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辅助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辅助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开模时,后模抱紧力一般大于前模抱紧力,前模开模后通过后模顶杆将后模中的产品顶出。
3.对于前表面凹凸较甚的产品,该处的前模局部抱紧力会大于后模局部抱紧力,前模开模时前模仁会过度拉扯产品,造成产品局部变形。
4.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前模顶杆和后模顶杆分别从两个方向同步顶出产品,顶出的产品会卡在前模顶杆和后模顶杆之间,不易取出,强行拉出容易导致产品变形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辅助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能够避免顶出和取出产品时导致其变形损坏。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带有辅助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设于所述第一模座中的第一模仁、设于所述第二模座中的且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模仁对产品成型的第二模仁、设于所述第一模座远离所述第二模座一侧的第一顶针板、设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的且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一模仁中的第一顶针;所述第二模座中设有中空腔体,辅助顶出机构包括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中空腔体中的第二顶针板、设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的且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模座和所述第二模仁中的第二顶针、连接在所述第二模座上的安装主体、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中的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顶针板和所述第一模座连接;
8.所述滑动组件具有联动状态和脱开状态,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模座相对所述第一模座开模设定距离后,由所述联动状态切换至所述脱开状态,使所述第二顶针板与所述第一模座相互脱开。
9.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可沿平行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中的滑块、可沿平行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滑块中的滑杆、设于所述滑块中的弹性件,所述滑杆一侧凹设有用于被所述弹性件一端弹性顶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安装主体内侧凹设有用于被所述弹性件另一端弹性顶入的第二凹槽,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一模座连接。
10.更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伸缩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方向。
11.更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仅一端顶入所述第一凹槽中时,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杆可同步滑动,所述滑动组件处于所述联动状态;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顶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时,所述滑杆可相对所述滑块滑动,所述滑动组件由所述联动状态切换至所述
脱开状态。
12.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为沿远离所述滑块的方向弧形凸起的弧形凹槽。
13.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第二凹槽有两组,并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地设于所述滑杆两侧。
14.优选地,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5.优选地,所述第一顶针板朝向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
16.优选地,所述第二顶针板朝向所述第二模仁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柱。
17.优选地,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18.设于所述第一模座和所述第二模座两者中,一者上的第一导向柱、另一者上的且用于套设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第一导向孔;
19.设于所述第二模座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两者中,一者上的第二导向柱、另一者上的且用于套设所述第二导向柱的第二导向孔。
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辅助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具有联动状态和脱开状态的滑动组件,将滑动组件的滑动联动于第二模座的开模运动,能够节省第二顶针顶出产品的能耗;并且在第二模座开模达到设定距离后,滑动组件能够由联动状态自动切换至脱开状态,使第二顶针行程可控;当第二模座继续开模后,第二顶针与产品脱离,第一顶针再将产品从第一模座中顶出,能够避免顶出和取出产品时导致其变形损坏。该注塑模具不仅能耗较低,同时良品率较高。
附图说明
21.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剖视示意图一(合模状态);
22.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剖视示意图二(初步开模状态,第二顶针顶出);
23.附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剖视示意图三(进一步开模状态,第一顶针顶出);
24.附图4为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第一模座;101、第一模仁;2、第二模座;21、第二模仁;22、中空腔体;3、第一顶针板;31、第一限位柱;4、第一顶针;5、第二顶针板;51、第二限位柱;6、第二顶针;7、安装主体;71、第二凹槽;8、滑动组件;81、滑块;82、滑杆;821、第一凹槽;9、第一导向柱;10、第一导向孔;11、第二导向柱;12、第二导向孔;13、固定板;14、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27.参见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辅助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沿第一方向(图1中从下往上的竖直方向)排列的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2、设于第一模座1上侧的第一模仁101、设于第二模座2下侧的第二模仁21,第一模仁101和第二模仁21用于相互配合地对产品成型。
28.参见图1

3所示,第一模座1下方设有第一顶针板3,第一顶针板3上设有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模座1和第一模仁101中的第一顶针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板3下方设有与第一模座1连接的固定板13,驱动机构的驱动轴14向上穿过该固定板13并与第一顶针板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顶针板3沿平行第一方向运动,第一顶针4则平行第一方向。
29.参见图1

3所示,第二模座2中设有中空腔体22,辅助顶出机构包括可活动地设于该中空腔体22中的第二顶针板5、设于第二顶针板5上的且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二模座2和第二模仁21中的第二顶针6、连接在第二模座2上的安装主体7、可滑动地设于安装主体7中的滑动组件8,滑动组件8分别与第二顶针板5的侧面和第一模座1的侧面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中空腔体22设于第二模仁21上方,第二顶针板5可沿平行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顶针6则平行第一方向。
30.该滑动组件8具有联动状态和脱开状态,该滑动组件8用于在第二模座2相对第一模座1向上打开设定距离后,由联动状态切换至脱开状态,使第二顶针板5与第一模座1相互脱开。
31.通过这个设置,当第二模座2向上相对第一模座1开模时,第一模座1保持不动,第二顶针板5相对第二模仁21向下运动,使第二顶针6能够将产品从第二模仁21中向下顶出。当滑动组件8由联动状态切换至脱开状态后,第二顶针板5与第一模座1相互脱开,第二顶针6与第二模座2保持相对静止,第二模座2进一步开模,使第二顶针6向上与产品脱开,以避免第一顶针4将产品从第一模仁101中向上顶出时,第二顶针6对产品的运动造成干涉。
32.参见图1

3所示,第一顶针板3朝向第一模仁101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柱31,第二顶针板5朝向第二模仁21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柱51。第二限位柱51向下抵触第二模座2时,滑动组件8由联动状态切换至脱开状态,第二顶针6完成对产品的第一次顶出;第一限位柱31向上抵触第一模座1时,第一顶针4完成对产品的第二次顶出。
33.参见图1

3所示,第一模座1上设有第一导向柱9,第二模座2上设有用于套设第一导向柱9的第一导向孔10,通过第一导向柱9和第一导向孔10的相互配合,对第二模座2相对第一模座1的运动起导向作用。第二顶针板5上设有第二导向柱11,第二模座2上还设有用于套设第二导向柱11的第二导向孔12,通过第二导向柱11和第二导向孔12的相互配合,对第二顶针板5相对第二模座2的运动起导向作用。
34.参见图4所示,上述滑动组件8包括可沿平行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安装主体7中的滑块81、可沿平行第一方向滑动地设于滑块81中的滑杆82。滑块81与第二顶针板5连接,滑杆82的下端侧部则于第一模座1连接。
35.滑块81中连接有两端可分别沿垂直第一方向弹性伸缩的弹性件(图中未示出),滑杆82一侧凹设有用于被弹性件一端弹性顶入的第一凹槽821,安装主体7内侧凹设有用于被弹性件另一端弹性顶入的第二凹槽7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821和第二凹槽71分别为沿远离滑块81的方向弧形凸起的弧形凹槽。通过这个设置,能够便于弹性件的端部进入第二凹槽71中,以及与第一凹槽821脱离。
36.弹性件仅一端顶入第一凹槽821中时,滑块81和滑杆82可同步滑动,滑动组件8处于联动状态。开模时,滑杆82在第一模座1的带动下,可相对第二模座2向下滑动,通过弹性件和第一凹槽821的配合,带动滑块81相对第二模座2同步向下滑动,完成第二顶针6对产品的顶出动作。滑动组件8由联动状态切换至脱开状态之前,第二凹槽71始终位于第一凹槽
821的下方。
37.弹性件两端分别顶入第一凹槽821和第二凹槽71中时,滑杆82可相对滑块81滑动,滑动组件8由联动状态切换至脱开状态。第二模座2相对第一模座1向上开模设定距离后,弹性件的另一端顶入第二凹槽71中;继续开模时,滑杆82可相对滑块81向下滑动,在弹性件另一端的作用下,滑块81相对安装主体7保持静止,能够有效地实现第二顶针6与产品的脱离,避免对第一顶针4顶出产品的动作造成干涉。
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821、弹性件、以及第二凹槽71有两组,并沿垂直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地设于滑杆82两侧。
39.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40.开模时,驱动第二模座2相对第一模座1向上运动设定距离,在滑动组件8的作用下,第二顶针6相对第二模座2向下顶出产品;
41.接着第二模座2继续相对第一模座1向上运动开模,滑动组件8由联动状态自动切换至脱开状态,第二顶针6同步向上运动与产品脱离;
42.最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针顶板向上运动,通过第一顶针4向上将产品顶出。
4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