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翻板式爬模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翻板式爬模平台。


背景技术:

2.爬模由爬升模板、爬模平台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在施工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和桥墩筀等高耸结构中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通常爬模平台与墙体之间会有间隙,该间隙存在物品掉落,导致下方施工人员伤亡的风险。为此,现有技术通常会在爬模平台最底部架体与墙体之间设置翻板,当爬模平台竖向移动时,需要将翻板转动至与爬模平台架体连接;当爬模平台停下施工时,需要将翻板转动至与墙体接触,以实现阻挡间隙的目的。但是由于翻板为实体硬板结构,将其翻转收起和翻转放下的操作十分困难费力(特别是当爬模平台的水平长度较长使得翻板的长度也很长时)。
3.为此,申请号为cn20172103307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爬模平台结构,包括平台本体和多个首尾相接地铰接于平台本体靠近墙体一侧边缘上的翻板,所述翻板包括板体、设置于板体中上部两侧的可与相邻板体扣接的提拉连接件,所述提拉连接件包括设于板上且向相邻板体一侧敞口的嵌槽、铰接于嵌槽槽口上且可通过铰接点外翻至相邻板体上的提拉柄。该专利将整体式的翻板分成多个小的翻板,相邻两翻板之间通过扣接的方式连接,且每一小翻板均设有提拉柄,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翻板的翻转收起和翻转放下。但是,因为高层建筑物的楼层一般很多,且每一楼层都需要进行翻板的放下和收起,导致爬模的施工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施工效率高的可翻板式爬模平台,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爬模平台竖向移动时不需要将翻板收起,且翻板的翻转收起和翻转放下操作简单便利。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翻板式爬模平台,包括
6.翻板安装架,与爬模平台底部架体连接,包括翻板安装杆;
7.翻板本体,其第一边侧与所述翻板安装杆转动连接;
8.滚轮,设置在所述翻板本体的第二边侧,所述翻板本体的第二边侧与所述翻板本体的第一边侧相对设置。
9.作为优选,所述翻板本体的第二边侧开有滚轮容置槽,所述滚轮容置槽内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用于安装所述滚轮,所述滚轮的轮体凸出所述滚轮容置槽。
10.翻板本体的第二边侧通过滚轮与建筑物墙体接触连接,当爬模平台向上移动时,会给翻板本体一个向上的推力,翻板本体在推力的作用下通过滚轮在建筑物墙体上配合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滚轮的设置,使得翻板本体即便在爬模平台竖向移动时也不需要收起,因此省去了爬模平台施工过程中翻板收起和翻板放下的操作,有效提高了爬模平台的施工效率。
11.作为优选,所述翻板安装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可翻板式爬模平台还包括
12.弹性连接件,其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翻板本体连接、第二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弹簧。
14.作为优选,还包括
15.提拉部件,与所述翻板本体连接,用于辅助所述翻板本体转动收起和转动放下。
16.作为优选,所述提拉部件包括
17.提拉杆,与所述翻板本体垂直设置且贯穿所述翻板本体,所述翻板本体开有允许所述提拉杆轴向移动的提拉杆安装孔;
18.握杆,连接两所述提拉杆的第一轴向端,所述提拉杆的第一轴向端位于所述翻板本体面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
19.限位体,与所述提拉杆的第二轴向端连接,所述提拉杆的第二轴向端位于所述翻板本体背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
20.作为优选,还包括
21.限位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两所述翻板本体。
22.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
23.连接板,轴向第一端与所述翻板本体面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转动连接;
24.卡接件,设于另一相邻所述翻板本体面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所述卡接件设有允许所述连接板轴向第二端转动卡入的卡口。
25.作为优选,所述翻板安装架还包括
26.限位支撑杆,设有卡槽;
27.限位卡杆,与所述限位支撑杆的卡槽卡接,所述限位卡杆的杆身用于与所述翻板本体接触连接。
28.作为优选,每一所述翻板本体对应配设一根所述限位卡杆。
29.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的翻板本体即便在爬模平台竖向移动时也不需要收起,省去了爬模平台施工过程中翻板收起和翻板放下的操作,有效提高了爬模平台的施工效率;翻板本体的翻转收起和翻转放下操作简单便利,进一步提高了爬模平台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爬模平台翻板放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爬模平台翻板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板本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支撑杆与限位卡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8.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翻板式爬模平台,包括翻板安装架,翻板本体2和滚轮3。翻
板安装架与爬模平台底部架体连接,包括翻板安装杆1

1。翻板本体2的第一边侧与所述翻板安装杆1

1转动连接。滚轮3设置在所述翻板本体2的第二边侧,所述翻板本体2的第二边侧与所述翻板本体2的第一边侧相对设置。
39.翻板本体2的第二边侧通过滚轮3与建筑物墙体接触连接,当爬模平台向上移动时,会给翻板本体2一个向上的推力,翻板本体2在推力的作用下通过滚轮3在建筑物墙体上配合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滚轮3的设置,使得翻板本体2即便在爬模平台竖向移动时也不需要收起,因此省去了爬模平台施工过程中翻板收起和翻板放下的操作,有效提高了爬模平台的施工效率。但是,当出现特殊情形,比如上一楼层比当前楼层外立面凸出的量较多,滚轮3会卡在两楼层的连接处,则需要先将翻板本体2收起,当爬模平台移动至上一楼层后再将翻板本体2放下。
4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翻板本体2的第二边侧开有滚轮容置槽,所述滚轮容置槽内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用于安装所述滚轮3,所述滚轮3的轮体凸出所述滚轮容置槽。滚轮容置槽的设置,使得在保证翻板本体2与建筑物墙体之间间隙足够小的前提下,能够使用较大直径的滚轮3,大直径的滚轮3使得翻板本体2在建筑物墙体上向上移动更为便利。
4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翻板安装架还包括连接杆1

2。所述可翻板式爬模平台还包括弹性连接件4,弹性连接件4可以是弹簧,弹簧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翻板本体2连接、第二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1

2连接。连接杆1

2通过弹簧可对翻板本体2施加一个拉力,从而可减小翻板本体2压设在建筑物墙体上的重力,进而再次提高了翻板本体2在建筑物墙体上向上移动的便利性。
4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可翻板式爬模平台还包括提拉部件5,提拉部件5与所述翻板本体2连接,用于辅助所述翻板本体2转动收起和转动放下。提拉部件5的设置使得翻板本体2转动收起和转动放下操作都更加简便。
43.所述提拉部件5包括提拉杆,握杆和限位体。提拉杆与所述翻板本体2垂直设置且贯穿所述翻板本体2,所述翻板本体2开有允许所述提拉杆轴向移动的提拉杆安装孔。握杆连接两所述提拉杆的第一轴向端,所述提拉杆的第一轴向端位于所述翻板本体2面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限位体与所述提拉杆的第二轴向端连接,所述提拉杆的第二轴向端位于所述翻板本体2背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
44.当翻板本体2需要转动收起时,施工人员只需要握住握杆,然后通过握杆将翻板本体2转动拉起即可;当翻板本体2需要转动放下时,施工人员只需要握住握杆,然后通过握杆将翻板本体2转动放下至翻板本体2与建筑物墙体接触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提拉部件5,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使得翻板本体2转动收起和转动放下操作都极为简便。
45.如图5所示,所述可翻板式爬模平台还包括限位连接件6,用于连接相邻两所述翻板本体2。当全部翻板本体2都放下至与建筑物墙体接触后,可通过限位连接件6将翻板本体2两两连接,使得全部翻板本体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使翻板本体2在建筑物墙体上移动更为便利。当翻板本体2需要收起时,只需要通过限位连接件6进行翻板本体2拆分操作即可。
46.所述限位连接件6包括连接板6

1和卡接件6

2。连接板6

1的轴向第一端与所述翻板本体2面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转动连接。卡接件6

2设于另一相邻所述翻板本体2面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所述卡接件6

2设有允许所述连接板6

1轴向第二端转动卡入的卡口。
47.当两翻板本体2需要连接时,只需要转动连接板6

1使其轴向第二端卡入卡接件6

2的卡口中,当两翻板本体2需要分开时,只需要转动连接板6

1使其轴向第二端从卡接件6

2的卡口中离开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位连接件6,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48.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所述翻板安装架还包括限位支撑杆1

3和限位卡杆1

4。限位支撑杆1

3设有卡槽,限位卡杆1

4与所述限位支撑杆1

3的卡槽卡接,所述限位卡杆1

4的杆身用于与所述翻板本体2接触连接。
49.当翻板本体2转动收起后,可通过限位卡杆1

4抵在翻板本体2背向所述翻板安装架侧以对翻板本体2进行限位,限位卡杆1

4只需卡在限位支撑杆1

3的卡槽中即可;当翻板本体2需要放下时,只需要将限位卡杆1

4从限位支撑杆1

3的卡槽中取下即可,操作非常简便。
50.每一所述翻板本体2对应配设一根所述限位卡杆1

4。本实用新型设有多根限位卡杆1

4,且每根限位卡杆1

4与翻板本体2一一对应设置,当某一翻板本体2转动收起后就直接用对应的限位卡杆1

4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提高了翻板本体2转动收起操作的便利性。
51.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