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增氧机叶轮及增氧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养殖产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氧机叶轮及增氧机。


背景技术:

2.常规增氧设备无法满足高产浮头缺氧而造成鱼大量死亡的难题,而叶轮增氧机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在于池塘水体缺氧时,通过改良曝气而提高水中的含氧量。
3.如附图1和2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增氧机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叶轮轮毂1外侧面带有叶片2,当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叶轮转动时,叶片2会带动池塘水体飞射,如附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叶片2是曲面或者直面结构,转动时,水流从叶片2的叶面流过进而飞散,在飞散时,因为叶片2的曲面行程较长,水流流过时,会因为在叶片2的叶面上“爬坡”而降低动能,其飞散面积如附图3所示,这就会导致其飞散面积小、曝气面积小二增氧效果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氧机叶轮及增氧机,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
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增氧机叶轮,包括带有叶片的叶轮轮毂,还包括阻流件,所述阻流件设于所述叶片的叶面上,当水流经过叶片的叶面时,遭遇阻流件阻挡而回收动能进行反向飞射,以此增大曝气飞散面积,提高增氧效果。
7.优选地,所述阻流件的安装位置位于叶片叶面的1/2高度之上。
8.优选地,所述阻流件一体式固定在叶片叶面上。
9.优选地,所述阻流件通过螺钉固定在叶片叶面上。
10.优选地,所述阻流件上设有阻尼面,阻尼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1.优选地,阻尼面的底边b位于所述叶片叶面的顶边c和阻尼面顶边沿竖直方向投影在叶片叶面上的顶边投影a之间。
12.优选地,阻流件还包括顶面,顶面水平布置,阻尼面与顶面之间夹角为锐角。
13.优选地,带有阻流件的叶片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1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增氧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增氧机叶轮。
15.优选地,所述增氧机叶轮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能够带来如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为了回收飞射流水的动能,在叶片的叶面上设置阻流件,当水流经过叶片的叶面时,遭遇阻流件阻挡而回收动能进行反向飞射,以此增大曝气飞散面积,这样就可以增大曝气时的曝气面积,提高增氧效果。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
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现有技术增氧机叶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现有技术增氧机叶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现有技术增氧机叶轮的工作范围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后增氧机叶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后增氧机叶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改进后增氧机叶轮的工作范围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增氧机叶轮缓冲块的角度结构简化示意图;
26.图中:1、叶轮轮毂,2、叶片,3、阻流件,31、顶面,32、阻尼面,a、顶边投影,b、底边,c、顶边。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0.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3.实施例1
34.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增氧机叶轮,包括带有叶片2的叶轮轮毂1,还包括阻流件3,所述阻流件3设于所述叶片2的叶面上,当水流经过叶片2的叶面时,遭遇阻流件3阻挡而回收动能进行反向飞射,以此增大曝气飞散面积。
35.如附图4和5所示,在叶片2的叶面上设置了一个阻流件3,阻流件3可以在水流经过叶片的叶面时,阻止水流继续前冲而折返飞溅。
36.将图2和图5作对比分析可知,图2中,通过现有技术叶片2的水流是沿叶片2叶面的切线飞射出去的,形成大而导致动能容易过度损耗;而图5中,通过本技术叶片2的水流不是沿叶片2叶面的切线飞射出去的,而是折返向外飞溅,因为有阻流件3的阻挡,可以对经过叶片的水流冲击动能进行阻尼回收,且在阻流件3和叶轮轮毂1之间形成的冲击角上进行反冲,折返时是向外飞溅的,这样其飞溅角度高,散射面积更大,如图3和图6的散射面积对比示意图。
37.本实用新型为了回收飞射流水的动能,在叶片的叶面上设置阻流件,当水流经过叶片的叶面时,遭遇阻流件阻挡而回收动能进行反向飞射,以此增大曝气飞散面积,这样就可以增大曝气时的曝气面积,提高增氧效果。
38.实施例2
39.基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增氧机叶轮,包括带有叶片2的叶轮轮毂1,还包括阻流件3,所述阻流件3设于所述叶片2的叶面上,当水流经过叶片2的叶面时,遭遇阻流件3阻挡而回收动能进行反向飞射,以此增大曝气飞散面积。、
40.本实施例,为了优化飞溅角度,尽量将折返飞溅点提高,本实施例,
41.优选地,所述阻流件3的安装位置位于叶片2叶面的1/2高度之上。
42.本实施例,阻流件3的安装位置位于叶片2叶面的顶部,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折返飞溅抛撒高度,最大化提高曝气飞散面积,提高增氧含量和效率。
43.实施例3
44.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增氧机叶轮,包括带有叶片2的叶轮轮毂1,还包括阻流件3,所述阻流件3设于所述叶片2的叶面上,当水流经过叶片2的叶面时,遭遇阻流件3阻挡而回收动能进行反向飞射,以此增大曝气飞散面积。
45.优选地,所述阻流件3一体式固定在叶片2叶面上。
46.本实施例,为了方便快捷使用阻流件3,降低加工流程和制造难度,将阻流件3一体式设计加工在叶片2叶面上。可以提高整体强度。
47.而在本技术另一实施方案中,采用配件方式进行发货,将阻流件3单个下模,与叶片2叶面单独安装。
48.优选地,所述阻流件3通过螺钉固定在叶片2叶面上。
49.实施例4
50.基于实施例1或2或3提供的一种增氧机叶轮,包括带有叶片2的叶轮轮毂1,还包括阻流件3,所述阻流件3设于所述叶片2的叶面上,当水流经过叶片2的叶面时,遭遇阻流件3阻挡而回收动能进行反向飞射,以此增大曝气飞散面积。
51.如附图5和7所示,图7是图5的简化示意图,用以描述角度、位置等关系。
52.为了确保阻尼成功,
53.优选地,所述阻流件3上设有阻尼面32,阻尼面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4.如附图7所示,阻流件3一体设于叶片2的叶面上,阻尼面32是迎向水流的一面,其位置必须和水平面之间形成锐角,即阻尼面32的位置不能超过图中虚线(竖直线)位置。
55.具体的,
56.优选地,阻尼面32的底边b位于所述叶片2叶面的顶边c和阻尼面32顶边沿竖直方向投影在叶片2叶面上的顶边投影a之间。
57.阻尼面32的底边b,需要在阻尼面32顶边沿竖直方向投影在叶片2叶面上的顶边投影a(图中虚线底端)和叶片2叶面的顶边c之间。底边b位于顶边投影a右侧,不能位于顶边投影a左侧。
58.优选地,阻流件3还包括顶面31,顶面31水平布置,阻尼面32与顶面31之间夹角为锐角。
59.如附图7所示,阻流件3为三角结构,具备顶面31,顶面31水平布置,阻尼面32与顶面31之间夹角为锐角。
60.但是顶面31也可以自行预留角度。
61.优选地,带有阻流件3的叶片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62.本实施例,增氧机叶轮叶轮轮毂1,外侧带有多个叶片2,其中带有阻流件3的叶片2的数量保证至少三个,这样就可以使得增氧机叶轮具备一定的曝气效果。
63.本实施例,优选每个叶片2上都带有阻流件3。
64.实施例5
6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增氧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增氧机叶轮。
66.增氧机的电机输出轴直接安装实施例1

4人一个实施方案中的增氧机叶轮即可。
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