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1: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交通预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镇人流量的大幅度增加,每当上班、下班或者旅游高峰季城市轨道会受到密集人流量的巨大冲击,往往道路轨道上的人群会闯红灯,人群不守规则会导致道路上过往的车辆严重堵塞,同时由于部分地区交警警力匮乏,因此就需要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
3.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型的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现有的装置往往只是采用独立的交通灯对过往人群和车辆给与提示,但是现有的十字路口受到来往人群影响,往往会导致来往车辆拥堵,此外部分地区警力有限,不能有效的规划人群按红绿灯的指示过往,同时现有十字路口路段的人行道路在夜晚很难提示远方来往车辆,很不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包括外部主桩,所述外部主桩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面活动连接有辅助底板,所述辅助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所述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辅助支桩,所述外部主桩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相对分布的警示标,所述限位杆的外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遮阳板,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交通灯,所述机箱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外部主桩的底部固定连接棱台固定基座,且棱台固定基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螺母,所述固定基座的顶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孔洞,且外部主桩底部棱台固定基座内部的固定螺母与固定基座顶部的孔洞相互适配。
7.优选的,所述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的外部开设有矩形槽口,所述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外侧槽口的内壁开设有相对分布的圆形凹槽,所述升降杆的一端开设有向外凸起的横杆,且升降杆一端向外凸起的横杆与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外侧槽口内壁的圆形凹槽相互对应。
8.优选的,所述主动轴的外部缠绕有拉索,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卡块,且拉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卡块的顶面,所述主动轴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折角摇杆,所述主动轴内部折角摇杆的一端穿过并延伸至定位板的外部。
9.优选的,所述限位杆是由子杆和主杆制成,所述外部主桩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固定
螺母,所述外部主桩外部固定螺母的一端与限位杆的主杆为活动连接,所述警示标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对称分布的警示标示。
10.优选的,所述遮阳板的两端开设有金属圆环,且金属圆环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螺母,所述机箱的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相对分布的探照灯,所述交通灯为现有设备。
11.所述辅助支桩包括:
12.桩体;
13.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开设于所述桩体底端位置,所述第一腔体呈l型设置;
14.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开设于所述桩体内,并且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一侧;
15.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置;
16.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于所述桩体顶端,所述第一凹槽槽底端并列开设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
17.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底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18.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竖直布置,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
19.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20.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带轮下方;
21.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底端,并且所述第二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设置;
22.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二带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带轮连接;
23.第一滑轴,所述第一滑轴通过花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顶端外侧;
24.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轴顶端;
25.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水平布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上方,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并且所述第三转轴一端穿设所述桩体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26.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
27.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延伸端;
28.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底端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槽底端,所述第四转轴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四转轴外侧设置有若干螺纹;
29.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安装于所述第四转轴上,并且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
30.第五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底端,并且所述第五转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凹槽设置,所述第五转轴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凹槽内;
31.第二滑轴,所述第二滑轴通过花键连接于所述第五转轴外侧;
32.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轴上,并且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33.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轴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与所述第二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另一侧布置若干卡齿;
34.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轴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滑动连接;
35.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于第三腔体内,并且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连接;
36.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壁侧端,所述第二电机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37.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
38.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第六转轴上;
39.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壁,并且所述第七转轴与所述第六转轴垂直设置;
40.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七转轴上,并且所述第六锥齿轮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连接;
41.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七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六锥齿轮一侧,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连接块侧面卡齿啮合连接;
42.线轮,所述线轮安装于所述第五转轴在第三凹槽内的延伸端。
43.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桩还包括:
44.第一扣板,所述第一扣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侧壁,所述第一扣板一侧设有螺母,所述第四转轴穿设所述螺母内圈设置;
45.滑槽,所述滑槽水平开设于所述第一扣板底端;
46.第二扣板,所述第二扣板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47.弹簧,所述弹簧抵触连接于所述第二扣板与所述滑槽槽底端;
48.拉紧线,所述拉紧线穿设所述桩体设置,所述拉紧线一端缠绕于所述线轮,所述拉紧线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扣板与所述第二扣板连接。
49.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桩外侧设有相机和警报器,通过相机对人行道进行拍摄,通过警报器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预警,对行人闯红灯检测及预警方法如下:
50.步骤1:通过相机对预警装置正对方向的人行道进行拍摄,获取人行道帧存图像,并将图像传回至控制模块;
51.步骤2:对获取的图像中,行人的位置p点进行坐标换算,假定相机光轴与图像的交点位于帧存图像的中心点,则计算p点对应在图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y)点坐标为:
[0052][0053]
其中,(u,v)为行人检测时行人包围框底边中心帧存坐标,u
x
、u
y
为相机靶面单位像素的尺寸规格,根据相机型号确定;
[0054]
步骤3: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计算预警装置距离人行道上行人的纵向距离a和横向距离b为:
[0055][0056]
其中,f为相机的焦距,h为相机的安装高度;
[0057]
步骤4:分别提取前后两个时刻检测出的行人位置坐标,在图像坐标系中分别为p0(x0,y0)和p1(x1,y1),计算行人运动方向与人行道方向的夹角θ为:
[0058][0059]
步骤5: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判断,控制模块根据判断结果对警报器进行控制:
[0060][0061]
其中,fru表示控制结果,a0表示人行道预设长度值,b0表示人行道预设宽度值,行人通过人行道时在长度为a0,宽度为b0的范围内行走,θ0为行人运动方向与人行道方向的预设夹角阈值,在夹角为θ0范围内判断为行人沿人行道方向行走,c表示警报器报警,d表示警报器停止报警。
[006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63]
1、该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通过在固定基座的顶部活动连接对称分布的外部主桩,且将两处外部主桩设置为直角对称,并在外部主桩的内部活动连接限位杆,利用限位杆顶端固定连接交通灯,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同时对道路两侧路口进行指示,进而解决了现有装置只能对单一道路进行指示的问题。
[0064]
2、该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通过在限位杆的辅助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并在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的内部活动连接升降杆,且在第一台板和第二台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对称分布的定位板,同时在定位板的内侧活动连接主动轴,利用主动轴外部的拉索和升降杆进行固定连接,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辅助交警队过往人群进行指示疏导,进而解决了现有装置不能阻拦人群闯红灯的问题。
[0065]
3、该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通过在限位杆的外部固定连接对称分布的警示标,且在警示标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反光警示标示,同时在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机箱,且在机箱的外侧固定连接相对分布的探照灯,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在夜晚可以对远处行驶的车辆给与警示,同时避免了人行道上的人碰撞到该装置,进而避免了夜晚交通灯附近没有警示光源的问题。
[0066]
4、该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通过辅助支桩实现了升降杆的夹紧和固定,在升降杆下落后锁定于第一凹槽内,防止升降杆被人为抬升,提高预警装置的有效性,同时能够适应大风天气,避免升降杆自由端在风力作用下与辅助支桩产生碰撞,减少了升降杆的损坏,从而延长升降杆的使用寿命,保证预警装置使用时安全可靠。
[0067]
5、该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通过行人闯红灯检测及预警方法,实时监控红灯时人行道上行人状态,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检测判断,并通过警报器对闯红灯行为进行
预警,为交警指挥交通进行提示,防止交警没有及时观察到闯红灯行为,降低交警的观察难度,提高预警装置的警示性能,有效控制行人的闯红灯行为。
附图说明
[0068]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69]
图2为本发明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70]
图3为本发明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0071]
图4为本发明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72]
图5为本发明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73]
图6为本发明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的辅助支桩结构示意图。
[0074]
图中:1、外部主桩;2、固定基座;3、辅助底板;4、第一台板;5、第二台板;6、定位板;7、主动轴;8、升降杆;9、辅助支桩;10、限位杆;11、警示标;12、遮阳板;13、机箱;14、交通灯;90、桩体;901、第一腔体;902、第二腔体;903、第三腔体;904、第一凹槽;905、第二凹槽;906、第三凹槽;907、第一电机;908、第一转轴;909、第一带轮;910、第一齿轮;911、第二转轴;912、第二带轮;913、第一滑轴;914、第一锥齿轮;915、第三转轴;916、第二锥齿轮;917、第三锥齿轮;918、第四转轴;919、第四锥齿轮;920、第五转轴;921、第二滑轴;922、第二齿轮;923、第一连接块;924、第二连接块;925、连接板;926、第二电机;927、第六转轴;928、第五锥齿轮;929、第七转轴;930、第六锥齿轮;931、第三齿轮;932、线轮;933、第一扣板;934、滑槽;935、第二扣板;936、弹簧;937、拉紧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76]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包括外部主桩1,外部主桩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基座2,外部主桩1的底部固定连接棱台固定基座,且棱台固定基座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螺母,固定基座2的顶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孔洞,且外部主桩1底部棱台固定基座内部的固定螺母与固定基座2顶部的孔洞相互适配,通过将外部主桩1的底部固定连接棱台固定基座,并在棱台固定基座的内部活动连接固定螺母,且将固定基座2掩埋在地面以下,利用棱台固定基座内部的固定螺母将外部主桩1稳定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基座2的顶部,能够保证了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了该装置的及时拆卸和便于安装,固定基座2的顶面活动连接有辅助底板3,辅助底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定位板6,定位板6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主动轴7,通过在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对称分布的定位板6,且在定位板6的内侧活动连接主动轴7,利用主动轴7的转动来控制升降杆8的升起,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及时的开闸和放闸,主动轴7的外部缠绕有拉索,升降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卡块,且拉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卡块的顶面,主动轴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折角摇杆,主动轴7内部折角摇杆的一端穿过并延伸至定位板6的外部,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杆8,通过在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的内部活动连接升降杆8,并在升降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拉索,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快
速的实现升降杆8的升高和下降,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的外部开设有矩形槽口,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外侧槽口的内壁开设有相对分布的圆形凹槽,升降杆8的一端开设有向外凸起的横杆,且升降杆8一端向外凸起的横杆与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外侧槽口内壁的圆形凹槽相互对应,升降杆8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辅助支桩9,通过在升降杆8的一端开设向外凸起的横杆,利用横杆将升降杆8稳定的固定在第一台板4和第二台板5的内部,同时在升降杆8的外部活动连接辅助支桩9,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对升降杆8提供有效的支撑力,确保了人群不会将升降杆8挤压弯折,外部主桩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相对分布的警示标11,限位杆10是由子杆和主杆制成,外部主桩1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母,外部主桩1外部固定螺母的一端与限位杆10的主杆为活动连接,通过在外部主桩1的外部活动连接固定螺母,利用固定螺母控制限位杆10主杆的升降,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对不同区域和不同限高的路段进行针对性匹配,警示标11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对称分布的警示标示,限位杆10的外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遮阳板12,通过在限位杆10子杆的外部固定连接对称分布的警示标11,并在警示标11的外部固定连接相对分布的警示标示,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在夜晚提示远方车辆注意减速行驶,限位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13,机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交通灯14,机箱13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遮阳板12的两端开设有金属圆环,且金属圆环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螺母,机箱13的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相对分布的探照灯,交通灯14为现有设备,通过在机箱13外部的两侧固定连接对称分布的探照灯,并在限位杆10子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呈九十度角分布的交通灯,能够保证了该装置可以为过往人群在夜晚提供警示作用。
[0077]
工作原理:该城市轨道交通用预警装置,使用时,交警需要将该装置放置在轨道交通中十字路口的人行横道边,然后交警需要站立在遮阳板12的底部,然后根据不同城市限高情况,将外部主桩1外部的固定螺母顺时针转动使得外部主桩1和限位杆10之间松动,然后将限位杆10适当地升高并固定,然后交警需要根据交通灯14的显示来控制主动轴7内部固定连接的摇杆,并转动摇杆使得升降杆8稳定的升起,然后指导人群来往,等对向红灯显示时,交警需要转动主动轴7内部的摇杆,使得升降杆8稳定下降,如此即可。
[0078]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辅助支桩9包括:
[0079]
桩体90;
[0080]
第一腔体901,所述第一腔体901开设于所述桩体90底端位置,所述第一腔体901呈l型设置;
[0081]
第二腔体902,所述第二腔体902开设于所述桩体90内,并且所述第二腔体90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901一侧;
[0082]
第三腔体903,所述第三腔体903连通所述第一腔体901和第二腔体902设置;
[0083]
第一凹槽904,所述第一凹槽904开设于所述桩体90顶端,所述第一凹槽904槽底端并列开设第二凹槽905和第三凹槽906;
[0084]
第一电机907,所述第一电机907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901内壁底端,所述第一电机907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0085]
第一转轴908,所述第一转轴908竖直布置,所述第一转轴908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907输出端,所述第一转轴908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901内壁;
[0086]
第一带轮909,所述第一带轮909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908上;
[0087]
第一齿轮910,所述第一齿轮910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908上,并且所述第一齿轮910位于所述第一带轮909下方;
[0088]
第二转轴911,所述第二转轴911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901内壁底端,并且所述第二转轴911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908设置;
[0089]
第二带轮912,所述第二带轮912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911上,并且所述第二带轮912通过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带轮909连接;
[0090]
第一滑轴913,所述第一滑轴913通过花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911顶端外侧;
[0091]
第一锥齿轮914,所述第一锥齿轮914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轴913顶端;
[0092]
第三转轴915,所述第三转轴915水平布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914上方,所述第三转轴915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901内壁,并且所述第三转轴915一端穿设所述桩体90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905内;
[0093]
第二锥齿轮916,所述第二锥齿轮916安装于所述第三转轴911位于所述第一腔体901的一侧;
[0094]
第三锥齿轮917,所述第三锥齿轮917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915延伸端;
[0095]
第四转轴918,所述第四转轴918底端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905槽底端,所述第四转轴918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904内,所述第四转轴918外侧设置有若干螺纹;
[0096]
第四锥齿轮919,所述第四锥齿轮919安装于所述第四转轴918上,并且所述第四锥齿轮919与所述第三锥齿轮917啮合连接;
[0097]
第五转轴920,所述第五转轴920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901内壁底端,并且所述第五转轴920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腔体901、第二腔体902和第三凹槽906设置,所述第五转轴920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凹槽906内;
[0098]
第二滑轴921,所述第二滑轴921通过花键连接于所述第五转轴920外侧;
[0099]
第二齿轮922,所述第二齿轮922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轴921上,并且所述第二齿轮922与第一齿轮910啮合连接;
[0100]
第一连接块923,所述第一连接块92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轴921外侧,所述第一连接块923一侧与所述第二腔体90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923另一侧布置若干卡齿;
[0101]
第二连接块924,所述第二连接块92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轴913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块924与所述第一腔体901内壁滑动连接;
[0102]
连接板925,所述连接板925滑动连接于第三腔体903内,并且所述连接板92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块923和第二连接块924连接;
[0103]
第二电机926,所述第二电机926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902内壁侧端,所述第二电机926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923设置,所述第二电机926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0104]
第六转轴927,所述第六转轴927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926输出端;
[0105]
第五锥齿轮928,所述第五锥齿轮928连接于所述第六转轴927上;
[0106]
第七转轴929,所述第七转轴929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902内壁,并且所述第七转轴929与所述第六转轴927垂直设置;
[0107]
第六锥齿轮930,所述第六锥齿轮930安装于所述第七转轴929上,并且所述第六锥齿轮930与所述第五锥齿轮928啮合连接;
[0108]
第三齿轮931,所述第三齿轮931安装于所述第七转轴929上,并且所述第三齿轮931位于所述第六锥齿轮930一侧,所述第三齿轮931与所述第一连接块923侧面卡齿啮合连接;
[0109]
线轮932,所述线轮932安装于所述第五转轴920在第三凹槽906内的延伸端。
[0110]
其中,所述辅助支桩9还包括:
[0111]
第一扣板933,所述第一扣板93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904侧壁,所述第一扣板933一侧设有螺母,所述第四转轴918穿设所述螺母内圈设置;
[0112]
滑槽934,所述滑槽934水平开设于所述第一扣板933底端;
[0113]
第二扣板935,所述第二扣板935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934内;
[0114]
弹簧936,所述弹簧936抵触连接于所述第二扣板934与所述滑槽934槽底端;
[0115]
拉紧线937,所述拉紧线937穿设所述桩体90设置,所述拉紧线937一端缠绕于所述线轮932,所述拉紧线937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扣板933与所述第二扣板935连接。
[011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17]
预警装置使用时,升降杆8下降落入辅助支桩9的第一凹槽904内,并位于第一扣板933和第二扣板935围设形成的空间内,此时,启动第一电机907,第一电机907正转,驱动第一转轴908和第一齿轮910转动,第一齿轮910与第二齿轮922啮合,带动第二齿轮922和第五转轴920转动,从而带动线轮932转动将拉紧线937收紧,拉紧线937拉动第二扣板935沿滑槽934内壁滑动,将第一扣板933与第二扣板935之间收拢,从而将升降杆8限制于第一扣板933与第二扣板935之间;然后启动第二电机926正转,第二电机926驱动第六转轴927带动第五锥齿轮928转动,第五锥齿轮928与第六锥齿轮930啮合,带动第七转轴929和第三齿轮931同步转动,第三齿轮931转动驱动第一连接块92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块924向上移动,第一连接块923带动第二滑轴913向上移动,使第一齿轮910与第二齿轮922脱离接触,第二连接块924向上移动带动第一滑轴913向上移动,使第一锥齿轮914与第二锥齿轮916接触,此时,启动第一电机907带动第一带轮909转动,第二带轮912在同步带连接下同步转动,使第二转轴911带动第一锥齿轮914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917和第四锥齿轮919转动,使第四转轴918同步转动,第四转轴918与第一扣板933上螺母螺接,从而使第一扣板933竖直向下移动,将升降杆8紧固于第一凹槽904内。当升降杆8抬起时,将第一电机907反转,回到初始位置后,将第二电机926反转,使第一电机907驱动线轮932反转,将拉紧线937放开,在弹簧936作用下,将第二扣板935复位即可。
[0118]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辅助支桩9实现了升降杆8的夹紧和固定,在升降杆8下落后锁定于第一凹槽904内,防止升降杆8被人为抬升,提高预警装置的有效性,同时能够适应大风天气,避免升降杆8自由端在风力作用下与辅助支桩9产生碰撞,减少了升降杆8的损坏,从而延长升降杆8的使用寿命,保证预警装置使用时安全可靠。
[0119]
其中,所述辅助支桩9外侧设有相机和警报器,通过相机对人行道进行拍摄,通过警报器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预警,对行人闯红灯检测及预警方法如下:
[0120]
步骤1:通过相机对预警装置正对方向的人行道进行拍摄,获取人行道帧存图像,并将图像传回至控制模块;
[0121]
步骤2:对获取的图像中,行人的位置p点进行坐标换算,假定相机光轴与图像的交点位于帧存图像的中心点,则计算p点对应在图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y)点坐标为:
[0122][0123]
其中,(u,v)为行人检测时行人包围框底边中心帧存坐标,u
x
、u
y
为相机靶面单位像素的尺寸规格,根据相机型号确定;
[0124]
步骤3: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计算预警装置距离人行道上行人的纵向距离a和横向距离b为:
[0125][0126]
其中,f为相机的焦距,h为相机的安装高度;
[0127]
步骤4:分别提取前后两个时刻检测出的行人位置坐标,在图像坐标系中分别为p0(x0,y0)和p1(x1,y1),计算行人运动方向与人行道方向的夹角θ为:
[0128][0129]
步骤5: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判断,控制模块根据判断结果对警报器进行控制:
[0130][0131]
其中,fru表示控制结果,a0表示人行道预设长度值,b0表示人行道预设宽度值,行人通过人行道时在长度为a0,宽度为b0的范围内行走,θ0为行人运动方向与人行道方向的预设夹角阈值,在夹角为θ0范围内判断为行人沿人行道方向行走,c表示警报器报警,d表示警报器停止报警。
[013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33]
在预警装置使用时,交警根据交通灯情况指导人群来往,对于少部分行人会有绕过预警装置闯红灯的行为,通过在辅助支桩9外侧设置相机和警报器,在红灯时,通过相机对人行道进行拍摄,获取人行道图像,通过控制模块对行人位置坐标进行换算,并计算得出预警装置距离人行道上行人的纵向距离a和横向距离b,当行人处于人行道预设长度值和宽度值时表明行人处于人行道行走范围内,然后通过前后两个时刻行人坐标,计算行人运动方向与人行道方向的夹角θ,当夹角θ处于θ0范围内判断为行人沿人行道方向行走,综合考虑行人行走范围和行走方向,实现行人闯红灯行为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对警报器进行控制。
[0134]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实时监控红灯时人行道上行人状态,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检测判断,并通过警报器对闯红灯行为进行预警,为交警指挥交通进行提示,防止交警没有及时观察到闯红灯行为,降低交警的观察难度,提高预警装置的警示性能,有效控制行人的闯红灯行为。
[01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