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流体引导结构的模块化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2021-12-14 21: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模块化传送带和根据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的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2.无论何时当物体必须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运输时,并且特别是在生产现场内运输时,模块化传送带是合适且通常使用的工具。根据模块化传送带用于的实际应用,模块化传送带必须符合不同的要求。
3.特别地,用于食品工业的模块化传送带必须易于清洁。此外,模块化传送带的材料不应以任何方式污染食品。因此,在食品工业中塑料的传送带被广泛使用。与金属传送带相反,塑料的传送带不会腐蚀、重量轻且易于清洁。为了更容易扩展,经常使用模块化的塑料传送带,这些模块化的塑料传送带由模制的塑料带模块形成,这些模制的塑料带模块可以并排地布置成可选宽度的排的形式。布置在模块的前缘(前侧)和后缘(后侧)处的一系列间隔开的链接端部包括对齐的开口以便容纳枢转杆。沿着一排带模块的一侧的链接端部与相邻排的带模块的链接端部相互连接。轴颈安装在连接的模块的对齐开口中的枢转杆在相邻排之间形成铰接件。然后成排的带模块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能够围绕驱动链轮铰接的环形传送带。如果模块化传送带的长度超过一定尺寸,通常会使用传送器辊或支撑滑轨来支撑该模块化传送带。这种传送器辊可以被动地滚动(实质上是由模块化传送带驱动),或者这种传送器辊可以是主动式的,这表示这种传送器辊主动地驱动该模块化传送带。在后一种情况下,通常使用链轮。
4.此外,在食品工业中,实心的或平坦顶部的模块化塑料传送带经常用于肉类、鱼类或滴落或易于落下碎屑或颗粒的其他产品。这种带的顶部可以呈现光滑平坦的表面,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相邻区域处具有非常小的间隙。由于具有包括枢转杆开口和穿过这种枢转杆开口布置的枢转杆的链接端部的通常设计,可以使模块化传送带围绕链轮弯曲,特别是围绕端部位置的链轮弯曲,使得可以形成环形带。在相邻的带模块相对于彼此倾斜的这种区域中,间隙通常在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敞开。这使得可以清洁相邻的带模块之间的间隙,特别是链接端部,这在食品工业中特别重要。可以包含清洁剂和消毒剂的蒸汽或热水可以用于此类清洁目的。
5.虽然现有技术的传送系统已经非常实用,但始终需要更好的清洁可能性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的和未来的卫生要求。特别地,更好的清洁可能性可以允许使用侵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同时可以维持装置的消毒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通过提供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模块化传送带和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2的传送系统来满足上述需要。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
7.本发明的核心在于以下内容:模块化传送带包括第一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和相
互链接的第二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所述第一排的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在该带模块的底侧上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冲击在所述底侧上的流体射流偏转、并且将被偏转的流体射流朝向所述第二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引导。
8.优选地,所述第一排的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包括在带行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并且所述第二排的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包括在与所述带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所述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和所述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插嵌和铰接地连接。
9.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具有沿与所述带行进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枢转杆开口,并且所述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具有沿与所述带行进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枢转杆开口。通过被设置成穿过所述枢转杆开口中的至少一些枢转杆开口的至少一个枢转杆来铰接地连接所述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和所述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
10.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与本领域现有状态目前已知的模块化传送带非常相似。因此,这种模块化传送带可以与现有设备结合使用,只需极小的修改即可,或者甚至根本不需要任何修改。当前提出的设计的优点在于,特别是在食品工业中与模块化传送带相结合经常用于清洁目的的流体射流可以被指引朝向模块化传送带的特别容易聚集污垢或细菌的部分和/或直接从流体喷嘴(无直接视线)射出的流体射流难以到达的部分。从喷嘴出来的流体射流可以被指引到模块化传送带的流体引导结构,并且然后被流体引导结构偏转或重新定向到(与流体射流的原始方向相比)不同的方向。特别地,被偏转的流体射流被引导到一方向,特别是朝向第二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方向,在该方向上特别需要流体射流的清洁作用。这可能是如下区域:直接冲击的流体射流难以到达的区域;需要特别彻底清洁的区域;如果流体射流沿某个方向冲击(例如因为颗粒将被冲出模块化带),则清洁过程会更有效的区域;以及类似的区域。
11.例如,流体引导结构可以被成形为使得:在模块化传送带沿其移动方向或带行进方向的向前移动期间(至少在某些重复出现的位置时),流体射流被指引或引导朝向的瞄准点/流出方向或多或少保持恒定。然而,附加地或可替代地,流体引导结构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冲击的流体射流被指引到的瞄准点和/或方向在模块化传送带的向前运动期间变化。冲击的流体射流可以沿基本垂直于带模块的相应底部表面的方向冲击,或者可以相对于带模块倾斜,例如以(相对于垂直方向)高达10
°
、20
°
、30
°
、40
°
或50
°
的角度。流体引导结构可以被成形为使得冲击的流体射流的横截面或多或少保持不变。附加地或可替代地,流体射流的横截面也会受到流体引导结构的影响。
12.第一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和第二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两个相邻带模块彼此靠近(并且可能彼此接触,至少在模块化传送带的运动周期期间的某些位置)的区域可以被称为相邻区域。应当注意的是,这种相邻区域通常需要彻底清洁,因为在这些区域中,模块化传送带的放置货物的顶表面被小间隙中断。例如,如果运输食品,从货物流出的任何流体通常都将流过两个相邻带模块之间的小间隙。因此,对相应区域的彻底清洁是重要的。
13.关于清洁考虑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的另一区域是链接端部的区域。这不仅是因为链接端部的部分布置在相邻区域中,而且是因为在链接端部的区域中,模块化传送带的设计
(至少在带模块的底侧上)通常相对复杂,并且通常有一些难以从外部到达的区域。经常会存在通过视线轴从外部无法到达的区域,并因此用直接冲击的流体射流进行清洁是有问题的。仅仅为了完成,应当注意的是,流体射流可以例如包含水(特别是高温下的水、和/或包含一些清洁添加剂和/或一些消毒剂的水)。然而,实质上可以用所有种类的流体来实现目前提出的模块化传送带的优点。当谈及流体射流时,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水流。例如,也可以使用某种水幕。
14.有利地,所述第二排的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在该带模块的底侧上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冲击在所述底侧上的流体射流偏转、并且引导被偏转的流体射流朝向所述第一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为所述第二排的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在其底侧上设置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提供了与为所述第一排的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在其底侧上设置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类似的优点。
15.优选地,所述流体引导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被成形为没有边缘或拐角。避免边缘和角落,即使用圆形或弓形/弧形的形状,导致对冲击的流体射流更平滑的偏转和引导。可以减少湍流。
16.在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引导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具有槽道状的设计。这种槽道状的设计使得可以将冲击的流体射流偏转和引导至期望的方向。
17.有利地,所述流体引导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包括向外成扇形部分,所述向外成扇形部分被设计和布置成引导冲击的流体射流朝向所述链接端部中的至少一个链接端部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和/或朝向至少一个枢转杆的至少一个暴露的段、和/或使所述冲击的流体射流散开。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将流体指引朝向模块化传送带的相对较大部分,同时仍然使用相对较小的流体射流。此外,可以将流体射流分成多个流体射流(其中所产生的流体射流不必彼此分离开;即可以形成某种流体幕)。以这种方式,特别简单地清洁链接端部的侧表面,特别是具有枢转杆开口的链接端部的侧表面。特别地,使用这种设计可以更容易地清洁链接端部的枢转杆开口与枢转杆之间的接触区域。
18.当谈及扇形部分时,这优选涉及如下布置:在该布置中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圆形射流散布在一定宽度上(特别是在模块化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上),而该圆形射流的高度维持相对较小(例如,与冲击的流体射流的原始直径的尺寸大致相同)。这可以通过某种v形槽道来实现,其中该槽道的张角可以达到10
°
、20
°
、30
°
、40
°
或50
°
(其中该角度的下限可以是0
°
或前面提到的角度中的一种)。
19.优选地,所述流体引导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布置在所述带模块中的一个带模块的两个链接端部之间。这使得可以容易地将冲击的流体射流偏转和引导到两个链接端部的侧表面、以及到相邻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相邻带模块的插嵌的链接端部的前表面和两个侧表面。
20.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引导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具有槽状或铲状的形状。这种槽状或铲状的形状使得更容易将冲击的流体射流偏转和引导至相邻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相邻带模块的插嵌的链接端部的前表面和两个侧表面。
21.应该提到的是,在使用多个流体引导结构的情况下,这些流体引导结构可以具有
基本相同的设计和/或可以具有不同的设计。当然,可以使用具有第一设计的流体引导结构的第一分段,而流体引导结构的第二分段可以具有不同的设计。分段的比例以及不同设计的数量可以变化。
22.有利地,所述带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带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没有链接端部的段,优选地至少一个没有链接端部的中间段。以此方式,可以减少链接端部的数量,并且可以简化模块化传送带的设计。因为链接端部及其附近通常相对难以清洁,所以使用目前建议的设计使得清洁更容易,并且特别是需要更少的用于清洁目的的流体。因此,需要更少的流体泵,和/或可以将泵设计得不那么功率强大。也可以减少用于泵送流体的能量。
23.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引导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流体引导结构布置在没有链接端部的段中的至少一个段上。为没有链接端部的段也设置流体引导结构使得能够类似于包括链接端部的段那样更好地清洁这些段。
24.在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与所述相互链接的第二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朝向传送带的底侧变宽。使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块化传送带的可清洁性。即使在相应段中不存在流体引导结构,也可以引导冲击的流体,以便提高相邻区域(间隙区域)的清洁。如之前所描述的,对于中间段尤其如此。
25.有利地,所述带模块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当所述第一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与所述相互链接的第二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沿大致直线对齐时,在模块化传送带的顶表面处所述间隙是基本闭合的,并且当第一排和第二排相对于彼此倾斜时,在模块化传送带的顶表面处所述间隙是敞开的。以此方式,不太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将由该模块化传送带运输的任何货物(或货物的部分)卡在相邻的带模块之间,或者甚至可能穿过两个相邻的带模块之间(并因此丢失)。尽管如此,仍然可以在某些区域提供非常有效的清洁可能性,特别是在模块化传送带运行经过链轮并被返回的区域中是这样。
26.此外,当相邻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沿着基本上直线布置时,如果模块化传送带的顶表面是基本平面的和闭合的,则证明是有利的。以此方式,模块化传送带特别有利于运输某些货物,特别是用于运输食品。
27.在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的有利实施例中,第一排的带模块和第二排的带模块是相同的。以此方式,模块化传送带的整体设计更容易,从而可以更便宜地生产该模块化传送带。此外,更容易使模块化传送带的长度适应所需的长度。然而,对于具体的情况,相邻的带模块的不同设计也可能是有利的。
28.根据替代的有利实施例,建议两个相邻的带模块的局部设计是相似的,当沿着模块化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看时,至少在沿着模块化传送带的宽度的某些段内是相似的。以此方式,可以使用尺寸(特别地,沿着最终的模块化传送带的宽度)变化的带模块。然而,当考虑模块化传送带的小宽度段时,该模块化传送带看起来像是由基本相同的带模块构成的,这在(通常具有相对较小的宽度的)链轮的区域中可能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29.通过结合相关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传送带的四个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目的将显而易见,其中附图示出:
30.图1

根据模块化传送带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相邻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两个相邻带模块的布置的透视图;
31.图2

图1的带模块的布置的剖切的端部段的透视图;
32.图3

图1的带模块的布置的侧视图;
33.图4

根据图2中的线iv

iv而穿过图1的带模块的布置的中间段的横截面;
34.图5

图2所示的带模块的布置的剖切的端部段的透视图,其中带模块相对于彼此倾斜;
35.图6

图1的带模块的布置的侧视图,其中带模块相对于彼此倾斜;图7

根据图5中的线vii

vii而穿过带模块的布置的中间段的横截面;
36.图8

根据图1至图7的带模块的端部段的细节的仰视图;
37.图9

从底侧观察的三排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三个带模块的布置的剖切的端部段的透视图;
38.图10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三排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三个带模块的布置的仰视图;
39.图11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带模块的仰视图;
40.图12

根据图11的三排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三个带模块的布置的剖切的端部段的仰视图;
41.图13

图12的三个带模块的布置的剖切的端部段的俯视图;和
42.图14

从底侧观察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三排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三个带模块的布置的剖切的段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论述适用于后续的描述:如果为了使附图清楚起见附图标记被包括在附图中但未在该描述的直接相关部分中提及,则应参考对在描述的前面或后面的部分中的那些参考标记的解释。相反,为了避免附图过于复杂,在所有附图中不包括与直接理解不太相关的附图标记。在这种情况下,应参考其他附图。
44.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模块化传送带1的一部分。示出了两个相邻布置的带模块11和12。带模块11是第一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一部分,并且带模块12是与第一排相互链接的第二排的一个或多个带模块的一部分。两个带模块11、12的设计是相同的。模块化传送带1的顶表面13限定基本平面或平坦的表面。
45.带模块11、12两者都具有中间段20和在该中间段20的两侧上的端部段30。
46.中间段大致类似于长方体23(特别地参见图2)。然而,在带行进方向t上的前缘22具有凹弓形的形状,并且后缘21具有凸弓形的形状。应当注意的是,在模块化传送带1沿相反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前缘22和后缘21的概念可以互换。
47.每个带模块11、12的端部段30包括在带行进方向t上延伸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31。每个链接端部31具有沿与带行进方向t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链接端部31中的枢转杆开口33(也参见图2)。每个带模块11、12的端部段30还包括在与带行进方向t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32。每个链接端部32具有沿与带行进方向t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链接端部32中的枢转杆开口34。在两个链接端部31之间或在两个链接端部32之间,总是存在具有大于链接端部31或32的宽度的宽度的空隙35,从而允许插嵌相邻带模
块的链接端部31或32。
48.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链接端部31和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链接端部32彼此偏置。所述带模块11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31和所述带模块12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32被插嵌,其中带模块11和12的链接端部31和32分别插嵌到带模块12和11的链接端部32和31之间的相应的空隙35中。
49.两个带模块11和12被布置成在相邻区域14和插嵌的链接端部中彼此相邻,使得链接端部31和32的枢转杆开口33和34对齐,即该枢转杆开口33和34形成穿过它们的呈视觉线的隧道。公共枢转杆40(特别地参见图6)被设置成穿过这些枢转杆开口33、34,并且铰接地连接这两个带模块11和12,即形成铰接件以允许带模块11和12相对于彼此倾斜。枢转杆40的直径略小于枢转杆开口33、34的直径。
50.图3示出了图1的带模块11、12的布置的侧视图,同时在图4中示出了沿图2中的线iv

iv穿过图1的带模块11、12的中间段20的横截面。
51.在图1至图4中,模块化传送带1被示出为处于各个带模块11、12沿直线布置的状态。这等同于模块化传送带1的直线运行,特别是当由模块化传送带1运输货物的情况下是这样。
52.特别地在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模块化传送带1的顶侧形成基本平坦的顶表面13,不仅相对于单个带模块11或12、而且相对于两个相邻的带模块11、12的布置形成基本平坦的顶表面13。顶表面13是基本闭合的,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在相邻区域14中在带模块11之间带模块12之间所形成的小间隙15。
53.在模块化传送带1的底侧16上,中间段20的前缘22和后缘21以及两个相邻带模块11、12的链接端部31和32被设计和布置成在相邻区域14中使得间隙15在朝向模块化传送带1的底部的方向上变得更宽,即变宽。
54.在图5至图7中,以相似的视图示出与图1至图4所示相同的模块化传送带1(参见图2至图4),然而,这次相邻的带模块11、12相对于彼此倾斜地布置。如果模块化传送带1围绕链轮和/或惰轮被引导,则通常会发生这种情况。链轮和/或惰轮用于驱动和引导模块化传送带1(特别地也使模块化传送带1返回),使得可以形成环形的模块化传送带。
55.特别地从图5至图7可以看出,所述链接端部31之间的前缘37和所述链接端部32之间的后缘36以及所述中间段20中的前缘22具有凹弓形的形状,并且它们是渐缩的。链接端部31和链接端部32以及中间段20中的后缘21具有凸弓形的形状。此外,枢转杆开口33、34以不同的方式设置在链接端部31、32中,使得枢转杆40以偏离中心的方式被放置在枢转杆开口33、34中。以如下方式做到这一点:两个相邻的带模块11、12的倾斜运动导致该带模块11、12之间的间隙15敞开。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改进间隙15的区域的清洁能力。
56.在图8和图9中,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是可见的。靠近带模块11、12的链接端部31之间和链接端部32之间的空隙35,在模块化传送带1的底侧16上设置流体引导结构50。每个流体引导结构50被成形为使得冲击的流体射流(或也可以是水幕)被偏转,并且被偏转的流体射流被朝向相邻排的相邻带模块引导。
57.流体引导结构50包括不同的方面。首先,优选地设置弓形的形状,使得沿大致垂直于带模块11、12的底表面16的方向冲击的流体射流被重新定向成沿稍微平行于模块化传送带1的顶表面13的方向(或以最大约20
°
的某一角度)。由于这种弓形的形状,冲击的流体射
流被指引到相邻的带模块11、12之间的间隙15的区域中、并且朝向枢转杆开口33、34和设置在该枢转杆开口中的枢转杆40之间的铰接连接处。
58.其次,流体引导结构50包括向外成扇形部分51,该向外成扇形部分51稍微呈v形,被设计和布置成将冲击的流体射流朝向附近的链接端部31、32的侧表面并且朝向枢转杆40的暴露的段引导。通过该扇形部分51,冲击的流体射流将沿其路径散开。
59.流体引导结构50被制成圆形或弓形/弧形的形状,且没有边缘或拐角。它们具有槽道状的设计,以用于引导被偏转的流体射流朝向相邻排的相邻的带模块。它们还具有槽状或铲状的形状,以用于将冲击的流体射流偏转和引导至相邻带模块的插嵌的链接端部的前表面和两个侧表面。
60.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化传送带100的一部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带模块11、12来将三个带模块111、112、113相互链接。各个带模块111、112、113都是相同的。每个带模块111、112、113包括在带行进方向t上延伸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131。每个链接端部131具有沿与带行进方向t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链接端部131中的枢转杆开口。每个带模块111、112、113还包括在与带行进方向t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132。每个链接端部132具有沿与带行进方向t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链接端部132中的枢转杆开口。在两个链接端部131之间或在两个链接端部132之间,总是存在具有大于链接端部131或132的宽度的宽度的空隙135,从而允许插嵌相邻带模块的链接端部131或132。
61.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链接端部131和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链接端部132彼此偏置。所述带模块111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131和所述带模块112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132被插嵌,其中带模块111和112的链接端部131和132分别插嵌到带模块112和111的链接端部132和131之间的相应的空隙35中。公共枢转杆140被设置成穿过对齐的枢转杆开口,并且铰接地连接这两个带模块111和112,即形成铰接件以允许带模块111和112相对于彼此倾斜。以类似的方式连接两个带模块112和113。
62.靠近每个带模块111、112、113的链接端部131之间和链接端部132之间的空隙135,在模块化传送带100的底侧上设置流体引导结构150。流体引导结构150包括向外成扇形部分151,并且被成形和布置成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引导结构50,但是分布在每个带模块111、112、113的整个宽度上。这是因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模块化传送带100没有任何不具有链接端部的中间段。除此之外,第二实施例的设计和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63.在图1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模块210。带模块210具有两个有单独的半部218、219。半部218包括端部段237和中间段220。半部219包括端部段236和中间段223。
64.端部段236、237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带行进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231和在与带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232。每个链接端部231、232具有沿与带行进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链接端部中的枢转杆开口。在两个链接端部231之间或在两个链接端部232之间,总是存在具有大于链接端部231或232的宽度的宽度的空隙235,从而允许插嵌相邻的带模块的链接端部231或232。
65.中间段220、223没有链接端部。中间段220在带行进方向上比中间段223更宽。两个单独的中间段220、223将组合的中间段220、223的总长度大致分成两半。
66.组合的中间段220、223被成形为使得两个相邻的带模块210可以以交替方式彼此连接,其中每隔一个带模块旋转180
°
。以此方式,可以提供具有相同带模块210的模块化传送带。
67.在图12和图13中可以看到相同带模块的这种交替的布置,其中图12示出了模块化带200的一部分的仰视图,并且图13示出了该模块化带20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三个带模块210、230和240,它们通过枢转杆而相互链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带模块11、12。
68.所有三个带模块210、230、240都是相同的,但是带模块230相对于带模块210和240旋转了180
°
,使得带模块230的较宽的中间段220布置在带模块210和240的较小的中间段223之间,并且带模块230的链接端部231、232与带模块210和240的链接端部231、232插嵌。除此之外,第三实施例的设计和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69.靠近每个带模块210、230、240的链接端部231之间和链接端部232之间的空隙235,在模块化传送带200的底侧设置流体引导结构250。该流体引导结构250包括向外成扇形部分,并且被成形和布置成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引导结构50。
70.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模块化传送带300的一部分。三个带模块311、312、313相互链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带模块11、12,并且三个带模块311、312、313被布置成相对于彼此倾斜。各个带模块311、312、313都是相同的。每个带模块311、312、313具有中间段320和在该中间段320的两侧的端部段330。每个带模块311、312、313的端部段330包括在带行进方向t上延伸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331。每个链接端部331具有沿与带行进方向t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链接端部331中的枢转杆开口。每个带模块311、312、313的端部段330还包括在与带行进方向t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332。每个链接端部332具有沿与带行进方向t基本上垂直的方向设置在该链接端部332中的枢转杆开口。在两个链接端部331之间或在两个链接端部332之间,总是存在空隙335,该空隙335的宽度大于链接端部331或332的宽度,从而允许插嵌相邻的带模块的链接端部331或332。
71.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链接端部331和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中的链接端部332彼此偏置。所述带模块311的第一组多个链接端部331和所述带模块312的第二组多个链接端部332被插嵌,其中带模块311和312的链接端部331和332分别插嵌到带模块312和311的链接端部332和331之间的相应的空隙335中。公共枢转杆340被设置成穿过对齐的枢转杆开口,并且铰接地连接两个带模块311和312,即形成铰接件以允许带模块311和312相对于彼此倾斜。两个带模块312和313以类似的方式连接。
72.靠近每个带模块311、312、313的链接端部331之间和链接端部332之间的空隙335,在模块化传送带300的端部段330的底侧上设置流体引导结构350。流体引导结构350包括向外成扇形部分351,并且被成形和布置成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引导结构50。
73.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模块化传送带300的中间段320的底侧上设置另外一个流体引导结构360。每个流体引导结构360被成形为使得冲击的流体射流(或也可以是水幕)被偏转,并且被偏转的流体射流被朝向相邻排的相邻带模块引导。
74.流体引导结构360包括不同的方面。首先,优选地提供弓形的形状,使得沿大致垂直于带模块311、312、313的底表面的方向冲击的流体射流被重新定向成沿稍微平行于模块化传送带300的顶表面的方向(或以最大约20
°
的某一角度)。由于这种弓形的形状,冲击的流体射流被指引到相邻的带模块311、312、313之间的间隙15的区域中。
75.其次,流体引导结构360包括向外成扇形部分361,该向外成扇形部分361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冲击的流体射流沿着其路径散开。
76.流体引导结构360被制成圆形或弓形的形状,且没有边缘或拐角。它们具有槽道状的设计和槽状或铲状的形状,以用于将被偏转的流体射流引导朝向相邻排的相邻的带模块。
77.除此之外,第四实施例的设计和功能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