铰接于连接部上;且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通过同一个铰接轴与连接板铰接;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于横轴上,拉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的后端铰接,连接板在叉体内自后向前延伸;当横轴转动时,拉杆随横轴转动而带动连接板向前移动或者向后移动。
7.进一步的,包括车头及自车头前端面向前延伸的两个叉体;所述两个叉体上表面均设有顶升板;驱动机构位于车头内,顶升机构位于叉体内。
8.进一步的,每个叉体内的连接板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板平行的前后延伸,且所述导槽位于两个连接板之间。
9.进一步的,顶升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链轮,横轴上设有从动链轮,主动链轮通过一个链条或皮带带动从动链轮及横轴转动。
10.进一步的,每个叉体内设有两个顶升板,该两个顶升板一前一后设置;两个叉体内均设有两个顶升机构,两个顶升机构的上连杆与下连杆均铰接于连接板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叉体上覆盖有沿着叉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同时安装在同一个叉体中的两个顶升板上。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一组电机减速机通过链条带动一组轴系,分别转动轴
端部的两组连杆结构,从而实现同步顶升和下降,升降平稳,控制难度低。
13.进一步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动力机构放置于车头内,可以有效提高减速机的速比,仅用一组电机减速机,便提高了地牛叉车的整体承载,承载可高达1.5吨。相对于液压式顶升,本实用新型机械式顶升可以做到免维护,顶升响应快,无污染等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牛叉车的立体图,并展示了叉体位于托盘底部镂空处时的状态。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牛叉车的侧视图。
16.图3是地牛叉车内顶升机构与驱动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17.图4是图3的俯视图。
18.图5是图4中a

a方向剖视图。
19.图6是图4中b

b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顶升机构的地牛叉车,包括车头100及自车头100前端面向前延伸的两个叉体200。车头下方设有车头车轮101,叉体下方设有叉体车轮102。所述叉体200上覆盖有沿着叉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承载板300。所述两个叉体200上表面均设有两个顶升板400,该两个顶升板400一前一后设置;所述承载板300同时安装在同一个叉体200中的两个顶升板400上。所述车头100内设有顶升电机110、由顶升电机110驱动而转动的横轴111,所述横轴111的两端位置分别位于两个叉体200的后端。所述顶升电机110位于横轴111上方,顶升电机110的输出轴设有主动链轮112,横轴111上设有从动链轮113,主动链轮112通过一个链条或皮带114带动从动链轮113及横轴111转动。
21.所述两个叉体200内均设有两个顶升机构及同时驱动两个顶升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上下延伸的导槽210,位于导槽210内的导柱211、自导槽210外表面前端向前延伸出的连接部212、上连杆213、下连杆21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220及拉杆221。所述每个顶升板400固定在一个导柱211上端。所述上连杆213的上端铰接于顶升板400的侧缘,上连杆213的下端铰接于连接板220上。下连杆214的上端铰接于连接板220上,下连杆214的下端铰接于连接部212上,即下连杆214的下端始终是固定的。且所述上连杆213与下连杆214通过同一个铰接轴与连接板220铰接。所述拉杆221的一端固定于横轴111上,拉杆221的另一端与连接板220的后端铰接。连接板220在叉体内自后向前延伸。当横轴111转动时,拉杆221随横轴111转动。此时由于拉杆221自身的向前或向后的摆动,使拉杆221与连接板220铰接的一端会带动连接板220向前移动或者向后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保持连接板移动的稳定,每个叉体内的连接板220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板220平行的前后延伸,且所述导槽210位于两个连接板220之间。
22.连接板220向前移动时,上连杆213、下连杆214与连接板220的连接点向前移动。此时,上连杆213、下连杆214之间的夹角变小,即上连杆213的上端与下连杆214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应当缩短,而导柱211在导槽210的限制下只能上下移动,故导柱211此时向下移动而实现上连杆213、下连杆214之间的夹角变小的状态。而顶升板400随着导柱211向下移动,从而
实现顶升板400的下降。相反的,连接板220向后移动时,上连杆213、下连杆214与连接板220的连接点向后移动,使顶升板400与导柱211在导槽210限制下而向上移动,从而实现顶升板400的上升。而由于一个叉体内的两个顶升机构结构(包括尺寸)均相同,且同时由同一个驱动机构,即同一个连接板220前后移动而驱动,故两个顶升机构中的顶升板400同时上升且同时下降,且以相同的速率上升或下降相同的距离。而进一步的,由于两个叉体200内的拉杆221与连接板220均由同一个横轴111的转动而驱动,故由于两个叉体内的顶升机构均相同,故两个叉体内的所有顶升板400同时上升且同时下降,且以相同的速率上升或下降相同的距离。
23.故,经过上述的顶升机构及驱动机构,能够使两个叉体200上覆盖的承载板300同时以相同速率上升或下降至相同高度。如图1所示,当叉体200位于与叉车配合的托盘500底部镂空处501后,承载板300上升而将托盘托起,从而可以通过该地牛叉车的行走将托盘移动。
2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