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极群配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1-12-15 01: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极群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群配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铅酸蓄电池组装的首道工序是将正、负极板以及隔板配组成极群(俗称包片),现在的极群配组一般是使用放置在工作台上的不锈钢梳板架,通过在不锈钢梳板架上放置负极板、隔板、正极板进行包片,该不锈钢梳板架的缺点是四周无固定,前后无控制,对包片质量存在很大隐患。如极耳不整齐、隔板不整齐,极板歪斜不对称等,以致影响到后道工序操作,甚至导致极群短路。
3.公告号为cn201421863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将蓄电池极板配组成极群的包片架,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两块竖直平行且间距与极群宽度相适应的靠板,两块靠板之间的底座的延长段上设有一竖直的极耳定位板,极耳定位板两侧设有竖直的用于限位正、负极板上极耳的定位槽。该方案不能适应不同尺寸极板的极群配组。
4.公告号为cn105355988b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

种铅酸蓄电池极群选片配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参与配组的所有正极板进行称重,在最大重量和最小重量之间的大区间内选择n个分界点,将所述大区间分割成n 1个重量区间,n≥2;(2)根据正极板的重量,以落入的重量区间不同对其进行分类;(3)将负极板、正极板以及隔板组装成极群,同一极群内的正极板处于同一重量区间内,并选择相应厚度的隔板,使得同一蓄电池内的各极群的装配压力落入同一区间。该方案通过极板的重量对不同重量的极板进行分类,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不同尺寸极板的极群配组装置。
6.一种极群配组装置,所述极群包括交替叠放的正极板、负极板,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对应设置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有的正极耳排列成一排,所有的负极耳排列成一排,所述极群配组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面具有用于配组叠放正、负极板及隔板的叠放区,所述底板上对应于叠放区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平行且能在底板上沿相对方向滑动的两个侧板,底板上对应于叠放区叠放时正、负极耳所在侧设置有垂直于两侧板的背板,所述背板朝向叠放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正、负极板的正、负极耳分别进行定位且能在背板上沿相对方向滑动的两个调节块。
7.本方案中,通过滑动调节两侧板来适应不同宽度的极板,通过滑动调节两调节块来适应不同极耳间距的极耳,从而使极群配组装置适应不同尺寸的极板。
8.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对应两侧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滑槽,两所述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对应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
9.进一步优选,一组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为沉头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为穿过第一滑槽旋拧于侧板底部的螺钉。
10.侧板滑动前拧送侧板底部的螺钉,推动侧板,在螺钉的限位作用下,两侧板只能相向或背向滑动,当两侧板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即两侧板抵靠极板的两侧,拧紧螺钉,对两侧板进行定位;沉头滑槽保证了螺钉不凸出底板的底面,使装置整体保持平整。
11.作为优选,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一组第二滑槽,两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
12.进一步优选,一组所述第二滑槽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滑槽为沉头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为穿过第二滑槽旋拧于调节块背面的螺钉。
13.调节块滑动前拧送调节块背面的螺钉,推动调节块,在螺钉的限位作用下,两调节块只能相向或背向滑动,当两调节块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即两调节块贴靠对应的极耳时,拧紧螺钉,对两调节块进行定位;沉头滑槽保证了螺钉不凸出底板的底面,使装置整体保持平整。
14.作为优选,两所述侧板的背面分别设置有能随对应侧板一起在底板上滑动、用于对侧板进行支撑的滑动支撑板;所述背板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对背板进行支撑的固定支撑板。
15.进一步优选,所述底板上对应两滑动支撑板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滑槽,两所述滑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对应第三滑槽配合的第三滑块。
16.更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滑槽为沉头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为穿过第三滑槽旋拧于侧板底部的螺钉。
17.滑动支撑板能够随对应侧板一起滑动,同样地,滑动前拧送滑动支撑板上的螺钉,在螺钉的限位作用下不会反生偏移,当滑动支撑板滑动到合适位置时,拧紧螺钉,对滑动支撑板进行定位;沉头滑槽保证了螺钉不凸出底板的底面,使装置整体保持平整。
18.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与背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抓取口。
1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群配组方法,采用上述的极群配组装置对极群进行配组,具体包括:
20.将极板放置到两侧板之间,并使极耳贴靠背板,根据极板尺寸的大小滑动调节两侧板的位置,使两侧板贴靠极板的两侧,根据极耳间距的大小滑动调节两调节块的位置,使两调节块贴靠对应的极耳。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2.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保证集群的极板和隔板整齐排列,同时本发明装置能适应不同尺寸的极板,能实现不同尺寸极板的极群配组,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侧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背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调节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滑动支撑板(固定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

14为大尺寸极板的配组过程示意图;
35.图15

17为小尺寸极板的配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如图1

11所示,一种极群配组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面具有用于配组叠放正、负极板及隔板的叠放区,底板1上对应于叠放区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平行的两个侧板2,底板1上对应于叠放区叠放时正、负极耳所在侧设置有垂直于两侧板2的背板3。
38.底板1上对应侧板2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沿底板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槽11,侧板2底部设置有与对应第一滑槽11配合的第一滑块21。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为沉头滑槽,第一滑块21为旋拧于侧板2底部的螺钉,侧板2底部均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对应两沉头滑槽,螺钉穿过沉头滑槽将侧板2固定在底板1上。当需要滑动调节侧板2时,只需拧松螺钉,侧板2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拧紧螺钉,即可对侧板2进行定位。
39.背板3的底部设置有两螺纹孔,底板1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沉头孔,通过螺钉将背板3固定在底板1上。背板3上设置有两平行的调节块4,具体地,背板3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平行的第二滑槽31,调节块4垂直两个第二滑槽31设置,且调节块4的背面均设置有与第二滑槽31配合的第二滑块41。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31为沉头滑槽,第二滑块41为旋拧于调节块4背面的螺钉,调节块4背面均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对应两沉头滑槽,螺钉穿过沉头滑槽将调节块4固定背板3上。当需要滑动调节调节块4时,只需拧松螺钉,调节块4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拧紧螺钉,即可对调节块4进行定位。
40.本实施例中,位于侧板2的背面还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支撑板5,底板1上对应滑动支撑板5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滑槽12,滑动支撑板5的底部设置有与对应第三滑槽12配合的第三滑块51。本实施例中,第三滑槽12位于同侧两第一滑槽11之间,滑动支撑板5为直角梯形棱台结构,滑动支撑板5的一个直角面上设置有螺纹孔,侧板2的背面对应设置有沉头孔,通过螺钉将滑动支撑板5固定在侧板2背面;本实施例中,第三滑槽12为沉头滑槽,第三滑块51为旋拧于滑动支撑板5底部的螺钉,滑动支撑板5底部直角面均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对应沉头滑槽,螺钉穿过沉头滑槽将滑动支撑板5固定在底板1上。当需要滑动调节滑动支撑板5时,只需拧松螺钉,滑动支撑板5调整到合适位置时,拧紧螺钉,即可对滑动支撑板5进行定位。
41.本实施例中,背板3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对背板3进行支撑的固定支撑板6。具体地,固定支撑板6与滑动支撑板5结构完全相同,固定支撑板6的两个直角面上均设置有螺纹孔,背板3和底板上设置有对应的沉头孔,通过螺钉实现固定支撑板6的固定。
42.上述沉头孔均采用的沉头孔,螺钉均采用m8
×
20的螺钉。
43.本实施例中,底板1上与背板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抓取口13,方便对极板、配组好的极群进行抓取。
44.一种极群配组方法,采用上述极群配组装置对极群进行配组,本实施例中所配组的极群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隔板内包正极板后与负极板交替叠放。
45.针对于尺寸较大的极板进行极群配组,如图12

14所示,将负极板放置到两侧板2之间的底板1上,并使负极板的极耳抵靠背板3,滑动调节两侧板2的位置,使两侧板2贴靠负极板的两侧,并对两侧板2进行定位固定;
46.将包有相同尺寸正极板的隔板放置到负极板上,并使正极板的极耳抵靠背板3,此时滑动调节两调节块4的位置,使两调节块4位于正、负极耳之间,并分别贴靠对应极耳(在放置负极板和包有正极板的隔板时,可提前将两调节块4滑至居中位置),并对两调节块4进行定位固定。后续将相同尺寸的负极板和包有相同尺寸正极板的隔板进行依次叠放,完成极群配组。
47.针对于尺寸较小的极板进行极群配组,如图15

17所示,配组过程与上述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由于正、负极板的极耳间距较小,两调节块4的间隔也较小,放置包有正极板的隔板时,使正极板的极耳位于两调节块4之间。
4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